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夕阳下的木工(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夕阳下的木工(散文)


作者:秀针河 秀才,234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67发表时间:2024-07-31 10:31:55

一、从锛凿斧锯说起
  
   (一)锛子
   “锛凿斧锯”是对木工工具的统称,木工工具还有很多种,这四种工具不过是其中的代表。
   建筑工人中的瓦工,装工具的是一个帆布袋,称为“家伙兜子”。木工装工具,都是自制的木箱。木箱扁平形状,两侧拴上背带背在肩上。木工的所有工具,除了锛子,都放进木箱或者挂在木箱外,只有锛子单独扛在肩上,因为锛子是所有工具中的“老大”。有时候,木工下班回家,尤其是夜间走路,其它工具都可以放在主家,唯独要把锛子扛回去。据说锛子能够“辟邪”。
   旧时代人们传说,每到夜间,那些见不得阳光的魑魅魍魉就会出来捣乱。遇到独自走夜路的行人,它们会来个“鬼打墙”,在行人前面竖起一道黑幕,让行人看不清前面的道路,或者把行人引到坟圈子里,让行人在坟圈子里转圈走不出去。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木工只要拿起锛子轮上几圈,妖魔鬼怪就会跑得远远的。赋予锛子如此神力的据说是木匠祖师鲁班,锛子是鲁班创造出的第一种木工工具,他在锛子刃口覆上了神符。
   其实锛子能辟邪不知是真是假,用来防身倒是真的。木工工具里能用来抵御外来侵犯的只有斧子和锛子,斧子的柄太短,长柄锛子是最好的搏斗武器。
   锛子在木工工具中的作用并不大,只有修理房檩的时候才用得上。一棵新房檩就是一根圆木,没有加工之前裹满树皮,还有树疤和枝杈的留茬。木工用锛子剥去树皮,再把树疤和枝杈的茬口砍平整。使用锛子的时候,木工的一只脚踏在圆木上,用锛子一下下砍树皮和凸起的树杈、树疤,直到把木檩修整得滚圆光滑。不要以为使用锛子没什么技术含量,使用锛子时要扬起踩在圆木上的脚尖,锛子刃刨在鞋底下面,使用不熟练的一不小心就会砍到脚面。
   现在建造使用木檩的平房逐年减少,锛子也逐渐失去了作用。
  
   (二)凿子
   众所周知,木工凿子是在木料上打孔用的。说起凿子,先要从木工的尺子说起。木工所用的尺子是个很奇怪的量具,它即不和标准市尺一样,更和普遍使用的公尺不同,它的计量单位来自英呎。英呎在西方国家还很流行,经常看到多少英呎的说法。英呎和其他计量单位进位有所不同,每英呎是十二英寸,每英寸八英分,让中国人使用起来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最早木工使用的凿子都是铁匠炉打制出来的,肯定是按着中国传统的尺子计量。后来西风东进,西方的凿子被引进中国。当年西方的工业化程度高,进口凿子比铁匠炉打制出来的锋利耐用,立刻受到木工们的青睐。但是矛盾产生了,西方进口的凿子使用的是英制单位“分”,如四分凿子、六分凿子等等,和中国的市尺不合拍。木工们想出了办法,改造不了凿子就改造尺子,他们把十英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来个中英结合,洋为中用,木工所用尺子就是这样来的。若说对西方科技文化的消化吸收,木工可能是第一个尝试。
   使用凿子也很有规范,要一手握住凿子,另一只手握着斧子,用斧子砸两至三下,然后摇一摇将凿子拔出,并把里面的木屑带出来。这个动作看似简单,里面大有要领。凿眼一般是坐在工作台上,间歇期间,手里的斧子头朝上,斧子柄直立着戳在一条腿上,这时候必须斧子顶朝前、斧子刃朝后。如果不管前后一斧子下去,正好是斧子刃,砍到手上保准受伤。
   俗话说“木匠好学,斜眼难凿”。木料上凿斜孔的时候,提前用“折叠尺”划线。折叠尺是两根尺子的一头用活轴连接在一起,可以任意定出角度,用这种尺子可以划出标准相同的斜线。
  
