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山河】筷子的民族情结(散文)
一周的培训学习终于结束,我们十余位小员工开始例行放松,利用难得的集中在一起又开始了某一话题的争竟。依然是我先做引子。我选择的话题是筷子:走在中国的任意一个地区,即便是偏远的山区,如果说及筷子,人人皆知个个会用,但若说起筷子的历史和起源以及筷子中所包涵的种种哲理,知之者只为少数,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更不要说筷子中的哲学思想和深厚的饮食文化历史底蕴了,更鲜为人知。我这番话,招来的不是赞赏而是白眼。
一位同事反问我:您知道箸是什么吗?我听之一愣,没等我反应过来,这位同事接着来了一句,古人的这样称呼,指的就是筷子,这是我爷爷告诉我的。另一位同事则吟出一首唐诗针对我,有句古诗“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筯头”,问我知道说的是什么吗?
我知道这诗是谁写的又是写的什么,但不能作答,否则满脸都是唾沫星子。
真让我汗颜,大伙竟不再搭理我,你一言我一语,筷子的哲学内涵都被挖掘了出来,比如,筷子的设计为什么一定要头圆尾方?原来其形状构造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意为“天圆地方”,提示出中国人早已对宇宙和自然有着深透的理解,这不就是哲学思想吗?
有同事提问大家,筷子为什么一定要成双成对?看没人领题,我忙快速答道:其意喻快生贵子,夫妻和睦相处,一生快乐。还有,筷子成双成对,以和为贵。同事听罢笑了,说我答非所问,他的解释是,筷子之所以成双,则与太极阴阳理念相符,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说实在的,他解释的话我第一次听说。
关于筷子,我们还有了一番小争执,那就是筷子有关来源的传说。有说其来源于姜子牙为免遭毒害发明的丝竹筷,也有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用玉簪做筷,还有说是大禹用树枝制作的筷子。这些属于坊间的来源之说一听都是半路走道网上查阅来的,可信度最高的当属大禹用树枝制作的筷子了。
坐在最后面的同事突然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在就餐手持筷子时,大拇指在上端而无名指和小指在下段,中指则在中间呢?这让我的确有些不知如何回答。看我支支吾吾,同事笑曰,此谓天地人的三才象征,是对世界关系的最朴素认识,这就是哲学思想。
没想到对筷子的谈论,我仅仅起了个头,就再也没有了说话权,原本是想展示一下我的才能,没想到自己出题难为了自己。我更没想到,一双小小的筷子,还有如此深奥的意境在里面。
接下来,对筷子的研讨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宽泛,让我更加边缘化。
筷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餐桌上特有的餐具,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的历史积淀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商代时期。
我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许多我从未听说过的关于筷子的逸事,感觉自己对筷子的认知欠缺的真不是一点。
就餐时使用筷子不仅是一种传统的饮食习惯,它还是一种民间社会和邻里交往的方式,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在中国的所有家庭中,自古以来使用筷子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矩,包含带有宗教意识的礼仪。如,吃饭时,长辈先动筷,然后才能开宴,这是中国人一直保留下来的优良传统。用筷子指人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会被人呵斥。筷子的使用有很多禁忌:不能使用长短不齐的筷子,不能用筷子敲击碗盘,更不能将筷子插在饭碗上等。这些使用禁忌在中国家庭就餐中被严格制止,形成了一种既定的习俗和规矩,里面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尊老爱幼的亲情伦理等,最显见的是体现了社会的价值观。
筷子的发明,不但成为了一种中国民族文化,还将这一影响传递到了周边的国家,像日本、韩国、蒙古和越南等国的人民都会使用中国筷子并形成了一种传统。只不过,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筷子的形状和用途有着一些差异,这仅仅是由于各自的文化特色而形成的适应和演变。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最常见最不起眼的日常餐饮用具会像筷子这样历经数千年前却被代代传承,并包含极为丰富的文化蕴意,能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筷子作为东方文明的产物,承载了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饮食社会文化的聪明和智慧。
由中国人发明的这个独特的餐具筷子,既是世界上古老饮食文明用具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创新。从其历史的起源和制作形状以及广泛的用途等方面都包含着中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厚爱和敬重。
同事们的以上所说,我很赞成。
即便是我一直缄口,仍然会被大家敲击一番:筷子有多长,代表着什么?
当然,这些不用我回答,也没我回答的机会,谁提问题谁就直接给出了答案:筷子之长一般都在七寸六分,这个尺寸代表着人有七情六欲,使用筷子吃饭时再提醒自己要节制一些欲望。
至于筷子送人之说,人之皆知,没人屑于回答,给了我一个发言机会,我急忙简言述之:将筷送搬新居者,意指乔迁快乐。将筷送新婚夫妇,意其天长地久。送筷给老人,以祝福寿无疆。这番话倒迎来了几下巴掌声。
最后,众人由筷子文化说到包罗万象的民间信仰,但也没离开筷子。
话题总得有个结论,这个总结没人承担,只得由提议者我来了。
民间对筷子有特殊的感情,有的将筷子封为食神。最为接地气的就是说筷子有神灵,它能够给民众带来安康和富裕。有些地区在每年的祭灶祭祖或庆丰收的时节,都会将筷子恭恭敬敬地放置于碗上,表示对筷子的看重。在中原一带,开始吃饭不说吃饭了而是说动筷,不是说快坐下吃饭,而是说赶紧拿筷子。最古老的筷子就是用象牙制作的,更能说明筷子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筷子,已经成为人们就餐的重要符号。
一阵唏嘘声,嫌我说话太零碎,要我说实质。
小时候,父母用筷子喂食我们,给我们的是一种思想与道德的启迪。随着我们的渐渐长大,父母教我们使用筷子,那是在给我们以传承。成人后,我们回家探亲,父母用筷子为我们挟菜,那是父母对我们的关爱。筷子上满满的都是人间烟火,都是乡愁。筷子,就是我们最耿直的中国心结。
我的总结总算得到大家的一个赞,虽然有些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