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从高处着眼,于低处行走,用心谱写

精品 从高处着眼,于低处行走,用心谱写 ——《百姓中国》电子诗刊第四期读后


作者:漠海边城 进士,764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41发表时间:2010-04-03 13:41:48

从高处着眼,于低处行走,用心谱写 读完《百姓中国》第四期后,给我的感触是,网站正在努力打造一份真正贴近百姓生活的刊物,诗者努力写着贴近百姓生活的诗文。诚如古筝在诗“江南,江南”里第一首诗歌“关于春天”里描述的一样:“所有的树木,所有的青草,所有的河流/都被四月的春风染绿了。惦记江南,我知道/你把每张日历都挤出酸酸甜甜的汁液”尽管诗歌从韵律角度讲,其旋律美感还不够,但却足已到出江南的美,江南那片热土上百姓所期望的所守候的期望中流露出的深切情怀。北在北城之“父亲的那双布鞋(三首)”,更是从生命的低处道出了一辈人生活岁月的艰辛与平静,追求不在于口号,不在于多么崇高的梦幻,而是实实在在的于平凡生活里缔造着最简单的不平凡。而我们的诗者,能够低下自己的幻想,低下自己的头颅,低下自己的指尖,用心去品味生活里最单调最普通的一刻,用心去抚摸平凡里最不平凡的世界,其诗歌必会流出打动人心的旋律。
   其实,百姓,平常话题,即为最最朴实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那有着浓厚气息的更贴近生命本质的原始状态,因为贴近土地的身体是最百姓的生命,那不只是劳动,也不只是底层,那是生命的蕴育之所,是良知的启迪之门。
   古有诗三百,近有诗千家,那些口口相传的用以解除劳动之辛苦的自然天成之句,在起伏的土壤上流传成脍炙人口的名篇,且不谈执笔收集之人的功利,而其本源依旧是大地里长出的庄稼般葱翠之生命的本色,像野韮菜般,虽然不够靓丽,却充满迷幻般的生命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精神世界也该实现向更高层次的跨越。哲学认为,物质决定精神,在进入市场经济跌宕起伏的时代里,物质世界已经趋近于极大丰富的层面,而精神世界却出现了荒芜的景象,有时更能感觉到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微妙。回首当下诗歌现状,难免会因一些文坛的措词而感叹一番,虽不是心底的语言,却也是一种现实的反映。高高在上的是天庭,那不是百姓的寻常生活,很多人说写一写民生,写一写底层的生活现状,似乎这就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大地,我个人不觉得这就是真正的贴近。诗歌从真正意义上的贴近百姓,贴近民生,贴近大地,并不是以是否书写了民生疾苦、是否书写了达官显贵来区分的,而是以其表达的方式,能够让更多人的接受,并能直接切入口中心中,抵达到精神世界里,才能被流传,才能成为真正的百姓心头文艺。“我是觉得不论诗体如何,只要是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或是将景物鲜活的描述出来,才是一个好的诗。”——友人新燕如是说。作为一个经商于乱世的女子,读过第四期《百姓中国》电子诗刊中的一些诗歌后能这样说,也可以说是直接道出了对现在中国诗歌的一些民众看法。
   而《百姓》诗刊是依附百姓论坛为主要选稿基地的一个电子刊物,主要刊发一些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的诗歌。努力在诗歌的文学性和大众性之间寻找一个切入点,让诗歌走进百姓,让百姓走进诗歌。我想这个努力的方向已经开始向真正的百姓身边靠拢,并积极地挖掘更深层次的关注于民生关注于百姓生活的诗歌样本,寻找更直接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细细读罢本期的诗歌,我们应该为编辑的辛苦和作者的努力献上深深感谢。那些细腻的观察,放低的角度,白描般的词句,以及贴近大众的生活态度都非常让人感动。编辑备注上的按语,更是对诗歌起到了点睛的作用。作为一个读者,我觉得,贴近百姓贴近民生,不仅仅需要的是诗者能够低下头来写他们面对的那个层面的生活,而更应该以能让他们接受的语言进行书写。再低的生活用纯粹的文化人的概念去书写出来,依然无法达到口口相传的要旨,便无法起到流传或完全的作用,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
   纵观今古,横揽中外,能够流传广泛的诗歌莫不是语言自然流畅,旋律优美可诵,格调质朴自然。不仅仅是歌诵生活本质的存在,更有大量浪漫主义的写意诗歌传于浩渺人间,其核心的原因就是这些诗歌有着极为质朴的语言风格,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诗歌本来就是雅俗共赏的一门艺术,不应该只为调侃于高阁之间,更应该流传于世。这不是一本刊物能力所及,是需要更多的诗者在多种角度观察体验了这个世界之后,采用日常生活中的质朴自然的语言把物质到精神的过程进行再加工,而后以诗的形式展示在人们生活中间。
   废话就不过多地写了。作为一名热爱诗歌并努力寻找更为质朴表达的寻路者,我期望也相信,《百姓中国》诗刊以其坚持不懈的态度和一颗热忱于平凡的心态,必将能够从容而坦然地编织出一片结合了诗与歌的贴着地平线行走的田园,能够缔造出切实贴近百姓生活的诗歌海洋。
  
   后记,这文为应友之邀为其所编辑的《百姓中国》电子诗刊所写的一篇读后感,鉴于内容所限,对一些诗歌平民化大众化的想法并没有完全展开。思考仍在继续,诗歌依旧前行。

共 19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入题自然,破题巧妙,对于“百姓”诗歌的阐述与评价,能以平常语言之,所以亲切。贴切于生活,又能入于人性之柔软部位,确实是诗歌最有味道的质素。【编辑:邬海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403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10-04-03 13:42:35
  文章入题自然,破题巧妙,对于“百姓”诗歌的阐述与评价,能以平常语言之,所以亲切。贴切于生活,又能入于人性之柔软部位,确实是诗歌最有味道的质素。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依是幽兰        2010-04-05 14:56:12
  不会写诗。但觉得作者的观点很正确。“从高外着眼,于低处行走,用心谱写。”这样的作品最容易深入人心,引人共鸣。
3 楼        文友:原上草A        2010-04-10 09:37:20
  来学习,还望多多指导,敬谢!
学习古典诗词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