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浪花】旧时代的手艺人——石匠(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浪花】旧时代的手艺人——石匠(散文)


作者:美蓉 秀才,238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35发表时间:2024-07-31 22:37:50


   石头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生活材料,从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人类就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的石锥、石铲、石镰、石锛、石凿等劳动工具,还有石刀、石斧、石捶、石蛋等打仗狩猎的武器,都是用石头打造磨制出来的。
   近代的农业社会,仍然青睐着石质材料,用来制作生活用品以及劳动工具,它继续陪伴着人类,为人类做出重要的贡献。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初,家乡还没有通电,人们碾米磨面,依然离不开石碾石磨。打制石碾石磨,是那些心灵手巧的石匠的拿手好戏,当年的石匠手艺人,他们擅长石质器材的打磨制作,也擅长各种石质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工匠辛劳与智慧的创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适用,他们代代传承着这些手工技艺,成为农耕时期推动农业发展,保障人类生存的重要技术。石匠们的工作不但是一种生计,也是一种艺术创造,在巨石的敲打锤凿中,让无规则的有了形体,使无生命的有了灵魂。那些传世的石头物件,是石匠创造并保存下来的乡村民俗文化。
  
   二
   石匠的技艺一般都是家族相传,代代以此为生。他们的祖辈把秘不视人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使得工艺越来越精细高超,尺寸掌握精准,凿刻花色纹路清晰,规格样式全面,作品经久耐用,合适称心,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从我记事起,我们村子就有一家石匠,阮石匠家父亲带着三个儿子,为方圆几十里的集体或个人打制石具。他们或共同完成一项大活,当然也能分头工作,各自承揽任务,没日没夜辛苦劳作。在叮叮当当、火星四溅、粉灰扑面的环境下,为大集体赶制石碾、石磨、碌碡,小石滚、石井盖、大井槽;为邻里乡亲锤打凿刻柱石、门前散水、石槽、石桩、石臼等等用具。阮石匠说他的祖上也经常凿刻石狮、石碑、石翁仲,如今新时代了,不做这些了。
   石匠工作非常辛苦,有句俗话叫“打铁需要自身硬!”凿石同样不能软,必须是身强力壮的人才能胜任,也许是代代做工的遗传吧,做石匠的身体都过硬。他们进山开凿石料,肩抗手搬挪动运送,力挺千斤;经过千锤百炼,石匠的拳头如石锤一般坚硬有力,一般人难以招架。他们不但拳头硬,全身都有力量,搬大石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我家曾经凿过两个猪石槽,请了石匠家的老二为我们干了四五天,因为是本村儿的,吃饭的时候他就回了家。偶尔被留下吃一顿饭,特别能吃,一人顶两三人,母亲说因为他们干活用力,所以饭量就大,一定要给他们吃饱饭,做饭不能少了。凿石槽,要把一块大石料的中间部分用大锤子砸掉、挖空,当然不能一锤子下去把整个石料都砸烂。而是在四边儿先用錾子錾出缝隙,然后再用尖尖的锤子沿石缝逐渐敲打,中间的石料纷纷坠落、掏空,然后再修整里圈儿四周。石槽有大有小,用来饮马牛羊或喂猪,大集体时期家庭只养猪,没有其他牲畜,母亲只让凿了两个大小不等的猪食槽。凿刻成功后,他还在四周刻了几个图案。母亲说用不着,喂猪不讲究,石匠只是笑笑不说话。工钱嘛大概就是几碗粮食!
  
   三
   更有趣的是给大集体凿石碾、石磨,阮石匠带领三个小石匠,一家四口一起上阵。人们说:“阮石匠不软。”意思说这家石匠技术过硬。弟兄三个抡大锤,父亲用小凿,咚咚咣咣,丁丁刚刚,声音震耳欲聋,石块飞溅,尘土扬起。四周围着一圈人,石匠让我们往后撤,小心打了眼,小孩子依然穿梭期间,拣拾砸下的石块。这要干上十天半月甚至几个月,冬天太冷的天不能干了,除此之外,一年四季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里就成了村子最热闹的地方,我们有时间就跑去观看。巨大模型逐渐出现轮廓,一天比一天模样清晰,我们才慢慢看出他们凿的是什么。我们小孩子好奇心强,这里摸摸,那里看看,石匠冷不防会吓我们一跳。他拿着凿子正要凿我们的眼睛或脚丫子,吓得我们赶紧躲开,从不敢和他们开玩笑,被他捏一下也会受不了。
   阮石匠家是外来户,据说是从张北县北郊搬来的,他们的祖上就是石匠,手艺已经传承了好几代,他给村人们讲过祖上的经历。他爷爷阮石匠,被当时的民国政府聘请为城建石料的经理人,负责生产县城街道硬化所需的大量青石板。他爷爷率领一班徒弟,去距离县城十来华里的大山深处采集原石,指导工人们如何选择原石、开采原石,那可是当年轰动全县的重大工程,是祖上的光辉业绩。
  
