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湖畔听风(散文)
晚饭过后,夕阳褪去了威严的光芒。凉爽的风儿,唱着悠扬的歌儿。稀薄的云儿,漫步空中,或者变换成峰峦叠翠的模型,或者随风飘扬成几近透明的丝绸。偶尔裸露的淡蓝色,宛若人工装饰的花纹。
清水湖畔,许多奇形怪状的人工石头,有的突兀独立,有的相互叠放,看似没有规则,实则有种不一样的美感。我选择了一块最高的石头,小心翼翼地爬上去,铺上备好的塑料袋子,临湖盘坐,顿觉这是一处听风、看鸟的绝佳之地。
趴在楼宇一侧的太阳,还不忘用慈祥的阳光,帮我按揉着汗淋淋的后背,不一会儿,后脑壳和颈部也跟着热乎起来。
微风习习,发丝乱起。一只白鹭从远处飞来,扎煞开的羽翼自然舒展着,像从高处降落下来的滑翔伞一样,安然自若地落于湖面。长长的脖颈儿直立着,把头和身子写成2。警惕的小脑袋四下探视后,才放松下来,悠长的脖子书写成竖立的~。我想起郭沫若先生《白鹭》里的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样静静地观看,细细地品味着先生描写白鹭的句子,深深体会到我再写一句也是多余的。
水鸭子偶尔嘎嘎两声,或者在水面,或者在空中。这些灵活的小家伙似乎无处不在,仔细看看,湖水中央或移动,或休憩的一群群的小黑点儿;湖边一排排,一列列,成群结队。它们灵动的小脑袋,快速钻进水里,长长的嘴巴上就有了收获。芦苇丛里,也有三五成群的悠闲自在者。说它胆小吧,它在肆无忌惮地在湖的一侧飞到另一侧。说它胆大吧,我举起相机还没对好焦,它就惊慌失措地胡乱飞起,玩命扑棱着消失不见。
随着几声急促的鸣叫,一群小水鸭,迅疾展翅飞离水面,扑棱着翅膀,循声而去。黑白相间的色彩,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好看,好像是律动的钢琴。飞了五六米的距离后,齐刷刷落在水面,围成了一团,仿佛是在开会,又好像是聚餐。为了不打扰它们,我不敢举起相机,只能眉头紧锁,眸光凝聚。我本将心待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些小家伙在我这双老花眼的超级运转中,逐渐变成了或动或静的噪点。
高高的蒲草,晃动着纤长的腰肢,暗黄色的蒲棒安然自若。咣当咣当的水声不断传来,一波跟着一波,仿佛是跟着远处音响里的音乐打伴奏。悠悠闲闲的水草,在水波纹里舞姿曼妙。我无意中轻轻咳嗽一声,两条大鱼晃动着脊背钻出来,仓皇失措地逃离现场,很快就钻进深水区不见了。
两只灰色的蜻蜓结伴同行,透明的双翼始终展开着,时而叠飞机,时而点水,偶尔抚摸抚摸芦苇和菖蒲,这俩自由自在的家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鱼儿和水鸟都不能干涉。眨眼间,一对黄色的蜻蜓优雅地飞过来,又一对红色的,还有几只灰色的蜻蜓。嘿,这是蜻蜓媲美的赛事嘛。
风儿有意无意地吹着,撵着湖面的波纹,一波快过一波,不断撞击着岸边摆放有序的乱石,不断发出“咣当咣当”的声音,宛若钢琴铿锵的调子。
麻雀也凑到水边,啄食风儿推来的白色水沫。层层叠叠的波纹疾走着,顾不得阳光的挽留,急急忙忙赶到湖边报道。明媚的阳光,随着水波荡漾,闪闪烁烁,明明灭灭。
或许是刚才那两条鱼儿又回来查看敌情,高耸的脊背又显露在我面前。这回,我是大气不敢出,静气敛声,任由其深入浅出。一只多足水上漂,趴在水面,和鱼儿交流着,亲密无间的样子像极了天天见面的老朋友。
远处,休闲的人们高唱着熟悉的《南泥湾》《我的祖国》等红歌。那音调朗朗上口,振奋人心,是好几代人的精神食粮。
湖畔,除草、浇水的工人们还在趁着凉快忙碌着,她们嘴里也跟着远处传来的歌声哼唱着。
“噗啦”一声响,吓我一跳。惊悚中抬头,只见一道白光落入水中。呵,好大的鱼啊。
各种水鸟争相在水面上,来回折腾,尤其是那群水鸭。一只不大的小水鸭,钻出湖边的蒲苇,游向湖心。顺着水面望去,好多水波上有一个小黑点,原来小野鸭们早已开始玩波弄浪了。
茂盛的菖蒲,绿油油的叶片像一根根竖着的海带,卖弄着柔美的舞姿,宛若当年水里戏耍的翩翩少年。一根根暗黄色的蒲穗,傲然挺立着,眼神不好的还会以为是烤肠大派送呢。一人多高的芦苇,挨挨挤挤,翠绿的叶片,彰显着生命的活力。曾经,这是大自然馈赠的财富。少年时代,砍草找到这样的芦苇荡,那可真是发财了,足够伙伴们割两天。那时,一人一辆独轮木头推车,车上一个大草筐,一把镰刀,还有一根待用的绳子。一般来说,一下午四大筐草就可以装满推车子,再多了就会看不见道路。勤劳的伙伴们,组成的砍草车队相当状观。夕阳早已回家的小路上,高个在前引路,矮子跟在后看着前边的后脑勺。上坡路时,大家会停下来,连拉带桑把每一辆车子弄到平整的路面再走。
与双腿一样高的大草筐,可以把自己装进去。为了多装草,把草根朝外,草尖向内,直到筐把手处塞不进去为止。筐把手有一根结实的系绳,专门供背筐使用。镰刀头朝上,把朝下,插入系绳,十几岁的少年,蹲在地上,憋足一口气,低头俯身,翘起屁股,直起双腿,就能够背起草筐。现在想想,那镰刀,就在脑袋旁边,是多么危险啊。可是,那时候没有人会这么想。草筐背不起来的,伙伴们也有办法。俩人或者仨人合伙,力强的先帮助力弱的起来,力弱的最后再拉力强的起来,大家谁也不会落下谁。狭长的阡陌上,倾斜着身子背着大草筐的身影踯躅前行。背到停放车子的地方,倒出来一大堆,等到回家时再装车。长长的车队,弯弯的小路,高高的草垛,承载着多少汗水,多少欢乐。
而今,公园里清理出来的杂草,也无人问津,最后归宿是垃圾处理站。那长长的爬蔓草,叶片肥厚的热草、谷釉子草、水稗子草,茅草等等,都多好呀,是牛羊的最爱,晒草还出数。照这样的情况,一周就可以晒个大草垛。一个夏天,可以收获好几个大草垛,这可是当年梦寐以求的美梦啊。只可惜,时过境迁,当没有了可以利用的价值,谁还会再付出汗水呢。当年砍草的伙伴儿最小的也都已经五十多岁了,不知道她们看到这茂盛的野草,还会不会和我一样手痒呢。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