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河】风雪战三原(散文)

精品 【山河】风雪战三原(散文)


作者:大别山人 布衣,25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44发表时间:2024-07-11 09:57:27
摘要:邹家华副总理百忙之中,专程冒雪来看望慰问施工的官兵了,赞扬团队“吃苦精神强,工作质量强,群众纪律好,不愧是一支英雄的部队!”。

【山河】风雪战三原(散文)
   95西部演习结束,回撤驻地还未休整,连队又接到了靖西天然气施工的任务。
   作为西部城市,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一直是西安发展的瓶颈。而一省的陕北,则能源蕴藏丰富,但运输能力不足,丰富的煤气资源无法变现,助力经济发展。
   靖西天燃气建设,就是将陕北靖边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西安,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然而靖边至关中,宛延千余里,一路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工程艰巨浩大,企业望而生畏,加之地方财力不足,工程建设困难。
   危急时刻,子弟兵请缨出战。按照集团军部署,我团负责三原县境内的管道开挖任务。时至隆冬,天气阴沉欲雪,连队紧急准备就出发了。
  
   二
   日落时分,部队落脚到塬上的一个村庄。村里一个闲置的大仓库,估计是公社时期修建的粮仓,约摸五六百平方米,就是全营官兵的施工住房了。
   一下车,官兵们立即动手,在坑洼不平的地上,铺上一层金黄的麦杆,躺上去感觉软绵绵的。仓库年久失修,除了一扇大门外,门窗都光秃秃的,连个窗户也没有。
   夜里时,气温骤降零下十几度,整个仓库里像冰窖一样,阵阵寒气袭人。对于供暖的北方来说,室外呆上一小时都很困难。而仓库大门,几百人进进出出,站岗换岗,起夜解手,一晚上开开合合,就没有真正关上过。我们几个地铺,头正对着大门,一开门凛冽的寒风,直往被窝脖颈里钻,冻得人睡意全无。我灵机一动,扯过身边的棉帽,直接戴在头上,再穿上换洗的棉鞋,躺在被窝里,才感觉终于好受了一些。
   早上起床,去找班长老李,才发现人没了踪影。正疑惑间,通讯员眨了眨眼,朝仓库角落里指了指。仓库墙沿一溜,摆着几个村里老人的棺材,凑近一看,一根锹柄从棺盖里斜伸出来,棺盖缝里传出了均匀的鼻齁声。我不禁笑了,估计老志愿兵们晚上实在冻不过,才急中生智,爬到棺材里睡觉。施工条件艰苦,事急从宜,睡在暖和的棺材里,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三
   天刚亮,爬了几里坡坳,就到了施工点。放眼过去,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白白的管道石灰线,直接从麦田里穿过。
   连长一声令下,大家脱掉大衣,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我用锹平铲下去,把麦苗小心翼翼的连根铲起,平移到两米外的麦垅里,能不能活就看它们的运气了。因为是麦地,地表的土非常松散,铲起来丝毫不费力气。清掉上面的耕作层,挥锹猛铲下去,只听铛的一声,锹仿佛铲在岩石上,锹头偏离滑到一边,脚一下踏空,差点摔了个狗啃地。
   站稳身体,揉了揉脚跟,伏身用锹拂去浮土,发现底下是黑乎乎的砾土层,刚才用力挥出的一锹,只是在上面划了一条白线。我拿起大镐,猛力挥下,势若逾千钧的一镐,镐尖也只在地上留下了一个小白点。我们一看,都傻了眼,老李蹲下摸索了半天,站起叹道:“这是盐碱土层,历经千万年的沉积而形成的,硬度堪比花岗岩石。”
   班长手一挥,大家轮番上阵,向盐碱地发起冲击,力气大的抡镐破土,力气弱些的清运渣土。虽然干得不亦乐乎,但却效果甚微,一天下来,一个班才挖十几米远,坑道宽度深度也参差不齐。没想到出师不利,遭遇了个“下马威”。望着疲惫不堪的战士们,连队干部一时也犯了愁。
   晚点名时,连长进行了战斗动员:“同志们,苦不苦,想不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我们团抗美援朝、老山作战、金昌施工那么艰苦的时候,不是都走过来了,盐碱土这个困难算个啥,要发扬三个特别的团魂精神,相信只要全连团结一心,一定能够克服盐碱土这个拦路虎!”
   为确保工程质量进度,连队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实行分段承包责任制,每人每天完成五米以上的任务。我一下要了十米,排长拦住道:“不行,你个新兵分太多了,小心完不成任务。”在我的坚持下,排长勉强同意试试看。我心下暗想:“不就挖个坑嘛,难道比登天还难!”
   汲取了昨天的教训,我知道这活不能蛮干,还得会干巧干。而且南方兵个头小,力气也不如北方兵,不能像北方兵凭力气用镐硬刨。我先把表层的耕作层铲除,清理形成基本的框架和工作面。然后反复尝试用镐尖挖、镐口切,及用锹横铲、竖切等各个方法,最后锚定快捷有效的竖切方法。就是充分利用自身身体的协调性好、腿部爆发力强的优势,把圆口锹每次后移2厘米,竖成90度直角后,深吸一口气,握锹拧腰送胯,右脚向下猛蹬锹肩,将盐碱土一块块生生的削切下来。
   这个动作看似很慢很笨,实则却是最快的办法,锹口的锋利,迅捷的速度,突然的爆发力,三者合一无坚不摧,硬是把硬梆梆的盐碱土,像切糕一样“切割”下来。铁锹一层层交替往下铲,一个小时不到,就能铲出一立方的土来。经过一天的连续作业,下午五点不到,就完成的十米的任务目标。
   第二天,我给自己要了十五米,排长这次没拦着,临走时还不忘叮嘱一句:“干活悠着点,注意安全!”。
  
