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三棱古贝春的故事(散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种酒大兴其道。它的包装甚是奇特,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由于该酒产自古贝春酒厂,我们家乡人形象地称其为三棱古贝春。
古贝春是一家中华老字号,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所酿美酒无色透明,香气浓郁,且味甜、爽净、酒体丰满醇厚,深受广大用户喜爱。在灿若星河的美酒系列中,三棱古贝春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口感,成为一粒耀眼的明珠。
在产地武城,三棱古贝春称为三角古贝春,一字之别,差异不大。在我看来,只是视角不同而已,对酒品质量丝毫无损。三角看的是平面角度,从平民利益出发,注重产品质量水平,代表着古贝人谦逊的人品,和诚实善良的德行,是横向的达观。而三棱更注重立体感,代表着高度,象征着乐天向上的精神,意味着酒质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是纵向的无止境追求。三足鼎立,独执牛耳,这就是我对三棱酒瓶设计理念的理解。
说起来,我与三棱古贝春有着一段不解之缘。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农民生活开始富裕起来,温饱之余,也懂得了享受,酒就这样走上了百姓餐桌。
当时我家开小卖部,买酒的络绎不绝,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三棱古贝春因其独特的外观,分外博人眼球。那时我还上高中,滴酒不沾,对酒质自然无权妄言。但我发现一点,在所有酒的系列中,三棱古贝春销量最大,最受那些酒客们欢迎。尽管价位不高,印象中也就两三元一瓶,经不住薄利多销,小店还是美美地赚了一笔。父亲乐得合不拢嘴,戏称三棱古贝春为福星,是我们家的财神。
父亲本来是不喝酒的,爱屋及乌,竟对三棱古贝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儿。每当顾客点名要三棱酒,他便禁不住好奇心,试图从其口中得到答案。听着酒客那天花乱坠的赞语,父亲终于心动。
一个周末,我放学回家。父亲嚷着要母亲炒几个小菜,说我爷俩要喝一盅。弄得母亲丈二利尚摸不到头脑,嗔怒道:“你这又是作的哪门子妖?平时滴酒不沾,今天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但说归说,事情照做不误。母亲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妇女,向来以父亲的话唯命是从。对错与否,也懒得理会,反正天塌下来有父亲顶着。何况喝酒,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饭菜端上桌,一向严肃的父亲难得地露出笑容。他招手向我道:“小子,去把货架上的三棱古贝春拿来,咱爷俩今天当一回‘二楞子’,就拿这瓶酒开斋,来个不醉不散。”我一脸的错愕,向母亲投去求助的目光。母亲的回答大出意外:“你爸卖酒发了点小财,又听了那些酒晕子的话,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了。爷儿俩平时都不喝酒,难得今天高兴,喝点就喝点吧。不过要注意分寸,千万别喝多了。”母亲的心思我知道,父亲向来严厉,我虽未挨过打,但始终心存敬畏,母亲也想借机拉近我们父子之间的距离。
酒瓶盖一开,满屋酒香。父亲那张黑炭包公脸,竟孩子似的绽成一朵花,简直换了个人一样。他主动举起杯,第一次用朋友的口吻对我说:“儿啊,过去都怪爸对你管教太严,以至于爷儿俩都产生了心理隔阂,是爸平时沟通不够啊。如今你已长大了,来!喝了这杯酒,祝你早日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说罢,他率先一饮而尽,由于喝得过急,且又是初次,满脸涨红。眼角还挂着几点眼泪,不知是呛的,还是心有所想。
我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激动,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父爱的伟大。没想到寡言少语的父亲,内心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在我眼里,父亲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与其说话都加着小心,生怕哪句说错而招至父亲责骂,心态就像老鼠见猫一样。初次听到父亲用这样语气对我说话,竟有些不大适应,旋即意识到,自己真的长大了,已蜕变为古贝春酒瓶一样有棱有角的男子汉了。
