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佛云沟里木耳香(戏剧)
【剧中人物】
钱书记——男女不限,村支部书记。
牛村长——男女不限,村长。
刘小巧——女,三十多岁,村妇联。
婆婆——女,七十岁,小巧婆婆。
马三明——男,四十左右,落后村民。
杨洋——男,三十多岁,外贸公司业务员。
群众演员——甲、乙两人,性别不限。
【第一场】
钱唱:
县上开会回来转,会议精神记心间。
特色产业大发展,紧急任务在眼前。
一村一品又一产,各村的项目不一般。
我村是山区离城远,交通不便运输难。
山上的栎树千千万,长满整个佛云山。
几千亩山林我村管,采伐指标用不完。
便宜卖给小商贩,白白浪费好资源。
若能发展产业链,种植木耳赚大钱。
住在山上依靠山,住在山上要吃山。
回去先开代表会,群策群力道路宽。
正行走来抬头看,村委不远在面前。
用手推开门两扇,
牛唱:迎接书记把家还。
牛白:钱书记,你回来的好快呀。
钱:心里有事,我就早早地回来了。
牛:自从你打了电话,我就通知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集中在后院里等着哩。
钱:人都到齐了没有?
牛:都到齐了。
钱:准备开会。
牛:(朝后)同志们,钱书记回来了,咱们开会了。(众人上)
钱:同志们,这次开会内容主要是要求各村发展特色产业,一村一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地里优势,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稳步发展。咱们村发展什么产业?大家说了算,在座的各位,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别怕说错,说错了还可以再说,然后拿出咱们的方案,报到上级。我就说这么多,大家互相谈一谈。
马:我先说说我的看法。
牛:好,大家听听马师傅的高见,马师傅,你是咱村的巧木匠、有远见,说说。
马唱:
前几年发展双季槐,最后失败破了财。
依我看不敢瞎摆坏,免得陪钱遭祸灾。(摆坏:当地方言,折腾的意思)
甲唱:
钱书记为修致富路,有多少苦头自己吃。
以前的损失慢慢补,你不该,哪壶不开提哪壶。
乙唱:
前几年种烟叶的确不赖,表彰会咱也上过领奖台。
这二年烟叶滞销不好卖,看起来这条路也难走开。
刘唱:
我听说黑木耳价格不小,虽然说投资大收入也高。
佛云山到处都是木耳原料,依我看这是致富路一条。
钱唱:
好一个刘小巧能说会道,这一条好建议就是高超。
众唱:
一句话提醒了各位代表,不愧是咱村的女中英豪。
牛白:小巧这一条建议提的好,咱村有现成的木耳资源,漫山遍野都是栎树,这种树除非种木耳,干其它的也没人用,这么好的自然条件,咱们何乐而不为呢?就怕这技术问题。
刘:村长不必担心,我是山西农大毕业的,在学校我是专门研究食用菌栽培的,刚毕业我也能在城市找份工作,我就是想利用咱村的自然条件回来创业的,只要大家按照我说的办,我敢保险百分之百不会失败。(拍手欢迎,七言八语的议论)
牛:这么多年,我还不知道小巧是个人物,惭愧呀。
乙:不知道木材能不能随便砍伐,咱们可不能干违法的事。
牛:木材不能随便采伐,每年都有采伐指标,不过这么多年的采伐指标咱们都没有用完,现成的资源白白的浪费了。
众:既然如此,咱们就干吧。
钱:举手表决,同意种木耳的人举手。(众人举手)
钱:百分之百通过,听我安排人员分工,各负其责:我是书记,我负责跑启动资金,购买机器设备。老牛,你是村长,你准备集中青、壮年劳动力,砍伐木材,修一条简易运输路,等候运输。小巧,你是技术员,又是妇女干部,负责选场地,各位代表要配合工作,说干就干,在座的各位,还有什么说的没有?
