
【江山·根与魂】【晓荷】崇拜在赵孟頫的全才中(散文)
一
我对赵孟頫的崇拜,还得从我欣赏李白诗赋说起,我很欣赏李白的诗词,就不断去寻找他的诸多诗词歌赋。有一次,在诗词歌赋里我看见了赵孟頫的名字,心中一动,啊,赵孟頫。五百年前是一家,我也姓赵。那我就赏赏他吧。又寻看了他的生平简介,此时,对他就有了深的感觉,当了解到他是赵匡胤第11代孙子时,我对他的崇拜就更深了,他博览多学,不但诗赋好,他的绘画,他的书法,他还懂音律,他是一个全才式的古代人物。
我为什么对他加以青睐,那还得从赵匡胤说起。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亲就给我讲过∶“千里送亲娘”还有我自己写的剧本:《京娘芳魂送匡胤》,这些都是父亲给我讲过,所以,我对他的家族敬仰与尊崇就日益加深起来。
每当我读起他的诗时,心里对他就产生了敬仰。他的诗不管是大气,还有自己的独立远大思想,不愧有九五之尊的身影。单从他的吟赋就能感觉到,你看∶“英雄己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词曲,水光山色不胜悲。”每当我赏在心中心中绿意膨胀,藤蔓速起,着意芬芳着,不时就绿压红飞。欣喜中,我又在他的诗句中徜徉。“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带荷叶归去休。”他的词好美,如锦似画,还有他的宝画更称一绝,你看他的∶《鹊华秋色图》、《疏林秀石图》、《抚琴赏秋图》、《竹石图》还有还有,更多更多。
二
鹊华秋色图从元年一直流传到现代,无人可及,可见它的艺术价值有多高,我对他的欣赏更加日益俱增。《鹊华秋色图》它产于元贞元年,赵孟頫在渐江为好友周密而作,是为解周密的思乡之苦,图景起源是在山东济南地界,一是华山和鹊山遥相对映的两座山,取景所为是为解好友周密一腔离乡之绪而创作。
赵孟頫与他人作画不同之处,因他诗、画、字为一体的博学人物。他的鹊华秋色图,画出另类特色,他与诸多画家所不同之处,他的画与诸多画家所不同,不是用笔里画,他的作画而是用笔写,和书法一样。那一山的突起,那林海中的树木、那山中山下之石,它都与众不同,在那些花草,一切相映之物都展现是那样另类,皆因赵孟頫他包罗万象的全才。
赵孟頫之所以为周密画这幅,他的意义很明确,鹊华秋色图,它的意义在于突出了,两个山的相互对映和照应,它代表了一个游子思乡的情愫,之所以,他更突出两个山的对映为重点,他着意的用古意写真、平铺、画境、意远,构图巧妙,以多种色采揉进来,展示游子那一方思乡之心。那诸多溢美色彩在流苏,更渲染了,这个游子的一颗思乡之间。秋是丰收季节,用它来展示更障显了离乡之苦。丰收最美的季节,远在天边的游子不能尽孝在堂前。
赵孟頫的画技展现了登峰造极,鹊山和华山,他用不同手法在描绘。用俊逸的笔锋在刻画,图中彰显着他书法的本真与形态。他这特殊的意境和构思,有山不注山,近山望远山的意境,山中的树木林丛,赵孟頫的绘画是与众不同,树木用双勾,树干用墨点。三峦用细墨与书法笔融在描绘描绘。图中那包罗万象的画面,在不同层次、不同笔法、不同阶面中各绽着它们逼真风采,和卓越的风姿。
在双山的耸立下,一些红松被他画的更美别致了,它多么象征游子的一颗心。那平川、小舟、房舍等其他景物更是那样甜怡着自我在绽着彩。他的《鹊华秋色图》多有神笔马良之功,又有仙卷之遗失。他不但绘画堪称一绝,他的书法更是代表了那个元的革新。
三
他的书法,被元代称为书法界的鼻祖,他主张拓宽自己,打破宋代的书法一些规律,创造一个新时代的元朝书法途径。他的思想是那样超前,不但绘画堪称一绝,他的书法更是无人超越,赵孟頫代表了元朝这一个时代发展,他的《三门记》遒劲有力的笔墨,向苍龙作舞于蓝天白云之上。赵碑第一称,这赵碑第一!多少人不扼腕升叹?他给后世留下了一大瑰宝。还有他的《梅花诗》、《出师表》还有《前后赤壁赋》、《洛神赋》。
