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万年桥(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万年桥(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14.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65发表时间:2024-07-13 06:36:43
摘要:爱上青州南阳河中的那座万年桥。一进青州,打探去青州古城的路,人家告诉我,走万年桥。好吉利的指路句,于是我晚上再登上万年桥,感受这座桥的千年魅力。


   “东方属木,其色为青”,(《周礼·夏官·职方氏》)故名青州。按照五行说,天下九州,“正东曰青州”,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居住地就隶属于青州府。我在正东,处边缘,我必须懂得我的地理。青青7000年,“青史”赓续。青州珍藏着古老的颜色,更有一桥称“万年”,横亘在青州城的南阳河上。今年,6月8日晚,我站在青州“万年桥”上,看一城青色,不管历史如何漫长,斗转还来顾“万年”,星移不忘看夜桥。我在一个历史的节点上,感慨万千。青州又名“卧牛城”,青州地理形制如卧牛,右牵“山河之固”,左“负海之饶”,今夜的万年桥上,我来“执牛耳”,为此桥写一段我与之“盟会”的词。
   青蓝色的南阳河,蜿蜒缱绻,柔情地在青州城的夜色中抒情,走着舒缓的舞步,轻盈无声,生怕惊醒了这道刚刚安静的夜色,青蓝的一带水,温柔得想沉睡了,但南阳河两岸的游人早就把身影投进了她的梦境,扰了一河的夏梦,河的梦里一定要有走在桥上人的影子。河南的南阳城(青州古城地)的古居古物古人,都在隐约的夜色中,摇晃着,打着盹,又像喝了一点酒,微醺着,“万年桥”是古城的枕头,是水做的凉枕,夜里的炎热不会惊扰古城,我愿听着她的鼾声,静静地看着。
   我拂拭着桥的栏杆,就像拍打着古城入睡,轻轻地。
   一条南阳河,沉静着,就像一个母亲在灯光下迷蒙着眼睛打盹,她无法正式就寝,一岸是“东阳城”,高楼拔岸而起,点亮了无数的窗口,就像把星星抓进了鸟巢,霓虹在楼体上渐次点亮,斑斓得不能分辨其色其形,都想给南阳河一个华美的夜晚,我向来喜欢景色的多情,眼光频繁地与之对接。南阳河是青州的母亲河,这样的氛围,想吟诗抒情都不敢,怕惊扰了母亲的小憩。白昼里,南阳河可是要迎接着数万观光的游客啊,母亲河累了吧?想多了,“万年桥”是母亲的肩膀,肩负古城青色,已经没有卸下青色的担子千年有余了,负重如此,不必担心。“万年”啊,这是多么长寿,我马上想起“遐哉永年”四个字,这不是祝福的冀语,而是感叹和写真。
  
   二
   万年桥是架设在南阳河上的舞台,舞厅是水做的,一袭的金碧辉煌,夜色里,沿河的荷叶荷花,都被忽略了,但它们的裙幅还是在夜的微风中旋着,做了伴舞的角色,白天我看过,于是在回想中,必须关照那些绿色的舞女的努力。今夜阴历五月初三夜,“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怀疑白居易的这两句诗不仅仅是写给长安东南之曲江,也给了青州的南阳河。一线的月色,一条夜虹的桥,月色来配河上的桥,多情多意,不肯再把一线的月涂圆一些,天上月人间的桥,这才是“天上人间”四个字的魅力,就在此时。我都想伸手去握住那弯月了,只是怕遮住了月亲吻万年桥的光。
   桥的一头,范仲淹在“范公亭”夜读,他留下“清夜微尘歇”(《南楼》)的自在,一代宋相自称“微尘”,才有了“忧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欧阳修站在万年桥看到的是柳色新,“晴明风日家家柳”(《春晴书事》)此桥成了宋知州观察民情的制高点;李清照在写那日的“月满西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城墙上的“顺河楼”)她的怀思寄托给了“雁字回时”的万年桥吧……
   我不知这些宋人为何喜欢在青州写诗填词,他们应该不是有约相聚青州的,时间就是一条缠人的线,一下子可以把万里之遥不曾谋面的人拉在一起。可能这万年桥给了他们灵感和咏趣吧。万年桥的一边就是“青州宋城”,如果没有这些为官才俊,没有文人墨客,没有绝代才女,这座宋城何以撑起一片宋色的空间!
