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柳岸】窑变(小说)

精品 【江山·根与魂】【柳岸】窑变(小说)


作者:林火杉 举人,529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92发表时间:2024-07-09 17:13:00
摘要:钧瓷,进窑一色,出窑万彩!可是入窑时都是好好的,谁又能保证出窑时都是精品呢?何况人性比瓷性可复杂多了!

【江山·根与魂】【柳岸】窑变(小说)
   月光如瀑,静静洒在村庄的屋顶上,像铺了一层薄薄的雪,白白净净。
   侵蚀大街小巷的黑暗,被皎洁的月光驱逐着,但它又不肯轻易就范,藏在阴仄的角落里,虎视眈眈。
   老狗伏在斑驳的树影里,似睡非睡,时而摇一下耳朵,时而撩一下眼皮,却又沉声不吠。前天的那场雨过后,蝉鸣就彻底销声匿迹了,今晚躲在夜幕深处的蟋蟀,不知怎地,也不像往日里断断续续地呢喃。
   已近子夜时分,早过了万家灯火的时辰,整个村庄寂静得似乎失去了生机。只有月光还是活泼的,透过窗纸,偷听着人们的梦呓。
   村庄东头的一个普通院落里,正屋早已灯熄多时,但西厢房却依然映着一窗烛光,隔着窗纸,可以很清晰地看见厢内烛火摇曳的影子。
   “今天先到这儿吧,讲太多你们也消化不了,天也三更了。以后每晚二更都来西厢房,俺给你们哥仨儿多讲些钧窑瓷器相关的知识,等学扎实了,再开始教给你们制瓷工艺。提前说好了,谁都不许偷懒,第二天俺是要考你们前一天讲的知识,谁若答不好,那就打手心!”一位约摸五十多岁的中年汉子正坐在条凳上,深嘬了一口湘妃竹的烟袋杆,一边口吐烟雾,一边对着面前三个十多岁的男孩严肃地说。
   中年汉子的脸庞黑红黑红的,额头上的皱纹比村头老榆树的皮裂都深,眉毛很淡,眼睛不大却很有神,大鼻子阔嘴。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黑色粗布衣裳,腰间扎着一条宽宽的褡包,鼓鼓囊囊的很是显眼。无论是谁在哪里遇到,都不会留意这么一个普通人,他就妥妥一个地道的普通农民形象,哪怕是有着一双放光的眼睛也无济于事——总归有一些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或者说气质也行,是外界环境无法改变的。
   他面前并排摆放着三个小马扎,上面依次端坐着三个年龄相仿的短发男孩子。年龄最大的一个叫飞龙,虽取名为龙,却没有龙的威严与气场,眼睛大大的,却透着股憨劲儿,鼻涕溜出鼻孔也不抹,一个劲儿的往回吸溜。年龄排中间的叫双齐,这孩子和飞龙正相反,一看就透着一股伶俐,他也是和汉子最连相的一个,坐在马扎上腰板挺得很直。最小的叫做三儿,也是三个孩子中长得最好的一个,浓浓的眉毛,黑黑的眼睛,皮肤也很白净,此时他正一本正经地听汉子训话,小嘴儿抿得紧紧的。
   “你们记着,瓷器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瓷器按外观分有很多品类,细分起来就有青花、粉彩、颜色釉、玲珑瓷一说,形状更是有千万种之多,往往与自身的使用功能相关。天下的窑口更是多得数不过来,但最著名的莫过于宋代汝、官、钧、定、哥五大窑口,以前都是给皇家烧制瓷器的地方。每种瓷器都有各自的特点,刚给你们都讲过了……”说到这里,汉子顿了顿,把熄灭的烟袋锅在条凳腿上磕了磕,抖掉里面的烟灰。
   用眼扫了三个孩子一遍:“飞龙,你说说汝瓷的主要特点。”
   “汝窑瓷的釉色独特,以淡天青色为主,开片细密繁多,被世人称为、称为、称为……”飞龙心里一急,卡住了。
   “没记性,刚学的就忘了。三儿,你告诉你大哥。”
   “汝窑的开片细密纷繁,错落有致,被称作是‘蝉翼纹’。”见师父问及,三儿脱口而出。
   “没错。那俺们的钧窑瓷器有什么特点呢?还是你说!”汉子死死盯着飞龙。
   “钧窑、钧窑、钧瓷……”飞龙脸涨得通红,仿佛答案就在喉咙里,可就是卡着出不来。
   “钧窑最主要的特点是釉色窑变,有着‘进窑一色,出窑万彩’一说。还有哥窑瓷的特点,主要是纹片冰裂如网状……”刚刚双齐瞥见三儿被师父夸奖后一副洋洋得意的表情,此时便趁着飞龙卡壳,立刻抢过话头儿。
   然而,才提到哥窑就被三儿打断了:“二哥,师父问大哥呢,况且师父也没哥窑呢。”
   “这……”被三儿猛然一说,双齐也顿时语塞了。
   “双齐说的钧、哥二窑瓷器的特点都没错,看来是把俺刚讲的听进去了。好了,今天只是一个开始,明晚再考。你们就跟瓷器一样,现在只能算是选料阶段,离造坯还有很长距离,但是只要肯下苦功,就一定能入窑,就像双齐所说的俺们钧窑的特点——”说到此处,汉子话锋一顿,两眼的光芒更加犀利。
   “进窑一色,出窑万彩!”
  