我受宠若惊,学着父亲的样子,端起酒杯来了个“一口闷”。瞬间,嗓子眼像燃起一团烈火,暖暖的让人熨帖。美酒入口,初尝是辣,细品之下,余韵隽永,甜甜的,有点爱的味道。怪不得人们都爱喝三棱古贝春呢,原来感觉如此的美。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初次喝酒的爷儿俩越喝越是尽兴,浑然忘记了时光的存在。真难相信,平日半天说不一句话的父子,此时就像朋友一样,话匣子打开就奔流不息。一瓶古贝春,疏通了隔代的鸿沟,没想到,酒竟起到了心灵鸡汤的功效。
那一次,爷儿俩说了很多,喝了很多,两颗心也靠近了很多。酒后,都呼呼大睡,只剩下母亲收拾着残局。她无奈地摇摇头,眼神中却透着一丝欢喜。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酒也有谢幕的一刻。事过经年,三棱古贝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虽说告别了舞台,鉴于其扎实的“功底”,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却愈发伟岸。或许是怀旧心态作祟,割舍不断那段情缘;或许是出自对历史的尊重、对偶像的朝圣;亦或许是对一个时代的缅怀,对未来的一个期许。不管哪种原因,平地刮起一股三棱古贝春收藏之风,其市场行情见风就长,成了淘宝界争抢的新宠。
这时的父母已经老了,小卖部只好关张。由于喜爱,父亲特意藏了几箱私货,以备不时之需。不喝酒的父亲就认准一个理儿:大家都喜欢的,一定是好东西,留着准没错。逢到家里来客人,他就用“三棱子”招待。结果也没令父亲失望,从客人享受的神态中,他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一来二去,那些存货很快见底,终是一瓶也没有了。我曾开玩笑地问他:“三棱古贝春市价这么高,你拿它招待朋友,后悔不?”他把眼一瞪,语气特别坚决:“后悔啥?酒是让人喝的,享受才是硬道理。以酒会友,联络的是感情。友情无价,哪是金钱能比的。如今你已成家立业,做人不可小气,钱财是身外之物,可友情千金难买啊!”听罢,我不由得对父亲刮目相看,没想到平时不显山露水的他,胸中竟藏着如此丘壑。
后来,父亲去世了,他留下的这句话时常警醒我:做人要厚道,情义无价。这是古贝春给他的启示,也是他留给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是父亲去世后的第八个年头,父亲节前一天,作为盈篋读书会一员,我有幸亲临古贝春酒厂联谊。参观厂史馆期间,我又见到了那瓶久违了的三棱古贝春。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橱窗里,安宁而又祥和,像一位世纪老人,享受着时光里的安暖。
当时,电视台有档《不见不散》栏目热播。随着一句“老朋友,好久不见”的开场白,数十年不见的老朋友就从幕后走向前台。此情此景,何其相似。面对三棱古贝春的出现,我除了惊奇,更多的是惊喜,就好像见到了几十年不见的老朋友一般。
“故友”重逢,感觉特别亲切。岁月里的握手,让我对三棱酒凭添了几多柔情。透过它那沧桑的容颜,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一个把三棱酒当作朋友的故人。
站在橱窗前,仿佛与历史对话,古朴的三棱酒,将我引领入岁月深处。突然间就想到了李白的那首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父亲节到了,我却永远失去了与父亲同斟共酌的机会。明月依旧在,不见故人来,这是何等的悲哀。募然,感觉那酒水有些浑浊,那是我思念的泪啊。
酒为媒,文化搭桥,我们此行非常成功。在这里,有幸结识了厂里的张总、顾书记(兼县作协主席)、李主任(厂报总编)。由于有共同的语言,我们谈得很投机,相互添加了微信好友。他们的热情接待,让我感受到一股家的温暖,恰如那热辣的古贝美酒。在我看来,他们三人就像酒瓶的那三条棱,代表着企业的高度,撑起了古贝春酒厂的脊梁。
冥冥之中,我们父子似乎和古贝春有一种不解之缘。父亲用它招待老朋友,而我又因它结识新朋友。兜兜转转,历史的一幕再一次重演。天意如此,也许是前世修来的福吧。
回来的路上,司机播放出周华健的那首歌曲《朋友》,歌词缠绵入耳:“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听罢非常感慨,这不就是此时我心情的写照吗?朋友一样的亲人,朋友一样的美酒,我们共同走过了一段人生美好的旅程。如今,父亲走了,三棱古贝春也成了过往,曾经的那些日子不会再有。父亲留下的那句“做人要厚道,情义无价”让我铭记一辈子,并受益终生。人生苦短,回首过往,父子情、朋友情,都浓缩在那一杯馥郁的古贝春酒里了……时光里,还会有心伤,还会有肠痛,生活还要继续,有我在,历史就不会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