   千年之前,再怎么繁华,永昼无夜,也无法用我所见的“画舫穿桥涵,小舟破彩虹”的景色来为之构筑诗意的美景。那时的桨声灯影,只在李清照故居的洋溪湖里,她那“回舟”窄得只载了她一人和她的婉约词愁,她不想把小舟摇到万年桥下过。那时的万年桥刚刚修建,从西部山区涌来的山洪,一浪就掀翻了她的轻舟。我们这些喜欢易安词的人还没有生人,不能为之救舟推舟。
  
   三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青州城西南皆山,中贯阳水,……先是跨水植柱为桥,……山水暴涨,水与柱斗,率常坏桥,州以为患。”宋明道间(1032~1033年)夏竦知青州,在任上,公开表示治水修桥的决心,开始了浩大的工程,运巨石加固河岸,伐大木数十根,于河岸两端重力打桩,然后木木相贯,架起无柱飞桥一座,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木结构虹桥。
   据记载,当时“桥工匠师”陈希亮就带着一干宿迁官员们来青州取经,拿出了宿迁汴河飞桥的方案。其影响力,超过了宋廷一波一波的政治风云。宋朝拉起的党派,都赶不上陈希亮率领的考察团队值得名垂史册。
   夜色沉醉,我没有让我的思考停止,在想,这座虹桥的构思源自何处?我想到了杜牧写的《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这是文学,这是文学家眼中的阿房宫的意象,怎样把这种意象转化为物象,让辞赋家的美感设想变成现实,或许就是这位叫夏竦的知州日夜读赋文不断揣摩的句子吧。我们古人的创造性从未停止,中国文学相比科技,更成熟,把文学搬到科技盘上,这应该是夏竦的一个功绩。文学的意义,岂止是一个遣词造句的审美,对于改变生活,创造科技,有着不能磨灭的贡献,就像我们的神话传说里的“嫦娥奔月”,在今天看来,不是传说,而是古人为今人画了一张图纸,我们将古人的理想,化作了现实,创造了当代科技的奇迹。一个问题要比一个答案重要,一句古诗有我们将其复活的可能。
   或许,那些文学家只是在赋文中领略了雨霁飞虹的景象,感到不过瘾,于是相继奔青州来一睹真正的南阳河上的“飞虹”。
   著名文学家曾巩之弟曾肇来此撰修桥记,我网上查阅,未见其文,据说是记录了修桥始末,我想应该有很多赞词吧,我想记住其中的句子,但怅然已失。尤其是大书法家米芾书丹刻石立碑,碑文已不在,我只能揣其风格以怀念之。他秉承古风,其字结体奇崛,笔画腾挪闪走,自成一格,古拙成趣,卓高不俗。文和字联袂,已经为这座虹桥留下了精彩的瞬间。
   元代开国功臣郝经有《青州山行》诗,写下“饮马南阳河,摩挲米芾记”的诗句,我真佩服这位战将用执鞭挥剑的手,还能够抚摸到米芾留下的字温。据史记载,那面立在桥头的碑碣在明弘治七年被一场无情的洪水冲没了。
   而今,那面碑碣还立在多少青州人的心中,不管是历史的风烟,还是洪水,总是给我们留下遗憾,我们不能不在古迹的碎片里,在残破的书页中继续寻找。作家余秋雨说:“文明在暴力面前,往往不堪一击,但它总有余绪……”(《千年一叹》)这“余绪”应该就是一股文化的灵魂,所有的回溯努力,都是对文明的尊重,我觉得站在“万年桥”上,心游万古,要比燃一炷香更有膜拜的意义。历史总是无情的,但我们就是要在这无情中寄托我们的惜古之情,这就是人类文化存在的意义。
  
   四
   令我欣慰的是,有人记载了万年桥风景的盛况。寿光县安致远在重修桥碑记中说:“北门锁匙,晨关乍起,邦人士女,衽接肩摩,南北交错,河桥成市……”如今,万年桥还是接受着时光的嘱托,将游人送过河对岸,去踏响古城的青石板。令我又想起一个细节,那个打更人,每晚要关上桥栅(“晨关”),唱一声“小心烛火,平安无事喽——”尽管我们不能按照碑碣的文字还原曾经,但还是把心带到遥远的时空。打更人不见了,烛和火变成了霓虹,消失了一个工种,我们跨过旧桥,走进了不一样的时空,会让人生出多少感慨啊。不管存在与否,万年桥都是青州城永恒的坐标,它不仅仅是一个工程的虹桥,更是其后的时代文化必须走过的辉煌。中国文化总是寻光而生,以虹光为色的。登上万年桥,马上会对文化有了这样的理解。
   万年桥,属于青州,它在诞生之后,就走进了那一卷绝世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祖籍青州府(今诸城市人)的画家张择端,持笔绘就北宋汴梁城的繁华风貌,画作中最为抢眼的虹桥,就取材青州的万年桥。艺术,总是要抢夺时代的亮点,塑造一个时代的精彩,有人试图在今天的开封找到那座虹桥,当然,我们今天再建一座,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这个典故的出处是在青州。青州,自“诗经时代”就频出典故,中国古老的文化被青州承载得太多。
