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丁香】“镇村树”(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丁香】“镇村树”(散文)


作者:闰土 举人,591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4发表时间:2024-07-13 10:39:08
摘要:村口有一棵皂角树,人称“镇村树”,至今到底多少年了,无人考究,但树上林业部门挂的牌子显示,树龄已显示一百多年了。

村口有一棵皂角树,人称“镇村树”,至今到底多少年了,无人考究,但树上林业部门挂的牌子显示,树龄已显示一百多年了。
   夏天天气炎热,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如用水洗过一样明净,像蒸笼一样散发着热气,热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只有村口的皂角树,那绿绿的丰满的叶子,在阳光下显得郁郁葱葱,给人以美的感觉。树顶端的三个老鸹窝,大小不一地坐落在树的不同部位,忙罢(收完麦子),那窝内时不时传来一声声幼鸟的欢叫声。
   爷爷曾经讲过,在他爷爷的爷爷那个年代,就已经有这棵皂角树了,至今已不知经历多少辈人了。这皂角树流传下来的离奇故事,用农村话说,拿背篓背都背不完。到我这一辈,在树下见过一些批斗运动,后来又在这树下推广学习小靳庄经验,唱过样板戏。生产队还在这儿开过社员大会,队长在这里分配活路,记工员在这儿给社员记过工,后来又在这里演过露天电影。
   不知是这皂角树打造了村庄,还是村庄打造了皂角树,奶奶讲过一段段传奇的故事,有些故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奶奶讲,她嫁给爷爷时,就听大人说爷爷村里有一棵大皂角树,许多人都不自觉地把村名换了,简称“皂角树间”。后来,人们都叫村子为皂角树间了,给娃说个媳妇、找个人,你一打问皂角树间,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奶奶讲过民国十八年,陕西天气大旱,三年颗粒未收,奶奶那时还是个小姑娘,一伙善男信女去这棵皂角树下求雨,一连三天,香火滚滚,不过十天,天阴了下来,下了一场小小的雨,虽说帮不了大忙,也算“老天爷显灵”了。
   我家住在乔山脚下,乔山是有名的六盘山余脉,距佛教圣地法门寺不远。奶奶曾不止一次地给我讲“三霄”的故事,讲法门寺的传说,讲东观山、中观山、西观山的来历,讲“三霄”大仙,并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些神奇的故事,打动我心……我常常想,奶奶知道的故事真多,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奶奶一样,懂那么多知识,也能给人讲故事。
   奶奶七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牙齿也好,并且她老人家还能吃豆豆(面炒的豆豆)。那个年代土匪横行,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奶奶有一天晚上在皂角树下乘晾,她老人家讲道:“一天半夜,一伙土匪闯进村庄,把早已盯上的一位村民拉到皂角树下严刑拷打,索要银元,村民苦苦哀求,说自己并没有银元,但穷凶极恶的土匪并不打算放过他,而是把他吊在树上,准备点着扫帚用火烧。突然不远处传来几声爆炸声,这七八名土匪赶忙放下吊在皂角树上的村民,吓得仓皇而逃。村民们急忙赶来,救下了这位被吊的村民。此后,村上的人都说,还是托皂角树的福,要不是那不明不白的响声,这位村民早就被土匪烧死了。”
   奶奶抬头望了望我如痴如迷的双眼,继续讲着故事。后来,这位村民在天旱的时候就担水浇灌这皂角树,闲了就去清除树周围的垃圾,天下雪了,他忙把周围的雪扫到皂角树旁他挖的坑内。奶奶讲起来皂角树来,那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并讲得绘声绘色。我默默地想,她老人家斗大的字识不了几毛链口袋,为啥记性这么好,把她老人家放在农村,真是“康茂才进马房——大才小用了”。
   小时候的我从不信这一套,也劝奶奶和母亲不要信,但执着的两位老人非但不听,还骂我不懂事,叫我滚一边去,这真应了那句“不会说话得罪人,不会烧香得罪神”的谚语。
   冬季天气好时,我们一群小淘气鬼,三五个一伙,提上小篮子,在皂角树下捡拾被风吹下来的干皂角,这些都是树太高了人们采摘不到的,寒风一吹,都七零八落地掉下来了。拾来的干皂角,都是来年洗衣服需要用的。最令我感慨的是,母亲停上三五天,最多一周,就把皂角砸碎,稍微泡一泡给我洗头,还边洗边对我说:“用皂角洗头,头发黑,而且头上还不出虱。”骂我一天脏得跟个小猪娃一样。
   母亲洗衣服时,常常把皂角砸碎,先用少量的水泡着,泡发后再倒入更多的水,不一会儿皂角碎屑就从水中冒起,上面的脏东西自然而然就退了下去,那皂角水就成了黑沉沉的脏水了。
   高大的树冠距地面少说也有二三十米。无论春夏秋冬,人们闲了就不约而同地聚到那里。皂角树的神奇传说,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人们把它奉为了“神树”。忙罢的七月,树上大红的缎被面搭满了,有祈求家里平安的,有祈求保佑风调雨顺的,有祈求儿女金榜题名的,也有不少女人祈求儿媳早生贵子的……
   据说有一年大旱,近两个月无雨,善男信女们就向老天求雨,但几天过去了,仍没有下雨的迹象。于是,善男信女们又凑钱唱了两个晚上的戏,没过几天就真的下起雨来,人们欢天喜地,都说是老天显灵了,是她们祈来的雨。
   人们爱这皂角树,如痴如醉,闲了就去那里,因此皂角树下就成了村上的“老碗会”场所。现在村上把文化广场也建到皂角树旁,那里更热闹了,人们拿上凳子坐在那里,“三皇五帝夏商周”地谈论着,论古叙今,也谈周边的新闻,听着秦腔戏,有时还跳个广场舞。女人们更是家长里短、谈笑风生,高兴时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响彻云霄。
   现在,这棵皂角树根深叶茂,春夏秋冬都承载着人们的期盼,载着丰收的希望,更载着全体村民的幸福,旺盛地生长着。有一位村民说道:“每天早上起来,围绕皂角树来回走上几圈,感觉心情也好了,干什么都顺利了。”
   (原创首发)
  

