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晓荷·人世间】铁血家园(小说)

精品 【晓荷·人世间】铁血家园(小说)


作者:陌小雨 进士,6080.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84发表时间:2024-08-02 19:12:26

当太阳从阿良盖的山头上跳起时,石头寨的老少爷们已经在地头和家里忙活了好一阵。这里的人们民风淳朴,心地善良,过着早出晚归,平静而艰苦的生活。
   蒲祖佑作为村里的厚生,有一股子大力气和一身打猎的好本领。在这十万大山里,角角落落没有蒲祖佑不知道的地方。他长年夜间行走于山路,穿梭于林间,哪个旮旯有什么猎物都了如指掌。蒲祖佑深爱这里,爱这里的每一片山,每一片山里住着的苗族人们。他们载歌载舞,与世无争。
   然而如此平静的生活却在1945年被彻底打破,侵华日军调动了大量的部队打算对西南山区八路军根据地进行围剿,想打通我国重要的战略交通枢纽运输补给线,阻断国际对华援助。接到日军情报时,根据地的大部队已经被调往湘南支援兄弟部队去了,只留下宋团长三个营在守着大本营。趁根据地空虚,敌人很快发起了进攻,宋团长指挥部队边打边退,钻进了西南山区的老林子里。为了给根据地机关单位争取转移时间,宋团长的三个营牺牲了许多战士,很多尸体来不及背回就遗落在了战场上。这场围剿,鬼子一直追到山区腹地,后由于内部山区老林地形复杂,坦克进不去,不得不退回山外进行部队休整。
   而在山区里,这天蒲祖佑正在打猎,突然看见迎面勾拐处一支队伍冒了出来。队伍穿着统一的棉麻灰色布料,也有一部分穿着和老百姓一样的土衣土布,人手背着一杆长枪,有的还插着一把大刀。看到一群当兵的,蒲祖佑也不知是好是坏,急忙躲进灌木丛里藏起来。蒲祖佑的这个动作还是被眼尖的八路军宋团长看见了。
   “老乡别害怕,我们是八路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不会伤害你们的。”宋团长看到那老百姓很害怕八路军的样子,急忙对着灌木丛温柔地喊话。
   蒲祖佑根本听不懂对方说什么,只听到叽里呱啦的,好像是在对自己说话。他不敢乱动,手里握着的猎枪又紧了紧。他现在就一个人,手里一杆猎枪,双拳难敌四手。
   “老乡出来吧,我们不会伤害您,想跟您问点路。”
   蒲祖佑还是藏在那里一动不动。他也害怕,不敢出去,更不敢吱声。
   “团长,他可能听不懂我们说的话,要不找吴连长问问,他家离这不远。”
   “好,马上通知吴连长。”
   “是!”警卫员小张转身而去。
   就这样,队伍和蒲祖佑耗在这里焦灼着。蒲祖佑不敢动,八路军战士也不敢贸然前往,生怕惊吓到当地老百姓,造成不好的军民影响。没一会工夫,吴连长就跟着警卫员小张前来,站到了灌木丛外。
   “老乡,我们是八路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专门打鬼子的,你出来吧!”吴连长用侗语对着灌木丛里喊道。
   一听到有人用侗语跟自己讲话,蒲祖佑紧绷的神经瞬间轻松了不少。他虽然是苗族,可寨子几百年前就已经被侗族同化,并不会说苗语,用的也是侗族方言。
   “军爷,你们真不伤害老百姓?”蒲祖佑还是有些不放心,试探着询问。
   “老乡,我们是人民的队伍,跟您一样是老百姓出生,替老百姓打天下,不会伤害你。”
   “说话要算数。听军爷口音,您也是西南山区的?”
   “算数。我是县城龙溪口的,离这也不过百来里。”
   终于,在吴连长信誓旦旦的保证下,拿着猎枪的蒲祖佑走了出来。当他看到他们并不伤害自己,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地。
   “老乡,看您年龄也不过二十来岁,怎么称呼你?”
   “叫我祖佑就行,我们寨子都姓蒲,离这不远。”
   “我叫吴双远,在我们团任一营二连连长。”吴双远伸出双手,紧紧地握着蒲祖佑。
   “吴连长好,你们来这里是打算做什么?”
