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云水】袁家村印象(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云水】袁家村印象(散文)


作者:淡淡的云彩 进士,10883.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70发表时间:2024-07-10 20:08:07
摘要: 在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峻山下,有这样一处明清古村落,风景优美,文化底蕴厚重,它就是袁家村。袁家村是陕西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胜地之一,被誉为“关中印象体验地”。


   初秋的天空,湛蓝清澈,一碧如洗。旅游大巴车平稳行驶在宽阔的公路上,左转右拐,路边的村庄和成片的庄稼地一闪而过,快速向后退去。车内一路欢声笑语,就在同事们兴致勃勃赞叹窗外秋日的丰收美景时,忽听司机提醒袁家村到了。
   从宽阔的停车场向东走,远远看到一座高大气派的重瓦仿古门楼,“袁家村”三个字赫然醒目。初来乍到,便知村子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村名“袁家村”系华国锋亲笔所题。
   袁家村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边九峻山下,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走进村子,扑面而来的是别具一格的关中风情小巷,人来人往,颇具人气。古朴典雅的小巷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的传统建筑鳞次栉比。巷子两侧商铺、作坊林立,踩着青石板,仿佛穿越历史,来到古代的街巷。颇具关中风味的明清式建筑随处可见,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石板路、古井、古树等,每一处都遗留下岁月的痕迹。角角落落点缀着古旧的马车、车轱辘,平添了些许古朴雅致的韵味。
   康庄老街上的康庄门楼是袁家村的古建筑之一。康庄大门口是青砖灰瓦的牌坊,古旧朴实的木质门框斑斑驳驳,显示出岁月的沧桑。雕花格窗,木质挑檐,门口有一对石狮,就像守护神一般,南侧墙面挂有一只木轮毂,寓意财源滚滚来。门楼入口上方悬挂“康庄”及“袁家村一一关中印象体验地”匾牌。门楼背面清水墙中部设粉墙,两侧设有半圆弧形门洞。粉墙中间设有圆形石刻,雕刻精致,古朴典雅。
   古街犹如袁家村的灵魂。青石铺就的民间小吃街,各种传统作坊排在街道两旁,各种各样浓淡不一的香气飘散开来,让人应接不暇。一位男同事最先闻到炸蝎子香气,只是吃蝎子需要很大勇气,只好笑笑继续往前走。
   一股酸香味扑鼻而来,寻香望去,一家醋坊上书写着“五味斋”,屋内摆放着一大堆醋缸,醋糟盛放在半人高的大瓮里,从几个醋瓮下面的小管子里,流出香味淡淡的醋汁。老板态度温和,说农家酿造,大家自己动手,可以直接从大缸中舀出。“德瑞恒老油坊”菜籽油散发的香气,在大作坊中氤氲缭绕,一位穿着花衣服的年轻女子坐镇柜前,露出灿烂的微笑。高粱酒“女儿红”醇香浓烈,沁入脾肺,让人沉醉。还有稻香村的醪糟、百花源的蜂蜜等等,均为纯手工制作,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
   带着眼罩的毛驴低头拉着石磨碾辣椒面,柜台上、店铺中都弥漫着辛辣的芬芳。这些店铺为游客提供各式传统美食手工操作体验,亲眼目睹和亲自体会后,才能切实感受操作过程带来的美妙和快感。在蓼花糖手工作坊,我和同事们端着簸箕颠来颠去,过了一把给蓼花糖裹芝麻的瘾,犹如回到还提时代,心情愉悦。
  
   二
   一条浅浅的小溪穿过了整条民间小吃街,赋予其灵动之气。小街上排列着众多美食店铺,时不时飘过夹杂着关中方言的吆喝声,大家一边走一边吃,卢氏豆腐坊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因为豆腐是纯手工磨制,豆香浓郁,口感纯正。像蛋花一样的豆腐花,加进各色调味品和韭菜,吃到嘴里齿颊留香,别有一番风味。沿街,锅盔馍馍、烙面、饴馅、野菜饺子等,一家挨着一家,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有些店铺太小,桌椅直接摆放在街上。游客坐下吃饭,小街变得拥挤起来。走着吃着,实在吃不动,就买着带回家。
   袁家村厚德麻花当属人气指数最高美食,光看排队买麻花的人,就知道他家麻花受欢迎的程度。刚出锅就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我和两个女同事等了半个小时才买到,有男同事调侃说我们将石头往山里背,意思说我们当地到处都有卖麻花的。我笑着说,这能一样吗?袁家村长麻花用村里磨坊的面粉和纯正的油坊菜籽油制作的,不含添加剂,两元一根,便宜又好吃。
