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浪花】阴差阳错(小说)

编辑推荐 【浪花】阴差阳错(小说)


作者:贝拉迪迪 童生,85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73发表时间:2024-07-22 22:46:41
摘要:孩子六岁那年,有人看见一辆面包车,拉着来弟娘儿俩,离开王家庄,再也没有回来过。

大年三十晚上,王志文,王志武两兄弟盘腿坐在炕桌旁,推杯换盏间,老大王志文再一次提及弟弟的婚事。
   “志武啊,咱爹娘死得早,都说‘长兄为父’,我身为大哥,不得不为你的婚事操心呀!过了这个年,你就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不找,咱们王家就得绝后了!”
   “要找也是你先找。哪有哥哥打光棍,给弟弟娶媳妇的?”
   “咱们家就这个条件,娶一个都得拉饥荒。哥已经快四十了,找也找不上合适的。你还年轻,再说你还会吹唢呐,比哥好找些。”
   “反正我不管,你找了我再找。”
   王志文住的这间朝北的破土坯房,还是他们爹娘留下来的。进门靠左手的土炕边上,用土基砌了一个台子,上面摆放着二老的遗像和香炉。逢年过节的时候,志文总是会给父母点上香,嘴里念念有词,说说家长里短,让父母在九泉之下不要惦念。土炕上的被褥和衣服,都被胡乱地堆放在一起。正对门放着一个生锈的铁炉子,平日里做饭、取暖全靠它。炕沿下立着一个炕桌,志文用它来擀面、切菜、吃饭。炉子旁边支了一块破门板,做饭用的锅碗瓢盆等家当,都放在门板上。右手边靠墙码放着十几袋粮食。老式的木格子窗户上,大半的窗户纸都是破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换一次新窗户纸。志文是个粗人,天冷的时候在窗户外面挡一块破木板就算了事。天气一转暖,他还觉得那些破洞挺好,可以通风。屋顶的椽木和檩子都已经被熏得发黑,猛地一看还有点瘆人。
   东屋是志武十八岁那年盖的。志文想着志武已经成年,和他挤在一个炕上多有不便,便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又找亲戚借了些,才勉强把房子盖起来。东屋一进门,靠左手放了一张一米二的钢丝床,床上方的墙上还贴着几张明星的画像,床上的被褥被叠得整整齐齐。正对门也是一个铁炉子,只是比志文的稍微新一点。靠右手有一个简易衣柜。志武的房间里没有做饭的那些家伙什。窗户是玻璃窗,早上太阳一升起来,志武的房间里就被照得亮亮堂堂。
   平日里志文在地里忙,一年下来攒不了几个钱。要说专长,志文是王家庄唯一的杀猪匠。可王家庄实在太穷了,一年到头也就腊月有人找志文帮忙杀猪。家境好的,杀完猪管饱吃一顿猪肉,再给志文两瓶酒或几包烟;家境不好的,管吃一顿猪肉就算是报酬。王家庄有史以来的传统,没有给杀猪匠付工钱一说。
   志武打小聪敏机灵,村里一有红白事,他就跑去围着“吹打班”转。“吹打班”里最令志武感兴趣的就是唢呐。只要唢呐匠一开吹,志武就迷得神魂颠倒。天长日久,志武和“吹打班”的唢呐匠打得火热,唢呐匠送给志武一把旧唢呐,让他吹着试试,没想到志武天生是个吹唢呐的好苗子,很快他便出师,成了“吹打班”的一员。
   志武他爹活着的时候,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好猎手。志武小时候最爱干的事,就是和他爹一起上山打野兔、打野鸡。
   志武十八岁那天,志文让志武对着爹娘的遗像跪下,把那杆土枪交给志武,说道:“我知道你特别喜欢枪。我一个杀猪务农的,也不知道那玩意儿怎么使。今天起你就是大人了,我可以放心地把它交给你了。但是记住,只能打野兔野鸡,千万不能伤人。你有空了多练练,如果能打着,我们也好吃顿肉。”
   志武的枪法很准,随他爹。他经常打来野兔野鸡,不只是他们兄弟俩吃,村里常年见不到荤腥的孤寡老人,志武也会给他们送去。
   这天,志武又打了两只又大又肥的兔子,一只送给了独居的七婶。一只拿去送给有财。有财比志武小一岁,两个人是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好得就像亲兄弟一样。前几天有财从外地领回来一个媳妇,明天办酒席,志武拿这只兔子当贺礼。
   一进门,志武就看见有财一家子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吃饭,有财身边多了一个羞羞答答的姑娘,大概十八九岁的样子。姑娘的模样还算俊俏,可那一身穿戴,实在是太寒酸了。一件洗得发白的红棉袄,衣襟上被接了两圈不同颜色的布,一圈红底白花的,一圈土蓝色的,即便这样,棉袄穿在身上还嫌短。棉裤上的几处颜色突兀的大补丁,也是格外醒目。
   “这衣服穿了少说有十年了吧?”志武心想。“咋看起来比我们王家庄的人还困难呢?”