   “万年桥”的来历并非一建而万年。明弘治七年(1494年),水巨而桥毁。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建,石建为七孔桥,一“虹”而生七“虹”,虹,始终作为一种桥型,虹的美好寓意一再被坚持。曾有“石崖天设,铁柱钉连”的结构描述。其桥墩迎水面部分呈现三角形状,分散洪水的冲击力,运用了力学原理,可谓精工匠心。桥体绘雕龙首长鬣水兽,表达着以水神征服暴洪的意念。桥两边密布石栏,栏柱的顶端雕石狮和宝瓶,栏板雕“二十四孝”图及其他纹饰。希望永年不坏,遂改名“万年桥”。这个芳名诞生于一任青州知府卫一风和知县刘洋浩的手中。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把李清照唤回,就让她自创词牌填词一阙,她也一定会欣然命笔,就以“万年桥”为词牌,有人对流传的词牌做了统计,是1667个,我想应该加上“万年桥”一个。有谁来填词呢?任务应当交给今天的青州才俊们。
   我曾长时间站在周庄的外婆桥上,感受的是跨越时空的温度;站在卢沟桥上,抚摸的是累累弹痕。每一座桥,都是它的风采,它的历史,它的底蕴。青州的万年桥,是可以激起我们再写华章的桥,不是“小桥流水人家”,而是历史的天堑飞峙的气势,又是可以让人想献词的桥。我真想建议今天的青州,可以出一本《万年桥集》,采录那些送给这座桥的诗词文章。
  
   五
   七色彩虹,七孔虹桥。这不应该是一种巧合。每一个桥孔都会涌出一种颜色吧?这是夸张了色彩的意义,也可以说是以形状表达颜色的经典之作。文学上的“通感”修辞,居然也是建筑设计的灵感啊!从“桥饰”看,典型的中国文化彩色。何以永年?有中华民族信奉的狮面图腾,表达着希冀吉祥的愿望;有宝瓶诠释着“万年”的意义,瓶可装水,以瓶驭洪,蕴含着中国古老哲学的精神,宝瓶又是无量寿佛的手中持物,是灵魂永生不死的含义,万年之义,无需文字作解,桥上之物可了然。
   我还是不能跳过“万年桥”走过的历史阶段,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嘉庆六年(1801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相继又修,未见被毁重建的记载,是否是一种“保其永年”的桥之义使然?“文革”期间,栏板雕饰被毁。1986年,青州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于今所见,其桥体之结实精致,早不是之前的“万年”之名了,目前的万年桥长86米,宽9.4米,高9米,胜于之前各朝的数据。美好的愿望,可能在历史长河中要沉浮几次,几经沧桑,已经不是一个说起来很轻巧的词,万年桥这笔历史杰作,就像一部传世经典,经过了三番五次的修改整饬,才成如今的样子。它跌宕了几个世纪,水还是不垮,风也不能损,源自一代代人对这条母亲河的深情厚谊,或者说,曾经的那道彩虹,就变成了一道灵魂之光,跨过了一个千年,向着万年走去。请允许我把“万年”作为一个实数。我相信,中华的文明线索不会断裂,即使断了,也有重修的链接,我们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自我疗伤止痛,只因我们有着向往和继承文明的基因。南阳河灌溉了青州历史上无数的光辉灿烂文化,同样,南阳河上的万年桥会载着今后的脚步,创造崭新的青州文化。
   洪水,多少次都要拔去万年桥的根,但还是气馁了,洪水在一座桥面前胆怯了,退缩了,万年桥几番扎根,越扎越深。万年桥的意志就是要在南阳河水中生根扎根,江河之水,是中华大地上的命脉,水和土,在文化中,具有同样的意义。桥就像一棵古树,得水土的滋养,也有着长青的未来。
   有一些文明之物,并非是古人双手捧着送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收下的,那些文明的精彩,可能只属于她们的那个时代,但这座“万年桥”除外,三番五次地被毁,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重修重建,到如今,才留下了最美的桥影,也让我这个偶然到访的旅人看到,读到,往浅出说,我幸运,我有眼缘,从深处说,这应该是文明总会喜欢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他喜欢站在文明的桥上读文明的历史。