   乾县锅盔陕西著名传统小吃之一,其厚度至少有一寸,馍边被压成带放射状的高低不平的波纹,就像一朵秋天绽放的大菊花。边缘薄中间厚,表面鼓起。用刀切开,上下层层分明,排列整齐,吃起来又酥又香。
   稃子就是以前吃的土醪糟,也是北方一道传统美食,用大麦仁发酵酿制而成,具有生津止渴、消食理气、利水泄湿之功效,现在很难见到,坐下来喝一碗,味道甜美香醇,还是小时候那个味儿。
   袁家村烙面是礼泉县一种独特的饮食。在礼泉北部山区,逢年过节、开荤打牙祭,烙面必面不可少,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等,过事当天早饭有吃烙面的习俗。烙面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商末周初,曾被周武王选定为伐纣途中的军用食粮,因为烙面方便携带,能够长时间保存,易冲泡。
   特别是袁家村酸辣粉深受女同胞欢迎,用土鸡和大骨熬成的汤,放进纯红薯手工粉条,配上香菜、葱花、红辣椒,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开。另外,还有袁家村老酸奶、特色卤猪蹄、空心挂面等,走在这里,犹如就像走进美食天堂。
   走在回民街,仿佛来到西安回民坊的大皮院。老童家牛羊肉、老孙家泡馍、黄桂柿子饼、盛家酿皮等,种类繁多,让人大开眼界。据村里人讲,为了保证回民街美食味道地道,当初西安回民街各家总店进驻袁家村时,都是老板亲自过来指导,并且在回民街内部还修建了一个小清真寺,方便回民做礼拜。
   这里不仅是西北关中美食的天地,而且还有来自河北的驴肉火烧、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新疆的烤羊肉串等等。
   我和同事不由得感叹道:在袁家村只有你想不到的美食,没有吃不到的舌尖美味,就像走进美食王国。
   有吃的地方,自然就有喝的地方,“童济功”茶坊,据说是清朝光绪三年修建的。桌椅在街道一溜摆开。靠墙边有个老者拉着琴弦动情地弹唱,地道的秦声秦韵氛围感浓郁,颇具吸引力。长嘴大铜壶冒着热气,游人三三两两地坐在凳子上,一边喝茶,或听老者唱戏,或开心闲聊。从三岔路口向左走,茶楼一个接着一个,有露天的、有室内的。我和同事坐在瓜藤蔓下喝着罐罐茶,悠然惬意,神清气爽。
  
   三
   袁家村手工作坊历史悠久。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袁氏家族为逃避战乱迁至此地,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明清之际,袁家村手工作坊兴旺发达,贸易畅通,为方圆几十里货物集散地和进出北山要塞。
   在手工作坊街,“张氏皮影”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瞬间唤醒了童年看皮影戏的记忆。我满怀好奇,走了进去。铺子不大,满墙的皮影作品,个个做工精巧,让人惊叹。灯光下,非遗传承人张志和正在忙碌着。
   他说,这门手艺在他们张家已传了三代。他的父亲当年走遍全国各地表演皮影戏,深受人们喜爱,还曾代表陕西进京表演。在父亲熏陶和感染下,他自学皮影雕刻,从小到大一直从事这一行当,已有50年了。
   皮影看起来简单,其实制作过程非常复杂,从处理牛皮,雕刻成形,再到上颜色,最少需要三四天。每一个人物造型都要严格遵循传统的图谱样式,不能随意更改。他拿出一本发黄的很有年代感的图谱,几百个人物脸谱造型各异,逼真细致。
   他还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来他这里学习皮影雕刻,让他很是欣慰。希望他们将皮影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徐氏女在营中泪流满面,哭了声杨郎如今在哪边?”游客只要来袁家村旅游,就能有机会听到刘璟浑厚苍凉,刚劲有力的唱腔,欣赏到弦板腔《杨龙开弓》《淮河营》等传统剧目。
   刘璟说,为保护他的弦板腔和刘璟的皮影戏,袁家村给他们管吃管住还发工资,这对于弦板腔和其它非遗文化的传承十分有益,为袁家村这一善举点赞。
   泥塑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陕西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已有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看到凤翔泥塑艺人专心致志做雕塑,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我眼前浮现出儿时和小伙伴用泥巴捏小动物的情景,那时即使脸上、衣服上粘满泥水,回家被家里人训一顿,也乐此不疲。
   传统织布机摆在小屋中,旁边摆着一摞织好的各色土织布。一位女子正坐在织布机上,手脚并用,忙着织布,不由得想起那句古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土织布又名老粗布、手织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陕西关中盛行给出嫁的女儿陪嫁手织布床单的传统习俗。女儿出嫁,娘家就会提前准备花色不同的手织布床单作为嫁妆。杨老师的女儿即将出嫁,她给女儿挑了两件色彩鲜艳的老粗布床单。这几天既体现她对女儿的关爱之情,也特别有纪念意义。
