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走进中国工业博物馆(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走进中国工业博物馆(散文)


作者:蓝天之下 秀才,153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96发表时间:2024-07-19 19:19:00


   中国工业博物馆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北一路,前面是贯穿沈阳东西的快速干道,左边是风景如画的卫工明渠绿化带。博物馆主体巨大雄伟,是铁西区的地标建筑。
   由于我的家住在铁西区,而且博物馆正好位于家和公司的中间地段,因此每次上下班都会从它面前经过。对于这座醒目的建筑物,我早就想走进并一睹它的容貌,可是每次都只是匆匆而过。直到不久前的周末,我和女儿在家无事,闲聊时就提及中国工业博物馆。女儿立刻来了精神,对我说想去博物馆参观。我答应了她,立刻行动,于是便和她一起来到了中国工业博物馆。
   中国工业博物馆作为铁西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需购买门票,凭身份证就可以免费参观。博物馆的门前是宽阔的广场,一旁矗立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几个钢体大字格外醒目。此时正值中午,前来参观的游人熙熙攘攘,很多人都拿着手机与博物馆大门合影。
   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是方方正正,就如同一座巨大的车间厂房。博物馆的门前,有免费发放的介绍资料。参观者通过查看这些资料,可以对这座博物馆有个整体的了解。
   我和女儿拿过一张资料,展开后细细阅读。首篇就写着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大概简介。中国工业博物馆占地面积八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六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它是以沈阳市铁西区的原有众多的大型企业为蓝图,又以近现代中国工业发展的脉络为框架设计建设而成,里面珍藏有许许多多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文物和产品设备,体现出铁西区工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做为在铁西区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的我,自然对沈阳市和铁西区非常熟悉。沈阳市作为全国闻名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城市,其工业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初。铁西区又做为沈阳市重要的大型工业基地,更有着“中国重型工业的摇篮”之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大学毕业来到沈阳,就应聘于位于铁西区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那时候的铁西区,建设大路以北就是工业区。这里大型工厂如排队般密布林立,冒烟的烟囱鳞次排列,厂房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所有工厂的每一个车间里面,都有工人师傅们忙碌工作的身影。工厂外的马路上大型货车非常多,川流不息,有时还会造成道路拥堵。虽然这种景象如今已经很难再见到,但那种曾经的场面还让我记忆犹新。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沈阳市政府为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创建绿色生态环境,陆续将铁西区的很多工厂都搬迁到郊区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原有工厂的原址上建设各种住宅小区和绿地公园。现在的铁西区早已经不是工业区,而是绿树茵茵的市民生活区。虽然这里的土地早已旧貌换新颜,但是沈阳市和铁西区不会忘记曾经的工业原貌,就连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亲临铁西区视察指导工作时还不忘指出,铁西区在引领我国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在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工业文化方面做出贡献。基于这个原因,沈阳市政府就有了在铁西区建设“中国工业博物馆”的构想。现在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就是对原有的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进行改造扩建而成,工程于2011年5月18日奠基开工,在2012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如今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就像一幅庄严博大的工业历史画卷,厚重而详实,静静地傲立于铁西区这片沃土之上。
  
