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一床春秋(散文)

精品 【星星】一床春秋(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0770.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5发表时间:2024-07-14 08:55:01

床在诞生之初,就文绉绉的,四平八稳的坐在那,接受许多目光的洗礼,检验和审视。唐朝诗人李白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床因此就充满了哲学意味,各种角色出演。一张床,由一块块木板,一根一根钉子,制定而成。木匠们在某一阳光明媚的上午,手拿凿子,推子,在一处宽敞的院落或者木器加工厂里,眼睛锐利,一丝不苟地量身定做床。大床,中床,小床,规格不一样,款式大同小异。很多时候,木板挤挤挨挨,在一个地方讨论着各自的宿命。床,无论大小胖瘦,高矮长短,住的是男人女人,坏人好人。床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行走人间。
   一张床的呈现,具备很多历史意义和价值取向。我最初睡过的一张床,杨木做的,在村庄的四十年,也就是我的前半生,床充其量是陪衬,我们大多睡在一铺大炕上。床真正被排上用场,还是在夏秋两个季节。
   我待字闺中时,外祖父健在,活泼开朗,一手令人羡慕的木匠活。他打造的床,不仅仅结实耐用,还在床栏床头,雕刻出花朵鸟虫,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稻谷,苹果,鲤鱼跳龙门等等,很抽象,很艺术的画面。做工精致,加上动植物图画的点缀,简直是一件震撼人心的艺术品。十里八村,谁家需要做木床,外祖父是必请之人,管一日三餐,好酒好菜好脸伺候不说,给外祖父拉下手,外祖父打出的床,睡两代人没问题。我十三岁那年春天,上初一了。母亲的意思,打一张床,放在我房间。女孩子,就该有隐秘的,幽静的私人空间。父亲一开始不同意,觉得盘一铺炕不就得了,费那劲做什么。外祖父那天碰巧来家里吃鸡肉,母亲杀了一只大骨鸡,炖粉条,土豆瓣儿,搁了一捧野蘑菇。我去请外祖父来吃鸡肉的,两家也不远。一路上,我将想要一张木床的想法说给外祖父听。没想到说者无意,听着有心。外祖父在抿了一杯散篓子之后,对父亲说,他准备打一张床,父亲说没有好木头。外祖父则说,这个你不用管,我有办法。
   隔了几日,恰逢我周末,放假在家。外祖父风风火火步行来了,告诉父亲床已经做好了,找马车抑或牛车拉回家。
   我那个兴奋,仿佛三伏天吃到一根小豆冰棍似的,浑身清爽。急急忙忙坐在父亲赶的牛车,到外祖父家,帮着几个大人把床搬上车。外祖父在床栏雕刻了一对孔雀,一公一母,用油彩着色,那叫一个美啊!我爱不释手,床住到我房间后,我又是割猪草,又是下田帮父母干重活,央求父亲掏钱,母亲上乡里第三门市买一条床单,一个海绵床垫。
   月上柳梢头,月光水银般伸进房里,洒了一床。我坐在床上,看书。中学时代,盛兴席慕蓉的诗歌,王小波的小说,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对这个世界憧憬无限。我读小说,诗歌,也写诗,写小说。投到乡里邮局门口的绿色邮筒内,内心在盼望,在等待奇迹出现。即便是退稿信,编辑老师寥寥数笔的评语,也会让我感激涕零,将退稿信压在枕套底,夜深人静时,翻出来,凑在鼻子前,嗅一嗅,月光下,读一读。那份感动,以及对编辑部的神往,无法用语言描述。我喜欢赖床,外祖父打造的床,踏踏实实,极其舒服。不像那些二杆子木匠,做得床吱吱扭扭响,摇摇晃晃的像醉汉。我的床四四方方,端端正正,向一匹骆驼卧在地上。夏日,野外的栀子花,格桑花昂扬绽放,我采摘一束回来,找一只空瓶子,装满水,插上野花,摆在床头柜子上。床头柜子也是出自外祖父的手,不过,与床不配套。外祖父在为别人家做木椅子时,剩的边角料,外祖父收拾回来,趁空儿打造了床头柜,一个抽屉,我的发卡,沙巾,雪花膏,都在抽屉呆着。有了插花,房间突然就有了生气,有了烟火气息。尤其是夜晚,守着一屋子的花香,读书,写作,入梦。我的床上,睡着我,也睡过月亮,星辰,蟋蟀,一只,两只老猫。我们经常在夜里,促膝交谈。热烈且美好,幸福又安宁。我躺在床上,枕着新鲜的木头香气,睡眠质量很好。
   这张床,杨木做的,陪我度过少女时代。我嫁人后,回南河村,闻着木床陈旧的木头味儿,脑海里翻腾的全是一段一段的旧时光。
   我们举家迁往小城后,床在老地方,不动声色地坚守着,属于我的那一片领域。我和那张床,从青春韶华,走到现在。我在慢慢老去,木床也如此,敲一敲它的身体,会发出苍茫的咚咚声,好像被什么盗空了。失去了原来的光泽与精华,如人的一张脸,横陈着一道道褶子。床与老宅子,惺惺相惜,不离不弃。
   住到楼里后,又买了两张红木床,规格与木质比外祖父做得杨木高级,添了席梦思垫儿,手感丝滑的杭州丝绸床单,躺在上边,柔软细腻,舒服无比。但八楼窗口射进来的月色,淡泊,冷清,远没有南河村那一轮月光,来得壮丽,皎洁,通透,明亮。坐在红木床栏,怎么也写不出当年的激情澎湃,诗情泉涌。写出来的东西,干涩,没有深度,敷衍了事。床实际上,和我如出一辙。义无反顾地离开南河村,在租来的鸟巢里,活得并不洒脱,而是被步步逼近地生计,弄得疲惫不堪,不知所措。
   床有床的命运,人有人的悲欢,一个人行走江湖,累了,倦了,总要有一张床,供自己休养生息。床承载了太多的人世浮沉,分分合合。围城中男女,一张床睡着睡着,就繁衍出下一代;睡着睡着,就有了七年之痒,发生不该发生的故事,床成了彼此同床异梦的地方。而不是船坞,不是码头,不是家的避风港。唐朝杜甫有:“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魏晋的潘安是这样写床的:“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清代纳兰性德的“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一张床是最经得起沧海桑田的,无论是是达官贵族,平常百姓,还是千金之躯,雍容华贵之辈,都离不开床。历朝历代,床被赋予神圣,庄严的使命。一个人在床上卧薪尝胆,行军布阵。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却是在床上。婚姻中,最初热烈缠绵的夫妻,睡着睡着,成了邻居,各在各的屋。即便在一张床,你看你的手机,我刷我的视频。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胡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床住着星辰大海,也住着蟋蟀、甲壳虫、住过蛇和蜥蜴,也住过三皇五帝,后宫佳丽三千。对于我来说,有一张普通的床就可以了,不必雕龙画凤。在城市,在村庄,床给我带来的温度和踏实感,永远是喧嚣的马路和灯红酒绿的酒吧无法替代的。
   现在,我也步了很多人的后尘,硬生生把对方,睡成了邻居。白天并肩而行,晚上各回各屋。那又怎样?生活就是如此,平淡是真。一杯白开水,一只碗,一个屋檐下,一过便是一生,一转身,即是一辈子。
   明清的罗汉床,明代的架子床,《金瓶梅》里的拔步床,《红楼梦》里贾宝玉使用的是填漆床,贾府中的小姐,丫鬟们睡得是绣床和拔步床。现代人睡得是:布艺床,皮床,皮布结合床,榻榻米床,沙发床、智能床,储物床,硬板木头床等等。归根结底,床是一段爱情的孵化地,也是两个人分道扬镳的地方。我常常在想,不止一次在想,若伍尔夫所说:“女人要想写小说,她必须有钱,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
   从一张床说开去,眼下,我在小城有了一张床,并用半生积蓄,买下了这张床七十年的使用权。我在这张床睡了十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大的遗憾是,我将自己活成了故乡、那所房子,还有那张老木头床的一个客人。
  