   这里的剪纸,采用古老的模板上色工艺,每一张都是村里老艺人亲手剪出来。技艺娴熟,在表现形式上注入了现代元素,将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给人一种古朴精美,回归自然的美感。
   用草编成的帽子,精致漂亮,清新别致,深深吸引了我,瞬间让我想起过去带草帽拾麦的一幕幕,我和两名女同事分别挑选了一顶带在头上。还有几件陶器,做工精细,拿回家当装饰品或者送人都是不错的选择。
   据了解,在袁家村除了上述这些传统手工业艺术,还有耀州瓷、木板年画等入选陕西省省级非遗名录的传统技艺也被传承并保护下来。
   袁家村西北高,东南低,方方正正,街巷横平竖直,高低错落,排列整齐有序。主干道尽头的丁字路口两边,各新建了一排农舍,一些农户把自家的门厅修得清新雅致,很有气派,村民说,这都是为了适应游客不断增长的需要。
   顺着丁字路口左走,是与古街平行的农家小院一条街,农家小院为典型的关中村舍,朱红色的大门简朴大气,庭院植有修竹,绿意盎然的葫芦藤下挂有小葫芦,摆着古朴的八仙桌和椅子。在这里可以吃到口味地道的农家饭菜。
  
   四
   除了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袁家村还致力于保护古建筑。清朝年间,山西郭氏迁至袁家村,适逢“康乾盛世”,生活安定,于是修祖庙盖祠堂。因此,袁家村的古建筑很大程度上和山西建筑风格颇为相似。
   绒花阁是一座老民宅,原址坐落于白水县许道村。据记载,清光绪二十八年,罗西成“用银贰拾壹元叁角,粮壹斗贰升陆合买罗明财肆亩贰分陆厘白地”,用三年时间建成三进院落,房屋数十间。后历经战火洗礼,仅留下厅房三间。2009年, 袁家村人从罗家后人手里花高价买下三间厅房,依照绒花阁老样子在袁家村重建。再后来,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改造为“绒花咖啡厅”。
   碧山堂是袁家村一处别具特色的文化地标。碧山堂,听起来就富有诗情画意。果然,走到堂前,一大片碧波荡漾的池塘呈现在眼前,与周围绿树相互映衬,画面唯美。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和谐共生,精神得到彻底放松。
   走进碧山堂,高大内敛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古朴典雅之美。堂内陈列着丰富的文物和史料,从古代到近代,让人仿佛穿越历史,置身于岁月的长河之中。
   左右客,其实就是带客房的酒店,位于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由山西、陕西明清民居迁建而成。“院中院连套,景外景叠加”,院内被两层青色砖石建筑围绕,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感。
   酒店设有关中大炕客房,保留了关中人的起居习俗,炕头有精致的矮腿儿茶桌,可以盘坐炕头细细品茶,一起谈天说地。
   大剧院对面的宝宁古寺,比袁家村历史悠久。它是一座皇家寺院,在唐天宝年间为守护昭陵供奉香火而建。清代《袁家村郭氏家谱》记载:“宝宁寺在西三,经唐元明洪武、永乐,清康熙、同治年间的多次修葺最后形成。为大唐一大古刹。”这座寺属于唐昭陵近200座陪葬墓、30万亩陵园区内唯一一座古寺。距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修缮后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
   除了美食、手工艺品和古建筑,袁家村还以其独特的乡村风光吸引游客。村庄四周绿树成荫,一条悠长的小溪潺潺流过,犹如画龙点睛之笔,让村庄更加鲜活明亮,富有神韵。村里人见到我们,微笑着打招呼,这里民风淳朴,使人仿佛回到了大自然怀抱,回到了最初的慢时光。
   袁家村是一个充满自然之美的乡村,漫步在村外田间小路上,欣赏着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祥和。村外的苹果树、梨树果实累累,绿油油的庄稼望不到边。让人惊讶的是,这里还种有稻谷,沉甸甸的谷穗在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了解后才知道,这些都是为游客在这里参加农事活动安排的,如采摘水果、收割庄稼等,游客可以参与并体验农家人的辛勤劳动和收获的喜悦。
   据村民说,每年的秋收季节,袁家村更是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金黄的稻谷在风中摇曳,整个村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这时,袁家村就成为摄影师们镜头里的绝美素材,真实而富有生活意味。