   “你这小子,又打着兔子啦?”
   有财看见志武拎着兔子走进来,连忙起身招呼。
   “招弟,赶紧去拿双碗筷。”有财边说边推了推身边的姑娘。
   “不用了,我大哥做饭了。”
   “过来坐下,今天有重要的事跟你说。”有财不由分说,就把志武摁倒在石桌旁的石凳上。
   趁着招弟去拿碗筷的功夫,有财赶紧对志武说道:“六千六。六千六就可以娶个媳妇。”
   “六千六也不少钱呐!”
   “我这次还专门为你和你哥打听了,有个许老汉为了给儿子凑彩礼,着急嫁女儿。如果你俩娶他家的两个女儿,一万二就可以给你和你哥都娶上媳妇。”
   “怎么感觉像买卖人口啊?”
   “你是不知道,他们那里比我们这边还穷,好多人家连肚子都吃不饱。许老汉的儿子也快三十了,一直找不上媳妇,最近张罗了一个,但彩礼特别高,没办法,许老汉才准备把两个女儿一起嫁了。”
   “这么大的事,我得回去和我哥商量一下。”
   “要抓紧,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看见招弟拿着碗筷走了出来,志武匆忙起身告辞。
   回到家的志武一声不吭,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大碗饭吃光了。
   “你今天咋了?一句话不说,哑巴啦?”
   “哥,你那里有多少钱?”
   “你问这干啥?那是攒着给你娶媳妇用的,不能动。”
   “我今天去有财家了,他的那个媳妇,彩礼六千六。我这里有三千多,你有多少?咱俩凑一凑,给你也找个媳妇。”
   “要找也是给你找,哥这个年纪了,再找啥找?”志文边说边起身从父母的遗像后面取出一个小布袋(那是他爹生前装烟叶用的),从里面取出一卷钱来:“共两千,你拿着。”
   “我不拿,你先放着。我明天去我师傅那,把我剩下的工钱领一下。可还是不够,差好几百呢!”
   “几百好凑。我明天把这些粮食拉去卖了,先把婚事定下再说。”
   兄弟俩紧锣密鼓地准备好了六千六的彩礼。
   担心志文不愿意去,志武特意找了一趟有财。
   “我哥坚持要给我找,你就先顺着他,就说人家要见家长,必须家长出面才能同意。我这几天找借口出去一趟,就你俩去,如果我哥能看上,先带回来再说。”
   有财带着志文,费了好大周折,终于找到许老汉家。
   许老汉家就一间土坯房,还是依山而建,连个院墙都没有。一进门,左手边一个大炕,正对门一个土锅台,锅台边堆着两半袋粮食。
   许老汉招呼有财和志文上炕坐下。
   “家里穷,你们也看到了。要不是给我儿子张罗的这个对象要一万元的彩礼,我也不着急把女儿都嫁出去。大女儿来弟今年二十二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可小女儿才十六。唉!没办法,我们这里彩礼最高六千六,哪想到我儿子找的这个彩礼这么高。”
   “我们也就凑够了一个人的彩礼。我是给我弟找,我弟今年三十,在‘吹打班’吹唢呐,还会打土枪。我爹妈走得早,我这个当大哥的,就冒充家长来了。”志文讨好道。
   “他弟长得浓眉大眼,细高个,一表人才呢!”有财补充说。
   “等一下我把两个女子叫过来,你们看上哪个就哪个吧。只是一个的话,彩礼六千六,一分都不能少,咱们说好。”
   “六千六就六千六。”
   许老汉出去磨蹭了好一会,才领着一个女子走进屋来。
   “这是我的大女儿来弟。她说她妹妹太小了,就她跟你们去。你们看中意不?”
