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柳岸·月】为君听尽秋雨(赏析)

精品 【柳岸·月】为君听尽秋雨(赏析) ——姜白石词赏析


作者:风之丐 秀才,188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14发表时间:2024-07-15 07:39:49

第一次读《人间词话》的感觉,现在能记起的仅仅是当时的我居然对书中多次提到的姜白石一点影响都没有。后来读《宋词三百首》,看到这位姜白石的词选得真不少,足有十七首,而我熟悉的苏轼选了十四首,柳永十三首,辛弃疾十二首,李清照才选了五首。尽管知道选本选的不是原作者的水平,而是选者的水平。但只要知道了王国维和这位朱孝臧大体生活在同一时代,从王的评说、朱的选择,却也多少可以看出姜白石也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人,至少在明清文人心目中他是非常重要的词人。
   姜白石,名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所以常有人用白石来称号他。据说他少年孤贫,一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终身不第。好在年轻时,他结识了当时的诗人萧德藻。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得到萧的赞赏,还因此把侄女嫁给了他。他当然也通过萧德藻,和当时的名人杨万里、范成大有了交集。这样大约在公元1191年(绍熙二年)冬天,姜夔在范成大家客居时填写了《暗香》《疏影》二词。后来他到杭州,结识了同样很喜欢填词的南宋大将张俊的曾孙张鎡(也是被称为宋末四大家之一的张炎的曾祖),生活上基本依靠于他。张鎡死后,姜夔生活逐渐困顿。公元1221年(嘉定十四年),姜夔去世,靠朋友吴潜等人捐资,葬于杭州西马塍。
   我们先来看看他自己作曲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这是姜夔为该词写的序。“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日。“维扬”,扬州。“荠、麦”,荠菜和麦苗;“弥望”,看上去满眼都是。“千岩老人”,也就是那位萧德藻;“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是周平王东迁后,一位曾经的大夫再次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在其中长满了禾黍。他因此有所感伤而做了此诗。后来就以“黍离之悲”表示对国破家亡的伤痛。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上半阕,“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扬州是淮南东路首府。“竹西”,扬州地名,杜牧在《题扬州禅智寺》里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而“禅智寺”也由于在该地而被称为“竹西寺”。“解鞍”,把马鞍卸下;“少驻”,可以理解成“稍作停留”,可根据序及词意,应该是“暂住几天”;“初程”,可以是一天刚开始的行程,也可以是长途中的第一站。“春风十里”,既然是冬至,那就不是春天。所以依旧是化用杜牧的诗“春风十里扬州路”,用它来借指昔日繁华的十里扬州。“尽荠麦青青”,荒凉好多年,连野麦、杂草都长成片了。“胡马窥江”,北宋末年金兵曾两次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犹厌言兵”,战争遗留下的残迹,似乎在形象地告诉人们战争是多么的残酷。“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下半阙,“杜郎”,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三十出头的杜牧曾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钟嵘在《诗品序》有这样的说法:“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一般都理解这里是在说杜牧“俊逸清赏”。但我觉得应该是写杜牧眼里的扬州“俊赏”,也只有这样,才能“算而今,重到须惊”。“豆蔻词”,杜牧有诗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青楼梦”,同样是在说杜牧的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姜夔这里是说杜牧的这几首诗尽管写得好,但却不能表达出自己现在的内心情感,“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旧在化用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冷月无声”,“无声”就是没有那个箫声;月亮还在,只不过是“冷”的。“冷”既是天气的原因,也是心理的原因。“二十四桥”,又叫吴家砖桥,还叫红药桥。根据名字就能知道在古代,在它周围一定有许多的红芍药花,也就是词中所说的“红药”。吹箫人已经不在了,这些花每年到底都在为谁而开?