   夜色,最适合讲故事,把故事送给万年桥,这是青州人的情怀。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故事说,一只鸟在桥栏杆边筑巢孵蛋,有一个卵被风吹落往桥下跌,当坠至桥下半空时,卵中小鸟已经孵出,未到桥底,已会翩翩地飞了。故事很夸张,可见最初的虹桥是多么高大,高可及天。如果只是这样理解,没有错,但我觉得浅了些。这也应该是给这座桥写上神话,荒蛮的上古,人们写的神话,可能是无法理解自然,而宋时的民间传说,则是为他们的桥涂上神秘的色彩,有谁还会怀疑这个传说的不真实,还会认为是无稽之谈,就像我们今天依然要崇拜“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这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自我认可和描述。
   没有超绝的想象力,就不会启迪我们的思想走得更远,就像李白爱庐山,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谁会怀疑他的句子的真实性,有谁拿着皮尺拉开了丈量一下,又有谁会怀疑万年桥的存在年代,有谁会怀疑它在中华民族建桥史上的人文高度呢!
  
   六
   我们的古人怎样评价万年桥呢?“实青齐之襟带,乃海岱之纪纲”,这是明代人杨应奎的赞词,如果仅从地理上写,我觉得还不足以道出万年桥的人文价值,应该是连接千年历史的襟带,是走向更辉煌的纪纲,更是一个了不起的起点。
   听说,我站在桥上的昨晚,很多参加高考的青州学子,就有很多要踏桥而进考场。所以,我在文章中说,以“万年桥”为词牌,填一首词的任务就交给这些才俊们吧。
   打开桥头的“晨关”的,不再是那个打更人,而是一个时代,万年桥已经整修完好,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走在桥上的人,他们往青州古城采风,他们从桥出发,寻找自己的人生和生活。
   一万年不算太久,时光会养着青州的万年桥。
   青州,发展史7000年,文明史5000年,辉煌史2000年,下一个词是“灿烂”,灿烂的高光时刻,从万年桥开始,一道永不消逝的彩虹,永远腾起于古老的青州。
  
   2014年7月1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59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我”站在青州万年桥上,为桥写一段“我”与之“盟会”的词。东阳城的高楼和灯光给了南阳河一个华美的夜晚。天上月人间桥,是“天上人间”四个字的魅力,就在此时。万年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木结构虹桥,当时“桥工匠师”都来青州取经。“我”在想,这座虹桥的构思源自何处?也许,他是把《阿房宫赋》中的意象转化为物象,把文学搬到了科技盘上。这是知州夏竦的一个功绩。那面立在桥头的碑碣早被洪水冲没,可它却立在了青州人的心中。画家张择端画中最为抢眼的虹桥就取材青州万年桥。万年桥的来历并非一建而万年,而是一代一代不断复修重建,延续着中华文明,创造出崭新的青州文化。本文以“游记”为依托,写景与叙事中渗透历史与文化,此篇文章是诗亦是画,容量大,广闻博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三山五岳,文化名人,诗词佳句,在作者笔下信手拈来,随意调遣。作者擅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语言活泼优美,散发出浓厚的诗意气质与深刻意境,展卷之下,真个琳琅满目,让人迷恋!好文,力荐品读,感受经典!【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7-13 06:50:27
  这是一篇诗画之作,轻盈飘逸,仙气十足,但又接地气,不失深沉与厚重,不失文化启迪,给人古典又时尚的美感。此篇文章乃是上上乘之作,值得反复品读玩味!感谢怀才老师给我们带来经典之作,遥握问候老师,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13 08:37:55
  谢谢湘莉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青州的万年桥,是一道时光的丰碑,进入青州,人们就告诉我,从万年桥上走,就到了青州古城。这是地标,也是青州人的自豪。感受一桥承载的丰厚历史,就成了本文要表现的东西。我对史学知识知之甚少,需要好好补课,以青州的万年桥为起点吧。遥握,还在期待湘莉老师的佳作,这次逛大上海,写了黄浦江,还有什么?值得期待,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武汉廖生斌        2024-07-13 07:27:38
  佳作拜读,学习了。诗词量超大,佩服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13 08:40:08
