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山河】我与火锅的情结(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山河】我与火锅的情结(散文)


作者:悍雨啸风 举人,4593.9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3发表时间:2024-07-17 09:32:05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有一种适宜各民族的饮食特色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论男女老少无一不喜爱,也不论春夏秋冬或饭堂里外甚至街边小巷无处不有,临至傍晚就会人头济济,红火的不是一点,成为了中国的最佳美食。这,就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奇葩——火锅,形成了火锅文化。
   说吃火锅,无人不会,都会吃,但要说火锅的历史,说火锅的起源,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在一次请朋友们吃火锅时,我就提出过这个问题并侃侃而谈时,结果遭到讽对,说我,您认为您真就是一位史学家了吗?
   说实话,如果我不是曾翻阅过资料查找国史载,我对火锅的认识恐怕比其他吃火锅的人更欠缺,因为我的胃不允许,酸辣辛烫都不行,但我还是偷偷摸摸地去吃,吃完再吃药。我一直认为火锅来之于四川或重庆,相信很多火锅迷们也会和我的看法一样。但偶然看到一幅清代人挑着个担子送火锅的图,一下子颠覆了我的认知,赶紧着跑图书馆和请教历史老师。这一番折腾所得来的答案更让我吃惊不小,火锅竟然早在数千年就已经出现,并不是我们这些做聪明的现代人发明的。
   火锅,顾名思义是以锅为器具,加入水或汤,用热源将锅内水或汤烧开,随后涮煮各类准备好食物,边煮边吃。一锅炖,就不叫涮火锅了。对于火锅的起源,有说源于商代,古人发明出一种温鼎用来放置和保温熟食,但却不能加热烧水,这只能算是火锅的雏形不能算是火锅。又有说火锅起源于秦汉时期,有一种叫镬鼎的青铜锅器,是可以用火来烹饪食物,这似乎与火锅有些相似了,但也不完全能说它就是火锅。能称为火锅的说法来之于西汉晚期,欻现了一种炉具叫“染炉”,供人们在吃肉食时用来加热调料等用的器具。其中有趣的是,有个被叫做“分格鼎”的一种青铜器具,竟然与现代火锅的九宫格几乎是一母同胞。
   到宋朝,有一个叫林洪的词人“雪中烹兔”的故事酒则可以证明火锅的实际存在了。故事说的是林洪外出拜访隐士,于雪中拾得一只摔亡野兔,便在火炉上架起汤锅,把兔肉切成片,在热水里涮熟后蘸配好的调料吃下,其味绝佳,被众人应用。
   以上所说的火锅仍然是个雏形或轮廓,很抽象,像现代诗歌。能在民间广泛流传并火起来的火锅实际上是在明清年代,那个时期才真正有了火锅。在明朝就有专门制造火锅的官方制造部门,说明火锅至少在官宦及乡绅富豪家庭已开始使用。清宣统时,火锅首先被作为了宫廷膳食的一个菜品供皇帝食用,随后在民间普及开来。其火锅的烹煮方法又花样颇多,仅火锅的种类就有陶瓷类的、纯银货银镀金类的,还有铜盒锡等火锅器具。乾隆在朝廷举办的千叟宴上,就有多达一千余种的火锅被端上餐桌供老人和宾客们食用。
   但要说火锅的真正大流行还是现代,成为了一种十分特殊的饮食文化,这与中国当今的财力强盛和人民生活的富裕有关。
   小小的一只火锅,众人相围,哧溜声此起彼伏,夹杂着你一言我一语,家长里短,海阔天空,好不热闹。这可不单单是吃饭了,是人们距离的拉近,感情的增进,是一种团结和谐的符号。
   现代人吃火锅讲究的是刺激五脏六腑的那个味,特别是追求麻辣热烫的那种满头是汗的感觉,这在三国时曹操就特别喜爱,就有说他革新了麻辣烫。麻辣火锅也叫红油火锅。红油锅底的制作看起来比较繁琐:将些许油倒入锅里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随即加入用糍粑辣椒和花椒混合成糊状的食材,持续熬制约三个小时之多,再加入一些豆瓣等,做作成一锅炒料,搁置备用。另锅中加一定的油量大火致沸腾,把姜葱和辣椒等调料放入熬制同样三个小时,然后冷却凝固。到这里还不算完成,将以上两种底料合在一起再加入辣椒、花椒及葱、蒜、姜等材料进行调配,红油火锅才算制成。
   红油火锅较适于北方,南方是难以适应的,故而南方人就必须用白汤锅。白汤锅底与红油锅底相比,更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味道,一般都用贝壳和虾类,配上猪骨、土鸡和萝卜等制作成锅底。这个锅底的熬制,需要大火且要十多个小时,加入少量的胡椒后才能出锅。