   “说来话长,鬼子对周边扫荡,打算打穿西南山区的八路军根据地,控制我们的交通命脉。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我们不得不在你们这里阻击敌人。可这片山区我们不熟,需要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
   “这片山我熟,我可以给你们带路。”
   “那太好了,谢谢你,祖佑。”
   “不客气,听我侄儿说,鬼子不是什么好东西,专欺负咱们中国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是啊!鬼子兵杀害了我们许多同胞,有不共戴天之仇,我们要将他们全部赶出去。”
   “吴连长,看有什么能帮得到你们的,尽管说。”蒲祖佑很赤诚。
   “那好,带我们去你们寨子看看,好计划下一步行动。”
   “好!跟我走。”
   到了石头寨,蒲祖佑找侄儿蒲德懿商量了一下,将晒谷场当成了八路军的驻地。
   说起蒲德懿,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蒲德懿的爷爷是蒲祖佑父亲的大哥,那俩兄弟年龄差距很大,到了后一辈,蒲祖佑又是三兄弟里年纪最小的,导致侄儿蒲德懿居然比蒲祖佑还要年长十多岁。蒲德懿受爷爷在清末做官的福利,现在是寨子里的大地主,也是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的土匪头子。不过蒲德懿不祸害乡里,偶尔跟着其它土匪流窜至外地劫货,专打那些富商的主意。
   由于语言不通,宋团长就安排吴连长在部队里找几个通晓当地语言的兵娃子做翻译。不仅如此,吴连长还当起了教师,专门教村民们断文识字。在寨子里,会说普通话的就只有两人,一个是清末秀才蒲文丁老爷子和他儿子蒲德懿。别看蒲文丁年岁大了,却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教书没问题。老爷子在吴连长的苦口婆心说导下,也愿意承担一部分责任。
   蒲德懿有个儿媳杨桂芙已经二十来岁,是童养媳,从小在他家养大。杨桂芙很善良明事理,听说八路军来了,也主动动员村里的妇女们帮忙。蒲祖佑是孤家寡人,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两个哥哥也已经成家立业,索性他就跟着宋团长忙前忙后,带他们勘察地形,在山里晃来晃去。
   看似安稳的山村,终于在日军组建山地部队进攻时,忙碌了起来。据情报收集,日军师团下辖联队长渡边大佐计划派一个大队先行进攻山区,后续两个大队侧翼负责增援,为日军师团西进扫清障碍。日军一个大队配置24挺轻机枪,8挺重机枪,2门70毫米步兵炮,25具50毫米掷弹筒,合计1300兵力。而宋团长的部队是独立团,兵力1800人左右,武器方面轻机枪11挺,重机枪2挺,步兵炮2门,掷弹筒一具,其它都是步枪。在人数上,负责清剿的日军是一个联队,人数在3800人,不过敌军先头部队只有一个大队,所以在兵力上有回旋空间。总体而言,这场伏击战无论是武器配置,还是人数上,日军都占优。
   石头寨周边山峦处处都是地势险要的区域,很适合设伏。这些天,蒲祖佑带领部队基本熟悉了附近这一带山的重要地理位置。根据宋团长的计划安排,部队打算在龙岩嘴一带打一场伏击战。
   龙岩嘴顾名思义,山体形状很像一条老龙王的嘴巴,是一条路上凸起的小石头山组成。一个龙王嘴,让一条路分叉又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椭圆的山形地貌,很具观赏性。龙嘴后汇集的路弯弯绕绕,加上四丘大稻田,很像龙的身体。龙岩嘴的两侧是大山,坡度都很陡,易守难攻,是最佳的伏击点。宋团长决定,由一营二连去引诱敌人,另外两个连埋伏龙嘴上扎口袋。二营负责阻击敌军支援,三营则埋伏在龙嘴后两侧山坡上,只等敌人钻入这个口袋阵一举歼灭。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敌人引入包围圈,急需解决。而诱敌深入,需要长距离奔袭,且要一个熟悉当地地形的向导带路。这里山峦很独特,弯弯绕绕,很容易绕回原地。一个不留神,二连可能就会全交代在山里。
   “团长,要不让蒲祖佑跟我去,他对地形比较熟悉。”见宋团长有些犹豫,吴连长开腔小声说。
   “他愿意去吗?毕竟我们面对的可是凶狠残暴的鬼子。”
   “他会去的,这几天一直缠着我要加入八路军队伍打鬼子呢,经不住他的央求,我就同意了他。”
   “那就好,听说他是猎户出生,给他配一杆枪。”
   “团长,你还真别说,这家伙枪法准得很,指哪打哪,是个神枪手。”
   “还有这技术?这可是宝贝啊!”宋团长很惊讶。
   “是的,打过一回枪,根本不用教。”
   “那好,给他多配点子弹。”
   “团长,团里不是缴获过一把狙击枪吗?”
