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星月】留在画中的生活也在画外(散文)
我总能被画中的生活场景勾起一些回忆,一副水墨画,画的是古代农村生活场景,一座茅草屋,院子里稚童扎着总角在喂鸡,有的鸡在低头捡拾地上的食物吃,有的扇着翅膀,鸡爪踩在同类的背上,想抢食稚童手中的食物;另一幅是七八十年代农村生活场景,三间茅草屋,幼儿穿着卡其色的裤子花上衣,梳着两根过肩的麻花辫子,微笑着从葫芦瓢里抓出一把谷子扬在院中,任随院中养的鸡采食。
两幅画情景相似,唯一有区别的,幼童穿着有了变化,梳的头型有了区别。鸡还是那鸡,身披羽毛护体保暖。母鸡生蛋,抱窝育雏,子子孙孙相传至今。
我曾是第二幅画中的孩子,七八十年代,家家都是土坯茅草房,我家有三间一面青的茅草房子,时常帮助母亲喂鸡鸭鹅,鸡吃食时最是能调皮捣蛋,不讲武德。记忆中,我家,奶奶家,邻居家,走到哪一家院中都有鸡的身影。只见母鸡一边溜达一边轻声咯咯,多数母鸡保持沉默,刨刨土包找能吃的食物,更愿意在公鸡的带领下刨粪堆,只见母鸡爪如铁勾,勾散粪堆,从里面找出蛆虫吃。
七八十年代无处打零工,只能从土地里刨食,集体买点余粮,按照挣的工分分点钱。平时买一些针头线脑,买盐等生活物资,要靠家里的母鸡下蛋,拿鸡蛋去换。所以每家养的鸡就是日日生钱的钱袋子,宝贝的不得了。
我和弟弟看到大人拿鸡蛋换东西,听到大街上有吆喝卖沙果,卖冰棍的,就想买来吃。父亲每天早起骑着自行车去上班,晚上太阳落山了才能身披霞光赶回来。母亲也是,白天是很难见到父亲和母亲在家。要钱买是不可能的,我和大弟弟别看人小,胆大着呢,尤其是大弟弟,只要听见有卖好吃的,他迈着小短腿,扭着小肥臀跑进院中,小脑袋探进鸡窝,使出吃奶的力气够出鸡蛋来,小胖手一手握着一个鸡蛋,放慢脚步走到院外递给卖冰棍的老爷爷,老爷爷接过鸡蛋,顺手从他用小棉被包着的木箱子里,掏出两根冰棍递给大弟弟,大弟弟递给我一支,他接过来一支,等不及的嗦啰一口,然后满足的伸出小舌头哈一口气。
大街上有卖彩头绳,我也是像大弟弟一样偷拿家里的鸡蛋去买。若是大街上有挑着箩筐卖针头线脑的,我跟在奶奶后面,看着大人跟卖货郎讲价用鸡蛋换。
到了每年的五月,奶奶和母亲纷纷张罗攒最近母鸡下的蛋,准备育雏。这时节家里的母鸡有爱当妈妈的,开始停止下蛋整天卧在鸡窝里,低沉着嗓音咕咕叫。
母亲和奶奶攒够了鸡蛋,就开始为鸡宝宝们准备温暖舒适的窝,家里有泥火盆的,就把柔软的草,没有草的,把干玉米叶子撕成条铺在火盆里,随后把鸡蛋小心地摆进去,个数不能超过30个——过多,母鸡孵不过来,有的鸡蛋就会裸漏在外,得不到适宜的温度浪费鸡蛋。有的人家母鸡没有一个肯抱窝的,只喜欢下个鸡蛋后,满村子撒欢找虫子吃。家里的女人不得不自己亲自上阵孵小鸡,每家都有一个毛褥子,里面放的是鸡鸭鹅没有梗的柔毛。这毛褥子是为家里新出生的宝宝准备的,孩子长大了也不拆,留着备用。这不,孵化鸡雏就用到了。无论是母鸡孵化的,还是人工孵化的,21天后,一个个鸡蛋开始被鸡蛋里的小家伙叨碎,随后一圈碎裂,毛茸茸的鸡脑袋就伸出来了。刚出生的鸡崽闭着眼,柔弱的叽叽叫着,等个十几分钟干了毛的小家伙,神气活现地在窝里横行霸道,扑棱着小翅膀,从这个蛋上爬到那个蛋上,找到舒服的位置,这才安静地闭上眼睛休息。