   四
   不到一周,塬上的管道总算挖完了,最艰难的时刻终于过去了。晚上连队买了半扇猪肉,大肉包子一咬满嘴流油,我一口气竟吃了四五个,喝了碗小米稀饭,躺到床上就呼呼睡着了。晚上,天下雪了,雪花时不时窗口飘进来,落在脸上,凉酥酥的。
   天明了,雪下得更大了。迎着风雪,连队又出发了。一到工地,大家脱掉大衣,在风雪中挥锹如雨,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因为干得太投入,大家都忘记在下雪了,许多战士衣服脱到只剩下背心了,雪花时不时飘落在身上,夹着一丝湿润和冰凉,大家戏称这是“人工降温”。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官兵们只想着完成任务,艰苦的环境反而更加激发了大家战天斗地的精神意志。
   塬下的土地与塬上相反,由于下雪降温,地表形成了三四十公分的冻土层,一镐下去,冰屑四溅,震得虎口发麻。有时挖进去了,锹被卡住了,死活取不出来。刨掉冻土层,下面的土地因为下雪受潮,挖起来也轻松了不少。可没想到的是,挖得好好的的坑道,第二天过来一看,竟自行彤塌了不少,原来近两米的坑壁经过一天阳光照射回醒,加之坑沿土壁自身的重力,一晚上就自行彤塌了。
   大家只好跳下坑,重新清理一遍坑道,这无形中又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后来我们采取斜切方式挖掘,将坑道横面挖成上宽下窄的样式,通过减轻坑壁自身垂直重力,才解决了冻土塌方的问题,施工的速度以加快了起来。
   实践出真知,熟练掌握了用锹的窍门后,挖起坑道来更加得心应手了。一到施工间隙,我就时不时到老兵们的地段,帮他们抡上几镐,挖上几锹。老兵们开始感觉不好竟思,到后来他们确实也累了,也慢慢接受我的“援助”了。
  
   五
   一天正施工着,突然感觉有什么异样,爬出坑一看,只见有人朝北面坡顶跑去,拦住个跑过去的人一问,原来是有大领导来视察了。
   我跑上坡顶,上面也三三两两的站了不少人,都在朝坡脚的公路比划着。放眼望去,大地一片白雪皑皑,几里外山坡下的公路上,停了一溜黑色的小骄车。风雪中,一群穿迷彩服的领导,簇拥着一个披着黑呢大衣的人,应该就是大家口中视察的大领导了。
   晚上回到连队,才知道原来是邹家华副总理百忙之中,专程冒雪来看望慰问施工的官兵了,赞扬团队“吃苦精神强,工作质量强,群众纪律好,不愧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团部还给连队发了一些慰问品,并加拨了一批新的洋镐和铁锹。
   一听有新锹,立马心痒痒了。因为施工,我那把老锹,已磨损得没有锹口了。施工让锹成了我亲密的战友,成为我执行任务的“利器”,让我知道锹不仅是工具,还是战士手中的武器。战争年代,可以用它挖地道战壕掩体,有效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和平时期,化剑为犁,可以用它兴修水利,支援地方建设,为驻地人民造福。
   放下手中的工具,我一溜烟地跑到库房,打开门一看,墙角整齐放了一堆铁镐,墙沿摆了一排排铁锹,崭新的锹柄,锋利的绿色锹头,锃亮的锹口,我开心地笑了,心想终于又有称手的“武器”了。
  

共 31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写军旅生活的散文,很活泼,很有生活气息,反映了战士们的惊和面貌。这篇散文真正体现出解放军战士的英勇风格。文章最后以副总理邹家华百忙之中专程冒雪来看望慰问正在繁忙施工的官兵,赞扬了团队“吃苦精神强,工作质量强,军队纪律好,不愧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文章写得不错,予以推荐。【编辑:悍雨啸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1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悍雨啸风        2024-07-11 10:08:39
  编辑佳作,问好作者
是云,总要飘走的,因为风。
回复1 楼        文友:大别山人        2024-07-11 13:04:58
  谢谢社长编辑,支持江山支持山河,敬茶夏安!
2 楼        文友:雪山白杨        2024-07-12 12:35:20
  我一口气读完大别山老师的佳作好文!细细品来文中细节,深知当时现场施工的艰难、艰苦。你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也想起了我们当年连队建设挖树坑栽树的场景,由于是新疆也属于盐碱地、豆儿石头也多、冻土层也是,不好挖。但与你们施工地段比起来,我们要好得多。你们不畏艰难的恶劣环境和施工难度,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为你们当年艰苦的创新、奉献精神点赞!向你们为国防事业和地方建设奉献青春致敬!感谢老师推荐分享,问好大别山作者老师和编辑老师!祝愿工作顺利,平安健康!
回复2 楼        文友:大别山人        2024-07-12 18:13:28
  最近老部队在整理以前援建西部的资料,加快起以前部队艰苦的点点滴滴,随手写下这些文字,寄托对于过去时光的纪念!
回复2 楼        文友:大别山人        2024-07-12 18:17:17
  感谢老师赏读留言,现在回想起来,军队确实是一座熔炉,把许多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主要就是部队始终有一种见困难就上的战斗精神,也锻炼了我们笑对任何生活困难,始终积极拼搏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精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