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星月】寻拜大(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星月】寻拜大(散文)


作者:柏丫 秀才,287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9发表时间:2024-07-10 14:30:48
摘要:拜大,虽不是亲爸,但他却阐释着人世间人情的美好

寻拜大,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习俗,尤其在多子多孙的年代比较常见。
   何谓“寻拜大”?就是孩子出生后,如果命里五行有缺,或者小毛小病纠缠,和父亲或母亲相克,就要寻一个拜大或拜娘。拜大、拜娘,相当于干爹、干娘。如果寻的是拜大,他的妻子理所当然就被尊称为拜娘;如果寻的是拜娘,那他的丈夫也就理所当然被尊称为拜大。拜大、拜娘,是能够护佑孩子吉祥平安的人,是孩子一生的贵人。
   寻拜大前,先要请阴阳先生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算出要找的合适属相,然后托人四处打听,陌生人、熟人均可,只要对方属相吻合,只要对方愿意接收。选准人之后,再选一个黄道吉日,父母抱上孩子,带上礼品,就去给孩子拜拜大或拜拜娘了。
   当父母双手虔诚地把孩子递给对方,对方虔诚地接过孩子抱在怀里时,就默默达成了共识——怀中的这个孩子,从此就成了自己的拜儿子或者拜女子,是自己一生中的半个儿子或者半个女儿。拜大、拜娘,将会和孩子亲生父母一起,护佑孩儿周全。
   双方行过规程之后,两家便结成了亲戚。逢年过节,或者农闲,两家会互相走动。孩子的父母每年要带着孩子给拜大去追节,拜大也要回礼,给拜儿子或拜女子买耍货、买衣服、鞋袜之类的用品。直到孩子长大成人,他就自己给拜大拜娘去表心意了。
   按风俗,给孩子寻拜大,一定要找门户干净、为人正派、勤劳质朴的已婚男性或者女性。而接应拜儿子或者拜女子,多不过三,认为超过三个,会折寿自己的亲生孩子。
   给孩子寻拜大,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古柏,古泉,古井,古崖。这些自然之物,当然是越古老越有神力。因为它们千百年长存于天地间,汲取了日月精华,它们已经有了灵性,冥冥之中具有不可抗拒的神威。
   拜神物为拜大,比拜人省事得多,少了日后双方往来的繁文缛节。只需要请阴阳先生算好孩子命中所缺,择好吉日,用红纸写一幅拜娃的对联,带上香、蜡、纸,父母就可抱上孩儿去拜神物了。跪在神物前磕头、祭祀、许愿、吩咐,祈愿保佑孩子平安吉祥,长命百岁。
   有的父母为了感恩神物,给孩子取名时,就加上他(她)拜大的某个字。我们小时候最常见的,有“石拜”、“水拜”、“柏平”、“水琴”、“土生”、“拜拜”等,一听名字,就知道他们是有拜大之人,不难猜想他们的拜大是何神物。
   按规程,一旦给把孩子拜给神物,每年就要贴一次对联、烧一次烧香,一直延续到孩子十二岁。但有的人家不再延续也罢。
   我就是拜给古树的。是我们村子后面山梁垭豁里的一棵很大的古柏树。周围十里八村的有些孩子,都是拜它做拜大的。我每次回到故乡,都回去看看我的“拜大”。它粗壮、皲裂的树干上,挂着红彩,新贴的对联和被风化了的旧对联重叠一沓,上面写着“寄拜古柏为父母,保佑孩儿福命长”。可见父母用心良苦,虔诚祈望护佑孩儿消灾免祸,一生顺遂,四时平安,长命百岁。此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几十年前爹娘抱着幼小的我,跪拜古柏的情景。
   听我妈讲,我出生后爱哭爱闹,夜里让家人不得安生,爹娘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往外贴“夜哭郎”咒语,拜石头、拜水泉,都无济于事。请了个阴阳先生看我的生辰八字,才知道是五行缺木,需要找个木命的拜大,故而把我拜给了古柏。故而我的乳名中就有一个“柏”字。说来也奇,自从拜了古柏拜大,我真的就变乖了。我一直对神秘的古柏拜大心存敬畏,故而取“柏丫”为笔名。
