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历经劫难的古城墙(散文)

精品 【东篱】历经劫难的古城墙(散文)


作者:滴善斋 秀才,202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9发表时间:2024-07-10 04:54:01
摘要:万安古城墙,历史悠久,始建于宋代。它是江西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古城墙,气势恢宏,蜿蜒盘踞。城墙见证岁月变迁,承载着万安的厚重历史,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往昔的故事。

【东篱】历经劫难的古城墙(散文)
   古城墙位于江西万安县芙蓉镇赣江边上。据专家考证,在江西,市级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仅赣州古城墙,而县一级千米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城门保存完好的,唯有万安古城墙。2013年3月5日,是值得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全长928米,高5.5米。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知县朱俊民率先开启了修筑城墙的伟大工程。那是一段充满希望与决心的开端,每一块基石,每一抔黄土,都承载着对这片土地的守护与期望。
   元丰六年(1083年),胡天民任知县时,城墙终筑成,然而当时的它,还只是朴实无华的土墙。但这土墙,却也是人们心中的依靠,是家园的边界。
   时光流转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知县赵成之增筑城垣,置城门。城门的设立,宛如为这座城打开了与外界交流的通道,让万安的繁华初现端倪。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知县彭九皋重筑土城,万安城墙延周三里,高一丈,宽八尺,四门矗立。四年后,都尉钱唐奴让城墙再度增高、增宽。可惜的是,这依旧是土墙,赣江的滔滔江水,历年的洪水肆虐,让城墙常遭部分倒塌之厄。然而,万安人民的坚韧令人赞叹,他们塌了再筑,筑了又守,始终不离不弃。
   到了明正德七年(1512年),知县桑翘以砖石重筑城墙,这一举措,让城墙焕然一新。周长714丈,高2丈2尺,950垛口整齐排列,连垛口墙上宽一丈,墙下宽1丈5尺。六个城门各具特色,东南北的威远门、表忠门、通都门,名字中蕴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美好期许。而城西因临赣江,客货运输频繁,为了方便商贸往来,在临赣江的方向设置了观澜门、五云门和芙蓉门。
  
   二
   在南宋绍兴二十五年乙亥(1155年),知县赵成之承接了万安古城墙的扩建任务。此时的万安城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城墙的规模和防御功能仍有待加强。
   赵成之在增筑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城墙的高度和厚度。为了保证城墙的坚固耐用,他组织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和优质的建筑材料,将城墙的高度增加到1丈,宽度扩展到8尺。
   在增筑城墙的同时,赵成之也对城门进行了精心的设置。万安城墙共设立了四个城门,分别位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这些城门不仅是城市出入的通道,更是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城门都配备了坚固的门扇和厚重的门闩,以防止敌人的攻击。
   东门是万安古城墙的重要门户之一,连接着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要道。东门的设计特别注重防御功能,门外设有宽阔的护城河,河上架设了吊桥。吊桥平时收起,只有在需要时才放下,以增加城门的防御能力。
   西门则濒临赣江,是万安城的水上门户。西门不仅是城内居民通向赣江的重要通道,也是外界船只进出万安的重要入口。赵成之在西门的设计中,特别考虑到了水路运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西门外设有宽敞的码头,供船只停靠和货物装卸。
   南门是城市通向南方的重要通道,连接着南方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南门的设计简洁大方,但防御功能丝毫不减。南门外设有宽阔的广场,供商旅停留和货物中转。广场四周设有高大的城墙和坚固的城门,确保城市的安全。
   北门则是通向北方的重要门户,连接着北方的政治和军事要地。北门的设计特别注重防御功能,门外设有坚固的护城河和高大的吊桥。吊桥平时收起,只有在需要时才放下,以增加城门的防御能力。
   在军事上,万安古城墙不仅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屏障,也是城内军队驻扎和训练的重要基地。城墙内侧设有多个瞭望台和箭垛口,守军可以在高处观察敌情和发射箭矢,有效地阻止敌人的进攻。此外,城墙的厚度和高度使得它难以被攻破,即便是在敌军攻城器械的猛烈攻击下,也能保持稳固。
  
   三
   明代正德七年(1512年),知县桑翘接任后,对万安城墙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将原来的土城墙改建为砖石结构。桑翘请人勘察设计,组织匠人日夜施工,最终完成了砖石城墙的建设。
   万安古城墙静静地伫立在赣江之畔,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辉煌。赣江水悠悠流淌,似乎在诉说着那段繁华的过往。从南唐保大元年设立万安镇开始,这里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赣江自南向北穿城而过,水运发达,漕运繁忙,商贾云集,形成了一派繁荣景象。
   走在如今的万安古城墙上,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那份繁华和喧嚣。墙体上斑驳的痕迹,它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赣江水依旧澄澈,静静地流淌着,见证着这座古城的兴衰与变迁。古城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和梦想,成为了万安城最为珍贵的历史遗产。
   万安古城墙的历史是一部由土到砖的演变史,这一过程跨越了整整400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工艺的进步。最初建于宋代的土城墙,选用了当地的黄土夯实而成。墙体虽然质朴,但因其厚实且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成为当时万安城的重要屏障。土城墙的建成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项目,更是当时社会、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
   万安古城墙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地位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建筑,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万安古城墙不仅是历代建筑工匠智慧的结晶,更是见证了江西省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安古城墙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耿艳鹏作为《万安县文史资料》的主编和江西省历史学会会员,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万安古城墙的历史和文化。他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揭示了万安古城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和社会功能。耿艳鹏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详实的历史资料,也为万安古城墙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岁月的车轮并未停止对万安城墙的碾压。洪水一次次地冲击浸泡,城墙不断倒塌,清朝那数次较大规模的倒塌事件,如同一道道深深的伤痕,刻在了这座城的历史记忆中。每当洪水汹涌而来,惶恐滩头至观澜门约百米的城墙便在颤抖中倒下。
   而太平天国军的战火,更是让这座城墙雪上加霜。几年的转战,几场激烈的激战,城池内外炮声轰鸣,城墙在硝烟中多处被轰塌。城墙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清朝咸丰四年的重修工程,是桑翘筑城墙以来最大的一次。无数的工匠和劳力倾注心血,试图让城墙恢复往日的雄姿。然而,修复的速度似乎永远赶不上岁月与自然侵蚀的脚步。
   民国时期乙卯年,一场特大洪水再度侵袭万安城墙。那汹涌的波涛,疯狂地拍打着、撕扯着城墙,留下了残破的景象。损毁的城墙在风雨中孤独地矗立,却未能等来修复的希望。
  