共 21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皂角树,几乎每个村都有,而大、小不同,听处的故事也就不同。社长写自已村上的皂角树,另具一格,用传奇的故事,写出了这是一棵“镇村树”并写了好多故事去打造。“奶奶有一天晚上在皂角树下乘晾,她老人家讲道:“一天半夜,一伙土匪闯进村庄,把早已盯上的一位村民拉到皂角树下严刑拷打,索要银元,村民苦苦哀求,说自己并没有银元,但穷凶极恶的土匪并不打算放过他,而是把他吊在树上,准备点着扫帚用火烧。突然不远处传来几声爆炸声,这七八名土匪赶忙放下吊在皂角树上的村民,吓得仓皇而逃。人们急忙赶来,救下了这位被吊的村民。此后,村上的人都说,还是托皂角树的福,要不是那不明不白的响声,这位村民早就被土匪烧死了。””令人回味无穷,真正是棵护村树、“镇村树。”“记得有一次,皂角树上掉下一只小鸟,它身上还没有长满羽毛,一位老人拾起后捉虫子喂养着它,直至小鸟长大后飞走。”善良的老人救树上掉下来的小鸟,这一细节打动人心,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现在,这棵皂角树根深叶茂,春夏秋冬都承载着人们的期盼,载着丰收的希望,更载着全体村民的幸福,旺盛地生长着,有一位村民说道:“每天早上起来,围绕皂角树来回走上几圈,感觉心情也好了,干什么都顺利了。”还是这棵皂角树好。”围绕皂角树早上转几圈,马上感到舒服,社长写的多么实在呀?好文就是好文,推荐精品。【丁香:段引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4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07-13 10:57:34
  “镇村树”社长用事实打造了出来,救人、祈雨、祈儿女高中状元等等,写出了真情实感。“ 爷爷曾经讲过,在他爷爷的爷爷那个年代,就已经有这棵皂角树了,至今已不知经历多少辈人了,这皂角树流传下来的离奇故事,用农村话说,拿背篓背都背不完。”朴实无华的语言,处处打动人心。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4-07-13 11:10:43
  谢谢总编段引丽老师,编按写的深透,也吃透了文章,对皂角树也分析的恰到好处,剖析的好。
2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07-13 11:04:29
  乡土气息浓厚,土言土语,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写出了特色,特别对皂角树更写出了它的特点。“ 母亲洗衣服时,常常把皂角砸碎,先用少量的水泡着,泡发后再倒入更多的水,不一会儿皂角碎屑就从水中冒起,上面的脏东西自然而然就退了下去,那皂角水就成了黑沉沉的脏水了。”写的真好,令人留连忘返。
回复2 楼        文友:闰土        2024-07-13 11:14:29
  写文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文风和写作手法。皂角树用乡土文写出,我感觉好些,才能发挥出来原汁原味。
3 楼        文友:闰土        2024-07-13 11:17:07
  “现在,这棵皂角树根深叶茂,春夏秋冬都承载着人们的期盼,载着丰收的希望,更载着全体村民的幸福,旺盛地生长着,有一位村民说道:“每天早上起来,围绕皂角树来回走上几圈,感觉心情也好了,干什么都顺利了。”还是这棵皂角树好。”围皂角树转几圈,感觉心情好多了。
4 楼        文友:闰土        2024-07-14 21:34:27
  很高兴拙作获精,这是丁香的骄傲,我应继续努力,加油。更上一层楼。
5 楼        文友:剡溪钓鳌        2024-07-14 23:08:59
  一棵镇村树,寄寓的是作者浓浓的乡愁。追忆过往,不只是为了思念,更是为了珍惜当下的美好!美文拜读,向作者老师致敬!
以三寸鸡毛书写余生的光辉。
6 楼        文友:快乐的兔子        2024-07-15 15:15:32
  皂角树是神树,福树,求雨树,救命树。我老家那边也有一棵千年大槐树,村民在树下求福祈雨。向闺土老师学习
快乐的兔子与江山文学结缘,便有了快乐的文学。
7 楼        文友:闰土        2024-07-16 19:18:22
  “镇村树”不亏为镇村树,为村民避风遮雨,一件件故事,深深打动人心。这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记录着社会的发展。
8 楼        文友:扶风王宗合        2024-07-17 12:47:57
  一树冲天且蔽日,
   百年故事传乡里。
   夏月有雨山尖淹,
   文脉高过三千尺。
   ????????????
9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7-21 16:58:36
  树能镇村乎?说能就能,说不能就不能。如果人人都给古树赋能,对她寄予厚望,那她一定让不负众望。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