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星月】如蝶翩翩起舞在历史舞台(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星月】如蝶翩翩起舞在历史舞台(散文)


作者:江南柳烟 秀才,226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0发表时间:2024-06-28 21:53:21

只要广场没有公益活动,每天晚上下班都能听见锣鼓震天响,小区里爱好扭秧歌的人,穿着鲜艳的扭秧歌穿的服装,从你身边走过。那服装很像唱戏穿的,似古装又有现代元素。
   说起扭秧歌,这让我想起童年时看过的秧歌表演。
   我家紧挨着学校,东边这几家,每家都有几个孩子在学校上学,到了冬天懒得走出自家长脖院子,绕墙走校门,几个淘小子把每家间隔的栅栏掰歪,几家就人为破坏的留出了一条通道,与我家隔着的栅栏也是被破坏。于是东边的孩子就穿过我家院子,三两步助跑就跨上了院墙,顺过腿就跳进学校的院子里。
   每次他们人为的破坏了邻居之间的栅栏,奶奶都要嚷嚷着不让破坏,无奈破坏这栅栏的是奶奶亲外甥女生的几个生猛小蛋子,奶奶吵,他们只是嘻嘻乐,坏事该干还是要干的。
   等大孩子爬院墙次数多了,就磨出了一个大豁口,我们这些小的爬院墙就不难了。放寒假,学校没有了学生上课,操场倒出来,大队部开始组织各小生产队出队员练习扭秧歌。人员到齐,杨姨这位及擅长扭秧歌的大美女就粉墨登场了。我们这些离学校近的孩子们听见锣鼓声,急忙推开自己家门,跑出来骑在学校的大墙上,看他们练习扭秧歌。
   杨姨是一位下乡知青,相貌出众,梳着两条麻花辫子,辫子过臀,走起路来两条麻花辫子在后背游弋着,如两条斗舞的蛇有趣。她在林青大队担任妇女主任工作,时常到我家和母亲聊天,她俩算是闺蜜。每年临近春节前,杨姨都要组织能踩上鼓点的农民练习扭秧歌。只见秧歌队里的人把近两米长的彩绸一头系在腰上,一头扯在手里当手绢花用。
   初练习时,杨姨站在中央,队员围着看杨姨如何走秧歌步,大家跟着走会了,杨姨再教他们如何用右手扭扇子。这是扭好看秧歌最关键的地方,会扭扇子的,把扇子扭的行云流水如花绽放,左手拿着彩绸配合着扭,那才叫一个欢快。只见舞起的扇子如蝶在身体附近上下翻飞,让人看着眼花缭乱。
   等队员大部分学会了,杨姨开始让他们站好队形,两人一排,站成长队,绕着学校操场练习。她站在队伍的前面,示范着一边走一边扭。只见她脚踩着鼓点,迈着欢快的秧歌步,右手拿着粉扇子,手腕灵活地转动,五指控制着扇子,如蝶飞起来,她就像那牵着蝴蝶跟着鼓点欢快走的人,微笑看着蝴蝶在身边翻飞,时儿飞过头顶绕着飞,时而翩然落下来与左手攥着的彩绸斗地主舞,你来我退,我退你来的,又像是情人痴痴缠绵,诉说着衷肠。
   队员深受杨姨这欢快又优美的舞姿感染,很多队员放开了拘谨,大着胆子迈着走秧歌的步子,把扇子舞起来,虽然那舞起的扇子,如被打伤的蝴蝶在逃命,能够动起来,天天的练习,何愁学不会杨姨舞扇子的技巧,把扇子扭的如蝶飞舞?
   果真,秧歌队在杨姨细心教,一遍遍练习后,终于舞出了风采来,感觉队员如花绽放在校园里,那如蝶的彩扇,在这萧瑟的冬天里展翅飞了起来,它们紧紧围着“花儿”似落,又要躲着什么,但又不愿意放弃到嘴的蜜来采。
   秧歌队天天练习,到了大年初三,队员们穿着彩绸做的衣服,男队员头扎白毛巾,女队员头上围着的三角头巾,把彩纸做的花环带在外面,走起来还一颤一颤的,花环上的花似是迎风招展。他们从学校出发,男女队员各排一行,罗鼓唢呐声音一响,秧歌队沿着村路就开始扭起来。
   多数时候他们进的第一家就是我家(我家紧挨着学校),他们一边走一边扭着进了院,进院后停留个一两分钟两队穿花扭,打头的开始向外走,后面的继续走进来,所有的队员陆续走进来继续扭。
   这时候有两位扮成老者的,从队伍的侧面一蹦一跳的走进院子里。老太太身穿带大襟的衣服,裤脚缠着绑腿,脑后挽着疙瘩髻,脸蛋子抹着艳红的胭脂,嘴唇也涂上红色。扮成老头的,尽量画丑自己,他头戴老头帽,眼睛涂上熊猫眼,在脸蛋子上粘一个大痦子。老太太一只胳膊挎着篮子,一只手握着夹在腋下的长杆烟斗,弯着腰迈着秧歌步走。扮演老头的人,扮着鬼脸,脖子一伸一缩,跟扮演老太太的人面对面逗哏扭着。
   看秧歌的人眼睛不够用了,被这两个人吸引去很多关注的目光。秧歌队从一家出来又去另一家扭。秧歌队有一个能说会道的带队的人,他先进哪家,秧歌队跟着进哪家(家里不贴对联的不进,说明家里有亲人去世;家里有病人怕吵的不进。)带队的会和家主寒暄,家主递烟为带队的点着,走后会送给带队的一盒烟,或者两元钱,这算是打赏秧歌队辛苦了。
   我们这些小孩子跟着秧歌队一家家的进,看他们扭秧歌。直到他们把本队的每一家扭完,要去下一个小队,还恋恋不舍地站在村头看着秧歌队渐渐远去。
   等秧歌队走后,正月十五之内,常有村民组织的跑旱船进家吹吹打打扭一阵。正月里大家都图个吉利,也期待秧歌队和跑旱船的进自家院子吹吹打打,扭一阵闹一闹,庆祝一年的好收成,赶走霉运,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
   在边疆生活的时候,地广人稀,这些节日的气氛就没有了。后来47公里有一位小学校长,自发组织教山民练习扭秧歌,他还是带队的。父亲知道后皱了皱眉,感觉身为老师的李校长,不该参与这些活动,有失文雅。母亲白了父亲一眼:你认为不雅,那可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庆祝活动表演。
   那一年正月初五,正因为李老师带来了秧歌队表演,让我又重温了小时候看秧歌的机会,虽然仅是二十几个人,没有老家上百人的浩浩荡荡的秧歌队气势宏大,扇子扭的有些生疏,花样也不多,看着他们身穿艳装,也算是把春节的气氛推上了高潮。
   李老师见到父亲有些尴尬,父亲看着他想说什么,但是看到有外人,想说的话也就止住了。难怪父亲不开心,看到下属如普通民众参与这些事,感觉有失身为老师的颜面。
   扭秧歌在中国已有上千的历史,明清时期最盛行。清代吴锡麟在《新年杂咏抄》中记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秧歌起源汉族民间,说是古代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插秧,拔秧特别劳累,为了减轻心里的苦,一边唱歌一边手舞足蹈,渐渐形成秧歌流传至今。
   每个地方对秧歌的由来说法不同,在《延安府治》里记载:春闹社,俗名秧歌。这种说法还是很贴近扭秧歌活动的由来,否则扭秧歌也不会在春节时搞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秧歌队处处有身影,前些年谁家开业,也会找来秧歌队,锣鼓喧天闹一闹,祈盼生意兴隆。近些年又成了广场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秧歌队里负责音乐的,每天把唢呐、锣鼓和大小钹等乐器,用一个小车推着到广场,锣鼓手把锣鼓敲响,大小钹一打,声音传出很远。爱好扭秧歌的男男女女,尤其是女士们,那是必须盛装出场,手绢花包着扇子,纷纷来到广场站好队形,领队的吹着哨子走在前面扭,后面跟着队员跟随着鼓点扭,拿扇子舞的如蝶在飞,如花的人吸引着爱蜜的蝴蝶翩翩而来,身前,头上,把扇子舞的行云流水,只见整个广场飞满了彩色的蝴蝶。
   村子里,大妈妈们自行组织秧歌队,没有锣鼓乐,把扭秧歌的音乐一放,跟随着音乐,踩着鼓点扭,那叫一个欢快。没有到春节,天天胜似过春节。好日子来了,大家不愁吃穿,只要人肯出力,肯奋斗,何愁没有幸福日过?
   扭秧歌之所以盛行,除了人们祖祖辈辈喜爱,秧歌本身扭起来,浑身都在动,可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听着欢快的锣鼓声,扭着欢快的舞步,比赛似的把扇子转的如蝶展翅在飞!
  