把小米用温水阴湿,递到新出生的鸡崽嘴边,它也知道吃。拿来水,它伸出尖尖的嘴,一仰脖水就进了嗉子里。小鸡仔破壳而出这几天,母亲和奶奶时常看着,有的叨碎了几片,再不叨的,大人就帮助把蛋壳扒开,让它脑袋钻出来不至于憋死。有的在即将破壳而出时,不幸死去的,大人也不浪费,把死鸡崽扔进火坑烧熟了吃。这种鸡崽父亲是最爱吃的,这种死鸡崽似乎是男人的最爱,两位叔叔和爷爷也爱吃,奶奶没有几颗牙齿,若是咬得动,大概奶奶也会喜欢吃。这种刚破壳就死掉的幼雏,肚子里有发硬的蛋黄,小孩子是最爱吃这一部分的。
家里的鸡雏是母鸡孵化的,基本上都能安全长大,若是人工孵化的,从小长到大,经管不利损失会大一些。有时候会被家里养的猫狗糟蹋了,有时候是被雨淋着生病的。若是母鸡领着,来了雨,鸡崽能随时钻进母鸡的翅膀下得到保护。
等入了冬,这些长大的鸡雏,母的全部留下,公鸡挑一只最精神的留种,其余的公鸡全部杀了,一只留着过年吃,再多的就留着招待客人。
鸡的吃法很多,但我还是喜欢吃小鸡炖蘑菇。每次杀了公鸡,父亲都要张罗炖上一只吃。母亲把鸡剁成块,两只鸡腿整个留出来,把鸡块用热水清洗出血,锅里热油放葱花,再放两个大料爆香,把鸡块下到锅里翻炒不见血丝,放上半锅水盖上锅盖慢炖,等锅开了把洗干净的蘑菇下进去一起慢炖,锅里放一个锅叉,把捞出来半熟的小米干饭坐上,和鸡肉一起炖熟。
等鸡肉炖的大半熟,把锛好的土豆块顺着锅边下进去继续炖。听到响边声,说明锅里的水㸆干了,鸡肉可以出锅吃了。有时候母亲为了让我们吃到顺汤的带鸡味的土豆泥,会多留一些汤水。母亲先把鸡肉里的鸡爪、鸡头、鸡胗挑出来留给父亲吃,两只鸡腿单挑出来留给小的吃,其他的盛进大海碗里一家人一起吃。家养的鸡去了毛和内脏,也不剩多少,一家六口人吃的甜嘴巴舌的。但是用鸡炖出来的土豆顺了汤,泡饭吃是最香的。
也许是吃法不同,婆婆喜欢用鸡炖蘑菇加干土豆片,这样炖出来的鸡肉干爽不粘腻。母亲工作忙,像一般妇人晒的干菜母亲没有多少时间操作,晒土豆片也许是她老人家不爱吃,我们也就没有机会吃到。后来有人送来母亲炖鸡吃,感觉还是用鲜土豆炖的鸡好吃。
到了边疆,那里有一种倒木长出来的原蘑菇,需要雨天才能采下来,蘑菇面似梨面,又滑腻,这种蘑菇炖鸡肉吃,鸡肉好吃,蘑菇也跟鸡肉一个味,吃进嘴里鲜而香。炖鸡加土豆就不能放粉条,两者只能加一样。若是想把这两种配菜都加进去,需要把土豆稍微过一下油再一起炖就不顺汤了。
炖鸡肉加什么配菜也跟个人口味,有的人家喜欢鸡肉炖酸菜,鸡肉炖白菜粉条等。小笨鸡炖蘑菇加粉条成了东北特色菜,过春节也必有这道菜出场。
母鸡下的蛋,过去用来换日常用品,充当钱用。家里舍不得吃,平时用它打个鸡蛋酱做包饭用,吃得清香可口。鸡蛋酱打饭包也成了东北人常爱吃的美食,商家看到商机,也把饭包开发出来,平时在单位回不了家,就点一份外卖饭包吃。小时候不限量吃鸡蛋是五月节这一天,母亲会煮很多鸡蛋、鸭蛋和鹅蛋。五月节吃鸡蛋寓意祈愿一家人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等入秋了,母亲会把多余的鸡蛋跟鸭蛋和鹅蛋腌咸了,煮大碴粥时,锅里顺手放进去几个咸蛋,一顿饭就做出来了。有客人来,农家习惯用鸡蛋炒韭菜,或者卧鸡蛋做一盘菜。这些吃法,东北人到现在还是常吃。