   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小清新的酒吧、咖啡馆也落后袁家村,犹如一抹亮色,让村庄变得多姿多彩,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漫步酒吧街,穿过艺术长廊,顿感袁家村这个古老的村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共 609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有关袁家村印象的优美散文。作者和同事在初秋时节去袁家村,详细叙述了所见所感:美食、手工艺品和古建筑以及袁家村独特的乡村风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大饱口福,手工艺品让人惊羡、爱不释手,古建筑带着久远的味道让人回味,所有这些都吸引着游客,让人身临其境,跟着作者的步伐,我们仿佛也来了一次袁家村快乐之旅。最后,作者讲述了袁家村发展的故事,最初由发展农业解决温饱问题到发展村办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到如今转型靠旅游业兴村,建成多层次、多品位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满足了旅游市场的需求:即随着旅游活动由走马观花的浅层次观光向深层次的休闲度假和漫游过渡,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我们所要探寻的成功背后的故事,朴素而自然的乡村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家园。发现乡村之美,放慢脚步,品味生活,享受人生。文章语言朴实感人,充满烟火气息。谢谢淡淡的云彩老师带来的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分享更多诗作。【编辑:陶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2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陶桃        2024-07-10 20:17:13
  袁家村是陕西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村,通读云彩老师的美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期待以后有机会来一次袁家村之旅。
回复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12 02:33:46
  感谢陶桃老师抽出时间编发云彩拙文,辛苦老师啦!给老师敬茶!
   袁家村是去年九月份,学校组织老师们去的。其实当时因为时间关系,去了大白天,有些还没仔细看。看到什么写什么。第一次写游记,感觉写得不太尽如人意。陶桃老师在这方面游刃有余,向老师学习了。
   再次感谢老师,祝老师夏日好心情,工作愉快。
2 楼        文友:陶桃        2024-07-10 20:20:31
  袁家村成功背后的故事正是我们所要探寻的,探寻成功之道,发现乡村之美。谢谢淡淡的云彩老师带来的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分享更多诗作。
回复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12 02:38:42
  感谢老师认真阅读和鼓励支持,让人信心倍增。希望老师有空写写征文,期待佳作呈现。
   再次感谢老师精彩留言,祝清凉一夏,开心每一天。
3 楼        文友:乡笛        2024-07-10 20:50:00
  文章由表及里,描写了一个村的美丽。情感细腻丰富,情节生动感人,充满烟火气息,让人入临其境,好似到了此村。好文章拜读学习了。祝社长七月安好,万事如意,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12 11:36:09
  感谢乡笛老师认真细致的阅读和精彩留评,让人倍受鼓舞,写作信心大增。给老师敬茶!
   袁家村离我们很近,不到三十公里,比较熟悉。一直想写,只是文笔拙劣,没有形成文字。老师游记越写越有韵味,让人惊叹。向老师学习了。
   再次感谢老师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祝老师清凉一夏,写作愉快,佳作不断。
4 楼        文友:华为        2024-07-10 21:21:12
  古朴厚重,浓浓乡土味,让人禁不住无限释怀。欣赏佳作,期许无限!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12 11:40:03
  感谢华为老师热情关注和给力支持,感谢老师热情洋溢的鼓励,让人感动。给老师敬茶!