   五
   建国之后,万安的干部群众从未忘却这座古老城墙的存在。保护它的意识,如同一股强劲的暗流,在人们的心底涌动。呼声此起彼伏,热切而真挚,那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当地政府亦积极倾听民声,高度重视这份传承的重任。
   时间回溯到1997年,一笔修建赣江防护河堤的资金,为万安带来了新的转机。施工的进程中,不仅筑起了坚固的县城防护堤,为万安百姓增添了一份安心,更是借此契机,拓宽了沿江路,让万安与江水的交融更加和谐通畅。
   时光流转,到了2006年年初,万安县委县政府再度展现出坚定的决心,豪掷200万元用于古城墙的维修。这一决策,犹如一声嘹亮的号角,唤醒了沉睡的古城墙。文广局副局长许遵清的话语犹在耳畔,“修旧如旧”,这简短而有力的原则,凝聚着对历史的敬畏。省内外知名专家纷纷受邀而来,他们用智慧与经验,精心绘制着修复的方案。
   维修的过程,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工人们的双手,轻轻拂去城墙上的尘埃,他们在抚摸着历史的褶皱;他们精心修补着每一处破损的墙体,让那残缺的城垛重新挺立,守望万安的蓝天;城楼和城门洞在他们的努力下,一点点恢复往昔的威严。城墙内外及其周边的环境,也被彻底清理,那些积淀的泥垢被一一洗净,展露出原本的质朴与庄严。
   如今,当你漫步在万安古城墙边,你能听到历史的回响。它不再是破败与沉寂,而是以崭新的雄姿,迎接着每一个清晨的阳光,每一个日暮的余晖。它告诉世人,无论岁月如何流转,万安人民对于历史文化的珍视与坚守,永不褪色。
  
   2024年7月10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共 32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善斋老师的又一力作,一段古城墙,从远古走来,屹立在赣江之滨,俯瞰滔滔不绝的赣江水,看世事沧桑。历尽劫难,至今保存完好,气势恢宏,蜿蜒盘旋,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万安厚重的历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墙始建于宋代,最开始是土墙,建造时用当地的黄土,古朴坚固,成为当时防御敌人的重要屏障。在当时社会,经济,军事上起着重要作用。后来不断地毁坏,重修,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明朝以砖石结构建造,城墙更加坚固,面貌焕然一新。城墙巍峨挺拔,共建四门,各门担当防务,商务,运输等的重要作用。一堵城墙,保一城平安。城墙保证了城里人安定的生活。万安城墙由土到砖,几经演变,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工艺的进步。清朝时候,对城墙进行了修整,在民国又遭受巨大的破坏。2006年,政府出资,万安城墙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又以崭新的面貌挺立在世人面前。善斋老师用深情的笔墨,再现一段城墙的前世今生,让人看了不由得怦然心动。力荐赏阅。【东篱编辑:诚本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0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7-10 04:59:52
  一段古城墙,就像一位力经风雨的老者,深沉又古朴,是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它身上,历史变得厚重,缠绕在年轮之上,而它,只在岁月里站成一棵伟岸的树,为我们守候风风雨雨。问候善斋老师,感谢您的分享。
回复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0 07:46:07
  谢谢诚本真老师的精心编按和润色,辛苦你了,万安古城墙经历过多次倒塌,从土城墙到砖墙,祝你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7-10 08:09:38
  万安古城墙,是一段凝固的历史,是一段坚不可摧的历史,虽历经数次洪水冲击、战火洗礼,它越加雄姿勃勃。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和人民对自己历史的珍视和爱护。老师写出了城墙的沧桑感,令人浮想联翩。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夏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0 08:27:07
  谢谢韩格老师的精彩评论和解读,古城墙历经多次倒塌,现在得到政府的修复和保护很完好!祝你生活愉快!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10 08:27:59
  这篇文章,写一段古城墙的初修复修再修的过程,下笔的通道非常敞亮。当下有些地方也在修,可能面子上的成分很大,代表政绩,而芙蓉镇赣江边的古城墙,却是有着丰富的用途,多少官吏的政绩写在这段城墙上。岁月可以沧桑,城墙可以沧桑,但民族的精神却是历久弥新。滴善斋老师的文章,越写越精彩,视觉新颖,材料丰盈,感悟深刻。佳作不断,让人羡慕,也让我们兴奋,保持创作势头,点亮东篱。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0 09:47:48
  谢谢怀才老师的精彩评论和鼓励,你的鼓励是我写作的动力,辛苦你了!我去过好几次古城墙,一直没动笔写,怕写不好,就如你所说,这座古城墙代表着很多政绩,多次维修,目前保存完好!祝你身体健康!
4 楼        文友:枫桦        2024-07-10 13:29:46
  让历史告诉未来!对古城墙的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对古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后人的负责。文章的描写深沉而凝重,对城墙的历史做了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古往今来,更让人觉得古城墙的存在,是尤为重要的!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0 21:09:18
  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祝你生活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