   “你小子,又打我狙击枪的主意。”
   “团长,这不是刃尽其利嘛?”
   “好,给他。”
   “谢谢团长。”吴连长行了个军礼,满脸欣喜。
   蒲祖佑领到一把狙击枪后,高兴得可不得了,一路上对着它摸个不停,比摸媳妇还上瘾。
   “你小子有福,这枪团长一直舍不得给,倒便宜了你这臭小子。”吴连长笑骂道。
   “连长,我一定不辜负这把枪,一定多打鬼子。”
   “好,就喜欢你这句话。”
   日军鬼子密密麻麻,由田边中佐指挥,向着山区而来。而八路军二营也提前开拔,埋伏在指定地点。三营和一营剩余的两个连也部署在了龙岩嘴和两侧山坡上。一营二连由吴连长带队,正在山林里穿梭。
   鬼哭岭的山坡下,一大队鬼子兵正排着长龙走在山路上。鬼子个个背着一杆长枪,长枪上装着明晃晃的刺刀,带着杀意。
   “连长,有鬼子!”眼尖的蒲祖佑指着一里多地的山下说。
   “全连做好战斗准备,记住,节省子弹。”吴连长急忙发出指令。
   连长刚说完,战士们已经藏好身形,只等敌人接近就开打。
   “500米,300米,200米,150米。打!”随着吴连长一声令下,子弹呼啸着向敌人飞去。
   “中佐阁下,前方有土八路。”一个传讯兵慌慌张张地跑向一个骑着枣红马的军官面前报告。
   “多少人?”
   “报告中佐阁下,这里植被茂盛,具体情况不清楚。”
   “八嘎!混蛋,命令炮兵轰击。”
   “撤退!敌人炮弹来了。”吴连长见好就收,马上带人转入第二阻击点。
   “轰轰轰”十几发炮弹打在山坡上,许多树木被拦腰折断。
   “追击!”随着田边中佐一声令下,鬼子兵向着八路军的部队疯狂追去。
   蒲祖佑领着吴连长近二百人在山里钻来钻去,一路将鬼子兵弄得狼狈不堪。看到有八路,鬼子兵也锲而不舍,一路在后边紧紧跟随。一个小时后,二连已经成功将敌人引进了伏击圈。
   “团长,敌人已经进了埋伏圈。”一个侦查兵跑来向宋团长报告。
   “好,开始攻击。”
   很快,两边山坡上大量子弹、手榴弹倾泻而出,向敌人飞去。面对突然猛烈的攻击,日军大队损失惨重,一眨眼工夫,就被歼灭了好几十个。
   “中佐阁下,我们被包围了。”
   “命令部队撤退。”
   “咳!”鬼子兵行了个军礼,转身而去。
   正当田边中佐准备指挥部队调转方向时,埋伏在龙岩嘴上的一营两个连的枪声也响了,火力齐射,扑向敌人。
   “命令炮兵攻击,打掉山包。”
   随着田边中佐一声令下,日军炮兵小队就开始架设装备,校准攻击轨迹。
   “不好,祖佑,马上占领高处,干掉鬼子的炮兵。”
   “是!连长。”
   接到命令,蒲祖佑快速找了一个绝佳射击点,对着鬼子的炮兵就一个一个挨个伺候。很快,鬼子炮兵就被干掉了七八个。
   “中佐阁下,有八路狙击手,快躲起来。”负责警卫的鬼子兵急忙将田边的头摁在一块大石头后边,防止狙击手打到他。
   “快!命令部队冲锋,一定要突出包围。”惊魂未定的田边中佐一边低着头一边发布命令。
   鬼子兵失去炮兵支援后,乱成一锅粥,战斗阵型被打乱。但拥有武士道精神的他们还是在军官的指挥下,拼命地向龙岩嘴山包上冲锋攻击。
   解决完鬼子炮兵后,蒲祖佑发现了一个穿着和其它鬼子兵不一样服装的鬼子军官,正拿着一把军刀蹲在石头后面,时不时探出一个脑袋往外边看。
   “定然是个鬼子头,干掉他。”蒲祖佑心里默念。随后枪口悄悄对准了他,只等鬼子头露出脑袋,然后一击命中。果不其然,只见那帽子又露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蒲祖佑立刻扣动了扳机,一发子弹高速飞去,正中鬼子眉心。
   鬼子头被干掉后,鬼子兵大乱!几个和他穿得差不多,带着军刀的鬼子军官纷纷跑向他。而这一个动作瞬间被蒲祖佑掌握到,于是他又抬起枪口,一个个地招呼过去,几个鬼子军官也躺下了。