   二
   我和女儿走进博物馆,在正中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名为《铁流凝变》的巨大铜质浮雕。据手中资料介绍说,这幅铜质浮雕是我国最大的工业题材的青铜雕塑,主要展示了新中国第一包钢水飞流直下、倾泻喷涌的壮观场面,象征着中国产业工人奋发向上的豪迈精神,也充分体现出中国工业辉煌磅礴的气势。身边很多的参观者,都拿出手机在青铜雕塑前留影纪念。女儿见了,也蹦蹦跳跳让我给她和青铜雕塑合影。在随后的参观中,我们依次走过机床馆、铸造馆、汽车馆、冶金机械等展区,看到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工业展品,包括世界最大口径的铸管、最大的超高压断路器壳体、最大的立车横梁铸件、最薄的铸件,还有中国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精密丝杠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第一台军用和民用汽车等。当然有些是实物,有些是仿真模型。我们一边参观,一边看手中的资料,知道这些文物不但来自沈阳市曾经的许多工厂,还来自上海、北京、内蒙古等二十多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大量的国家一级文物件和国家二、三级文物。这些展品不但拥有较高的历史和科研的价值,更充分展示了铁西区雄厚的工业底蕴。
   这数以千计的工业展品,就如同一张张旧时光的缩影,见证了铁西区工业的发展和辉煌之旅。当然,这谢展品只是掀开铁西区工业发展的一面帷幕,但已经足够惊艳那段过去拥有过的历史岁月。
   随后,我们来到铁西馆,这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更加浩繁,让每一个参观的人都近距离了解铁西区的工业发展史。铁西区工业由来已久,第一批企业的诞生还要追溯到上世纪初。1905年,清政府在铁西区创办了南满铁路奉天机关库和京奉铁路皇姑屯检车段,开始实现用机器进行机械加工产业,并于1908年正式成为使用现代机器的工厂。当时沈阳市和铁西区的工业还相当弱小,工业人才极度匮乏,工厂规模也不大,主要产品都服务于南满铁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三省,为了掠夺东北的资源和支撑侵华战争物资的需要,开始在铁西区建立大批工厂和企业。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铁西区就有日本建立的工厂四百多家。那时的铁西区虽然工厂林立,但中国工人却备受日本资本家的压榨和奴役,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根本得不到保证。那个年代的铁西工业史,是一部充满血腥和剥削的辛酸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那时的工人也不断采取罢工等手段进行艰苦和不屈的斗争。
   直到沈阳解放后,铁西区的工厂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立即组织工厂复工复产,承担起前线提供大量物资供给的任务,为全国解放战争提供了最坚实的保证。建国之后,铁西区的工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逐步发展到拥有一千多家工厂,以及工业研究科研院所六十多家,逐步形成全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并且获得“东方鲁尔”的美誉。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铁西区的工业是最为辉煌的,这里曾经创造出包括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第一台水压机等在内的几百个中国工业史上“第一”的新产品,并且也涌现出大量知名的全国劳动模范。企业配套的设施也逐步完善,不但社会福利优渥,还投资解决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并建立公园、文化宫、图书馆等配套设施,还为职工解决了住房、求医和儿女就学等措施。当时铁西区的工业发展,不但带动了沈阳市的经济腾飞,与此同时也兴起了以沈阳为中心的工业产业链,抚顺的煤矿产业、鞍山本溪的钢铁产业、阜新的有色金属产业、大连的船舶工业也竞相发展,在辽宁的大地上展现出一片蓬勃繁荣的景象。
   在这些详尽的文史资料里,可以想象出在曾经那段岁月里,铁西区靠自己的臂膀支撑起中国工业天空的一角,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逐步将发展方向从计划经济调整为市场经济后,铁西区的很多工厂受到管理模式僵化、设备工艺陈旧、产品竞争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陆续消失,仅存的企业也响应沈阳市政府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城市的号召相继搬迁,并且在原来工厂的土地上陆续建立了公园和居民小区。因为烟囱没有了,所以天变蓝了,水也变绿了,铁西区也变成了沈阳市的花园行政区。在如今的这片土地上,工业影响力减弱了,很难再见到大型企业的身影。但铁西区的人民不会忘记过去,这座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建立,正是对于昔日铁西区工业发展的最真实写照,同时也将这一份份弥足珍贵的工业文化,永久镌刻在这座城市的血脉当中。
  