众:没有了。
钱:散会。
【第二场】
刘唱:
木耳场地已选定,场地定在韩王坪。
背风朝阳光线好,天然的溪水清凌凌。
草坪平坦又方正,它不长庄稼无人耕。
耕地没有占一垄,合理合法又合情。
草坪占地六十亩,有一个废水池在其中。
那年荒坡做调整,水池承包马三明。
马三明是个横梁秤,秀才见兵说不清。(横梁秤:方言,意思就是不通情达理的人)
这人可是不好弄。十人见了九人綳。
为了办好大家的事,思想工作要做通。
行走来在大门外,进门去会一会马三明。
刘白:说来话长,不知哪朝哪代,韩王在这儿招兵买马,立旗为王,练兵场是一个平坦大广场,占地六十多亩,依山傍水,易守难攻。韩王走后,此地寸草不长,这都是传说,并没有真凭实据。后来村人在这修个蓄水池,用了很多石头,水池没有被人利用,作价一千元,卖给村民马三明,这几年,他卖石头已经赚了好几千元。木耳场地选在韩王坪,包括这个废水池,马三明贪心不足,想敲村里的竹杠,我今天要和他谈谈心,做一做思想工作,进去这个胡同就到了。(刘下)
【第三场】
马唱:
佛云沟集体要种黑木耳,选场地要占我的大水池。
那一年政策变分产到户,大水池一千块我把现钱出。
十五亩石头砂不长五谷,石头砂卖了三千五百零八十。
虽然说它不是棵摇钱树,每一年多多少少都有收入。
倘若是村里收走做场地,到明年零花钱谁给我出。
我左思右想可是不合适,想办法要留下这片砂石。
刘白:三明哥在家吗?
马:谁呀?(开门)原来是刘小姐,您在咱村是个大忙人,怎么有时间到我这茅草庵,有何贵干呐?
刘:大哥,咱们长话短说,咱村决定在韩王坪种植黑木耳,你的大水池又在其中,我今天是来和你商量对你的补偿问题。
马:这个好说,为了集体利益,补多补少我没意见,你是个公平人,直说吧。
刘:按你当时承包的价钱,平均每年五十块,再说了,里边的石头、砂都掏空了,也没有再利用的价值了,再有三年都到期了,按比例退你一百五十块,你看……
马:补我一百五十块,你这是打发要饭吃吧,不中。
刘:别发火吗,你嫌少,你也可以还个价吗,商量着来。
马唱:
不是老马我难说话,是你出的价钱不到家。
现钱拿出两千块,我痛痛快快贡献它。
刘唱:想当年承包你一千元,合同上写的是二十年。
如今过去十七载,按合同还差你整三年。
虽然合同不到期,你也赚了不少的钱。
退你三年是正理,你不要逼我把脸翻。
马:十七年前的一千元和现在的一千元能比吗?
刘:我知道现在物价飞涨,可是水池里的东西你都卖完了,以后没有可卖的了,村里不占,就没人给你一毛钱,你算算,哪多哪少。
马:我说小巧呀,这是大家的事,大家也不在乎这一千两千的,如果是你自己用,我可以不要钱。
刘:虽说是大家的,目前村里也没钱,再说了,种木耳是赚是赔都还在镜里照着哩,你就权当是我个人的吧。
马:那我也有一个条件,就一个。
刘:说吧。
马:我自从孩他妈去世三年多了,孩子们都在上学,我一个人也怪孤单的,你也是个寡妇,回家和你婆婆商量商量,若你能嫁给我,啥事都好说。(搂抱)
刘:(打马一巴掌)呸,混账王八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做梦去吧,走。(出门)
马:回去和你婆婆好好商量商量,我等你的好消息。(关门下场)
刘唱:
刘小巧我不中用,第一次工作碰了钉。
回家我把婆婆请,老将出马定能成功。(下)
【第四场】
婆唱:
媳妇小巧去开会,太阳偏西不见回。
我把饭菜都做好,单等媳妇把家归。
刘:妈,妈。
婆:小巧,今天中午咋回来的这么晚呀?
刘:还不是为了那个大水池,苦苦吧吧地说了半天也没有解决问题,那个马三明太狡猾了,难弄的很,气死我了。
婆:孩子,哪里受委屈了?
刘:那个三明,步步出难题,他还对我……(哭)
婆:他敢欺负你,你看我怎样收拾他。
刘:妈,别说了,寡妇门前闲话多,我不理他就是了。
婆:孩子,不要泄气,你在家里吃饭,让妈去会一会这个麻迷蛋。
刘:妈……你……
婆:我吃过饭了,你在家慢用,我去去就来。(下)
刘:我婆婆是个老党员,老妇联主任,几十年来,村里的民事纠纷都有她来处理,每次处理都是圆满成功,这一次我婆婆去肯定能解决好的。哎哟,肚里咕咕乱叫,吃饭去。(下)
婆:三明,在家吗?