   志文快速扫了一眼,只见来弟肤白貌美,虽衣着寒碜,但丝毫遮挡不了她活脱脱的美人胚子。
   “中意中意,只要能踏实过日子就行。”
   “就不知道你弟中意不?毕竟是他们俩过日子。”
   “我说中意就中意,我弟打小就听我的。”
   “要不是听说你们那里生活宽裕些,我也不忍心把女儿嫁那么远。”
   最终,许老汉还是不放心,和志文,有财,女儿一起来到王家庄。
   一进院门,许老汉的心就凉掉了半截,除了比他们家多出一间瓦房,两家的条件不差上下。
   志武不在家,但是志文北屋的门上和窗户上各贴了一个大红喜字。
   志文见状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连忙招呼有财:“这个兔崽子,反了天了!有财你赶紧把那两个喜字撕下来贴到志武的门窗上。”
   “志文哥,其实本来就是给你找的。志武怕你不愿意,就让先带回来再说。你不娶媳妇,志武打死也不会娶的。”
   听完志文和有财的对话,原本还心存些许幻想的许来弟跑到她爹面前,“扑通”一声就跪下了:“爹,我求求你,带我回去吧。”
   “这来都来了。再说爹来的时候,彩礼钱都藏在家里了……”
   “其实志文哥也是个好人,就是年纪稍微大了点,不过大有大的好处,知道疼人。”有财在旁边劝道。
   来弟看了一脸横肉,头顶没一根头发的志文一眼,哭得更凶了。
   “来弟呀,爹有爹的难处,我又当爹又当娘,把你们兄妹仨拉扯大不容易。你哥好不容易找个对象,爹只能让你受委屈了,你就体谅体谅爹吧。”说完狠狠心,头也不回地走了。
   一连半个月,志武都没有回家。
   这天志武摸黑刚进家门,就听见北屋传来大哥的打骂声和女人的哀嚎声。
   “你这个臭娘们,我弟不要你,你又不让老子碰,我花那么多钱是要给王家续香火的,不是请个菩萨供着。你今天再不让老子碰,看我不打死你!”
   “大哥,求求你,就让我回去吧?我已经给我爹写信了,让他把彩礼钱带过来。”
   “明天邮递员来村里,赶紧把信寄出去,让你老子拿钱来赎人!”
   志武一进门就关了灯,躺在床上,心里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第二天一大早,志文看见志武的自行车在院子里,便冲东屋喊道:“志武,赶紧起来吃饭。”
   志武收拾好进到北屋时,来弟已经把三碗苞米茬子端上了炕桌,手里正端着一盘玉米面窝头。她看见志武时不禁了愣一下,心想:“是亲兄弟吗?这是一个妈生的吗?”
   志武则一直低着头,从头到尾都没敢正眼看来弟一眼。
   “志武你咋才回来?这臭娘们嫌咱家穷,天天闹着要回去呢。”
   “实在不愿意,就让回去吧。”
   “你说得倒轻巧!来回那么远的路,路费白瞎了不说,彩礼钱也一分没退,怎么让她回去?”
   “昨晚你俩说的话我都听见了。今天邮递员来村里,让把信寄出去,叫她爹拿彩礼来领人。你不要为难人家。”
   不知道什么原因,来弟听完志武的话,觉得心里暖暖的。
   一吃完早饭,来弟就早早地等在村口。邮递员一进村,看见来弟就问:“你是不是叫许来弟?”
   “你咋知道?”
   “这个村里的人我都认识。你是生面孔,我猜你就是。这里有你一封信。”
   来弟一看信封,是家里寄来的,兴高采烈地接过去,迫不及待地打开信,还没顾得上看,发现邮递员转身准备骑车走了,她才想起自己写的信,连忙喊道:“等一下,我也有一封信要寄。”
   来弟读着读着,拿信的手突然就哆嗦起来,没等读完,她冲着邮递员边跑边喊:“等一下,我的信不寄了!我的信不寄了!”喊声里带着哭腔,在那个穷山坳里不断地回响。
   回到志文家,来弟没精打采地对志文说:“你简单操办个酒席,把我娶了吧。”
   原本窝了一肚子火的志文,听闻后喜上眉梢,赶紧张罗。第三天,在家里举办婚宴,把王家庄的乡邻挨个请了。虽然摆婚宴又借了些钱,但志文心里很乐意,日子总算有个奔头了。
   转眼已经立秋了,志文心里的那点热乎劲,也随天气一天天变凉了。
   不知从哪天起,村里有好事的,一看见志文就挖苦:“你是不是不行啊?怎么大半年了,你媳妇的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花了那么多钱娶了个媳妇,没想到是只不下蛋的老母鸡。”
   “谁说不是呢,长得俊有啥用呢?看来你们老王家要断香火喽。”
   以前逢年过节才喝两口的志文,现在每天醉醺醺的,一回到家就强迫来弟脱衣服,来弟不愿意就一顿毒打。
   来弟实在受不了,一个人跑到镇医院,做了全面的妇科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当来弟兴冲冲地把检查报告拿给志文看时,志文顿觉脑袋嗡嗡作响,遭受了奇耻大辱:“你什么意思?你正常就是老子不正常,是不是?你在村里给我丢人现眼还嫌不够,又跑到镇上丢人去了?看老子今天不打死你!”说着顺手操起炉火钳子,又一通狂踹猛打。
   要不是志武恰好回来拦住,这次来弟可能真就被打死了。
   这也是志文打得最狠的一次,将近半个月,来弟都下不了炕。
   自从志文得知自己没有生育能力后,整天闷闷不乐,好生自责。
   一天有财来串门,志文一看见有财便问道:“有财,你说我是不是个坏人?”
