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说瓷(散文)
天津市有一座瓷房子,闻名遐迩。据说采用了7亿多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盘瓷碗,以及不可枚数的水晶玛瑙镶嵌而成。对于这座神秘的建筑,我一直心存向往,但十来年间也没遇到好的契机游历亲览。今年六月中旬,借一次意料之外的旅游之机,方得以一睹尊容,终于如愿以偿。
妻姐家孩子高考后来我家探亲,既然远途而来,我必须要尽地主之谊,问他想去哪里游玩,毕竟我所在的小城号称“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上京城、下津门都很便利。他说不想去北京,这次来希望能去看看天津的瓷房子,此举正合我意。于是打着陪客旅游的幌子,周日一早便驱车奔着我也想去的景点出发了。
一个半小时的高速路程,还没感觉到累就到了。不过根据导航提示,瓷房子附近停车场不便,只能选择提前两个路口找了一个停车场将车泊好,然后步行过去。
瓷房子坐落于和平区赤峰道,购票进入后,一个瓷器缤纷的小世界就呈现于眼前。
这是一座四层法式洋楼建筑,一眼望去,外墙以青黄色为主,其它几十种颜色交织斑驳,在晨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些都是建筑所镶嵌瓷器的色泽。
在波浪形的围墙上,嵌有635件青花、粉彩、矾红等各式瓷瓶,瓶间空隙贴满了各种古瓷片,色彩艳丽,蔚为壮观。由于瓶与“平”谐音,故瓶子一直被国人寓有“平安”之意,这堵墙也就被称为了“平安墙”,游客们在此争相合影,祈求平安。主楼侧方及顶部,盘旋有一条见尾不见首的巨龙,蜿蜒缠绕,据导游讲瓷龙全长768米宽0.8米,亦镶满了各色瓷片,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瓷龙。从屋面上引到地面的落水管上,也做了奢华的装饰,除了镶嵌有无数的紫黄水晶外,每根管子上还有一排清代的猫形瓷枕,猫头朝下呈匍匐状,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有人不禁会问,瓷枕硬邦邦的,为什么能得到古人的青睐?其实,瓷枕在古代又称为“警枕”,取居安思危之意,并且瓷枕一般都较高,又有高枕无忧的寓意。
院子中间耸有一座数米高的八角古佛塔,塔身刻有精美的莲花图案。院中一侧有一台老式汽车,据说这台车是最早进口到天津的路虎,如今虽早已弃用,但全身也被各种瓷片镶满,成为了全球唯一一辆珍贵的“瓷路虎”。在瓷房子前还有一尊黄绿色琉璃狮,体型硕大、威严尽显,可不要小觑,它可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双色琉璃狮,据传原本是一对,可是公狮子在战乱年间已被损毁,连碎片都无从寻踪,而这尊雌狮当初可是给段祺瑞守过府门的,后来才搬到了这里供游客观赏。走廊里也是瓷器瓷片杂陈,并且在一处还悬挂着一个大碗,乃是地地道道的钧瓷,做工细腻,开片美观,釉色圆润,是一件很珍贵的历史文物。
进楼后,一对铜鹿就映入眼帘。这对铜鹿本是慈禧的心爱之物,传为大臣为巴结奉承西太后特意花重金找工匠精心打造,送给慈禧当作寿礼,取“福禄无边”之意,后来几经碾转落户到这里。仰望楼顶,正中央有一个绚丽的粉彩瓷盘,周边又围绕着许多鱼形盘,鱼眼向人,有观之则年年有余、吉祥如意的说法,中间的粉彩瓷盘据说是当初花了300万从国外拍卖会上带回国内的。粉彩是中国瓷器技术最后的巅峰,我们竟然还要花钱从国外请回自己的东西,可见晚清政府的黑暗与无能,也诠释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拾阶上楼,从楼梯上也能看出瓷房子装饰的奢华程度,所有的扶手都贴满了瓷片,随便一摸就是触碰几百年的历史。瓷房子里最珍贵的当属张大千的《荷花八屏图》瓷画,采用了大量青花瓷片渲染意境,以及珍贵的汝窑、龙泉窑瓷片点缀,其中最难得的是红色荷花部分用了霁红釉,这种瓷釉只有在1300度且容错很小的高温下才可烧制成功,古时候没有温度计,也没有如今的焙烧技术,可见其有多么难得。
在瓷房子的各个角落里,还有三百多尊各式的汉白玉狮子拒守,皆是不同朝代流传下来的精品。
到了瓷房子,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如梦如幻的世界,你可以静下心来,用心体会,瓷片就会焕发出生命,然后可以聆听它们各自不同的故事与沧桑过往。瓷房子,一座被世人誉为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它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这座辉煌的瓷房子主人叫张连志,2000年斥巨资购买下这座洋楼后,历时数年之久方才打造完成。之所以如此设计,主旨是弘扬中华民族宝贵的瓷文化,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中国古瓷,了解中国古代精美的制瓷工艺和高超水平。因此,这里既是一座艺术馆,也是一座博物馆,既可以欣赏缤纷绚丽的古瓷,又可以学习源远流长的华夏瓷文化。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英译文“CHINA”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瓷器”,这足以说明在外国人眼中,瓷器就是中国的象征。
瓷器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来,据考古发现,最早的瓷器出现于商代中期,由于受到工艺水平所限,当时造出的瓷器都较粗糙,业内将它们称为“原始瓷”。但既然有了雏形,再加上一代代瓷工匠人的传承与研究,终于将瓷器打造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从皇宫大内到百姓人家,都能见到各种瓷器的影子。瓷器是由瓷土制作而成,经过设计、造型、施釉、高温焙烧等一些列复杂工艺,方能呈现出华光万彩的效果。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无穷的智慧和灵巧的技艺创造出来的,迄今仍然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之一。
积厚流光,随着瓷艺的不断发展与改进,到了宋代时,名瓷名窑就遍及了大江南北,慢慢就细分出许多流派,不同地域的窑口及原料,造就了瓷器不同的特点,也铸就了中国瓷器技艺的巅峰。最有名气的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所产瓷器均价值非凡。此外,还有建窑、柴窑、磁州窑也是小有名气。至明朝郑和下西洋,就是用中国瓷器换回了象牙、黄金等珍贵物资,外国人对中国瓷器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提到瓷器,让人不禁就会想到江西景德镇,这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被世界称为“瓷都”的城市。虽然我没去过景德镇,但从各种媒介渠道早有耳闻,它是首批国家历史名城,也是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当地所产的白瓷闻名遐迩,远销国内外,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等特点著称。景德镇瓷器工艺精湛、品类繁多、技法丰富,既传承了古瓷制作工艺,又改良融入了现代科技,是中国陶瓷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景德镇瓷器仅装饰技法就包括青花、粉彩、斗彩、釉里红、釉下五彩等众多名目,器型更是成千上万之数,不仅有高端的观赏瓷器,还有普通的家用瓷具,足以取悦不同人的欣赏目光。
几千年以来,风风雨雨,但瓷与中国一直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特别重视传统技艺的拾遗补缺工作,一些技艺失传或濒临失传的瓷文化得到了挖掘与保护,逐渐恢复了一些古瓷技艺的工法,让中国瓷器再次享誉全世界。
瓷,中国历史的文化之根,华夏民族的智慧之魂。
2024.7.12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