共 28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深情隽永的散文。文中多处提及古人对床的喜爱和悲伤,但都坚强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不管是李白,杜甫,纳兰性德等等,作者眼光独到深层次地说出自己与前人的种种关联!这就是散文的魅力吧,自己的生活里充满了历年历代的物质和精神积累,在每一句中都洋洋洒洒着激情与洒脱。没有一个人会主动遗忘故乡的一切,而作者同样有自己的烦恼,去找到新的方式去慰藉心灵的。爱是生活的碰撞时产生的留恋,我读着文章时就感到满满的真诚,说明作者写的时候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领略其中美意的。从一张木床写出了人生百态,把故事与情感凝练得恰到好处。从耳熟能详的李白开始,再到诗经的蟋蟀,这一结构充满了童真,老师真是永远怀着年轻的心态啊!作品构思以巧妙,以床拟人化,把床写活了,似乎通过作者笔下的床就可以看清人世界的百态,让我们感慨文学的魅力,折服于作者的思想和文学功底。好的散文可能就是这样吧,读了一遍还想读一遍,因为不仅有同感,而且还带我很多对智慧生活的启迪。好文共赏,极力推荐。【编辑:久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71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4-07-14 21:47:36
  作品以小见大,能把床作为作为一扇窗,通过这扇窗,了解人间百态。作者笔下能把窗写活了,太不容易。看起来很小的题目,作者却把它写成了大世界。真是小舞台,大世界啊!优秀作品是用作者的博大视角和胸怀说话的。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2 楼        文友:小胖春天        2024-07-17 12:59:48
  一张床,一间房,一段人生。普通的一张床铺满了人间滋味,有情,有趣,有故事,留在心灵深处的记忆。床虽小,视角大,一床春秋正是一方新世界。心中有格局,一切都是美好的。
文字是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3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4-07-23 13:29:59
  普通一物,书人间真情。点赞好文。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