   写了这么多,好吗?用了好多杜牧的诗意,也就是说他有意用杜牧的诗意做底色,然后用现实“实景(他眼中的景色)”的变化来表达世事的变化。技巧应该说确实很有技巧,但《菜根谭》里有句话“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俗一些,老百姓常说:“好男不住祖业房,好女不穿嫁时妆”。但这就是姜夔,也是喜欢他的那些文人的共同特色:他们没有能力靠自己赚得“富贵”,其中好一些的靠“祖业房”,而差一些的呢,只能当富人家的清客,也就是靠富人的接济生活。也应该是这种生活状态,他们的文字就不可能“本色”。
   1191年冬天,姜夔写成了被后来文人尊崇的《暗香》《疏影》两词。这两首词前也有一个小序。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石湖,在苏州西南,当时的范成大居住于此,并自号石湖居士。姜夔在范成大家住了一段时间,“止既月”,住了大约一个月。应该是根据范成大的要求,写成了这两首词,并亲自为这两首词谱曲。范成大也很喜欢这两首词,并让家里的小乐队学习并演奏。词曲配合非常好,借用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题名《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词,出现了一个典故,那就是何逊句。何逊,南北朝诗人。担任扬州法曹时,官署有梅花,花开时他常吟咏其下。后来他被调回了洛阳,想到那株梅花,请求再去一趟。到扬州后,梅花恰好开得正艳,他就在梅树前整日流连。也因此,后来诗人只要说梅花,大多会用他这故事。如杜甫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李清照的“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等等。
   上半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清朝诗人刘体仁非常欣赏这句,他说:“落笔得‘旧时月色’四字,便欲使千古作者,皆出其下。”这一句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总括以前的事,写得确实好。但也不至于像刘说的那样。刘体仁应该就是所谓的“少所见,多所怪,遇到骆驼说是马肿背”的那种人。“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被称为“贺梅子”的贺铸,曾在《浣溪纱·楼角初销一缕霞》中有这么一句“玉人和月摘梅花”。这里应该是化用了这句。当然也有可能他确实曾经叫上老婆或者女伴去攀折梅花。这一句是根据上一句的总括,具体说从前的事。“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回到了现实,仍旧非常喜欢梅花(象何逊一样),只是逐渐老了,几乎都不会写好文章了。说“忘却”却在写,是文人的矫情。其实是在说自己能写,只是写出来的怕不能充分表达梅花的妙处。“竹外疏花”,竹林外面几枝稀疏的梅花。“香冷”,姜夔很喜欢这个词,在他不多的词里,多次用到这词。要么当时的天气确实冷,要么他就是像许多他一样的“诗人”一样在矫情。那么远的梅花,其香气居然能被屋里的他闻到,让我这样的俗人只想骂他几句。
   下半阙的开句,有好几种句读。有“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也有“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的。我的句读是后面一种。冬天么,尽管是苏州,但他那时代的苏州,和我小时候很偏远的农村应该差不多。特别是下雪天的农村,“寂寂”实在是好表达。“寂”,《說文》给出的解释是“无人声也”。这里第一个“寂”可能是“无人声”,而第二个“寂”就有内心也没有声响的意味了。在这样的环境里,所有的生物似乎都不存在了一样,存在的只有天地以及漫天的雪。“叹寄与路遥”,《三国演义》里那个被描写成白面书生的陆逊,有个侄子叫陆凯,他给写过《后汉书》的范晔的诗中,有这么一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姜夔应该是化用了这句,这么好的花,非常想给你寄几支,可惜路太远了。“夜雪初积”,是当时的实景,雪已经覆盖了地面。“初积”,能看到聚集起来的样子。“翠尊易泣”,“翠尊”,翠绿的酒杯。在喝酒,但非常想哭。为什么呢?“红萼无言耿相忆”,忘不掉雪夜里那正在默默地开放的梅花。“耿”,耿耿于怀,一直就在心里。我想要是李清照写,应该到这里就结束了。所有该表达的都表达了,剩下的就该读的人去理解了。但姜夔又回到了回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千树”,杭州西湖上的孤山梅树成林。曾经一起在杭州西湖看梅花,也看梅花被风吹散。哪是什么时候来?词句很美,但在我总觉得有蛇足的意味。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这是第二首,被他定名为《疏影》。
