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走下神坛的样板戏(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走下神坛的样板戏(随笔)


作者:严真 秀才,137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0发表时间:2024-07-12 15:28:06

1988年以来,我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已经开始恢复发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钱浩亮,终于再次回到他钟爱的舞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自然演唱的全是传统唱段,可是每次演出结束,他抱拳谢幕的时候,观众戏迷总会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不依不饶让他退不了场。无奈,浩亮不得不一个精彩的亮相,伴随一声铿锵有力的道白“谢谢——,妈!”随之,“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高亢激昂的唱腔在剧场荡气回肠,震撼心灵。排山倒海的爆鸣掌声之后,帷幕才能够徐徐拉上。也许笔者有失偏颇,我认为,以《红灯记》为代表的八个样板戏,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其创造的京剧艺术经典至今无戏剧超越,虽历经风雨,褪尽铅华,仍是戏迷票友和平民大众的深深喜爱。
   对此,钱浩亮报以苦笑。私下他曾对朋友说,大家都以为红灯记是我的代表作,其实不是,可是别的大家不认。
   福兮祸所伏。京剧大师钱浩亮,不,还有八大样板戏的悲剧,在于特殊年代特殊形势和诡异因素的推波助澜,把样板戏推上了极处,推上了神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失去了它本该的定位,离开了它本该的唱做念打走,生旦净末丑的艺术舞台。
   记得,《智取威虎山》是1970年第一部拍成电影的样板戏,在我们河南省各地首映时,当地党政军的领导都要带领群众敲锣打鼓,恭迎电影拷贝,场面之虔诚,之热烈,恍若皇上驾到吧?还有,郑州烟厂曾开发一种低价、大众型的普及烟,牌子取名《红灯记》,后来有人发难,说,其谐音是“红灯记演(烟)不好”,上纲上线要最追查,闹的烟厂自危,赶忙取消了这个烟名,这件事郑州老烟民大概都记忆犹新。那年代,谁非议或对样板戏不尊敬,几乎与反革命同罪。
   笔者当年是电缆厂的工人,玻璃纤维具有绝缘效果,是生产电缆的材料。《海港》主角方海珍有句著名的道白:“玻璃纤维有毒!一旦混入出口亚非拉的小麦,被人误食会有生命危险,那将严重损坏我国的声誉呐!”危言耸听,义正词严。我厂电缆车间配料工段十几名工人,经常与玻璃纤维直接接触,据此,三番五次向领导要求享受保健费。劳动保护部门无能为力,没有资金来源,便一拖再拖,工人贴大字报“造反”,板戏的强大威慑,让领导不寒而栗,最后从工会(时称工代会)的困难家庭补助中,抽出一部分,发这些工人(每人每月3元)。文革结束拨乱反正,《海港》和其他的样板戏一样不再那般显赫,这笔保健费不了了之,工人也没有人再申辩。玻璃纤维是否有毒,笔者不得而知,不过,始终劳保部门没有把那个工段列进保健发放。现在企业烟飞云散,我等颐养天年,但凡聚堆,闲聊起这件保健的故事,几个退休老头总会忍俊不禁,有谁兴致来潮,闹段:“自从退休离上海,马宏亮我退休又重来”都会捧腹大笑。《海港》样板戏里排名靠后,唱腔唱段流传不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可是在我们厂传唱较广,原因在于玻璃纤维有毒和保健费惹出的风波事件。
   文革结束之初,广播一段逗乐相声,好像马季、唐杰忠说的,流传很广:《智取威虎山》演出,杨子荣和座山雕对土匪黑话。座山雕:脸红什么?杨:精神焕发。座:怎么又黄了?杨:防冷,涂得腊。之后,座山雕疏忽,画蛇添足竟又问了一句:怎么又黄了?杨一时尴尬,踌躇片刻随机应变答:又涂了一层蜡。接着比赛枪法,杨子荣打枪,枪响之后,后台应该立即关掉一盏灯泡,以示枪响灯灭,可是后台操作当时心不在焉,忘了关灯,枪响之后,灯泡仍然耀眼明亮,杨子荣瞅来瞅去十分难堪,于是再次推弹上膛,不料后台操作又因过分神经紧张,手忙脚乱把电闸拉掉了,全场皆灭,一片漆黑,座山雕也脑瓜灵活,连连称赞说,好枪法,好枪法,全打中了!
   当年,我听这个段子笑得前仰后合,可是根本不以为真。我是样板戏红得发紫年代过来人,那时候样板戏奉若神明,每场演出慎之又慎,根本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政治娄子,倘段子所言为实,舞台工作人员、团长直至当地领导,不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才怪呢!
   风雨沧桑,时代变迁,终于,和京剧艺术家钱浩亮一样,样板戏回归了属于它的舞台,从炙手可热回归了凡尘民间。杂文修饰笔法可以引用“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的著名唱词,辛辣调侃那些,跑官要官行贿受贿的社会腐败现象,而无对样板戏不恭之虞。笔者曾见过一个手艺人,把红灯记里有滋有味余韵悠长的暗号:“磨剪子来戗菜刀!”录进小喇叭,穿街走巷,备受主妇欢迎,自然生意不错。浩然正气的杨子荣饰演者童祥苓,可以没有任何顾忌,剧里英雄之外,下海经营,餐馆当老板,提高生活水平。过去神坛之上,这些现象绝不会容忍,也不可想象。
   被誉为近代红楼梦的长篇系列小说春、秋、家是我青少年时期读过的优秀文学作品,记忆较深,因而,巴金是我十分尊崇的大作家。然而,对样板戏老人深恶痛绝,说,我一听到样板戏的曲调旋律,唱腔唱段就毛骨悚然。其实,我觉得,老人是文学家,自然和戏剧艺术灵犀相通,样板戏的艺术成就老人不可能否定,只是恨屋及乌罢了,因为那个年代给巴老这样的文学家带来过太多的创痛和记忆。样板戏的旋律唱段,很容易让瞬间穿越回不堪回首的年代不足为奇。平心而论,我喜爱样板戏,但对巴老的评论充分理解,样板戏是艺术经典,巴老是文学泰斗,都无可厚非。
   常言道,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毋庸讳言,样板戏是一朵艳丽夺目的艺术花朵,谓之革命现代剧或革命样板戏,名副其实,但是,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是斑斓缤纷的,观众票友的审美欣赏喜爱是多种多样的,不仅需要慷慨激情的革命戏,也需要小桥流水的恬静,卿卿我我的甜蜜,天伦之乐的美好,同时,也需要才子佳人的传统戏,比如,在我们河南,那个年代被一度封禁的豫剧《朝阳沟》,人气指数毫不低于样板戏;比如,那个年代被批判的交响乐《梁祝》,听众热情和样板戏一样高涨。即使常香玉的传统代表剧目《花木兰》《白蛇传》《红娘》等,在河南老百姓中和样板戏一样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现在,戏剧文艺舞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走下神坛的样板戏和姹紫嫣红的其他花朵一样,都在散发着各自独特的魅力和芳香,共同构造着绚丽多彩的春天画卷。适逢好时代,盛世花开,想看啥看啥,想听啥听啥,戏迷票友们,——有福!