他的行书端庄秀丽,虬龙舞天。他的楷书、行书其运笔自如,赵孟頫胸纳八大家手法笔融,他笔法、笔画、线条都纳入王羲之的才气之最好的神韵,而且还深受二王书体影响,端庄富贵,又汇入魏晋风骨,那气拔山河的气势和洒脱的凌空意境,成就了他的大全才。
赵孟頫诗人、绘画、书法大家,自行一派,给后人留下了行书“赵体”雅号。赵孟頫的一生,他影响了一个朝代。元代的诗词歌赋,绘画书法达下鼎盛。先后出现不少文人雅士如各类大师级人物。比如∶绘画之首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书法家∶赵孟頫、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一个朝代历史着飞速发展,离不开这些大才之人所做出来的贡献。
四
如此成就赵孟頫,与他的勤劳、聪明、智慧是分不开的。虽然赵孟頫是赵匡胤十一代玄孙,但他过的生活不是九五之尊,元朝推翻了宋朝。他父亲曾是一位大书法家,他的母亲很贤惠,对他的成长教育起到了相关重要的帮助。
赵孟頫是赵匡胤第十一代之孙,是秦王赵德芳第十代之孙。赵孟頫生与1254年1023日卒于1322年7月29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净宫道人,居浙江省湖洲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朝至元朝初期官员孝终元仁宗,他是书法家、画家、文学家,还懂音律等等,是多才积一身的文豪。
后世留传他的典故不少,元朝时,扬州有个赵员外,富甲一方,他特别喜欢招待一些文人雅士。他们家有座“明月楼,”他很想得来一副雅致对联,也有不少文人骚客于此,作得几联呈上,他都没有中意之选,懊恼不已。富商赵员外又请多俊杰给他提写对联儿,当他看过还是不随心,这事很巧,赵孟頫正好路过于此,赵员外慕名请了赵孟頫给他这“明月楼”提上一联。他高兴的把赵孟頫迎上明月楼来,用最好银质器皿招待赵孟頫。宾客坐稳后,此时,赵孟頫略有深思,提笔写来。“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这豪气的春联,立刻镇住了赵员外,他把招待赵孟頫时用的这一套银器,全部赠送给了赵孟頫。
还有一则小故事,元仁宗为了表彰赵孟頫。元仁宗,曾取他妻子管道升的书法,元仁宗欣喜无常。后又取次子赵雍的书法一同并表。管道升夫人善画墨竹、梅、兰,笔意绝伦,用玉轴精装。元仁宗无比喜悦着说∶“让后世知道我朝有一家的夫妇与父子都善书,这也是奇事啊!”
五
赵孟頫一生功德圆满,他对元朝、中华民族的贡献至今被后人传颂。2012年及2014年,湖州博物馆馆举办了2次∶“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此展对赵孟頫的精辟之言犹为重要∶“学书有二,一曰笔洪水。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他又教导后辈言曰∶“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力?乃为有矣。”
所庆幸,七百年流传下来这一代大文豪,书法家、画家赵孟頫,又在2018年3月“松雪问茶”赵孟頫与茶文化2019年,书画展,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名茶,在当地展示厅开幕。
我敬仰的赵孟頫,他的传奇故事、他的影响还有很多,就不在此一一陈述了。对一个诞生早在七百年的先人敬仰,是他的贡献,是他的伟大才学和给人们留下的无穷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