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心灵】案件,并不离奇(小说)

精品 【心灵】案件,并不离奇(小说)


作者:透明秋语 进士,6115.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3发表时间:2024-08-01 11:14:11
摘要:【原创首发】是意外还是他杀?这是隆冬时节的某一天,农家女李凤勤一头栽进自家养鱼的水缸里溺水而亡。公安局刑侦队队长黄克明带着几名警员现场勘察,一时难以找到合理的证据……


   当黄克明带着几名助手来到这里,死者李凤勤的遗体已经从水缸里拉了出来,摆放在堂屋里搭起的床板上了。
   隆冬的天气,气温很低,穿堂的北风嗖嗖地吹着,从凤勤身上换下来的被水浸湿的衣服,已经冻住了,透过那些薄冰,可以隐隐看到从盛水的大石缸壁上沾的青绿的苔痕。
   事情发生在死者自己家的厨房后面,宽大的屋檐下放着口硕大的石缸,从缸的陈色和内外生成的青苔来看,已经有些年头了。缸不仅大,还很高,足有一米三左右,据说这口缸已经传了好几代人了。为了让人取水方便,在缸边上,还放着一块平整的石块垫脚,死者就是站在这块垫脚石上,头朝下倒栽进缸里的。
   现场的脚迹很凌乱,可以想像当时为了救人那慌乱的情景。原始的状态已经被破坏了,即便如此,黄克明依然吩咐自己的队员认真勘验现场,以期寻找出有助于破案的蛛丝马迹。
   死者的母亲刘氏已经六十多岁,老伴又死得早,一直和女儿相依为命。刘氏告诉前来办案的刑警队长黄克明,女儿的丈夫是上门女婿,前年才结的婚。女婿王长江虽是上门的,却有个体面的工作,在离家三十五公里外的三线企业华江机械厂上班。每月都有几十元工资可拿。这在现今的七十年代后期,收入都算得上靠前的。这还不算奖金,要是把奖金算上,收入就更加可观。
   女婿是孤儿,从小就没有家,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两人还没有正式谈恋爱时,凤勤就待他很好,让这个从没有体会到家庭温暖的年轻人感动不已。婚后,小两口感情一直都很好。唯一遗憾的就是,几年了凤勤还没开怀。去看了几个老中医,都说她是“宫寒”,正在吃中药调理。
   今天是凤勤二十五岁生日,前几天她就嚷着要吃鱼。为了给她庆生,王长江特意请了几天假,从工厂所在的庆华镇买回了几条鲜活的鱼,就养在屋后房檐下的大水缸里。
   为了弄一桌丰盛的午宴,一家人吃了早饭就开始忙碌。杀鸡炖肉,整个家里都充斥着浓郁的肉香味儿。凤勤最喜欢丈夫做的脆皮鱼了,这也是席上压轴的一道菜。女婿说了,这菜要趁热吃,所以放在后面,等客人都到了才端上桌。
   不幸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凤勤的丈夫或许是太过悲伤,脸色苍白,嘴唇抖动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倒是凤勤的母亲,在呼天抢地地一阵疼哭后,回过了神来。
   “怪只怪我那丫头福浅命薄……去捞个鱼都会倒栽在水缸里……”
   “李凤勤去捞鱼的时候,你们二人都在干啥呢?”在自己的队员按分工勘验现场痕迹和周边情况的时候,黄克明坐在堂屋里,开始了自己的询问。
   凤勤妈说道:“我一直坐在灶前烧火,女婿的手艺好,他在上灶掌勺。做鱼前,差点佐料,他就去自留地扯葱和蒜苗了。”
   “哦,是他先去自留地还是你女儿先去抓鱼?”
   刘氐想了下,肯定地说:“是女婿先去的地里。出门前他对我丫头说:‘你把鱼捞出来,等我回来了再弄。’”
   捞鱼和去自留地扯几棵葱和青蒜,二者相比显然捞鱼要重要些,鱼从缸里捞出来还要打理。让一个相对弱小的女子来干相对重的活,从情理上说不通呀。还有,既然是要庆生请客,就得要事先做好准备,怎么会临到头了再去地里扯葱和蒜苗呢?黄克明不由这么想道,又接着问:
   “他是从那里出的门,是前门还去后门?”
   “后门出去是个岩坎,有几步梯坎上去,这两天下了点雨,不大好走。自留地在屋子的右手边,他是从前门走的。他出门了,我女儿就去后面屋檐下水缸里捞鱼。”
   “你女婿扯佐料去了多久?”
   “没得好久,我听他在外面和队上的老陆还在打招呼。”
   “那你们什么时候发现你女儿出了事的呢?”
   “女婿回来把佐料都理好了,还不见她回来,就对我说:‘妈,凤勤捞鱼咋个去了这么久哟?你去看下嘛。’我一想也是,这丫头做事向来麻利,今天怎么这么慢呢,我就去了……”
   “哦,这样的呀……”既然看到自己妻子久去未回,应该自己去看一下才对,再说你是站在灶台边的,怎么会让坐在灶前的岳母去看呢?黄克明的脑子飞快地运转着。
   “就是,就去了……”一直守在妻子遗体旁发楞的王长江,脸上露出种古怪的神情,总算说了句话,虽然还是不完整。
   黄克明看了他一眼,试探着问了句:“王长江,你说说看,你到后面都看到什么了?”
   “看,看到……看到……”王长江的嘴唇抖得厉害,又一下捂住了脸。
   凤勤的母亲刘氐说:“我们看到那丫头就倒栽在水缸里,先以为她还在埋着头捞鱼,但两只脚都翘起了,喊她也不答话……就赶忙跑过去把她拉了上来……人已经不行了……”
   真是一件离奇的案子,黄克明想。从表面看,这就是一场意外事故。死者人相对矮小,去一个又高又大,且盛了那么多水的大石缸里捞鱼,不小心就倒栽了下去,结果连挣扎都没有,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在自己家的厨房外。
   屋外,风还在无情地刮着,发出一阵凄厉的呼号。一只白颊躁鹃不知在哪儿一声声地啼着,仿佛在向黄克明挑战:来呀,你不是号称市局的福尔摩斯吗,那就来破一下这个案子吧。
   黄克明站了起来,在屋里踱着步。他的目光停在了死者那瘦小的身躯上。刚才,他们就对死者进行了初步的查验。她死得很安静。就仿佛是疲惫之至,一下就睡过去了一样,连一点挣扎都没有,脸上也看不出惊恐。
   在黄克明从警的生涯中,也见过类似的、后来证实是死于意外的案子。难道这次又是这样吗?但是,作为一名老刑警,他深知一切都要用事实来说话的道理,案件的真相,往往就存在于那些看似并不起眼的证据之中。
   外面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两名法医在当地派出所干警陪同下,走了进来。
  
