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铁血家园(小说)
当太阳从阿良盖的山头上跳起时,石头寨的老少爷们已经在地头和家里忙活了好一阵。这里的人们民风淳朴,心地善良,过着早出晚归,平静而艰苦的生活。
蒲祖佑作为村里的厚生,有一股子大力气和一身打猎的好本领。在这十万大山里,角角落落没有蒲祖佑不知道的地方。他长年夜间行走于山路,穿梭于林间,哪个旮旯有什么猎物都了如指掌。蒲祖佑深爱这里,爱这里的每一片山,每一片山里住着的苗族人们。他们载歌载舞,与世无争。
然而如此平静的生活却在1945年被彻底打破,侵华日军调动了大量的部队打算对西南山区八路军根据地进行围剿,想打通我国重要的战略交通枢纽运输补给线,阻断国际对华援助。接到日军情报时,根据地的大部队已经被调往湘南支援兄弟部队去了,只留下宋团长三个营在守着大本营。趁根据地空虚,敌人很快发起了进攻,宋团长指挥部队边打边退,钻进了西南山区的老林子里。为了给根据地机关单位争取转移时间,宋团长的三个营牺牲了许多战士,很多尸体来不及背回就遗落在了战场上。这场围剿,鬼子一直追到山区腹地,后由于内部山区老林地形复杂,坦克进不去,不得不退回山外进行部队休整。
而在山区里,这天蒲祖佑正在打猎,突然看见迎面勾拐处一支队伍冒了出来。队伍穿着统一的棉麻灰色布料,也有一部分穿着和老百姓一样的土衣土布,人手背着一杆长枪,有的还插着一把大刀。看到一群当兵的,蒲祖佑也不知是好是坏,急忙躲进灌木丛里藏起来。蒲祖佑的这个动作还是被眼尖的八路军宋团长看见了。
“老乡别害怕,我们是八路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不会伤害你们的。”宋团长看到那老百姓很害怕八路军的样子,急忙对着灌木丛温柔地喊话。
蒲祖佑根本听不懂对方说什么,只听到叽里呱啦的,好像是在对自己说话。他不敢乱动,手里握着的猎枪又紧了紧。他现在就一个人,手里一杆猎枪,双拳难敌四手。
“老乡出来吧,我们不会伤害您,想跟您问点路。”
蒲祖佑还是藏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也害怕,不敢出去,更不敢吱声。
“团长,他可能听不懂我们说的话,要不找吴连长问问,他家离这不远。”
“好,马上通知吴连长。”
“是!”警卫员小张转身而去。
就这样,队伍和蒲祖佑耗在这里焦灼着。蒲祖佑不敢动,八路军战士也不敢贸然前往,生怕惊吓到当地老百姓,造成不好的军民影响。没一会工夫,吴连长就跟着警卫员小张前来,站到了灌木丛外。
“老乡,我们是八路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专门打鬼子的,你出来吧!”吴连长用侗语对着灌木丛里喊道。
一听到有人用侗语跟自己讲话,蒲祖佑紧绷的神经瞬间轻松了不少。他虽然是苗族,可寨子几百年前就已经被侗族同化,并不会说苗语,用的也是侗族方言。
“军爷,你们真不伤害老百姓?”蒲祖佑还是有些不放心,试探着询问。
“老乡,我们是人民的队伍,跟您一样是老百姓出生,替老百姓打天下,不会伤害你。”
“说话要算数。听军爷口音,您也是西南山区的?”
“算数。我是县城龙溪口的,离这也不过百来里。”
终于,在吴连长信誓旦旦的保证下,拿着猎枪的蒲祖佑走了出来。当他看到他们并不伤害自己,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地。
“老乡,看您年龄也不过二十来岁,怎么称呼你?”
“叫我祖佑就行,我们寨子都姓蒲,离这不远。”
“我叫吴双远,在我们团任一营二连连长。”吴双远伸出双手,紧紧地握着蒲祖佑。
“吴连长好,你们来这里是打算做什么?”
