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星月】好吃不如饺子(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星月】好吃不如饺子(散文)


作者:江南柳烟 秀才,226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35发表时间:2024-07-01 22:48:16

父亲和母亲生前特别爱吃饺子,而且母亲包饺子特别快,捏两下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继承了母亲包饺子的技巧。
   奶奶是一位老饕,每天想着法子做好吃的,七十年代末东北农村的生活还很清苦,每天能保证吃上两顿饱饭,上顿大碴子,下顿也是大碴子,偶尔捞上一盆小米干饭算是改善伙食了。有时候把大碴子磨成面发了,贴一贴苞米面饼子也是不错的主食。过去每家都是七八个孩子,少的也是三四个,一大家子想要改善伙食谈何容易?
   爷爷和奶奶六十多岁的人,身边还有两个没有成家的儿子一起生活,人少,奶奶看着自家的口粮,为了吃好,也能大胆的做出决定改善吃法。没有多少白面,不是有玉米面吗?老人家把玉米面发了,随后把酸菜捞上一棵剁碎,用清水泡上剁碎的酸菜,然后把水里的酸菜碎,用铁笊篱捞出来放在纱布里挤出过多的水分成团,放在小盆里备用。扒几个毛葱切碎做葱花。从荤油坛子里擓出来半勺荤油,用热锅化开,盛到和馅盆子里,随后把葱花、花椒放进去爆香。放适量的盐,再放一些热水搅拌开。最后把攥出来的酸菜抖开放进去继续搅拌,听见“说话声”馅就做好了。
   最后一步,把发好的玉米面在面盆里放一些苏打粉解酸揣好,随手揪起一块面团圆拍成饼,把馅包进饼里,奶奶包的饺子都是从一头捏起,捏成元宝形状,随手放进爷爷准备好的,放在锅里的铁盖帘上。等奶奶把所有的饺子包好,盖上锅盖,爷爷就开始烧火,等锅烧开,灶膛里的余火就可以把蒸饺蒸好了。
   大约半个小时后,奶奶的大蒸饺子就出锅了。奶奶高兴时,也会顺手赏我们吃上一个,玉米面皮粗粝,香中带甜,配合酸菜馅的酸,吃着口感不次于白面饺子。奶奶家人口少,冬天又闲来无事,奶奶常做玉面蒸饺吃,有时候来不及发面,就把玉米面用开水烫了,包成烫面饺子吃。两种面,我喜欢吃发面的蒸饺。
   奶奶八六年春天离开了人世,若是她老人家地下有知,现在的饭店里把她善于包的发面和烫面的玉米面饺子,设为饭店特色主食,她会开心吧?
   虽然在七十年代末期,农村生活清苦,但是节令时首选还是吃饺子来庆祝。每年的五月节、八月节,生产队都会杀一头猪,每家按人口分几斤。肉拿到手,首选是剁馅包饺子吃。八月节每家菜园子里种的芹菜都长高了,家家都选择用芹菜做馅,再切上一些肥瘦相间的猪肉掺里头,包出来的饺子格外的鲜香。可惜那时候没有冰柜,更没有蔬菜大棚,交通不便利,南方的菜运不到北方来,到了冬天也只能选择用酸菜剁馅加猪肉和馅包饺子吃。有的人家若是豆角丝晾得多,泡两把豆角丝剁碎,也可以做馅包饺子吃。
   到了冬天落雪后,家家把喂大的年猪杀了,家里肉多了,吃饺子不成难事了。尤其是到了春节,年三十到破五的早晨必吃饺子。我记得过年时,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可以撒欢的玩耍,我呢,就跟着母亲做这做那。包饺子时,母亲负责揪剂子和包饺子,父亲负责擀皮,我负责按剂子和摆饺子。若是时间充足,我就拿起饺子皮包成奶奶包的元宝饺子。后来看母亲捏饺子手法娴熟,还快,就仔细看母亲怎么包,我把包饺子的步骤看清楚,然后自己学着母亲,右手托着一张饺子皮,左手用筷子加一些馅料放在面皮上,右手五指微收,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把饺子皮边缘中间部位捏实,最后用左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实整个饺子的边缘,一个边缘薄的元宝饺子就包好了。起初我包的饺子扁哈哈的,如霜打的站不起来。饺子包的次数多了,逐渐也能包出好看的饺子,后来就分不清楚饺子是谁包的了。
   八零年去边疆生活,那里只出产小麦和水稻,高产作物因为气温不高,成熟不了。每天的主食大部分都是面做出来的,父亲随了奶奶,甚至胜过奶奶爱吃,白面不缺,每到春暖花开,山野菜遍地都是,包饺子更不成问题了。
   边疆生活质量远胜山外,卖猪肉的隔三岔五就来,父亲每次都不错过买上二三斤包饺子吃。山里有一种山野菜,叫老桑芹,到了五月它就供出地面,先是小小的一棵,那也逃不过山民的火眼金睛,从杂草中把它采下来,带回家洗干净后,用开水打几个滚,烫蔫巴了剁碎,加点肉包成白面蒸饺。我家喜欢把老桑芹包水饺吃。那味道,有着老桑芹独特的清香,吃进嘴里,它的味道盖过了肉的香味,浓浓的化不开,后来它便成了思乡情结,我在这里吃到老桑芹包的饺子,就像回到了故乡温馨而又踏实。
   山野菜包的饺子除了用老桑芹,还用五味子叶,刺五加叶,味道也很鲜美,后来也有用山蕨菜的。近些年故乡人也用各种蘑菇做馅包饺子,每种馅料包出来的饺子都很好吃。