   (三)斧子
   斧子是常用工具,很多人家里也会准备一把。但是你如果想用斧子千万别找木工去借,很多木工师傅哪怕替你把活儿干了,也不会借给你斧子。
   木工非常珍惜自己的斧子。
   首先是锋利的斧子刃。如果你借来斧子拿去乱砍,万一砍到铁钉上,斧刃就会出现一道豁口。用有了豁口的斧子砍木料,上面就会留下痕迹,不能保证木料的平整。斧子的另一头称为“斧子顶”。斧子顶要保持十分平整,有上一点坑洼都不再好用。
   斧子顶主要是用来钉钉子。现在我们使用的普通钉子以前称为“洋钉子”,是工厂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制作技术肯定来源于国外。中国传统钉子是铁匠炉捶打出来的,有一句传统俚语“好铁不撵钉”,说明打制钉子多用一些不成材的边角料。捶打而成的铁钉都很软,两头尖的叫“枣核钉”,一头尖一头齐的叫“捏头钉”,都是方型的。
   往坚硬的木料里钉这种软钉子,除了要有一定的技术,工具也很重要。钉钉子用的斧子,斧顶必须十分平整,否则钉子钉不进去,砸两下就会歪倒,就是现在普遍使用的“洋钉子”也是如此。
  
   (四)锯子
   木工的锯子从大到小有很多种,最大的是“破板”用的大锯。当年没有现在的带子锯、圆盘锯,一棵大圆木想分割成板材,只能用大锯锯开。这种大锯约有一米五的长度,需要两个人面对面站在一起共同拉锯。先把圆木竖起来,下面绑好支撑,如果圆木过高拉锯人要站在板凳上。圆木上有提前弹好的墨线,拉大锯要沿着墨线,不能拉歪了。拉大锯的活儿一般由徒弟们来干,这是木工学徒第一项要学会的手艺。
   八十公分左右长的木工锯称为“手把锯”,可以一个人使用,也可以由徒弟辅助“拉下锯”。这种锯是用来把木板分割成木条。拉锯的时候,先把木板架在板凳上,师傅站在上面,徒弟蹲在底下。拉锯也要沿着提前弹好的墨线,有时候徒弟配合不好就要挨师傅的骂。
   五六十公分长的锯子称为“小铩锯”,用来做榫卯时开榫使用。
   锯子用钝了就要“伐锯”,用钢锉把钝了的锯齿锉尖,然后把锯齿一个朝左掰,中间隔一个朝右掰,中间留一个直齿,为的是拉锯时走直线。有一种专用的“截横锯”,锯齿都是一左一右,不留中间的直齿,用于快速横截木料。
   锯子的种类还有很多,分别有不同用途。例如有一种没有锯弓、锯梁,后面只有一个木把的“刀锯”,主要用来伐树使用。
  
   (五)刨子
   刨子用来木料找平、刨光,有长刨、短刨、净面刨等等,各有各的用途。刨子由刨床、刨刃和木把组成,刨刃外面购买,刨床都是木工自己制作。
   因为用途不同,刨刃插入刨床的角度不同,刨刃下面留的刨口宽窄也不同。长刨用来大面积找直找平,刨口较宽,净面刨用来成品表面光滑,刨口很窄。
   看一个木工的手艺高低,不用干活,只看他的工具就能看出来,尤其是看刨床和墨斗。好木工的刨床平滑整齐,刨口宽窄适用。至于自制的墨斗更能看出主人的心灵手巧,有的把墨斗雕成龙头,有的雕成狮子头造型,黑色的墨线从龙嘴或者狮子嘴里拉出来。
   配合刨子使用的还有一件小工具。刨木板的时候,要把木料卡在工作台上,卡住木板的是前面有锯齿的小铁片,名为“班母”。据传祖师爷鲁班刨木料的时候,让妻子在前面扶着,有一次妻子有急事,情急之中她拔下头上的梳子钉在工作台上用来卡木料,后来就用带齿的小铁片代替梳子,命名为“班母”。
  