   二
   公安局刑警队的会议室里,刘凤勤在自家水缸里溺亡一案案情分析会正在进行。
   队长黄克明简要介绍了下案情,说道:“这个案子,初看就是一场意外,是因为水缸太大太高,而死者的个子相对矮小,在捞鱼的时候不小心倒栽进装了很多水的石缸里,未能及时爬出而引起的溺亡。但仔细一分析,又有许多说不过去的地方。首先,捞鱼剖鱼,这件事不是比去地地里扯几根葱更繁重些么?按理说应该是男子该干的事呀,怎么会让一个弱女子去干呢?何况这天还是死者的生日。第二,据死者的母亲说,她是在女婿的提醒下,才去厨房查看自己女儿的,结果发现女儿已经死在了水缸里。既然担心妻子,作为丈夫,有叫岳母去查看的工夫,为什么不自己去看呢?”黄克明停了停,看着大家,见大家都点头,认可他提出的这些疑问,又接着说:“这些,是我在询问了当事人,初步查看案发现场后发现的疑点。下面,我们就集思广宜,看还有什么疑点没有。大家都将各自负责的那方面的情况汇报一下,再谈谈自己对这个案件的看法。”
   负责现场痕迹提取的是小赵和大刘,小赵翻开了自己的工作笔记,说道:“看得出,事情发生得很突然,家里的人也很慌乱,为了救人,现场足迹很乱,再加上死者是从缸里拉出来的,地上积了不少的水。但经过仔细辨认,还是可以看出有三个人的足印。死者一米五五,着一双手工制作的棉布鞋,足尖沾有水缸边的泥土和青苔,这个和在现场水缸上留下的痕迹相符。剩余两人分别是死者的母亲刘氏和丈夫王长江。刘氏穿的也是双棉布鞋,尺寸比死者的稍大一些,而王长江则穿着双四十二码的解放胶鞋。”
   和小赵一起勘查的大刘补充道:“在勘查中我们看到,现场的足迹很杂乱,但大都是从厨房进出的痕迹。这符合当时的情况。但我们也在离水缸较远的墙边发现几处皮鞋的印迹,虽然都只有半截,印迹不全,但却分辩得出,有两个是从外朝里走的,一个是从里面往外离开的。从外朝里走的两个足迹稍浅,像是踮着脚,走得很轻的那种。死者的房屋建在一处高坎下面,除了前面的路之外,屋后还有几步简易的梯坎可以通到上面的小路上。那些梯坎是直接从岩石上开凿出来的,上面长得有些青苔,隐隐看得出有踩过的痕迹。死者家的自留地离住房不远,既可以从后门到那里,也可以从前门拐过去。令人费解的是,留在屋后的是皮鞋的印迹——在当地农民中,一般都是不穿皮鞋的,显然这是死者的丈夫穿的。但我们到死者家里时,分明看到王长江穿的是一双解放鞋。”
   小赵说道。“另外,在去死者自留地的小路上,也留有相同的皮鞋印,这说明穿皮鞋的那人的确去过地里,经过比对,和留在屋后的皮鞋印是一双鞋。可不可以这样认为,皮鞋的主人与案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穿着皮鞋到过自留地里,也到过屋后的水缸边。”
   “能分辩出皮鞋印的大概时间吗?我指的是屋后的那些皮鞋印。”黄克明问道。
   “印迹是留在靠墙边的浮土上的,两处时间应该相差不久。”
   “有没有可能是案件发生前留下的呢?”黄克明继续问。
   “我们询问过两位当事人,他们都说那天只有王长江去过一回菜地。哦,对了,我们问王长江的时候,他已经基本恢复了理智,能够回答问题了。”
   “嗯,查验得很细。”黄克明赞扬了句,“负责周边人文环境调查的呢,有何发现?”
   年轻的干警林超答道:“我和小黎负责这一块的调查。据群众反映,他们家的上门女婿平时和周边社员关系一般。有些不爱答理人。可能是觉得自已是国防厂的工人,有些清高。但案发的那天,却有些反常,见人就打招乎,套近乎。有个陆姓的社员,以前还因在担粪时不小心溅了些在王长江皮鞋上,和王吵过一架。但那天,王也主动招呼了他。”
