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柳岸】染缬生花(散文)
表姐今年去云南旅游,回来赠送给妻一条围巾,她说这是当地民族特色,制作过程用的是大理白族传统扎染工艺,这种工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青蓝色的围巾上,布着灵动的白色花纹,看上去透着纯净、淡雅之趣。
对于扎染,我早有耳闻,曾经从央视一档节目中有过了解。扎染古时被人们称作扎缬或绞缬,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染色技艺,在南方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尤其得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普遍应用,白族更是将这一技艺发扬光大。现在的扎染产品,不仅在国内受到人们的青睐,还逐渐走向了全世界,并得到外国人的称赞,真的是做到了闻名遐迩。
扎染工艺独特,别具一格,若步骤细分会有十来数之多,但笼统来说可分为扎花和染色两道主要工序。
扎花,俗称“扎疙瘩”,根据设计图案要求,通过用绳线的辅助,把待染织物进行扎、缝、捆、夹等多种形式制作出特定样式,以备下一步染色使用。扎好的布料就像一串串“布疙瘩”,看起来很是随意,殊不知就这道看似简单的工艺,根据成品的不同花色竟然有上百种扎制技法,也许一个很细微的差别就会造成染色后的图案千差万别。一位出名的扎染技人,只要把设计图案放到他眼前,他就会熟练地让一块布料在手间上下翻飞,一边折叠撮揪,一边进行扎缝,随着布料被扎紧、变小,扎花工序很快就完成了。白族扎染在过去都是选用自家手工织的粗白棉布作为原料,如今传统土布鲜有制作,故多采用吸水性强、质地柔软、结实耐用的机制布替代。白族人自小心灵手巧,根据所学的撮皱、叠折、揪拧、翻卷的技法,利用针线细致地缝合或缠扎,直至做成松紧适度、不遗一角的“布疙瘩”,通过宽、窄、松、紧、疏、密技法扎出的布料,染色后图案变化无穷,而外行人只有等晾晒、展开后,方能始见真颜。这个过程一定要注意,防染部分一定要扎紧、缚牢,这样才能染出效果上乘的图案。
染色又称为浸染,因成品多以蓝白二色为主调,两种颜色宁静、平和、淡雅,染出的图案既有青花瓷的古朴观感,又有烟雨江南的氤氲意境,故染料多用蓝色。染料皆来源于天然植物,以板蓝根为主,以蓼蓝、艾蒿等为辅。将这些天然植物收割带回,采用压榨、浸泡方法得到其汁水,然后将汁水倒入染缸内,加入一些石灰等碱性物质,就可以用其来染色了。染色前先将“布疙瘩”用清水浸泡一下,然后再放入染缸里,或用冷水浸泡,或加温进行热染,等过一定时间后将布料捞出进行晾晒,晒干后再次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多次。每浸染一次颜色就深一层,直到由最初的浅蓝色变成青蓝色才算染色完成,这道工艺很好地展现了“青出于蓝”的过程。待最后一次染色完成,晾干后将那些扎缝的绳线逐一拆开,将“疙瘩”舒展熨平,被扎紧或缝紧的部分因染料浸泡不到,依然呈现出各种白色纹路的就是“花”,其余部分经过充分浸染后呈现深蓝的就是“底”,在“花”与“底”之间往往还会呈现出渐变色的效果,多为冰裂纹状,自然天成、青白相间、活泼灵动,在花形丰富之外,还别有一番意蕴。由于都是手工制作,过程中就会有扎缝差异、针脚不一的情况发生,再加上浸染程度不同,故即使是同一手法扎出,成品图案虽然很相似,但几乎没有一模一样的,这样反而成就了艺术韵味的多样性。
大理白族扎染取材广泛,多以山川云浪为创作素材,兼以花鸟鱼虫、物影神话,成品流露着千姿百态、淡雅含蓄、妙趣天成的花纹图案,也展示出清新、雅致、卓绝的当地民族特点。大理白族扎染图案很有特色,不同距离观看会收获不一样的效果,近观晕纹自然、青里透蓝、凝重素雅、薄如蝉翼,远看若隐若现、如梦如幻、灵动活泼、轻如云烟。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白族扎染都带着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与民间文化气息。
扎染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的黄河流域就有成批生产。到了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广泛应用于妇女服装上。至唐宋达到了技艺巅峰,“青碧缬衣裙”成为了当时社会里的时尚。当这一技艺传到西南,很快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白族在传统扎染技术上融入了民族文化与技艺,染出成百上千的图案,既是千百年民族文化传承的缩影,也彰显着无尽的智慧与底蕴,还折射出丰富的民俗与特有的美感。近现代扎染技艺不断发展,在大理周城附近成立了扎染厂,带动当地几千名妇女参加扎花,颜色除了青蓝色还有粉、红、黄等,产品远销日本和欧美,且供不应求,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不仅如此,扎染技艺也被世界各国学习与仿效,如今就有日本扎染、印度扎染之分支,但总体来说,扎染的根就在中国,魂就在华夏。
2006年,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入围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就包括云南大理。张仕绅、段银开也陆续成为了白族扎染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将扎染文化不断改进、传承,成为了纺织着色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如今的扎染制品已不再局限于衣物,家居、包装、舞台等产品,艺术、手工、纪念等领域,都被广泛应用。也许就是一个挎包、一拢幔帐、一件旅游纪念品,就融入了扎染的高超技艺。
一些去大理旅游的游客,常会在一些提供服务的地方亲手制作扎染,把自己做成的扎染加工成各式产品带回家,或收藏或送人,游玩的同时也领略了当地特色文化,并且收获了一门新的技艺。说不定,表姐送给妻的围巾就是她亲手制作的呢。
“全似丹青揾染成,更将何物斗轻盈。”扎染,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民族智慧的象征。
2024.7.16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