   三
   中国工业博物馆犹如一本厚重凝练的书籍,缓缓平铺在每一个参观者的眼前。它的每一个展厅,都书写着曾经华丽的篇章,也蕴含着不能被遗忘的痕迹。在这座巨大的殿堂里,就宛如穿梭在一条工业历史的长廊中,每一件展品和每一张图片,都静静地述说着无尽的故事,沉默而庄重,让人们感受荣耀与沧桑的无尽韵味。
   最后,我和女儿来到那间巨大的还原车间中。在这里,我久久伫立。仰望高高的大型天吊和笔直的轨道,环顾四周直立挺拔的厂房立柱,再低头凝望一张张陈旧的工作台和老式的工具箱,以及车间里排列整齐的各种生产设备,不由得勾起我对往事的深深回忆。想当年,年轻的我做为车间工艺员,也曾走进过这样的大型车间,和工人师傅们亲手组装和试验产品,遇到技术难题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地解决。这里面有所有人付出的汗水,还有看着产品整装出厂后的喜悦。时过境迁,虽然如今我早已在写字间工作,但这份记忆却始终印刻在脑海深处,从来都没有忘怀。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游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家长带孩子来的。这里是一方静谧的场所,没有喧嚣和打闹的声音,只有庄重的面容和肃然的注目,似乎这里的一切都感染了所有人,也仿佛如一部老旧的无声影片,在每个人的面前徐徐放映。平时活泼好动的女儿,此时也收起了顽皮,静静地跟在我身后,用好奇的目光注视每一件展品,甚至还会小声问我一些关于这些展品的问题。在我向她讲解的同时,自己也会不自觉地陷入往事的回忆当中。
   中国工业博物馆,宛如一颗放射出中国工业发展光芒的璀璨明珠,耀眼而独特。置身于期间,就仿佛打开一扇穿越百年的时空窗口,让参观者细细品味它走过的每一步足迹。这里大量的展品,现在都属于一种工业遗产,而且早已陈旧过时,有些甚至已经锈迹斑斑,就像一位位垂暮的老者,静静地蹲伏在岁月深处,但每一幅面孔似乎还在倾诉当年的骄傲和荣光。看着这些展品,我深深知道,共和国的历史从来都不会忘记这里,也会一直铭记下去。如今,在国家开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征途上,铁西区已经迎来了崭新的机遇,并继续创造更大的辉煌。
   结束了参观,走出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大门后,我给女儿在门前与博物馆留影合照。女儿兴奋地说,她要将照片发给她的朋友们。看着女儿高兴的面容,我深感欣慰,也叮嘱她要让她的同学都来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女儿高兴得点了点头。
   渐渐远离中国工业博物馆,我突然觉得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重温铁西工业历史的时光之旅,更是一次与这些工业遗产直接对话的奇妙经历,因为这里展现的不仅仅是铁西区曾经拥有的无比灿烂的工业文化,更是抒发出一份赋予未来更强生命力的工业情怀。

共 41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根与魂”的征文,主要围绕作者和女儿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的经历,通过叙述和描述,展现了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历史背景以及个人对铁西区工业发展的回忆,展示中国魂。文章通过作者与女儿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变迁和辉煌成就,特别是对铁西区作为中国重型工业摇篮的回顾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城市发展和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与思考。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和参观方式,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的入口。接着,通过参观过程,详细描述了博物馆的藏品、展览内容以及作者的感受,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和成就。同时,作者还回忆了自己在铁西区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去工业繁荣景象的怀念和对现在城市发展的感慨。最后,文章通过提及沈阳市政府对于工厂搬迁和绿色生态环境建设的举措,暗示了对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和呼吁。这篇文章对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的回顾和赞美,对铁西区工业文化的自豪与回忆,以及对城市发展和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与思考。当过去已成为历史,现在正策马扬鞭,用文字记录中国魂,才是对岁月静好的感恩。好文,力荐文友共赏。【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0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7-19 19:19:37
  本文通过作者与女儿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变迁和铁西区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特别是通过对《铁流凝变》铜质浮雕和馆内珍贵工业展品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工业发展的磅礴气势和辉煌成就。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1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07-22 13:08:34
  非常感谢浩渺若尘老师辛苦编辑和留评鼓励,给您敬茶,祝福夏安文琪!也祝福老师创编快乐,佳作丰硕!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7-19 19:19:57
  感谢投稿支持宁静,祝您编创愉快!
浩渺若尘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19 19:29:22
  在这次根与魂征文中,写工业的散文还不多见。工业尤其是中国工业是值得一书的,作者身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工业博物馆为主线,展示的工业历史画卷,厚重而详实,选题精妙,叙事详略得当,感情真挚,令人感动,也倍受鼓舞。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19 19:36:30
  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工业文化,这理应是我们要高度关注的话题。说来惭愧,在国企工作了十五年,在老工业基地生活了一辈子,没能写写这样的根与魂。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4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07-22 13:09:55
  非常感谢小猪她爸老师光临留言,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敬茶问好!祝您夏安文琪,佳作丰硕!
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20 08:48:08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5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07-22 13:10:26
  感谢社团鼓励,再次致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