   “平时不太爱说话,那天主动招呼人。这说什么呢?”黄克明像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在问各全队员。
   会场上立即热闹了起来,大家都议论着,分析着这些情况。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想证实自己案发时不在现场。当然,要锁定死者的丈夫就是罪犯,还得要有更多、更直接的证据支持。
   黄克明继续问大家:“从现场的情况看,死者死的时候很平静,没有挣扎,如果真的是她的丈夫作的案,那他采用的是什么手法呢?”
   会场上沉寂了下来,大家都在深思着,分析着。
   “尸检结论出来了没有?”
   “出来了。”参加会议的一位法医答道,“已经排除了中毒,死亡原因确实属于溺水。”
   “我有一个发现,或者说是感觉。”陪同黄队长询问当事人并记录的女刑警小左说道:“我感觉死者的丈夫那天的表现有些做作,事发后的反应有表演的成份。特别是一个大男人,动不动就用手捂脸,显得虚假了些。你看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经历了失去独生女儿后,表现得都很理智,相比之下,那个上门女婿就显得有些异常了。我仔细观察了,他虽然双手捂脸,但食指和中指的指缝很宽,给人一种在偷窥的感觉。”
   “你观察得很细。”黄队长赞许地说,“当时我也有同感。据死者的母亲讲,死者夫妇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如果此案是他所为,那作案的动机是什么呢?”
   小左说道:“我在想,会不会是王长江在厂里有了新的相好,想要摆脱这种在他看来不相配的婚姻呢?”
   “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负责周边环境调查的小黎说道,“我们在走访队里的社员时,听到一句话,说王长江这人‘阴得很’,又很会做假。”
   “他们说的‘阴得很’是什么意思?”黄队长问。抓住一个问题,深入剖析下去,能启发大家的思路,这也是黄克明惯常的作法。
   小左说:“坊间对一个人说话模棱两可,不直接了当,有些阴阳怪气,就爱用‘阴得很’来形容。”
   “‘阴得很’还有这人让人捉摸不透的意思。”林超说。
   黄克明继续问大家:“既然王长江想摆脱这个婚姻,为什么不走离婚这条路呢?”
   “他在国防厂工作,待遇很好,作为一个农村女子来说,只会为有这样的丈夫感到荣幸,肯定是不会答应离婚的。”
   “就是,现在城乡差别还是很大,王长江是工人,条件这么好,如果他真的要提出离婚,女方还不一浑二泼三上吊呀!”
   “女方坚决不同意的话,法院是不会轻易判离婚的。”
   就这个问题,人们七嘴八舌地谈论了起来。
   就在人们的议论声里,黄克明的眼前闪现出了这样的镜头:王长江的确有了外遇,想尽早摆脱矮个子的农村媳妇,但这个农村媳妇又偏不愿意,死活都不答应离,于是王就挺而走险了。
   当然,目前这只是个推断,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推断。
   “王长江有重大的作案嫌疑。”黄队长在综合大家的情报和分析后,作出了这样的判断,要求大家继续抓紧侦察工作,把重点放在对王长江这人各方面情况的调查上,力争早日破案。
  