  谢谢廖老师的精彩留墨。站在万年桥上,桥的南端曾经是宋代很多有名气的人物所在的地方,不能不怀古,所以就引用了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的一些句子,站在桥上读,和翻开他们的书本读,不一样的感觉。期待廖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13 08:06:49
  在这篇精妙的游记中,作者立于青州万年桥上,与桥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盟会。东阳城的繁华夜景,天上月与人间桥的交融,让人沉醉。万年桥,这座历史上的木结构虹桥,凝聚着智慧与功绩。它的构思或许源于文学的启迪,从《阿房宫赋》中走来,在科技的舞台上绽放。虽桥头碑碣被洪水冲没,却在青州人的心中屹立不倒。张择端画中的虹桥取材于此,见证着万年桥的传承与变迁。作者以灵动之笔,将历史文化融入写景叙事,信手拈来的诗词佳句,多样的修辞与表达技巧,让文字如诗如画。读罢此文,仿佛历经千年岁月,感受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反复品读!祝怀才老师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13 08:43:46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滴善斋老师写风景,写古迹,写名胜,是一把高手,我需要向你学习呢。这个时代,我们有了方便的文旅,用不着像徐霞客那样,挎一个行囊,下步撵,我们可以一天逛个上千里,徐霞客活着会羡慕的。青州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深厚,以我的知识和水平,再去几趟,也是浮光掠影,一点一点地感悟吧。期待滴善斋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7-13 08:31:03
  看这篇文,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万年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木结构虹桥,也方知道,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的桥取自万年桥。这文包含史识知识之丰富,令人乍舌。文中各种文学表现手法,令人感佩。桥不好写,老师却将万年桥写得如彩虹升起,绚丽无比。写桥,桥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也就是写青州的过去和未来。大手笔!收尾特棒,大赞!顺祝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13 08:50:49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和精彩分析。我去青州,更感觉自己的历史知识的贫乏,逛构成,恶补一下历史知识。就像我还知道青州曾是南燕国的国都,很了不起的,关于那段历史,我几乎无知,下次去一定要寻南燕国10年青州的痕迹。万年桥是虹桥,站在桥上,我一种在寻找修建虹桥的根据,所以我只能以我的文学眼光来解读,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一个文学爱好者只能从这个角度解读。《清明上河图》是传世佳作,必然涉及创作者,张择端是青州府人,他的画,嫁接了一座桥,还有多少不为我们熟知的东西,有待慢慢解开。有时候写作这样的风物,很怕照搬一些历史,所以就以我的眼光来观察解读吧。我在很多篇文章里写过提到过青州的7000年发展史,5000年的文明史,2000年的辉煌史,问自己,万年桥之后呢?所以我不能不把万年桥放在一个特大的历史背景里。很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7-13 10:04:50
  这文的知识容量大、广、深、精,诗意盎然,字字珠玑,灵动飘逸,不得不佩服老师深厚扎实文学功底。少打字,先学习,祝福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13 10:08:44
  今天,手部疼痛缓解了一些吧?不能打字就歇歇吧。谢谢红花草老师给怀才小文美评和鼓励。怀才缺乏深厚的历史知识,二站在万年桥上,就是多了一些文化联想和思考,希望读者喜欢。遥握,谨祝安康!