共 28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秧歌舞,是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舞蹈。秧歌舞,在我国已经有千年历史,明清时期最盛行,已有文字记载。本文作者开头从小区广场上,目睹那些爱好扭秧歌的人们,穿着艳丽的服饰,喜气洋洋地扭着秧歌舞,很自然地回忆起小时候,家乡的秧歌舞队。说起家乡的秧歌舞队,杨姨功不可没,杨姨自己的秧歌舞扭得出神入化,尤其是手中的扇子舞得那叫一个巧,扇子跟着身体不停舞动翻转,远远地看去,就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杨姨的耐心教导下,秧歌舞队的队员把秧歌扭得越来越好,她们手中的扇子也挥舞得越来越熟练,数百人舞起秧歌来,每个人手中的扇子在舞队里就像一只只花蝴蝶,那场面是那么美丽壮观。后来去了边疆生活,那里地广人稀,秧歌舞也很少人会,好在父亲的一个学生,一位小学校长,带领了一个二十几人的秧歌舞队,虽然舞蹈人数没有家乡的秧歌舞队多,舞蹈动作没有家乡的秧歌舞队自然流畅,但能够观赏到秧歌舞,已经是很难得了。在过去的时光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秧歌舞队在当时可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烘托了节日欢乐热闹的气氛,让大家的节日过得更加丰富多彩。如今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变得多姿多彩,但对于秧歌舞蹈爱好者来说,扭秧歌依然是她们的业余爱好,因为秧歌舞既有观赏性又能够健身,怎能让人不喜爱呢。一篇记录传统民间艺术的作品,读来让人感觉亲切温暖,推荐阅读。【编辑:彩蝶飞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629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6-28 21:58:51
  感谢柳烟老师带来这么精彩的一篇作品,让我们得以回忆起小时候那些看过扭秧歌的时光。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6-29 09:16:35
  谢谢彩蝶,是我题目把你唤回来的?
2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6-28 22:00:16
  虽然自己不会跳舞,但是我还是很喜欢秧歌舞的,喜欢那种欢乐热闹的氛围。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6-29 09:29:07
  小时候看秧歌是最快乐的事,但有些细节忘记了。
3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6-28 22:01:25
  希望那些秧歌舞爱好者把秧歌舞蹈传承发扬下去。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6-29 09:31:50
  放心吧,据我了解黑龙江村、乡、镇、县,包括省城,都盛行扭秧歌锻炼身体,只不过传统春节扭秧歌大型活动没有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