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文韵】草林红色圩场(散文)
江西遂川县西南部的草林镇,风景宜人,山川俊秀,故事绚丽。这里不仅是遂川县孕育红色历史的摇篮,更是被誉为“草林红色圩场”的圣地,镌刻着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中的辉煌印记。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绿叶,都仿佛被那段不朽的红色记忆所浸染,它们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草林镇,镶嵌在遂川县中西部腹地的瑰宝,占地面积广阔,达137.2平方公里,人口稠密,约3.6万居民和谐共生。自古以来,这里便是商贸流通的繁华之地。1928年早春时节,毛泽东同志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亲手播撒革命的种子,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红色圩场,让草林镇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红色光芒,铸就草林红色圩场的传奇佳话。
草林圩,作为湘赣边界上声名显赫的四大圩场之一,其地位显赫,素有“一唐江,二营前,三草林,四大汾”之美誉。这里不仅是人口稠密之地,更是物产丰饶的农业重镇,农产品琳琅满目,成为周边数十里内商品交易的枢纽,吸引着福建、广东、湖南乃至更远地区的商贾云集。但是,在工农革命军的光辉足迹尚未踏足之前,草林圩的中小商户却深陷苦海,饱受国民党反动势力繁重税赋的压榨与地主恶霸的无情剥削,市场萧条,民生困顿。民间流传的顺口溜:“逢圩莫逢草林圩,沿路关卡数不清;草林圩上走一圈,流尽穷人血和汗。”字字句句,无不透露出百姓心中的辛酸与愤懑。
1928年1月5日的夜晚,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英勇占领了遂川。随即,在肖万顺客栈这一他的临时住所,他召集了16位工人和农民中的积极分子代表,围炉夜话,深入阐述了工农革命的伟大政策,激励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反抗土豪,追求翻身解放。
随后,毛泽东巧妙地将部队化整为零,三五人一组,红旗招展,穿梭在遂川的街头巷尾。他们挨家挨户地传递革命的火种,用生动的语言向群众解释革命的意义;在繁华的街道上,他们张贴醒目的告示,用红土和石灰水在墙上描绘出革命的标语,让革命的火焰在遂川的每一个角落熊熊燃烧。
终于,在1月16日这个当地人称作“小年”的喜庆日子里,恰逢草林圩日,工农革命军在草林万寿宫隆重召开了一场盛大的群众大会。这场大会汇集了区乡农会、工会会员、暴动队员,以及远道而来的商贩和民众。会场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会上,毛泽东用平实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群众传达了工农革命军的理念和政策。他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共同打击土豪劣绅,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同时,他还详细解释了工农革命军“保护中小商人、取消苛捐杂税”的承诺,让在场的每一位群众都感受到了革命带来的温暖和希望。
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工农革命军以“一个红枣也不会动”的坚定承诺,迅速清除了从黄坳到草林约35公里道路上的五道税卡,消灭了地方豪绅的反动武装靖卫团,并将草林头号大土豪黄礼瑞的全部财产充公,分给了当地的劳苦大众和中小商人。这一壮举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和高度赞扬,也为工农革命军在遂川的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圩场很快恢复了买卖自由的繁荣景象,价格稳定,商品丰富,贸易顺畅。南康、上犹、湖南、福建、广东等外县、外省的客商都云集草林圩做买卖。
草林红色圩场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创立、稳固与壮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物资支撑作用。这片繁荣的市集宛如红军的补给站,红军将士们的首批军衣、军帽、子弹袋、干粮袋和绑腿等,其布料和原料大都源自于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圩场。而根据地内的药品、食盐、火柴、毛巾等日常所需,也大多是通过草林圩场得以补充。
自那时起,粮食、食盐、布匹、药材等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井冈山,宛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海,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石。这个曾经被豪绅地主把控的萧条市集,如今焕然一新,蜕变为革命的红色前沿,其繁荣与活力令人瞩目。
“草林圩上逢圩(日中为市,三天一次)到圩2万人,为从来所未有。”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如是描绘。那画面,仿佛就在眼前,草林圩场上,红旗招展,人流如织,商贩与红军战士们忙碌地交换着物资,共同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这一切,都昭示着草林红色圩场在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草林红色圩场的建立,对于当时的革命斗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工农革命军筹集物资的重要基地,更是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工农革命军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为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的长河中,草林红色圩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奋勇前进。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如今的草林红色圩场,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新建的红色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留念。特别是毛泽东红色诗词馆,更是成为了展示一代伟人光辉岁月的重要窗口。
走进毛泽东红色诗词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馆内陈列着毛泽东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诗词,诉说着他的革命历程和心路历程。那些激昂的文字、铿锵的语句,不仅展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文学才华和革命精神,更体现了他对于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执着追求。
漫步于草林红色圩场的每一寸土地,是一场时空的对接,是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深情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片历史的遗迹,更是革命精神与红色基因生生不息的摇篮,它们如同涓涓细流,悄然融入民族的血脉,成为推动我们前行的无形力量。
犹如一棵树,深植于这片土壤之中,与这片土地共同成长,我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感慨与敬畏。草林红色圩场,你不仅是革命斗争的坚固堡垒,更是先烈们英勇无畏精神的璀璨绽放。我试着伸出枝丫,去轻抚那些被岁月雕刻的痕迹,触摸每一块石板、每一面墙壁,倾听它们述说的过往故事。
在激昂的战歌回响中,我仿佛看到了先辈们不屈的身影,他们英勇无畏,为信仰而战。
我仿佛也成为了那段历史的一部分,与草林红色圩场同呼吸,一同感受那份深沉的革命情怀。这份精神和基因,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它们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勇往直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更加坚定信念和使命,将这份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继续发扬光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踏上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草林红色圩场啊,不仅连接着过去,还牵引着我们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