   二、传统木工行业的分工
   木工的工具很多,木工的分工也很细。以前很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都离不开木料制作,一个木工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有了不同的分工。
   建筑木工主要是盖房子。以前建造房屋离不开木柁木檩和木制的门窗,木工大有用武之地。后来建造砖混结构的楼房,木工负责支木制模板,现在的楼房大部分是混凝土整体浇筑,模板也改用整块的定型钢模板,木工没有了太大作用。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以前种地的各种农具离不开用木料制造。制造农用工具是另一类专业木工,制造出来的农具轻巧耐用。
   以前的运输工具都是木制车辆,打制车辆又是一种专业木工。在胶轮尚未出现之前,连车轮都是木制的。前些年遇到一个有制造车辆手艺的老人,他给我讲解过车身、车轮的制造过程。尤其是木制车轮,“九瓦十八辐”都用什么木料,如何安装在一块,讲解得很详细。我本想记录下来,后来再也见不到这位老人,估计已经作古,只能留下遗憾了。
   还有一种木工是专做棺材的。中国自古流行土葬,棺材是人死后必用的物品。做棺材讲究“紧七慢八”。人已经死了,棺材急等用,钉制棺材用七个工时,如果棺材不等急用,制作细致一点用八个工时。我舅舅去世前我亲眼见过制作棺材。八个工人们来了以后,从提前准备好的木板中各选自己的用料,然后各自制造棺材的一部分。到了下午三四点钟,他们的头目大喊:“请东家掌眼!”这是告诉东家,棺材基本上做好了,东家该给“赏钱”了,他们要钱不叫工资,叫作赏钱。东家给钱之后,他们各自抱起制造好的一块木料拼装在一起,一口棺材很快整合完成。
   最高级的木工是“小器作”木工,专门制作花梨、紫檀为材料的高档家具。这些高档家具,尤其是仿清家具要雕刻图案。著名大画家齐白石先生年轻时就是小器作木工。
  
   三、建筑木工
   我接触最多的是建筑木工。传统建筑业中,木工是老大,因为建筑业的祖师爷是鲁班。瓦工是老小,所以才有“瓦小”一说。
   建造房子的第一步是“放线”,就是拉线确定房屋的位置、长度和宽度。这件工作由木工完成。放线完成后,瓦工按照拉好的线开挖地基槽、夯地基、砌基础。基础砌好之后,木工开始立屋架。现代建筑有“框架结构”之说,就是先用混凝土浇筑好柱子和各种大梁,然后在柱子之间砌墙、按装门窗。传统的平房建造都是框架结构,不过柱子、大梁(房柁)和房檩都是木头的。
   木工们在基础上立好柱子,柱子上架好房柁,房柁上摆好房檩。摆房檩有先后顺序,最后一棵是堂屋正中的脊檩。脊檩上贴着一副红纸对联,上联是:“上梁喜逢黄道日”,下联是:“立柱正遇紫微星”。两道对联中间贴一块菱形红纸,纸上画八卦阴阳鱼,阴阳鱼正中是一串古钱下垂一块红布。等把中间的红布挂好之后,屋架中要大放鞭炮,有时候乞丐来了唱喜歌。建造房屋的这道程序名为“上梁”。
   上梁一般选在上午十点左右,还要挑选好天气,如果天气不好就推迟几天。上梁那天中午,主家要准备酒肉招待全体工人。
   屋架立好之后,才轮到瓦工砌墙。砌墙前由木工立好划线杆,把应该砌多少层砖分划好了,瓦工只要拉线砌墙就行了。整个房屋建造都是由木工来规划指挥,瓦工只能跟在后面干活,要不怎么会称为“瓦小”呢。
   遇到不服气的瓦工头儿,高低不先砌墙,先盖屋顶的瓦片。随您的便,屋架坚固得很,您先去上面盖瓦也不会倒塌。
  