   二
   钧窑,又名“钧台窑”,位于河南禹州一带,始于唐、盛于宋,特别是北宋徽宗时期,官府在此设置官窑,专为皇宫烧制贡瓷。钧瓷制作工艺复杂,精品率极低,以浑厚端庄的器形和艳丽绝伦的窑变著称天下。由于钧瓷精品被悉数送进宫内,品相稍差的也必须敲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以防僭越礼制,故完整的钧窑制品在民间难得一见,因此坊间流传着“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钧瓷的产生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符号。
   然而,自“靖康之变”后,宋钧官窑就火灭烟消了,工匠们或逃或亡,使得钧瓷进入了衰败期。在那些四散逃亡的工匠中,有人不忍钧瓷艺术就此消失,便偷偷将技艺代代相传。中年汉子就是钧窑工匠的后人,那本详细记述钧瓷烧制工艺流程及成败原因的泛黄册子,被他惜之如命,晚上睡觉时都要压到枕头下,白天只要不脱衣服,就会把册子裹到宽宽的褡包里,缠在腰间。
   汉子名叫李延,钧瓷技艺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三十二代了,遗憾的是他年少时正处于清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时运亦不济,一生未得娶亲。眼看钧瓷技艺就要从他这辈儿失传了,不禁心急如焚,后经过思量再三,收养了三个无家无亲的苦命孩子为徒,准备将钧瓷技艺传承下去,以向祖师爷有个交代。
   一个师父,三个徒弟,四个人在这个院子里相依为命。几年过后,飞龙十四岁了,双齐和三儿也都满十二了。
   今天李延望空拜了祖师爷,又拜了钧瓷技艺册子,决定从今晚开始教授三个徒弟钧瓷制作技艺。之所以选择深夜,主要是为了掩人耳目,这事不能轰扬出去,不然就会被有心之人觊觎,引火上身,他家历代也都是利用晚上教学的。
   夜夜如此,经过一个多月的传授后,李延就开始了对徒弟的分开教学,每人主攻一种技艺,且要求他们之间不能互相谈及自己的所学。之所以如此做,李延早就有过盘算,几年的朝夕相处,对三个孩子的脾气秉性了然于胸,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天赋超然的,若让一个人学会整套流程,并练到炉火纯青是很困难的,况且分开教学的好处可以让三兄弟亲密相处,只有集三人之力才有烧制出钧瓷精品的机会。
   其实制作钧瓷受原料、窑口等诸多因素限制。就拿李延自己说,虽然自小对钧窑技艺了然于胸,但真正动手选材、制胎、上釉、烧制也就仅有过两次,那还是父亲带他偷偷回到几百里之外的老家伏牛山中,在那里有个荒废的小窑口可以使用,并且制作钧瓷的瓷土、釉药均产于附近一带。结果他第一次上手烧制就失败了,父亲帮他总结了经验,说别完全按照在家时的普通黏土手法,那都是练手用的,要结合所学的钧瓷理论知识,注意细节。李延点头称是,经过小心翼翼地按流程制作烧制后,第二炉里十几件瓷品竟然出了两件品相还算不错的瓷瓶,这个成品率对于钧瓷制作来说已经算很高了。
   父亲交代给李延,一定要小心保存瓷瓶,不能让外人知晓,只允许半夜无人之时取出观摩赏研,即便如此也需以防万一,保存时间不能超过三年就得砸碎深埋,以免走漏风声后招来无妄之灾,并强调这是祖训,李家子弟必须遵守。
   几年后父亲患肺痨病逝,他却没有遵照父亲的嘱咐,私下将那两个烧制不易的瓷瓶一直偷偷藏到了现在,就埋在院中那棵梧桐树下。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他每年都会带一个徒弟偷偷跑到伏牛山,实地教给他们各自所攻的技艺流程,平时在家就用普通得黏土练手。飞龙憨厚木讷,但不怕苦累,他所学的就是制坯和素烧工艺。双齐生性聪颖,观察力强,于是李延把选料工序教给了他。三儿踏实肯干,心灵手巧,主攻上釉和复烧技艺。三人各有所长,技艺又各不相同,只有将三人的工序糅合到一起,才是整套的钧瓷制作工艺。
   经过三年时间的历练,三个徒弟对各自的工艺已经掌握熟练,差的只有三人互相配合,完成一件成品制作的契机。
  