   四
   我们村子西山也有一个采石场,我们小时候拔猪草爬上西山,找到采石场,见到采集石料遗留下来的一个巨大采石坑。看了非常震撼,想到石匠们的艰辛劳作,这些被开采出来的无限极的石料,需要经过他们的双手凿刻锤打,变成实用的东西,他们的工作量是多么巨大。此地俗称石匠坑,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因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曾有大量的采石工人到这里采集原石。西山上,到处都是黑色的玄武岩,玄武岩质地细密,硬度颇高,属于上乘的建筑材料。
   石碾、石磨都是一整套碾米磨面的工具,由巨大完整的花岗岩或玄武岩石质材料制作。碾盘小的直径有一米,大的直径有两三米,我们村有一盘碾一盘磨。碾盘中间是个圆孔,安上木头轴,上方再安一个横轴,固定石碾,石碾像碌碡,在磨盘上一圈圈滚动,楞渠咬合,就把谷子碾成了米;磨面也是这一套器具,只不过把轴承拧紧,多磨几圈就会流出面粉。
   石磨是用来磨面或磨豆腐的器具,由上下俩扇大小相同,薄厚一致的石磨片组合而成。上扇在轴上转动,下扇固定,上下两扇合作转动磨出豆浆或米面。这就要求石匠在凿刻石碾石磨时,尺寸准确,做工精细,渠渠道道整齐画一,粗细一致,才能做出一扇好磨,磨出精细的豆浆和米面。
   石匠制造碾、磨的时候,既要力气又需技巧,要精雕细琢。他们先用大榔头打制好初形,然后用中号榔头和细尖的斧头,再敲敲打打,做出精细轮廓。接下来才用到了錾子的尖头钢钎和锤,将石头一条渠道一条渠道地凿刻。錾子对准石料,锤子对准錾子尾部,左手把錾子,右手拿锤,当当当地敲击,一点一点地抠出渠道。就是这样手工打制,费时费工,天长日久,夜以继日地干,一件工作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才能最终完工。石碾石磨的使用率很高,老化也就严重,差不多用上一两年,磨齿就会磨平,就要请石匠重新錾一下磨子。錾磨子就是将原有石纹再开凿一下,让新鲜的线路磨出民间朴素的道情,继续为人们磨造新的流水生活。
   身体强健的阮石匠们,寿命却都不长,大多五六十岁就去世了。人们说是工作太费力,把精力都耗尽了。其实是常年的石匠工作,吸入大量的粉尘,那时防范意识不强,条件落后,又没有防护措施,这些石匠们哪有口罩可戴,引发的尘肺病所致,所以活到60岁就是高寿,真是可悲可叹。
  
   五
   70年代初,全县历史性地通上了电,有了电,粮食加工所需要的各种电动钢磨开始出现,传统的石碾石磨由于工作效率低下,渐渐遭人冷落。到了七十年代后期,石碾石磨已经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世世代代从事石料生产加工的石匠家族,不得不面临歇业转行的历史转折。如今,那些石碾石磨变为老古董,成为历史的藏品。我们村子里的石碾石磨,开始还在破磨房里放着,如今早已沦落到草丛里,被荒草杂物覆盖,一副磨盘搬到队房门口,成了人们休闲聊天儿的座椅,不再受人崇敬爱护了。人们坐在石磨上面,坊间谈论最多的,还是石匠们的精湛技艺和超人一般的力气。石匠是技术人,他们是乡村的能人,他们有点石成金的生活艺术。
   千百年来,事时沧海桑田,几度变迁。石匠们在时光流逝中,以精湛的手艺安身立命,艰难地烟火传承、繁衍生息,成就了一代英名,完成了他们的使命。给历史留下了精彩的印记,为社会做过杰出的业绩,为人类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石碾石磨成为旧时物件,终将被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原创首发)
  

共 30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各种新型机械工具逐渐替代石匠的手艺,当人们在文字里,在石器博物馆里见到的各种石器时,谁还能记得传承千年技艺的“石匠”背后故事?美蓉老师的新作散文《旧时代的手艺人——石匠》,文章从石器与人类文明起源开始,叙述了石匠技艺这门古老的传承手艺,‌不仅只是一种生活技能和实用品,‌更是一种农耕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文章详细描述了阮石匠打制石器过程,从石材的采集、‌加工、‌雕刻等多个环节,‌每一项技艺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以及石匠们艰辛的付出。曾经村庄的石匠技艺是当地生产、生活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传承有助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它们的远去是一种记满回忆的乡愁。全文文笔流畅,主题思想突出,细节描写到位。朴素且充满情感的文字,把从远古的传承的历史与技艺,深深印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里。好文推荐阅读共赏。【浪花诗语编辑:上大人孔乙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805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4-07-31 22:39:54
  美蓉老师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唤醒我心中的记忆。感谢投稿【浪花】,【浪花】有你更精彩!
2 楼        文友:美蓉        2024-08-01 05:54:34
  感谢大人老师精彩编按。那些消失的乡村文化,那些失传的乡村技艺,曾经几千年来是农耕文化的传承,他们为农业发展,为人们的生存生活做过巨大贡献,成为人类历史的不可分割部分。在我记忆中,有石匠皮匠,麻绳匠,有剪纸皮影二人台,有喇叭,唢呐,踩高跷,有刺绣簪花贴花黄,如今有许多文化手艺,已不被人提起,都已失传。挖掘保护这些历史传承功不可没,是对历史的记忆和保护。再次感谢老师辛苦编辑,祝老师夏日安康!敬茶!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3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8-10 00:01:29
  石匠通过锤子和凿子的巧妙运用,将冷硬的石头转化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体力和耐心,更需要拥有创新和艺术的眼光,才能在坚硬的石头上雕刻出细腻的图案。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用双手创造出永恒的美。拜读美社佳作,欣赏学习!主创作愉快!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4 楼        文友:美蓉        2024-08-19 22:16:33
  谢谢贝拉妹妹留言点评,石匠是一项古老的手艺,传承了几千年,成为我们的文化脉络,深深刻印在民族的印记中。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祝妹妹夏日快乐!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