   记得在边疆生活的那年冬天,母亲中午上班前,把面和好,馅料也拌好,等我们四个和父亲回到家,弟弟们负责刷锅烧水,妹妹负责把剂子按扁,我负责包饺子,父亲擀一个我包一个,只一会,大冷的冬天父亲出了一脑门的汗,也许是父亲擀得累,开始埋怨母亲大中午的让包饺子吃,时间太赶。也难怪父亲责备,等煮出来饺子,我们无法下口,盛到盘子里泡了凉水,才吃到嘴里。后来母亲也知道中午时间紧,即使是包,也费时间,再想吃饺子只能等周末。后来周末吃饺子成了我家的惯例。
   有客从远方来,父亲和母亲除了做一大桌的山野菜和野味,也会不怕费事的剁了山野菜,做馅包饺子招待客人,把客人吃得心里特熨帖,感受到了父亲和母亲的热情。
   八九年十月,父亲和母亲去上海租房子看病,借此机会他们在苏杭二州游玩,在那里他们游遍名胜古迹,拍了很多照片,还带回来各种茶叶送给亲朋好友品喝。那年冬天父亲买了各种海鲜,比如海参、鱿鱼、鲅鱼等,叫我们姐妹清洗干净做成饺子馅包了吃。
   山民的生活,随着自家种植木耳自由采摘卖钱后,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到了冬天除了蒸馒头、豆馅馒头和糖包,把包冻饺子列为冬天早晨吃的主食。别人家多数用萝卜、白菜、酸菜等做馅料包饺子。我家父亲别出心裁,要我们把他买回来的海鲜,剁了代替肉包饺子吃。我和妹妹迟疑,父亲一瞪眼,我们姐妹乖乖照做,把海鲜剁了做成馅料。
   等吃完晚饭,找来表姨、表姑等亲人来帮包饺子,看见我家有备海鲜馅的,都很讶异:这能好吃吗?
   包完后,她们没有走,等煮出一锅海鲜馅的饺子吃过了,才满意的抹抹嘴,称赞海鲜馅的饺子鲜美无比,具有浓郁的海洋味道。这大概是父亲去了苏杭二州与上海,生活了几个月,当地的小吃也是没有少吃,在那里吃到了海鲜做的饺子,回来也是念念不忘。借着出差机会买回来一些海鲜,做成馅料包饺子吃,他老人家解了馋,让我们也吃到了异乡的饺子。
   后来结了婚,与婆婆一起生活,婆婆包的饺子很小,一口一个,馅料一般,也许是在农村生活了很多年,老吃法成了夫一家人的口味,但是婆婆做的角瓜鸡蛋馅的饺子,我还是第一次吃,吃在嘴里有股清香味,还不腻口。每次婆婆包了我都会吃一盘子。婆婆见我爱吃,每到夏季,都会时常的包角瓜鸡蛋馅的饺子吃,有时候包成烫面蒸饺吃。
   父母在世,我隔两三年都会回老家陪他们过春节,每次到家,母亲都会乐呵呵的从冰柜里掏出老桑芹包饺子给我吃。母亲走了,父亲弥留的最后一年我回老家照顾他,整个夏季,父亲把要吃的山野菜,江里的鱼,想吃的都吃了。父亲爱吃的老桑芹馅的饺子,正赶上五月旺盛时,表姨夫知道我们全家都爱吃,就采了一丝袋子从乡下坐车送来,洗干净打焯捋成团放进冰柜里冷冻,想吃了就拿出来一团剁成馅包饺子。后来父亲要吃鱼肉馅的饺子,把妹夫拿回来的江鱼剔除骨刺,把鱼肉放进破碎机里打碎成泥,和成饺子馅包成饺子吃,还别说父亲真的会吃,江鱼馅的饺子也很好吃。
   今年回夫的老家陪着老人过年,回去前,我特意在拼多多买了五种颜色的蔬菜面,年三十包饺子用,选了两种馅料,一种是芹菜馅,寓意一家人都勤劳肯干,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有满意的收获;另一种是韭菜鸡蛋虾仁的,这是大家最爱吃的馅料。包饺子时,大伯哥特意提醒,多包几个硬币,大家都沾沾喜气,别只包一个,其他人看着干着急。我和大姑姐一想也是,家里人口多,是该多包几个。每种馅料里各包了三个硬币,等把五种颜色的饺子煮好,家里人带着小兴奋开始吃饺子。每年吃年夜饺子,大伯哥都会耍赖,今年也不例外,吃得差不多了,开始用筷子扎没有吃的饺子,试探着硬币在哪个饺子里,结果他一个也没有试探到,夫吃到一个,夫的外甥吃到两个,大姑姐的孙女吃到一个。
   韭菜是最后煮的,端上去几个孩子开始抢着吃,等我、大姑姐和影上桌去吃,家里人还在坚持吃,惦记吃到剩下的两枚硬币。我挑了半盘韭菜馅的饺子,不超过十个,我坐下吃,吃到第二个就吃到了硬币,大家一阵惊叹,我又去夹第三个饺子,吃到嘴里,又被硬币硌到牙,最后一枚硬币也被我吃到,家里人怎么也想不到,我能连着在他们吃剩下的饺子里,吃到两个藏有硬币的饺子。今年吃的年夜饺子意外吃到两枚硬币,吃完年夜饭睡觉也香甜。
   饺子的起源与一位中国名医张仲景有关。东汉末年,张仲景辞官回老家的路上,他遇见很多老百姓生活艰难,手脚被冻伤,无法正常生活。他看着于心不忍,为了帮助老百姓抵御寒冬,他把面皮包成饺子的形状,用羊肉和辣椒,外加中药熬制成汤煮饺子,煮好后让老百姓喝汤吃饺子,直到除夕。老百姓通过服用这种驱寒的娇耳汤,冻疮逐渐好转。后来这种吃食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最后成了老百姓最喜欢吃的主食,把它称之为饺子。
