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像姐姐一样的妻子(散文)
阳台上有两盆君子兰花,最近突然死了一盆,我看着那盆尚未死亡的君子兰也是无精打采的,感觉它怪可怜的,就在路边小店买了一盆和它长得差不多的君子兰,心里想,给可爱的君子兰找个新老伴儿吧。
今天风吹的很大,我在关窗的一瞬间,发现新买的君子兰倒了!“咦,被风吹倒了?连战斗站不稳?不会是没有根儿吗吧?是烂根儿啦?还是上当受骗了,买了没有根部的君子兰?”我心中充满疑惑,因为在我心目中君子兰就是老伴儿的化身,故而一时间回归到二十年以前……
那时候,我老伴儿抑郁症很严重,晚上睡不着,白天提不起精神,不愿意见人,懒得说话,吃饭很少,整天无精打采。还有轻生的想法。一直纠结的是:“我身体这样差,要是死在母亲前面,母亲养老问题怎么办?她住谁家……”当时他的母亲住在我家,老伴儿害怕自己去世后,我作为儿媳妇不给他母亲养老,而是飞得远远的。
“亲爱的,我身体这样差,可能不能与你白头到老了,其实你的生活我也不担心,我担心你要是去和儿子一起去南方生活,我母亲怎么办?”
“这我不管,你好好活着吧,别胡思乱想,为了你母亲好好活着……”我故意说。
可是老伴儿却很焦虑,他每天反复琢磨:“自己怎么才能把母亲安顿好。母亲将房子给了嫂子,本来希望嫂子给她养老。但是嫂子只要房子,不要给母亲养老。是啊,哪有儿媳妇给婆婆养老的道理?即使婆婆房子给了她,她也不一定答应给婆婆养老。”于是老伴儿越想越焦虑,阿普锉伦吃了一片又一片,吃多少也不管用。
那天我带着老伴儿去看医生,医生判断是“心源性抑郁症”,开了“黛力新”药片给他吃。可仍然不管用。
这时候我开始自学《心理学探秘》这本书,慢慢地明白了许多道理,认识到老伴儿的病根是恐惧,恐惧他母亲会死在他后面,变成无依无靠的老太太,会成为无家可归的人,担心他妹妹没有自己的房子,婚姻不稳定等等。
正在这个时候,他犯病住院了,他母亲也脑血栓住院了,我一个人两边跑,还好有他妹妹承担了照顾他母亲(我婆婆)的责任。几天后,母亲出院,我老伴儿仍然需要住院。我面临着白天在医院照顾老伴儿,晚上回家照顾婆婆(他母亲)。于是我突发灵感,感觉这是一个治疗好老伴儿抑郁症的契机。我当着老伴儿和他妹妹的面儿提出:“我不能白天在医院照顾丈夫,晚上回家照顾婆婆,我也是人,还有高血压,我需要休息,婆婆妈的去处,你们商量一个办法,去弟弟家或妹妹家,抑或要回她自己的房子居家养老。”那一刻我心里想的是老伴儿对我来说是第一位的亲人,为了他的心理健康我顾不上那么多了。
他们都沉默了,最后决定将婆婆妈送到敬老院。我对老伴儿说:“这下子你可以放心啦,你不死,母亲在敬老院;你死后,母亲还在敬老院。她习惯了在敬老院,你就不必担心了,从现在开始不必纠结了。”从此老伴儿走出了焦虑,与我一起到南方看孙子。那以后,再也不用吃抑郁药了。那一次打开了他的心结,彻底治愈了他的抑郁症。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都再也没有吃抑郁药。
当时我很感动,心里默默地想:我老公是一个多么好的儿子啊,他有一颗赤子之心,为了母亲的生活,他把自己都整搓抑郁了。除了我,有谁能够理解他的一片赤子之心呢?他母亲也不理解。每个人最为原始的感情就是小婴儿与母亲的情感链接的渴望,他不能忍受妈妈的无家可归,他不能看着母亲不快乐。但是作为旁观者,我认为他妈妈的结局,都是她自己的选择。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老人能在自己还没有死的时候,就将居住的房子送给家里最爱钱如命的、最不知道感恩、最自私的人呢?
可老伴儿他在不违背老人的意愿下,只求尽力安排好老人的衣食住行。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在老伴儿离开人间的那天晚上,我突然间就明白了,他只求“告别世界的那一刻,问心无愧”。所有该担当的责任他都尽力了,问心无愧地走了,他对这个世界毫不留恋地走了……那一晚所有的人都走后,我泪如雨下。
他走后,我伤心欲绝的心态整整过了一年,不是感觉对不起他,只是感觉他不够70岁,还没有进入老年,走得太突然、太年轻了!一年之中,我还一如既往地给婆婆生活费,知情者都劝我不用给了,婆婆还有其他儿女。但是我坚持着给了一年。
在我的潜意识中,我是老伴儿的姐姐,什么事情我都宠溺着他。比如老伴儿把学区房卖给他妹妹只收了8万元,而他妹妹转手买了126万元。这件事情,老伴儿活着的时候决策的,他事先没有和我商量,私自决定的。他只想到这样做,他自己就心里舒服了。他不用考虑我会不会同意。后来我知道了,也没有闹腾,我默许了。我当时想,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他别后悔。我只求对得起夫妻间的情分,等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等我们不得不分别的时候,我们互不相欠。他可以安心地走了,再无牵挂;我也可以愉快地活着,再也不牵挂。
一年后,我给老伴儿写了一封寄不出去的信,我梳理了自己的心情,终于可以对自己说:这辈子,只求告别的时刻问心无愧。
俗话说:“世界上的夫妻关系有姐弟恋型,也有兄妹恋型”我与老伴儿属于姐弟恋型的,虽然他比我年龄大,个头高,显得老练或成熟。但是在我的手心里,他可以跳舞、可以翻跟头。我一直宠溺着他……
结婚的时候,他说:“我讨厌民政局那些人问来问去的。”我说:“你不用到场了,我一个人可以领回那个证书。”结婚后,他说:“我想离开油田,不喜欢这种整日搬家的游荡生活。”我说:“这好办,你调动到我们工厂来吧,你不用出面,我来办理。”遇到这种事情,我都会像姐姐一样努力满足他,宠爱他。在人际交往方面,我是姐姐。
多年以后,听一个心理学老师讲课,他说:“夫妻双方能够白头到老的,多数是妻子像妈妈一样宠溺着丈夫,与他链接,这就是小婴儿与妈妈的爱的链接,妻子要承担起妈妈的角色,叫丈夫感觉到内心的温暖。”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这个给老伴儿当姐姐的情结,就和心理老师说的一样。我们夫妻相濡以沫一辈子,我一直把家经营得如同心灵的港湾,自己都是潜意识的,或者说无意识的。就这样完成了与丈夫的爱的链接,满足了他的渴望,也满足了我自己的爱的渴望。
当我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夕阳映红了半边天,我家阳台上的君子兰,沐浴着夕阳的余辉里,猛然间,我发现那君子兰结了一个花蕾。我对自己说,我要快乐的活着,努力活出一个内心平安的自己。也许在平行的另一个世界里,我老伴儿还在深情地望着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