   “哥说啥话呢?你怎么就成坏人了?”
   “我抢了志武的媳妇,还不算坏人?”
   “话可不能这样说,这媳妇本来就是志武让我带着你给你找的。”

共 686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一步步向前发展的,在发展中有痛苦,有曲折,社会在痛苦与曲折中向前。迪迪老师的新作小说《阴差阳错》,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农村背景下创作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通过志文为弟弟志武娶媳妇的故事,回忆了在曾经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农村社会的贫穷与落后。小说中既有兄弟之间的亲情,也有在贫困的条件下,为了基本的生存显露人性的弱点与丑陋,显露出贫困造成的人性扭曲。文章在结构安排上,以志文为弟弟志武娶妻为明线,以农村社会落后贫穷为暗线,双线交织,反映出我们农村生活曾经的现实,构思精巧;在人物刻画上,善于运用简洁的对话与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形象生动,技巧高超。结尾处写到志文执意去下井,就是哥哥志文在极度的矛盾挣扎中与贫穷抗争的结果。哥哥志文的愿望实现了,但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新生命的诞生,象征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农村生活也在逐步向前、向美好开始。好文推荐阅读共赏。【浪花诗语编辑:上大人孔乙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7-22 22:48:57
  曾经的一段历史,曾经的现实,读罢令人唏嘘不已。感谢投稿【浪花】,【浪花】有你更精彩!
2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7-22 23:32:55
  感谢上大人炎炎夏日辛苦编按。小说的女主人公“来弟”是改革开放前买卖婚姻中受害女性的典型代表。在婚姻方面妇女没有话语权,也没有选择权。在大哥“志文”眼中,“来弟”只是他花钱买来的传宗接代的工具。明码标价的彩礼,其实是买卖妇女冠冕堂皇的说辞。老二“志文”虽然比哥哥稍微尊重妇女一点,但是不顾及“来弟”的意愿,直接将“来弟”让给大哥的做法,也暴露出了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在他的潜意识里依然存在。放眼当下,“丁克一族”为什么正在蓬勃兴起?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恐婚恐育?先撇开天价彩礼不说,急剧上升的离婚率不正在暴露着现代婚姻的本质吗?社会在进步,人还是变得越来越现实。当真情在感情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小,何谈婚姻家庭的稳定持久?小说取材于真实案例,结尾的理想化处理,也是希望全社会能从根本上尊重妇女意愿,在婚姻的抉择上,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男女平等。再次感谢上大人!敬祝夏日清凉,顺遂安康!敬茶问好!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3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4-07-25 20:39:40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问好编辑老师,祝愉悦
回复3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7-26 23:57:01
  感谢先生来访留评鼓励!问候夏安!敬茶!
4 楼        文友:望雪        2024-07-26 14:39:40
  虽然结尾挽回了一些悲情走势,但整体而言,这个贫困时期,落后地区,所上演的哀伤故事,依然令读者沉思与无奈。小说人物名字定了时代,如“志文”“志武”“有才”“招弟”“来弟”等,小说事件定了贫困与愚昧的基调,如花钱买媳妇,为传宗乱纲常等。阳差阳错里,生活是真实的,也只有真实,旧时环境中,幸福是向往的。也只能向往。所幸,那段岁月已然过去,愿当下的人们能够认真生活,珍惜情感。精品佳作,值得推荐学习。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回复4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7-26 23:49:53
  感谢雪社百忙中抽空来读。小说取材于一桩纪实大案,案情并不复杂,但结局令人痛心。真相是大哥因为沉迷于赌博欠下巨额赌债,为了拿到赔偿金还赌债,大哥私自将雷管带到井下,故意制造了爆炸,最终因为嫌疑人身亡免追刑事责任。老二自觉愧对大哥,犯下不伦之罪,自此不知所踪。女主人公被追债的混混毒打,导致流产,一气之下,用家里的杀猪刀将施暴者捅死,防卫过当,被判入狱六年。看完案情后为女主人公鸣不平的同时,也看到了案件背后隐藏的罪恶根源。故写下这篇小说,为女性发声。再次感谢雪社一路支持鼓励!祝幸福美满!事事如愿!
5 楼        文友:美蓉        2024-07-29 16:05:03
  故事真实感人,反映了贫穷落后地区人们的生活,人生艰难,诸事不易,娶个媳妇儿都曲折离奇。语言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性格鲜明,故事引人。祝妹妹写作快乐!精彩不断!问好!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5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7-29 20:04:23
  感谢美社来访留评鼓励。如上大人所言,社会就是在苦难和挫折中进步的。好在这些已经成为过去,好在今天的我们,可以在蓝天下自由地呼吸,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中美好的点点滴滴。再次感谢美社!祝美社创作愉快,天天如意!敬茶问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