   三
   第四个年头,李延精心选了一个好日子,带足了干粮,将三个徒弟同时带进了伏牛山中。在离废窑不远的地方搭了两间简易的窝棚,接下来的日子就要住在这里,吃干粮、喝泉水、住窝棚。
   三个徒弟嘴上不说,心里早就按捺不住激动。虽然师父没直说此行的目的,但他们已预料到,既然带三人同时来此,必定是要让他们合三人之力制作钧瓷了,而不再像之前来的时候,每人只操作自己所学的工序,其它工序则都由师父帮助完成。
   果不其然,进山第二天,李延就带领三个徒弟修葺了废窑,然后安排双齐去寻找合适的制瓷原料,又让飞龙和三儿四处去找木柴,多多益善。叮嘱一番后,三人各自散去,李延望着他们的身影若有所思。他期待着徒弟三人一举成功,也担心三人出去遇到危险,但这是必须要经历的步骤。
   七天后,双齐找齐了制作瓷器的原料,飞龙和三儿也弄齐了一大堆木柴。至此,双齐的工作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轮到飞龙的制坯和素烧工序了。李延又吩咐双齐和三儿下山去,补充一些食物回来,还必须得第二天早上才能回来。其实他二人知道,师父不想让他们看到大哥制胎的工艺流程。
   “三儿,你说师父为啥把制瓷工艺不同时教给咱哥仨儿,而是每人只教一部分,即使这次烧出漂亮的瓷器,可咱们要分开了就啥也不是。”还没走到山脚,双齐就拉住了三儿。
   “俺哪里知道,师父既然那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咱当徒弟的好好照办就是了。”三儿一向尊重师父。
   “俺觉得这里有事儿,师父有私心……”双齐刚嘀咕了半句,就被三儿打断了话头:“啥?你咋恁地说师父!没有他收留咱哥仨儿,说不定早饿死了,老人家还教咱们手艺,你咋能恁地毁师父!”
   双齐见三儿脸红脖子粗的真急眼了:“三儿,咱不就是唠闲话吗?俺又没说师父不好,你别诬陷俺。”
   “俺没有,刚那话就是你说的,你回去要给师父磕头认错。”三儿不依不饶。
   “好兄弟,饶俺一次,就当俺无心之言,以后再也不敢了,求求你!”双齐一边苦苦哀求,一边给三儿作上了揖。
   见状,三儿也没了主意:“好吧,不能再有下一次,不然俺一并告诉师父,打你手心。”
   “好好好,都听你的!”
   说罢,二人又开始往山下走。
   双齐一边走,一边眼珠乱转。忽然一个趔趄,扶住了三儿的肩膀:“兄弟,坏了,俺脚崴了!”
   “啊!快给俺看看!”三儿一副关心急切的样子。
   “脚踝扭了,钻心疼!看来走不了山路了。这样好不?俺在这等你,辛苦你自己下山买东西吧。”双齐一脸痛苦的样子。
   “师父让咱俩一起下山的,你要走不了俺背你。”说着,三儿就蹲下了身子。
   “你咋比大哥还憨?背俺下山,买完东西再背俺上山,何苦来的。俺就在这等你一晚,明早你回来时说不定俺就能走路了,咱再一起回去多好。”
   “可是你一个人在这半山坡过夜,出点事咋整?”
   “荒无人烟的地儿,有啥事?再说咱不是头一次来这里了,山里没虎也没狼,只有一些野兔子。”
   “这,还是不太好吧。”三儿听双齐说的似乎有理,但又觉得哪里不妥。
   “有啥不好的,俺是你二哥,俺说就这么定了!你快去吧,等下天黑了就没地儿买东西了。明早儿俺就在这里等你回来。”双齐说着的同时,推了三儿肩膀一把,自己咧着嘴坐在了旁边的青石上。
   “好吧,那二哥你多加小心,俺明一早就回来。”
   “好了,别墨迹了,走吧走吧。”双齐用手揉着脚踝,催促着三儿。
   “那俺走了。”
   望着三儿远去的背影,一抹狡黠的笑浮在了双齐的脸上。
  