   还有一种,不像前面那样,不得已而为之。这种不是“拜”,而是“撞”。“撞拜大”仪式,可有可无,纯属喜庆,图个吉利。而且只限于孩子满月这天。
   孩子满月,就预示着可以出窝了。早宴完毕,外婆要抱着襁褓中的外孙,和几个随行一起去门外走一圈。途中就可以给孩子撞拜大了,当然也可以不撞。多数是捡一块品相好的小石头做拜大,擦干净揣在孩子的怀里,回家后压在褥子下面,让它一直伴随着孩子。
   我的儿子满月时,我妈就在操场边上捡了一块鸡蛋大的光溜溜的略微发红的石头“拜大”,我一直把它珍藏在褥子下面,搬家时也没忘带着。因为那几年频繁地搬来搬去,竟然不知道什么时间把这个石头拜大给弄丢了。虽然只是一块小石头,可心里总觉着失去了什么似的。但想想,石头应该是属于大自然的,也许正它待在某个角落,接受阳光雨露的润泽,就像我儿子接受它的福佑一样。
   有的人家,会给孩子撞一个人做拜大。撞人做拜大,说容易也不容易。首先你得撞上有缘人,再加村人都知道撞拜大的习俗,所以要是老远看见一群婆娘抱着满月儿走来,就赶忙桃之夭夭,溜之大吉了。谁愿意凭白无故给自己添一桩麻烦事?撞上拜大,那是要履行拜大规程的。当然,主人完全不在乎你是否囊中羞涩,只要愿意做孩子拜大,就请你去吃满月席。可是你总不能白当这个拜大呀,干指头沾盐,未免有失情面。你总得多多少少给拜儿子或者拜女子有个表示吧。何况在经济匮乏的年月,谁看见撞拜大的,不溜才怪呢。
   我爸在知天命的年纪,就被村里人给撞成了拜大。天上降下来个拜女子,我爸不亦乐乎。这可气坏了我妈,埋怨我爸为何不老远看见溜掉,为啥人家递娃的时候不委婉推辞?我爸分辩说,他看见时已经来不及,再说都是村里人,不好意思扫人家的兴。为此事,我妈唠叨了一阵子,后来才慢慢平息了怨气。我妈生气情有可原。我爸本来就有四个女儿,而且“拜女子”的父母和我姐年龄差不多,况且我爸已经有了外孙,如此就等于降低了我爸的辈分,以后两家称呼起来过于别扭。
   不管我妈如何抱怨,我爸就是不生气。一有空就去看他的拜女子。拜女子家很看重我爸这个拜大,就把我爸的“尚”姓,用在女儿的名字里——“柏尚君”。平时都“尚君、尚君”地叫,我爸高兴得真以为是他最小的女儿呢。
   在我亲人当中,有七个人与拜拜大风俗有关。除了前面说的我爸、我、我儿子,我的二姐也有个拜女子,是经人介绍拜的,二姐儿子的拜大和我的是同一棵古柏。接下来我要说说小弟和我丈夫的拜大。
   小弟小时候体质不好,说是和我爸属相克,就在邻村给拜了一个拜大。小弟的拜大是个有本事之人,长得很体面,他自己有好几个儿女,但对小弟这个拜儿子很是疼爱。我们也跟着小弟称他拜大。拜大会扎花灯。每年元宵节前,拜大就给我小弟送花灯笼来,当然不只是给小弟一个人送,我和妹妹、大弟也会沾上小弟的光,每人得一只漂亮的花灯笼。暑假的时候,我会带小弟去他拜大家玩,摘他家的杏子。拜大的父亲拜爷双目失明,但也特别喜欢我小弟。他凑到小弟跟前,用手轻轻地抚摸,从头顶摸到脸蛋,再到手臂,拉着小手摸呀摸呀。小弟呢,逢年过节就去看望拜大。就在前不久,我还听小弟说起他拜大呢。
   我的丈夫小时候黄皮瓜瘦的,体弱多病不见出息,就给他拜了一个拜大。夫的拜大是个镇子上的回民,在银行系统工作,后来当了行里的领导,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拜儿子,夫若有事,他会尽力帮助。我和夫结婚后,每年春节给拜大拜年。拜大拜娘贵客一样招待我们,高兴得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给我们吃才好。这时候,拜大一声不响地出去,一会儿就从街上一手端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来。
   有一年,年事已高的拜大,在县城看病时可能意识到自己时日不多,出院时非要让家人陪他到我家院子来看看。拜娘打来电话,我们赶紧到院子迎接,没想到拜大躺在座位上,已经没有了走路的力气,他有气无力地说,他就是想看一眼拜儿子住的地方,看一眼就够了。其实拜大住院好几天了,他怕影响拜儿子的工作,不让家人告诉我们。拜大回家后,我和夫赶紧就去看望。他很虚弱,说不出话来,只是拉着夫的手,泪光中透着疼爱和不舍。