   吃饺子寓意深刻,吃了它寓意团圆和家庭和睦,吉祥如意,财富和好运,丰收与祝福……尤其是在重大节令里,主食缺不了饺子的身影,它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饺子的钟爱,还有东北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到了冬天上冻的时候,家家户户开始选饺子馅,自家剁了,和成自家人爱吃的口味。在农村住着的,招呼左右邻居来家里一起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一帘帘端出去冻实,打下饺子倒出帘子继续冻。有的人家把干净的大塑料布铺在院子里,把包好的饺子撒在塑料布上,任凭寒冷的风把一只只小耳朵,或者是形如元宝的饺子冻实,再把冻实的饺子收进袋子里,放进仓房里,想吃就端回一些,煮了一顿饭就解决了。
   住在城里的,用家什盛装馅料,面包饺子机构有,而且是上好的,打听好哪家包饺子机构包的干净,宁可排队到深夜,也要把整个冬天吃的冻饺子包出来。不仅是自家吃,还要送给双方老人冻在凉台里,平时做子女的工作很忙,抽不出更多时间照顾到老人,老人可以随时吃随时取,不至于没有饭吃。也有的是家里老人张罗着把冻饺子包出来,一家家送给子女们,早上起来煮一盘吃,还能多睡一会懒觉。
   听着老人嘴里念叨着:“好吃不如饺子”,就知道他们的骨子里就认为饺子是最好的吃。也别怪老人这样说,看他们吃饺子酣畅,就知道他们有多爱吃饺子了。

共 42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饺子是中国特有的美食,不仅好吃,还有着美好的寓意。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以细腻的文笔,翔实地回忆了饺子这种美食。儿时家里生活清苦,奶奶用玉米面做酸菜蒸饺,成为作者童年最喜欢吃的美食;在节令时家里也会做各种馅的饺子,春节时一家人其乐融融一起包饺子的温馨场面让作者记忆犹新。后来作者去边疆生活,开始吃起了各种野菜饺子;父亲和母亲去上海后,就喜欢上了当地的海鲜馅饺子;结婚后,婆婆又给作者包起了角瓜鸡蛋馅饺子……今年作者回家过年,为了吃到包着硬币的大钱饺子,一家人好像在举行吃饺子比赛你争我抢,可还是作者成为了幸运儿。现在东北流行做冻饺子,让饺子成为一种再也平常不过的食物,但人们怎么吃也吃不烦,因为饺子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一篇有关饺子的怀旧散文佳作,描述了饺子这种传统美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02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01 22:49:29
  一篇有关饺子的怀旧散文佳作,叙述了饺子这种传统美食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7-02 15:12:57
  碧柳辛苦了。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7-01 22:53:50
  说实话这篇饺子散文比我的那篇写得好多了,文笔更细腻,描述更形象,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了,读着读着都忍不住垂涎三尺了。哈哈!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7-02 15:17:15
  我们写的是两种风格,我是写生活中,东北人如何爱吃饺子,呵呵,你写的更让人们知道饺子的来历与寓意。
3 楼        文友:柏丫        2024-07-04 15:25:22
  这么多种饺子,我都很少见过。老桑芹是一种什么菜?角瓜鸡蛋馅是个啥?我误以为是鸡爪呢。我们这里最早把饺子叫煮角子,现在慢慢都叫饺子了。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7-04 17:37:40
  老桑芹是一种山野菜,茎粗叶大,做馅包包子,或者包饺子都好吃。角瓜加鸡蛋,再放点虾仁拌馅,包饺子吃。
4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7-04 22:36:06
  我们一家人也喜欢吃饺子,大部分人都爱吃饺子吧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7-04 22:37:11
  喜欢柳烟姐的作品,朴实无华,亲切温暖。处处都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5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7-05 19:25:59
  谢谢彩蝶点赞!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