   词中,“苔枝缀玉”,范成大的《梅谱》中说绍兴、吴兴一带的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姜夔是在赏范成大的花,应该说的和范成大是一致的,有苔的树枝上点缀着美玉一样的花。“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有人解释说,这是化用了柳宗元《龙城录》中的一个故事。柳宗元的故事是说隋朝一个叫赵师雄的人游罗浮山,晚上梦到和一白衣女子吃饭,有一个绿衣童子给他们歌舞。赵师雄梦醒,发现自己正躺在一株大梅树下,树上有一只翠鸟在鸣叫。这样他“但惆怅而已”。这不知道是该说字字有出处的好处呢还是弊端。我觉得或许他当时就看到了一只小鸟在梅花枝头停留。“客里相逢”,姜夔是在异乡,小鸟也不在它生活的树枝,可算是客“鸟”。都是客,却在这里相遇了。地点,篱角;时间,黄昏;方式,鸟:静卧(宿);人:“自倚修竹”;状态:鸟,不叫;人,无言。要是字字求出处的话,杜甫的《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很可怜的一个样子。“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总觉得这家伙思维太具跳跃性,根本想不到他突然就来这么一句。是由于“客里”,所以想到更远的“客里”吗?前人说此句化用了王建《塞上咏梅》的诗:“天山路边在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那么,他是说以前远嫁异乡的昭君也看过梅花吧?只不过,昭君是在江北看梅花而想江南;他是在江南看梅花,却在想江北。当然他们相同的地方还在于:暗忆,想却不能让人看破。下一句“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倾倒了一大批文人。这句却实实在在是化用了老杜的诗句:“环佩空归月夜魂”。昭君的魂归来,象这开放的梅花一样“幽独”,有难言之痛,幽;无亲近之人,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又是一个关于梅花的故事,这次说的是宋武帝寿阳公主的事。《太平御览》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这句是以梅花的口吻写飘落的过程。“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仍旧是落花的口吻,自己再优秀也不可能有优厚的待遇。“金屋藏娇”是汉武帝故事,很普及,就不用多说了。“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玉龙哀曲”,指笛曲《梅花落》。此曲比较悲伤,就算现在,我有时听,也会伤心落泪。当然比起唐朝皮日休说听《梅花落》曲“三奏未终头已白”,那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这一句就其意思是在说落到水里的花瓣。“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这句化用了晚唐崔橹《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和北宋陈与义《水墨梅》诗:“睛窗画出横斜枝,绝胜前村夜雪时”。意思是说,真到了那时,想要看梅花,只能看画中的了。
   这两首词,历来的评价差别很大。赞成者如清人许昂霄,他在《词综偶评》里说:“二词绛云在霄,舒卷自如。又如琪树玲珑,金芝布护。别有炉韛熔铸之妙,不仅以隐括旧人诗句为能。(‘昭君’四句)能转法华,不为法华所转。宋人咏梅,例以弄玉、太真为比,不若以明妃拟之,尤有情致也。”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里说:“稼轩郁勃,故情深;白石放旷,故情浅;稼轩纵横,故才大;白石局促,故才小。惟《暗香》《疏影》二词,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可与稼轩伯仲。余俱据事直书,不过手意近辣耳。”李佳在《左庵词话》里说:“白石笔致骚雅,非他人所及,最多佳作。石湖咏梅二词,尤为空前绝后,独有千古。”当然也不少批评者,象王闿运在他的《湘绮楼词选》中说:“此二词最有名,然语高品下,以其贪用典故也”。我比较认可他“语高品下”的说法,但不认可他“贪用典故”的理由。王国维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按他的理解,姜夔不是写不好,而是没抓住重点,“惜不于意境上用力”。道理当然也可以说是道理,但真想创造出有意境的文字,没有生活,没有胸怀,仅仅想靠“用力”其实是作用不大的。

共 696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的开篇叙述了笔者从读《人间词话》的感觉中,可以看出姜白石在明清文人心目中他是非常重要的词人。接着,笔者简单地介绍了姜夔一生的坎坷经历。在之后的小节中,笔者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对他的曲作《扬州慢·淮左名都》和被后来文人尊崇的《暗香》、《疏影》两词,还有笔者喜欢的《长亭怨慢》,逐一做了赏析,从序到上、下半阙中的深刻含义笔者做了一一解读;曲、词中的精彩之处,不足之处,蕴含的故事,古人对他的词作的评价,笔者详细地做了叙述,使读者对姜夔的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赏析文通俗易懂,解析精准,深刻精辟,很有见识度,读之使人眼界开阔,增长知识,心有所悟,受益匪浅!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72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07-15 07:40:37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07-15 07:41:19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风之丐        2024-07-16 08:37:02
  谢谢点评,辛苦!
3 楼        文友:老百        2024-07-15 11:27:13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风之丐        2024-07-16 08:37:18
  谢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