“说来话长,鬼子对周边扫荡,打算打穿西南山区的八路军根据地,控制我们的交通命脉。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我们不得不在你们这里阻击敌人。可这片山区我们不熟,需要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
“这片山我熟,我可以给你们带路。”
“那太好了,谢谢你,祖佑。”
“不客气,听我侄儿说,鬼子不是什么好东西,专欺负咱们中国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是啊!鬼子兵杀害了我们许多同胞,有不共戴天之仇,我们要将他们全部赶出去。”
“吴连长,看有什么能帮得到你们的,尽管说。”蒲祖佑很赤诚。
“那好,带我们去你们寨子看看,好计划下一步行动。”
“好!跟我走。”
到了石头寨,蒲祖佑找侄儿蒲德懿商量了一下,将晒谷场当成了八路军的驻地。
说起蒲德懿,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蒲德懿的爷爷是蒲祖佑父亲的大哥,那俩兄弟年龄差距很大,到了后一辈,蒲祖佑又是三兄弟里年纪最小的,导致侄儿蒲德懿居然比蒲祖佑还要年长十多岁。蒲德懿受爷爷在清末做官的福利,现在是寨子里的大地主,也是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的土匪头子。不过蒲德懿不祸害乡里,偶尔跟着其它土匪流窜至外地劫货,专打那些富商的主意。
由于语言不通,宋团长就安排吴连长在部队里找几个通晓当地语言的兵娃子做翻译。不仅如此,吴连长还当起了教师,专门教村民们断文识字。在寨子里,会说普通话的就只有两人,一个是清末秀才蒲文丁老爷子和他儿子蒲德懿。别看蒲文丁年岁大了,却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教书没问题。老爷子在吴连长的苦口婆心说导下,也愿意承担一部分责任。
蒲德懿有个儿媳杨桂芙已经二十来岁,是童养媳,从小在他家养大。杨桂芙很善良明事理,听说八路军来了,也主动动员村里的妇女们帮忙。蒲祖佑是孤家寡人,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两个哥哥也已经成家立业,索性他就跟着宋团长忙前忙后,带他们勘察地形,在山里晃来晃去。
看似安稳的山村,终于在日军组建山地部队进攻时,忙碌了起来。据情报收集,日军师团下辖联队长渡边大佐计划派一个大队先行进攻山区,后续两个大队侧翼负责增援,为日军师团西进扫清障碍。日军一个大队配置24挺轻机枪,8挺重机枪,2门70毫米步兵炮,25具50毫米掷弹筒,合计1300兵力。而宋团长的部队是独立团,兵力1800人左右,武器方面轻机枪11挺,重机枪2挺,步兵炮2门,掷弹筒一具,其它都是步枪。在人数上,负责清剿的日军是一个联队,人数在3800人,不过敌军先头部队只有一个大队,所以在兵力上有回旋空间。总体而言,这场伏击战无论是武器配置,还是人数上,日军都占优。
石头寨周边山峦处处都是地势险要的区域,很适合设伏。这些天,蒲祖佑带领部队基本熟悉了附近这一带山的重要地理位置。根据宋团长的计划安排,部队打算在龙岩嘴一带打一场伏击战。
龙岩嘴顾名思义,山体形状很像一条老龙王的嘴巴,是一条路上凸起的小石头山组成。一个龙王嘴,让一条路分叉又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椭圆的山形地貌,很具观赏性。龙嘴后汇集的路弯弯绕绕,加上四丘大稻田,很像龙的身体。龙岩嘴的两侧是大山,坡度都很陡,易守难攻,是最佳的伏击点。宋团长决定,由一营二连去引诱敌人,另外两个连埋伏龙嘴上扎口袋。二营负责阻击敌军支援,三营则埋伏在龙嘴后两侧山坡上,只等敌人钻入这个口袋阵一举歼灭。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敌人引入包围圈,急需解决。而诱敌深入,需要长距离奔袭,且要一个熟悉当地地形的向导带路。这里山峦很独特,弯弯绕绕,很容易绕回原地。一个不留神,二连可能就会全交代在山里。
“团长,要不让蒲祖佑跟我去,他对地形比较熟悉。”见宋团长有些犹豫,吴连长开腔小声说。
“他愿意去吗?毕竟我们面对的可是凶狠残暴的鬼子。”
“他会去的,这几天一直缠着我要加入八路军队伍打鬼子呢,经不住他的央求,我就同意了他。”
“那就好,听说他是猎户出生,给他配一杆枪。”
“团长,你还真别说,这家伙枪法准得很,指哪打哪,是个神枪手。”
“还有这技术?这可是宝贝啊!”宋团长很惊讶。
“是的,打过一回枪,根本不用教。”
“那好,给他多配点子弹。”
“团长,团里不是缴获过一把狙击枪吗?”
“你小子,又打我狙击枪的主意。”
“团长,这不是刃尽其利嘛?”
“好,给他。”
“谢谢团长。”吴连长行了个军礼,满脸欣喜。
蒲祖佑领到一把狙击枪后,高兴得可不得了,一路上对着它摸个不停,比摸媳妇还上瘾。
“你小子有福,这枪团长一直舍不得给,倒便宜了你这臭小子。”吴连长笑骂道。
“连长,我一定不辜负这把枪,一定多打鬼子。”
“好,就喜欢你这句话。”
日军鬼子密密麻麻,由田边中佐指挥,向着山区而来。而八路军二营也提前开拔,埋伏在指定地点。三营和一营剩余的两个连也部署在了龙岩嘴和两侧山坡上。一营二连由吴连长带队,正在山林里穿梭。
鬼哭岭的山坡下,一大队鬼子兵正排着长龙走在山路上。鬼子个个背着一杆长枪,长枪上装着明晃晃的刺刀,带着杀意。
“连长,有鬼子!”眼尖的蒲祖佑指着一里多地的山下说。
“全连做好战斗准备,记住,节省子弹。”吴连长急忙发出指令。
连长刚说完,战士们已经藏好身形,只等敌人接近就开打。
“500米,300米,200米,150米。打!”随着吴连长一声令下,子弹呼啸着向敌人飞去。
“中佐阁下,前方有土八路。”一个传讯兵慌慌张张地跑向一个骑着枣红马的军官面前报告。
“多少人?”