   第一次写游记,难免漏洞百出,问题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
   再次感谢老师对社团的无私付出,祝老师清凉一夏,生活愉快,期待更多精彩美文。
5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10 21:35:19
  袁家村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美食的地方,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那里有传统的手工艺体验,皮影制作、剪纸、泥塑、土织布,还有各种美食,真是应有尽有,被誉为“吃货的天堂”。还有保存完整的古建筑,优美的自然景观,游人可以在这儿观景游览,休闲散步,享受美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让人可以欣赏到不一样的乡村风情。我前几年也去过一次,享受了一次美食盛宴。文章情感饱满,语言清新活泼,主题明确,富有感染力。感谢云彩老师的精彩分享。祝老师创编愉快!生活开心!
梦在何处
回复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12 11:51:03
  原来梦也去过袁家村,行程可不近。到袁家村还可以去附近的昭陵,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和长孙皇后合葬的陵墓去看看,还有李亨和章敬皇后合葬的建陵,尤其是建陵石刻非常精美,很著名。不知道你去了没有?感谢老师长久支持和热情洋溢的鼓励,给老师敬茶!
   梦写游记越来越娴熟,向老师学习了。
   再次感谢老师真挚精彩留评,祝老师夏日清凉,生活愉快,佳作不断。
6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4-07-11 21:49:43
  袁家村,中华民族传统民俗的缩影。文章笔触细腻,叙述流畅,将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的村落写得绘声绘色。从古色古香的建筑到村落历史,从饮食到饮茶,从手工作坊到传统文化,如皮影,戏曲等等,应有尽有。读之,让人如临其境,受益匪浅。好文章,学习了。愿社长创作出更多的精彩文章。遥问夏安!
回复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12 11:59:48
  千秋万里文章认真仔细,老师精准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害,高屋建瓴,总结到位,让云彩非常感感动佩服。感谢老师长期以来的支持和鼓励,给老师敬茶!
   云彩写作水平有限,笔力不够给力,总感觉没有写出袁家村深层次的文化底蕴,甚为遗憾。欣赏老师的文笔,尤其是游记和历史方面的文章,写得很到位,深刻而透彻,向老师学习致敬。
   再次感谢老师的热情洋溢的鼓励,祝老师清凉一夏,文丰笔健,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一文独秀        2024-07-12 07:32:24
  这篇散文写得真美。其内容丰富,美食、手工艺品、古建筑与乡村风光的描绘让人如临其境,感受独特魅力;文化底蕴深厚,借历史遗迹与传统艺术展现丰富内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美食描写诱人,诸多美味令人垂涎,无愧“吃货天堂”之称;乡村风光优美,绿树小溪、田园农作物,让人体验劳动与收获之乐;语言朴实且充满烟火气,如“走着吃着,实在吃不动,就买着带回家”,尽显乡村真实美好;主题明确,呈现传统民俗缩影,赞美乡村之美,反映时代发展中乡村的新活力;作者情感饱满,感染力强,字里行间对袁家村的喜爱引发读者共鸣。文笔触细腻、内涵深刻,佳作,拜读,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12 12:29:40
  感谢一文独秀老师的仔细认真阅读和精美留评,优美动人的留言犹如一首动人的诗,全面深刻,给原文添彩,带来心灵的触动,非常感动。给老师敬茶!
   第一次写游记很吃力,心有余而力不足,难免让人遗憾。一文独秀老师的游记行文自然动人,笔触优美,意蕴深刻,值得学习和借鉴。
   再次感谢老师精彩留评和热情鼓励,祝老师清凉一夏,生活愉快,佳作连连。
8 楼        文友:阿巧        2024-07-12 18:00:31
  袁家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美食、手工作坊应有尽有,一应俱全。更有那独特的明清式建筑,古色古香,韵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文章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犹如电影的镜头,一帧帧闪现在眼前。跟着作者的脚步,仿佛一起走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袁家村。美丽的乡村,幸福的乐园,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人间烟火气。感谢淡淡的云彩社长带来的精彩美文!祝愿老师创编愉快,夏日安康!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13 12:02:04
  感谢阿巧老师百忙之中的生动精彩留评,感谢老师关注和支持,给老师敬茶!
   的确,袁家村富有关中生活特色,无论是美食、建筑,还是美景都很有代入感,氛围感浓郁,让人沉醉其中。尤其是那些非遗手工作坊,袁家村出资加以保护,让人刮目相看。这里还保留着集体经济模式,更具特色。
   再次感谢阿巧老师的热情鼓励,祝老师文丰笔健,精彩不断。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