   三
   在华江机械厂,王长江只是个不起眼的机加工人。他是几年前工厂从附近农村招工进厂的。那时,工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经上级批准征用了地方的一些土地,作为征地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招收一批农村青年进厂。王长江是孤儿,尽管那时他已经成了家,但公社为了照顾他,特意向工厂推荐了他。招工进厂后,王长江被分配去了机加分厂学车工,跟上了技术能手林明志师父。可让人想不到的,他的师父刚带了他一个月,就被抽调到局里办的技校当驻校教师去了,临走时,师父将他托付给了自己的女徒弟常新民。他对常新民说:“王长江这年轻人不错,人老实,平时又不多言多语,眼睛里有活。他是个孤儿,从小爹妈就死了,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我本打算好好带他,让他成为工厂车工上的一把好手的,但技工学校缺少实际操作的老师,只好服从上级的安排去学校了。我现在把王长江托付给你。从今起,你就是他的师父,要好好把他带出来。”

共 975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是意外还是他杀?这是隆冬时节的某一天,农家女李凤勤一头栽进自家养鱼的水缸里溺水而亡。公安局刑侦队队长黄克明带着几名警员现场勘察,一时难以找到合理的证据,案件初始陷入疑团。通过走访群众,询问当事人,召开案件分析会,尤其是现场遗留的皮鞋印迹,使线索逐步明晰起来。死者丈夫王长江在一家国营工厂做工人,长得高大帅气。师姐常新民长得很漂亮,是大家公认的厂花,由于在个人问题上太挑剔,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于是,两人相处后日久生情,并发展成情人关系,导致怀孕。然而,王长江原本是有家室之人,其妻非常传统,抱定一夫从终的传统观念。于是,一个罪恶的念头逐渐形成,通过采取手段,制造假象,造成李凤勤离奇死亡。作品故事情节曲折,结构合理,引人入胜。作者是小说写作高手,善于铺设情节,人物性格描写鲜明,文笔流畅。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黄皮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4-08-01 11:14:58
  又是一篇佳作,祝贺!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8-01 11:18:14
  谢谢社长百忙中拨冗编辑!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4-08-01 11:15:58
  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8-01 11:19:14
  感谢您的鼓励!恭祝旅途快乐,佳作不断。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4-08-01 11:16:34
  天气好热,注意休息。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8-01 11:20:31
  谢谢关心,旅途在外,多保重,等你精彩的游记!
4 楼        文友:刘德正        2024-08-01 21:02:47
  《案件,并不离奇》是透明秋语精心编织的一篇侦探小说,通过一个农家女李凤勤溺水身亡的案件,展开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推理与侦查。小说以隆冬时节为背景,开篇即设置了一个悬疑的氛围,农家女李凤勤的意外死亡,牵引出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隐秘的动机。
  