后来去边疆生活,生活条件改善了,有时候做饭来不及,母亲就会打几个鸡蛋搅碎放适量的水和盐,底下蒸大米饭,上面蒸鸡蛋糕,一顿快餐做出来了。
八十年代末,养殖专业户就出现了,大量养鸡后,鸡多了,从鸡身上开发出来很多商机。把鸡做成烧鸡、熏酱鸡、麻辣鸡等。
父亲和母亲看到养殖户养肉鸡长得快,也赶时兴一下子买了一百只幼雏,买了一个月的料,等肉鸡长得扛折腾了,就喂玉米面加黄豆粉,外加辣椒粉,三样拌在一起喂给肉鸡雏吃,最后喂到秋天也不圈着,能剩上一半就不错的了。父亲和母亲说,自己喂大的鸡吃着放心。
父亲十分好客,喜欢把亲朋好友三五天的请到家里来吃一顿饭,有了鸡就更好招待客人了。后来结婚回到省城附近,发现很多农户也喜欢自家养肉鸡,到了冬天上冻后宰杀了冬天吃,也会给亲近的亲朋好友家送。把肉鸡鸡胸脯肉单切下来,包饺子做馅用。鸡身体分割成鸡头、鸡脖子、鸡翅根、鸡翅中、鸡翅尖、鸡胗、鸡心、鸡肝、鸡胸脯肉、鸡骨架,卖鲜的,或者商家根据市民的需要,做成熏酱的。烧烤店里常用鸡头、鸡脖子、翅根、翅中、翅尖、鸡心等做成烧烤供食客点买。鸡胸脯是减肥者最青睐的减肥餐,拌上佐料用烤盘一烤,把烤好的鸡胸脯肉卷在菜叶里吃,肉香加蔬菜的清香,既满足了食欲,也达到了减肥的目的。鸡爪子剔了骨做成麻辣鸡爪,这是年轻孩子最爱吃的一道美食,酸辣爽口,吃起来让人欲罢不能。最开始出现时买到将近六十元一斤,最近在网上一看,价格下来了,五十元可以买到2斤了。
在中国北方地区,从古代遗址中分析,人类在一万年前就开始驯化养鸡了。从驯化鸡吃肉生鸡蛋,再到目前,人类把鸡的价值挖掘的淋漓尽致。
鸡全身是宝,鸡肉温中补脾,补肾益精,补血养气,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病人常用鸡熬鸡汤来调理身体康复,尤其是有了年头的老母鸡,熬鸡汤最为合适。妇人坐月子常用鸡汤煮面条吃,或者是下菜煮熟了吃,鸡蛋更是坐月子首选,每天必吃的补品。
中药中有一味药鸡内金,就是从鸡身上找出来的。记得小时候我家杀的鸡和奶奶家杀的鸡,母亲扒出鸡肫(鸡胗),把包裹着食物发黄的那一层轻轻揭下来洗干净晾晒干后,用小口袋装起来,不懂的就把这一层当成垃圾扔掉了。实际上晾晒干研磨成粉,开水送服,具有调节肠胃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和血糖,抑制乳腺增生等功效。鸡蛋壳,鸡蛋壳内的卵膜、鸡蛋白和鸡蛋黄都有药用价值。
随着时代的进步,鸡的价值越来越多,鸡蛋每家不断,鸡肉想吃就买,炖着吃,烤着吃。近些年很多人吃过了养殖鸡下的鸡蛋后,感觉还是农村养大的小笨鸡,下的鸡蛋吃着口感好,是传统的味道,吃鸡肉也喜欢吃小笨鸡炖粉条,吃的是回味,吃的是地方特色。每年我都要拜托住在乡下的亲属买一些笨鸡蛋,送给省城的亲属吃。尤其是每年的五月节前,笨鸡蛋一蛋难求,也贵的离谱。但是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养殖鸡下的鸡蛋的营养价值,据专家讲跟笨鸡蛋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