马:听着说话像老太婆,可能是商量好了,来给我说媒来了,好事,大好事,特大好事,待我开门迎接去。(开门)大婶你来了,进屋坐,进屋坐。
婆:马三明,我听小巧说了。
马:说了就好,说了就好,你们商量好了。
婆:商量啥哩商量,就说你的破水池。
马:裤裆放屁——两岔了,高兴了半截。
婆:马三明,你可不能翻身忘本呀。
马:大婶,你看你说的,我那能忘本呢,我有啥错,您老直说。
婆:我听小巧说了,大水池你不愿意让用。
马:那有这事,就是钱的事吗,好说。
婆:你就知道钱。
婆唱:
想起来那一年立冬以后,天寒冷雪花飘东北风吼。
你母子逃荒来到佛云沟口,冻得你直打颤腿把筋抽。
你母子随我回家吃饱饭,那夜晚睡在我的热炕头。
油灯下我将你娘来盘问,你娘她眼含泪细说根由。
你老家发大水把地淹透,到秋后禾苗死颗粒无收。
你的父被疫情把命夺走,你母子去讨饭四处漂流。
你那时你饿得像个廋猴,三根筋顶着你的一颗头。
夜晚你发高烧浑身颤抖,是我用草药汤灌下你咽喉。
第二天病未好实难行走,佛云沟全村人把你们收留。
从此后你就是咱村人口,与咱村众社员同工同酬。
如今你娶妻生子有了后,在村里盖下了二层洋楼。
种木耳利国利民致富路,就应该紧密配合创丰收。
废水池你的本钱早卖够,又何必抓住尾巴纠缠不休。
听说你对小巧动脚动手,小心我砸烂你的贼狗头。
我说话不好听你别难受,你手拍胸膛想一想,翻身别忘佛云沟。
马唱:一席话把我的老底戳透,说的我哑口无言满面羞。
想当年多亏您将我搭救,要不然饿死我无人把尸收。
和小巧说了一句玩笑话,您大人大量莫记在心头。
从今后大家事就是我的事,我大力支持分文不收。
马白:大婶,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您老不要和我一般见识,水池的事,我也赚了不少的钱了,今天我把它交给村里,分文不收,你怕我说话不算话,我写个手续,按个指印。(找笔纸)
婆:别找了,别写了,大婶我相信你,知错改错就好。你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也不容易,以后好好干,明年有了钱,我帮你再找一个合适的。
马:谢谢大婶,您老就是我的再生父母。(磕头)
婆:快起来,这样可不好。(关灯,落幕)
【第五场】
牛:(敲锣)各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开会了。(所有演员全上)
牛:该来的都来了,咱们开个会,咱们的木耳场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到位,今天中午十二点破土动工,大家各负其责,安全第一,时间不早了,准备动工,散会。
【第六场】(一年以后)
钱唱:
种木耳一年来初见成效,虽然说投资大收入也高。
牛唱:
村里有天然的木耳原料,经化验营养成分样样达标。
钱唱:
技术员严格把关质量好,工人们细心操作井井有条。
牛唱:
眼看着丰收在望硕果到,全村人气氛活跃正在高潮。
钱唱:
刘小巧上省里去找外贸,好产品就要往国外推销。
牛唱:
也不知这几天有啥功效,等小巧回来后再做商讨。
钱:老牛,小巧走了几天了?
牛:有七八天了吧。
钱:这个小巧,也不知道打个电话,急死人了。
牛:啥事都有过程,耐心再等等吧。
钱:我不耐心也不行呀,老牛,咱们上山去。(二人下)
刘:杨洋,这边走,这边走。
杨:小刘,还有多远?
刘:马上就到。
杨唱:
到野外只觉着心旷神怡,怪不得老同学选定山区。
刘唱:
在山区当农民也怪随意,缺点是出力大收入太底
杨唱:
只要把木耳产业搞上去,和外商谈价格我来帮你。
刘唱:
这一批若能顺利卖出去,我代表全体村民感谢你。
杨唱:
大都市干工作真是没趣,耽误我三十五岁没有娶妻。
刘唱:
农村姑娘你若是不嫌弃,我帮你找一个合适的。
刘白:你这么好的条件,怎么现在还没有结婚?
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以出差、跑外为主,常年和外国人打交道,都耽误了。我现在也想找个农村的,可农村没有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