   吧唧着嘴干吃火锅,少了一点味觉享受,蘸料,也就是油碟,就成为了吃火锅必备的食材。油碟,根据不同人的不同口味由食者自己调制,遂胃而行。就现下的火锅市场,蘸料基本上都已经提前做了预备,如油碟、汁碟及酱碟、干碟和蒜泥茸等都是最常用的蘸料,这些蘸料比较适合于北方地区大多数人的口味。其中的汁碟是由酱油、蚝油等几种日常使用的酱料组成,则更适合于不宜蒜味的南方地区的人食用。对我这个北方人南方胃来说,来点蒜茸加点香油配点醋再来点葱花香菜,那简直就爽口的不得了了。
   现代人吃火锅比起古人来差别极大,虽然从吃相上来说很疯狂,但口味的挑剔让火锅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有了非常大的改进,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锅底与蘸料。把农耕文明融合于工业文明而创就的用于火锅的配料和用于蘸料的香料便进入到千家万户的餐桌,让人们品尝到超越古代饮食规则的美味佳肴。
   说到火锅能完美地成形于清代,就必须要多说一句满族祖先发明的满族火锅。有个故事,说成吉思汗在行军打仗时,为了赶时间抓时机,便用所戴头盔煮马肉吃。努尔哈奇行军野外,为求速度,把羊肉和牛肉切片后放在锅里烹煮,让军心大振。清军入关,这种看似有些原始的饮食也带到了中原,还成了宫廷菜肴。被皇廷改良后,满族火锅便在全国流行,估莫着现代火锅的原型可能就是由满族火锅演变而来的吧。
   满族火锅我品尝过,其味真的不错,与川味相比,各有千秋。
   从火锅的起源和流传以及人们的青睐程度上来看,火锅的确是中国特有的烹调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这个火锅文化甚至流传到国外,被外国食者所钟情,盛赞东方饮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不管怎么说,我就喜欢火锅,细化那个热火气氛。
  

共 22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火锅真的是人人喜爱,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饭堂里外,甚至连街边小巷都有火锅,可谓无处不有,一到晚上就会人头济济,甚至去晚了都找不到位置,火锅已经成为了一种饮食文化。推荐阅读。【编辑:极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7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7 09:42:57
  感谢悍雨啸风老师赐稿山河如画!^_^
极冰
2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7 09:43:45
  编辑您的混混文字,让我涨了见识!^_^
极冰
3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7 09:44:28
  火锅原来有这么多的知识!^_^
极冰
4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7 09:46:57
  我也喜欢火锅,不管北京的东来顺,还是四川的火锅,我都很喜欢。曾经几年喜欢这个,过几年又喜欢那个,后来都喜欢。^_^
极冰
5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7 09:48:21
  我现在两种火锅难分难舍。^_^
极冰
6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7 09:50:21
  我自己做火锅,比较倾向于锅底清淡,料碗丰富。我也不研究是哪种火锅。^_^
极冰
7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7 09:51:34
  是我父亲教给我的,锅底要用新鲜花椒。^_^
极冰
8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7 09:52:33
  感谢您支持山河!敬茶!远握!^_^^_^^_^
极冰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