   四、夕阳下的木工
   现在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木制农具几乎没人再使用。车辆运输都是载重卡车,除去东北有些地方把马车当做娱乐工具,其他地方再也见不到骡马大车的踪影。至于棺材,全国都实行火化,做棺材的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建筑木工也是一样。现在几乎没人再建造砖木结构的平房,门窗使用断桥铝,模板使用钢制定型模,没有了木工大显身手的地方。
   九十年代初期,开始流行室内装修,似乎看到了木工起死回生的一线希望。那时候木门、护墙板、吊顶棚、橱柜等都是在现场制作,没有一定的木工手艺做不出来。现在这些东西都是工厂定制,安装简便,而且售货方负责安装,木工再次滑向边缘。
   建筑行业没有了木工的立足之地,家具厂也是同样。我参观过一个大型家具厂,大车间里安装着家具制作流水线,大芯板、中密度板、刨花板等板材从流水线一头放到工作台上,随着传送带,各种板材被分割成桌面、挡板、抽屉板等等,一面分割一面往上贴面皮——连油工都省去了。等到了流水线的另一头,一块块家具成型板材被装进包装箱,买回去自己组装。大车间里窗明几净,有限的几个工人,都是负责运输原料和成品的,根本不需要专业木工。
   为什么手工制作的家具没有了市场?首先是价格让人难以接受。当年我们公司对新加入的木工要进行考试。被考木工从大堆木板里自己选料,制作一把普通木椅,制作时间是一天的工时。木椅做好后由公司安排的老师傅们进行评判,依此确定新来木工的工资级别。那时候公司里不管是经理还是员工,办公坐的全是木椅,都是考木工时制做的。现在一个木工的日工资最少三百元,一把椅子一个工时,再加上油工工时和木料、油漆等原材料,成本几乎上千,有谁会花一千多元去买一把手工木椅?
   大工业生产的到来,把很多手工工艺淘汰了。木工是其中之一。
  
   五、不会失传的行业
   木工手艺夕阳西下,但是绝不会绝迹。新的产品制造不用手工生产,我国流传下来很多有价值的古代建筑和室内陈设,这些古建筑和家具的维修依然离不开传统木工。
   做木匠活还可以修身立志。推动中美建交的美国总统卡特,从总统职位上退下来之后,自己在家里做木工活。曾任过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和政协主席李瑞环,都曾是手艺精湛的木工。
   近几年网上偶有报道,有大学毕业后的年轻人回家学做木匠,其中不乏研究生,甚至海归。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记录在书本,留存于实物,还有流传民间的各种手工工艺,很多民间工艺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匠这个古老的手艺不会失传,因为它承载着沉甸甸的中国文化,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史书,祖师爷鲁班在中国的大地上永远会有立足之地。

共 514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木工是一项手艺,能被称为木匠师傅的,一定是精熟木工技艺的。“夕阳下的木工”书写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作者用大量笔墨书写了木工做工时用的工具、分工、过程及做木工时的细节。木工使用的工具用途,是考验木头手艺的标尺,锛子不但能“辟邪”,在使用时还得把握好下手的轻重;凿子要考量的,是一个木工把握尺度的能力;斧子要掌握钉钉子的力度;锯子是分割材料的“神器”;刨子是刨平木板的“研磨器”。传统木工分建筑木工、家具木工和“小器作”木工。建筑木工主要在建造房屋时架梁立柱;家具木工除做家具外,还做棺材;“小器作”木工,专门制作高档家具及木工雕刻。现代化实行的今天,传统木工看似失去了“用武之地”,但纯手工制作的家具雕刻等,虽价格贵,但还是受人尊崇的。在作者的笔下,木工分工不同,但每一步工作都精准用心,这就是传统。所以,作者说,木匠手艺是古老的,“它承载着沉甸甸的中国文化,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史书,”。一篇佳作,细节刻画逼真,文笔朴实老到,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31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4-07-31 10:36:23
  读老师的文,仿佛从前再现,老师笔下木匠所用的工具,听雪都见过,做工的细节,虽不深刻领悟,大概也知道一二,能如此精细地写出来,老师用心用功辛苦了!
   感谢老师分享,期待更多精彩!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7-31 11:11:00
  感谢临风听雪老师的编辑和点评。伏天暑热,老师殚精竭虑编按,此精神和和劳动可敬可嘉,在此万分感谢。祝老师暑期清爽,身心愉悦!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8-01 07:52:5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