“报告中佐阁下,这里植被茂盛,具体情况不清楚。”
“八嘎!混蛋,命令炮兵轰击。”
“撤退!敌人炮弹来了。”吴连长见好就收,马上带人转入第二阻击点。
“轰轰轰”十几发炮弹打在山坡上,许多树木被拦腰折断。
“追击!”随着田边中佐一声令下,鬼子兵向着八路军的部队疯狂追去。
蒲祖佑领着吴连长近二百人在山里钻来钻去,一路将鬼子兵弄得狼狈不堪。看到有八路,鬼子兵也锲而不舍,一路在后边紧紧跟随。一个小时后,二连已经成功将敌人引进了伏击圈。
“团长,敌人已经进了埋伏圈。”一个侦查兵跑来向宋团长报告。
“好,开始攻击。”
很快,两边山坡上大量子弹、手榴弹倾泻而出,向敌人飞去。面对突然猛烈的攻击,日军大队损失惨重,一眨眼工夫,就被歼灭了好几十个。
“中佐阁下,我们被包围了。”
“命令部队撤退。”
“咳!”鬼子兵行了个军礼,转身而去。
正当田边中佐准备指挥部队调转方向时,埋伏在龙岩嘴上的一营两个连的枪声也响了,火力齐射,扑向敌人。
“命令炮兵攻击,打掉山包。”
随着田边中佐一声令下,日军炮兵小队就开始架设装备,校准攻击轨迹。
“不好,祖佑,马上占领高处,干掉鬼子的炮兵。”
“是!连长。”
接到命令,蒲祖佑快速找了一个绝佳射击点,对着鬼子的炮兵就一个一个挨个伺候。很快,鬼子炮兵就被干掉了七八个。
“中佐阁下,有八路狙击手,快躲起来。”负责警卫的鬼子兵急忙将田边的头摁在一块大石头后边,防止狙击手打到他。
“快!命令部队冲锋,一定要突出包围。”惊魂未定的田边中佐一边低着头一边发布命令。
鬼子兵失去炮兵支援后,乱成一锅粥,战斗阵型被打乱。但拥有武士道精神的他们还是在军官的指挥下,拼命地向龙岩嘴山包上冲锋攻击。
解决完鬼子炮兵后,蒲祖佑发现了一个穿着和其它鬼子兵不一样服装的鬼子军官,正拿着一把军刀蹲在石头后面,时不时探出一个脑袋往外边看。
“定然是个鬼子头,干掉他。”蒲祖佑心里默念。随后枪口悄悄对准了他,只等鬼子头露出脑袋,然后一击命中。果不其然,只见那帽子又露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蒲祖佑立刻扣动了扳机,一发子弹高速飞去,正中鬼子眉心。
鬼子头被干掉后,鬼子兵大乱!几个和他穿得差不多,带着军刀的鬼子军官纷纷跑向他。而这一个动作瞬间被蒲祖佑掌握到,于是他又抬起枪口,一个个地招呼过去,几个鬼子军官也躺下了。
日军联队指挥部接到无线电求援,渡边大佐立刻安排侧翼的一个大队火速增援。然而大队刚走到猫头岭时,就被二营阻击在了那里。一个小时后,二营得知一营三营已经结束战斗,立马撤出阻击向深山撤离,留下一路鬼子兵晕头转向。
这次战斗伤亡最大的是二营,整个营肩负了最惨烈的阻击任务,为一营三营争取了时间。而这次战斗收获颇丰,除去逃亡的一百多个鬼子兵,基本悉数被歼灭。最关键的是这次缴获的武器装备,能更大的提升独立团的战斗能力。独立团人员缺编,附近村庄的苗族青年纷纷踊跃报名加入八路军,队伍不减反增,一下子扩充到了2500人。
鬼子刚经历一场损失,也不敢贸然进攻,退回老巢继续休整。鬼子不再进攻,也给团部争取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教育也取得很大成就,许多老百姓也能简单地和八路军士兵交流上几句了。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杨桂芙成了村里的妇女主任,俨然成了村里的话事人。这场战斗,蒲德懿没有参加,他正和他的那些土匪兄弟在外边干大事。寨子里的老爷子倒是兢兢业业,替着村里教书,还举办了一个学堂。石头寨周边村庄村民虽然很艰苦,但为了共同抵抗侵略者不饿着八路军,十里八寨都送来了粮食。尤其是那些地主,出的粮食最多。蒲祖佑最风光,一人干掉了二十几个鬼子,其中好几个都是军官,连田边中佐也是他击毙的。
再赞好文笔好小说。敬酒三杯向上,辛苦了,为我们又演讲了一课难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