   没多久,夫的拜大去世了。夫在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护佑的人。拜大,虽不是亲爸,却诠释着美好的世间情。
  

共 30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把父亲叫做“大”,可能是黄土高原或关中平原上独有的叫法。寻拜大,就相当于华北平原这里的“认干爸”。放眼世界,“认干爸”也算是中国人特有的风俗了。这个风俗从宏观上说,应该起源于迷信文化或者关系文化。如果父母给自己小孩子认干爸,多数出于对孩子的爱,担心孩子生病,担心他(她)夭折……总之各种的担心,因为在循证医学传入中国之前,小孩子的夭折率还是非常高的。所以出于爱和担心,给孩子起个难听的名字啦,留个小辫啦,戴个项圈啦,认个干爸啦等等奇怪的风俗就流行起来了。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大了,或者已经成年再认干爸,大概是有找靠山了的意思了。本文先是概述了当地拜干大的风俗,出于不同的想法,有拜人的,有拜物的,有选择拜的,有单凭运气的,不一而足。待读者了解了拜大的意思后,作者笔锋一转,开始有条不紊地叙述到自己和弟弟拜大的故事。自己寻拜大,寻的是物,一棵柏树,所以笔名就叫了“柏丫”。弟弟寻拜大,寻的是人,一个镇上储蓄所的后来才成为领导的人。作者的父亲还曾被别人寻了拜大,既然撞上了,那也是不可推脱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总是喜欢跟自己性格相投的人交往。寻拜大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如果不喜欢那户人家,却成了人家孩子的拜大,确实也比较糟心和烦人,作者母亲之所以埋怨父亲,可能是出于这种心理吧。人与人最本质的关系是生产关系,寻拜大是生产力低下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抱团取暖现象,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与人的关系逐渐简单化、单纯化,寻人做拜大的一定会越来越少,寻物做拜大的,可以作为一种心理支持,但估计也将慢慢消失。有幸作者以文记之,让我们了解了这种曾经存在过的民间风俗。文章结构条理清楚,删繁就简,有散射有焦点。通篇文字朴实无华,转圜自然,透露着对寻拜大风俗的浅浅喜、淡淡爱,还有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留恋与不舍。好文推荐欣赏。【编辑:沧桑战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4-07-10 14:34:33
  现在这种寻拜大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即使有,也是老人出的主意。下一代估计会绝迹,他们很少有人信这个了。
回复1 楼        文友:柏丫        2024-07-10 22:15:00
  就是的,现在的人都越来越简单化,这些旧风俗随着时代进步迟早会消失。好像找人做拜大的不多了,但拜物的还有。只要有古柏、古石、古泉的一些地方,经常看到拜娃贴的对联,有的重了厚厚一沓。
2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4-07-10 15:43:42
  欣赏佳作,感佩才情,学习问好,点赞推荐,祝愉悦!!
回复2 楼        文友:柏丫        2024-07-10 22:10:20
  谢谢王先生留评鼓励,问好敬茶。
3 楼        文友:柏丫        2024-07-10 22:09:31
  谢谢战神辛苦编辑,精彩的编按点明要旨,给拙文添彩。遥送问候,伏天清凉。
4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7-14 11:11:06
  我们小时候也有这样拜干亲的,现在已经很少了。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