6 楼        文友:简柔        2024-07-13 12:49:44
  青洲万年桥,一座有魅力的桥,一座让人怦然心动的桥,一座必须去奔赴,去伫立,去凭倚栏杆,看月色,看南阳河潺潺,吟那句“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桥。桥本身不是最大的吸引和诱惑,诱惑我的是怀才老师用如橼巨笔泼墨而出的万年桥,写出了古人和今天在万年桥上留下的精神和力量,它散发的文化魅力滋养青州城,青州人,滋养多少游客。拜读老师磅礴大作。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13 14:23:15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读着你的美评,我都觉得小文不配了啊。一座让人怦然心动的桥,一座必须去奔赴,去伫立,去凭倚栏杆,看月色的桥,我也赞同简柔老师的这些判断。就像李清照的“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句,如果打开书来读,和站在万年桥上吟,绝对是不一样的感觉的。万年桥给了我很多思考,思考离不开载体,凭空只能瞌睡,有了桥完全可以思接万仞,神通八极,万年桥的本身文化魅力就是一部历史,是鲜活的。已经收到了简柔老师的大作,正在编辑中,谨祝编创快乐,万事胜意!
7 楼        文友:简柔        2024-07-13 16:07:02
  我想起一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前看你。”怀才老师在万年桥上看着风景,也在思考着,勤于思考的人不容易老。特别喜欢老师文章里的那些思考,那是知识的沉淀与融会贯通,当然离不开一个聪明的头脑。老师驾驭各种题材可谓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如此功夫,非常钦佩。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13 16:18:20
  谢谢简柔老师的点评,你的话就像夏天一缕柔风,始终给人以力量。夜色里,我站在万年桥上,可能无法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但我站在万年的风景里,已经足够幸运的了。我也相信勤于思考的力量,头脑在思考过程中,产生动能,不仅仅是生理的,也有思想的。怀才是愚钝的人,比别人可能就多一些勤奋吧,不能丢下一辈子养成的那点功夫,就以此磨砺自己吧。我和你一样,都相信文字文学可以把风景搬到我们的面前的。遥握,期待佳作。
8 楼        文友:砍脑壳的        2024-07-13 17:03:37
  青州系列怎么写得那个长呢!一座桥,有很多的悲欢。在老师的笔下慢慢淌过桥!学习中∽∽
我自尽力而为,与世无争。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13 17:25:30
  谢谢砍老师的美评鼓励,谢谢你的关注。我也想以诗歌的方式,表现青州,但能力真的不足,所以只能开一个小的系列,一点一点地表现吧。磨目了,非常期待砍老师的诗歌佳作,一日不见如三夏兮。遥握!
9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7-15 20:30:26
  青州万年桥,承接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目不暇接,更因为文学赋予了足够的诗意,这是属于怀才老师专属的。大美佳作,拜读学习,祝贺老师摘精,问好老师,夏祺,生活愉快,敬茶!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15 20:32:38
  谢谢欣然老师拨冗赐评。万年桥是青州的地标建筑,当下的地标往往是现代所建,历史厚度不够,而万年桥则是承重的,具有文物级别。知道欣然老师最近很忙,悠着点,期待拨冗创作。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万事胜意。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