   透明秋语的文笔细腻而深刻,通过对现场细节的描写,如“被水浸湿的衣服已经冻住”,“从缸的陈色和内外生成的青苔来看”,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案发现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和时间的静止。这种生动的场景再现,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为后续的案件侦破埋下了伏笔。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同样值得称道。死者丈夫王长江的形象,从一位体面的工作人,到被怀疑为凶手的转变,作者巧妙地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逐步揭示其内心世界。而刑侦队长黄克明则是一个典型的侦探形象,他的敏锐观察和逻辑推理,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
  
   案件的侦破过程跌宕起伏,作者通过法医的尸检、现场的足迹分析、周边人文环境的调查等多个角度,逐步揭开案件的真相。这种多线索并行、层层递进的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情节紧凑,悬念迭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难以预测下一步的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对于“阴得很”这一方言词汇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地域色彩,也巧妙地暗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这种对语言细节的把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
  
   总的来说,《案件,并不离奇》是一部构思巧妙、情节紧凑、人物鲜活的侦探小说。透明秋语以其独特的文笔和叙事技巧,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悬疑的故事世界,让读者在跟随黄克明队长一步步接近真相的同时,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部作品无疑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佳作,无论是对于侦探小说爱好者,还是对于喜欢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读者,都将是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8-01 21:10:53
  谢谢先生细致的点评!
5 楼        文友:刘德正        2024-08-01 21:04:36
  编后语:
  
   在《案件,并不离奇》这篇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中,透明秋语以其精湛的文笔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错综复杂且充满悬疑的案件。小说以一个看似普通的农家女溺水身亡事件为起点,层层深入,逐步揭开了背后的真相,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激荡和情感的共鸣。
  
   通过细致入微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刻画,作者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张力的故事世界。隆冬的寒冷、水缸的青苔、人物的言行举止,每一个细节都显得那么生动,仿佛将读者带到了案发现场,感受着每一个角色的呼吸和心跳。
  
   案件的侦破过程跌宕起伏,充满了反转和惊喜。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线索并行、层层递进的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情节紧凑,悬念迭起,让读者在跟随刑侦队长黄克明一步步接近真相的同时,也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此外,小说中对于方言词汇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地域色彩,也巧妙地暗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这种对语言细节的把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
  
   《案件,并不离奇》不仅是一篇构思巧妙、情节紧凑、人物鲜活的侦探小说,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感。这部作品无疑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佳作,无论是对于侦探小说爱好者,还是对于喜欢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读者,都将是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
  
   在此,我们向透明秋语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期待作者未来能够创作出更多这样深刻、精彩、引人深思的文学作品,继续丰富我们的阅读生活,启迪我们的心灵。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5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08-01 21:12:28
  感谢先生这么仔细地点评在下的习作,先生的分析很到位,谢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