共 24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叙述了和八个样板戏有关的兴衰荣辱。八个样板戏是特殊年代,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八个戏曲剧目。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八个样板戏红极一时,倍受推崇。同样,备受人们关注的还有样板戏的演员们。即使后来过去了很多年,当年的演员人们还是不忘他们。例如,笔者在开篇讲述的钱浩亮的经历。笔者还讲述了耳闻目睹的和样板戏有关的当年许多故事,可见,样板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如今样板戏的年代已将过去了,戏曲舞台已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样板也融入到百花园中了,它留给人们的只是淡淡的回忆了。散文通过叙述样板戏的兴衰史,反映出戏曲舞台的今昔变化,这是一段历史的记录,今天我们重温历史,给人回忆,思考,警示,很有社会意义!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07-12 15:28:38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07-12 15:29:15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严真        2024-07-12 18:16:07
  感谢刘社长推荐和精彩编按,夏琪,祝老师幸福健康!
4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4-07-12 18:24:50
  佳作欣赏学习了,重温一段戏剧历史,感慨时代变迁,庆幸今日盛世,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 楼        文友:老百        2024-07-13 07:40:44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6 楼        文友:雁南        2024-07-13 11:02:48
  仔细品读了(严真)老师的文章,特别佩服!在当初一言堂混浊的日子里,样板戏被当成了国宝。然而,一花独放不是春!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