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流年】记忆里的老粗布(散文)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天性不爱打扮,在一众俊男靓女中,往往被嘲笑为“土得掉渣”,尤其是那张穿着土布的照片,更是引来异样的目光。也难怪,我是玩着泥土长大的,本就是一介布衣,土布是我的本色和标配。说我土,我承认,但绝不认为有什么不好。做人不能忘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长到多老,我永远是那个土布男孩。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条件艰苦,鉴于早期薄弱的工业基础,很多物品仍然冠以洋名,像洋车子(自行车)、洋油(煤油)、洋匣子(收音机)等,就连简单的火柴也叫洋火。作为衣食住行之首,穿自然概莫能外。那时细布叫洋布,只有有钱的城里人才穿得起。农村人老土,生活又贫困,就只好穿土布了。就这还得省着,孩子多,弟兄姊妹共用一件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利用率还是蛮高的。
所谓的土布,其实就是粗布,虽说样子有些丑陋,比不上洋布好看,但结实耐用,就像实诚的农村人一样,穿在身上倒也名副其实。
别看土布“粗手大脚”的,制作过程却相当细致,首先要从加工棉花做起。首道工序是挤棉种,将这些“异类”剔除出去,保持棉花瓤子的纯洁性,为下一步的加工清除“路障”。
挤棉种虽没什么技术含量,但也不是什么好活,弄得手指盖生疼,亲身经历,我是深有体会的。知子莫若母,为了哄骗我多干活,她常讲故事。我是个故事迷,为了满足那份好奇,不知不觉就“着了道”。这倒好,棉种去了,故事的种子却在心里扎根,至今已“开枝散叶”,成了我笔下文章的素材,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清除了种子的棉花,入手柔软,但缺乏韧性,需要拉丝。这时就进入到第二步:弹棉花。那时还没有弹棉机,操作纯粹手工活。工具也是自制,把柳树条弯曲,拴上一根绳子,弹弓就做成了。春晚《超生游击队》里,黄宏背的那个道具就是。
在我印象里,弹棉花很有艺术感,随着手指在弓弦上抖动,发出一阵泉水般的“叮咚”之声,宛如一首美妙的乐曲。那“轻拢慢捻抹复挑”的动作,让人想到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给人以“如闻仙乐耳暂明”的美感。
经此一番操作,丝度抻长,韧性加大,棉絮就完成了。用它做成布系(读ji)),接下来就到了纺线环节。
纺线车是木制的,依然还是手工制作,后面有一纺轮,前面有一锭杆。它的工作原理也很简单,不过就是一件传动装置,手摇纺轮带动前面的锭杆旋转,在布系的牵引下,棉线就成型了。
这可是技术活,一手摇车,一手抻线,双手要配合到位,不能打乱节奏。尤其是抻线的那只手,力道要拿捏分寸,大了容易断线,小了纺线又变粗。劲道不一,线条粗细不均。貌似简单的活,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在婶子、大娘们心灵手巧,做起来熟门熟路,就像舞台上的表演大师。
有了线,就可以织布了。织布是件很耗费精力的工作,需要手脚并用。它的工作原理是把经线吊在2个综框上,交替上下两个综框(脚踏),使经线交错,梭子带着纬线过去,然后压纬。随着梭子的来回穿动,成品布一点点见长,就如潮水漫滩一样。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织布机无疑是个大件,在当时也算是个高档用品了,一个村子没有几个。所以,织布可以算作手工作坊,将客户送来的线加工成布,挣个加工费补贴家用,在当时也是令人艳羡的小康之家。
此时,布是织好了,但还不能做衣服,因为是白色的,原因都懂的。作为最后一个环节,染布必不可少。那时,家家户户都有瓦盆,放入靛蓝(着色剂),加入开水,待溶解后放入白布,经过一番“变脸”“美眉”就这样闪亮登场了。
说到纺织,就不得不提黄道婆。她是宋末元初的棉纺织技术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流落海南崖州期间,她向当地黎族百姓学得纺织技术。还乡后,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机、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布机,并把技术传授给家乡人民,促进了当地纺织业发展。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世代传承,土布的纺织技艺就这样延续至今,成为纺织行业的一朵奇葩。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纺织早已步入历史,但粗布作为一项历史文化遗产,在今天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在结实耐用的基础上,它的花色更多,样式更新颖,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但它已不再是生存必需,而是作为一件艺术品来欣赏和享受。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贴近百姓和生活的东西,才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儿时的土布给我带来了温暖,为童年的天空撑起了一把遮雨的伞。它是我的保护神,穿着土布站在家乡的土地上,我的灵魂就有寄托,我的精神就不会空虚,我的人生也就充满了阳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香港歌手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广泛流行。歌中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句话抒发了他炽烈的爱国情怀,也同样唱出了我的心声。
虽然不再穿土布了,但我依然缅怀那段岁月,愈加崇尚古老的中华文化。“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粗布再土,终是为我遮挡风雨,让我欣赏到了那抹雨后的彩虹。我庆幸,人生的冬天里,我有那么一层厚重而又温暖的保护衣。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