   四
   “钧瓷有很多特点,第一是釉色多样、窑变神奇,第二就是器型端庄、浑朴。你主攻的方向是制坯和素烧,也就是定器型。先前和你讲过,一件瓷器的好坏首先要看器型,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让人看起来舒服。你虽然反应迟钝,但书本上的知识扎实,平时用普通黏土制坯也算说得过去。不过,做钧瓷的土性与普通土有着差别,包括粘性、塑性和软硬度,虽然差别细微,但足以影响一件瓷器的品质。来,你现在先和泥制坯,哪里不对俺给你指点。”
   飞龙虽然木讷,但也专心,平时师父讲的都死记硬背在了心里,安静的性格也能令他沉下心来,对着一些泥巴度过半天时光而心无旁骛。
   此时听师父说罢,他就开始用带来的小磨把矿料分类研细,然后把不同的原料按比例精心混合成所需的瓷土,再放进细筛中仔细地颠摇,待觉得够量后,一手小心地浇上钵中的山泉水,另一手则不停地揉着瓷土。瓷土团成型后,还需不断地揉拍,令整个土团更加均匀,并且用手指掌心感觉软硬,细致地添土或加水。尤其到了最后阶段,他甚至拈下一小块放到嘴里嚼了几下,然后再吐掉。
   瓷土终于达到了想要的效果,飞龙拿给师父检验。李延用手按了按土团,点了点头,心中一阵暗喜:“这孩子造的瓷土完全满足制作钧瓷的要求,甚至比俺做的都好,这一步可决定了制坯的成败啊。”

共 1376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进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这篇小说从一个钧窑瓷器传承者——中年汉子李延和其所带的三个徒弟飞龙、双齐以及三儿的学艺过程说起,到最后几个徒弟在经历战争的磨砺和敌人的引诱而造成人格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是瓷器还是人,耐不住煅烧的,也就成了废品。“瓷器按外观分有很多品类,细分起来就有青花、粉彩、颜色釉、玲珑瓷一说。天下的窑口更是多得数不过来,但最著名的莫过于宋代汝、官、钧、定、哥五大窑口。钧瓷有很多特点,第一是釉色多样、窑变神奇,第二就是器型端庄、浑朴。一件瓷器的好坏首先要看器型,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让人看起来舒服。”作者在故事里分析瓷器的同时也暗喻出做人与做瓷有着相同之处,其文笔细腻,故事寓意深刻,既有故事性可读性,亦有深刻的寓理和警示意义。倾力推荐文友同赏!【编辑:梦中楼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0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中楼兰        2024-07-09 17:16:54
  今天有幸第一时间欣赏林社的《窑变》一文,深有感触!内心不免感叹老师的文学功底至深!看来我平时忙于自己的生活,无暇学习大家的作品,实属错误,只有学习才能感知自己的差距。感谢您的分享!
回复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7-09 17:38:46
  十分感谢楼兰社长能将拙冗之作编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梦中楼兰        2024-07-09 17:18:29
  《窑变》仿佛是一个电影在我面前放映,收益颇多!祝佳作丰收!万事如意!
回复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7-09 17:39:51
  谢谢老师鼓励,期待您的佳作!
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7-09 17:31:44
  佩服佩服,林社多才多艺,小说很是精彩,构思巧妙,前后照应,生动形象,内涵深刻,充满正能量。祝贺老师压轴之作出品,可喜可贺。佳作拜读,欣赏学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3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7-09 17:40:37
  感谢北方雪飘飘老师留评鼓励!顺祝笔锋文健,佳作连连!
4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4-07-09 19:13:07
  这就是高手,通过一些细节小事,把人品、人性描写得淋漓尽致,文字的魂就是做人要经磨砺,砥砺前行方为人,若蜕变,让人鄙夷。看得人眼花缭乱,但仍舍不得放弃一个字!
李春胜,教师
回复4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7-10 08:16:05
  老师过誉拙作了,您的丹江系列才是文思泉涌,向您学习!
5 楼        文友:老百        2024-07-10 08:41:22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5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7-10 09:06:25
  感谢社长鼓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