   日军联队指挥部接到无线电求援,渡边大佐立刻安排侧翼的一个大队火速增援。然而大队刚走到猫头岭时,就被二营阻击在了那里。一个小时后,二营得知一营三营已经结束战斗,立马撤出阻击向深山撤离,留下一路鬼子兵晕头转向。
   这次战斗伤亡最大的是二营,整个营肩负了最惨烈的阻击任务,为一营三营争取了时间。而这次战斗收获颇丰,除去逃亡的一百多个鬼子兵,基本悉数被歼灭。最关键的是这次缴获的武器装备,能更大的提升独立团的战斗能力。独立团人员缺编,附近村庄的苗族青年纷纷踊跃报名加入八路军,队伍不减反增,一下子扩充到了2500人。
   鬼子刚经历一场损失,也不敢贸然进攻,退回老巢继续休整。鬼子不再进攻,也给团部争取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教育也取得很大成就,许多老百姓也能简单地和八路军士兵交流上几句了。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杨桂芙成了村里的妇女主任,俨然成了村里的话事人。这场战斗,蒲德懿没有参加,他正和他的那些土匪兄弟在外边干大事。寨子里的老爷子倒是兢兢业业,替着村里教书,还举办了一个学堂。石头寨周边村庄村民虽然很艰苦,但为了共同抵抗侵略者不饿着八路军,十里八寨都送来了粮食。尤其是那些地主,出的粮食最多。蒲祖佑最风光,一人干掉了二十几个鬼子,其中好几个都是军官,连田边中佐也是他击毙的。

共 1014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八路军在西南山区遭遇日军围剿时,与当地苗族青年蒲祖佑相遇并建立联系保卫家园的战争题材故事。小说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当地淳朴的民风和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同时,引出了蒲德懿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背景下军民的互动,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让读者对故事的走向充满期待。当敌人来犯时,面对武器和人数占优的日军,宋团长精心部署,吴连长带领蒲祖佑等战士诱敌深入。蒲祖佑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出色的枪法发挥重要作用。战斗过程紧张激烈,双方展开智慧与勇气的较量,展现了八路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斗志。当第二次日军大举围剿石头寨时,八路军和土匪奋力抵抗。战斗中,敌我双方在兵力、装备上差距明显,战况胶着。尤其是日军的特种部队和飞机参战,使我方陷入困境,但我方仍坚守阵地,展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战场画面很激烈与残酷,既有伤员的痛苦与牺牲,也有蒲祖佑等战士的英勇与坚韧。以及在夜袭、狙击对决等情节扣人心弦,突显了战斗的紧张与危险,也展现了战士们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小说一大特点加入了土匪元素,可见土匪并非个个都是坏的,在国家大义下,依然选择保家卫国。同时小说也塑造了一个传奇般的英雄人物,一个出色的八路军苗族狙击手蒲祖佑,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民族胜利的曙光。文章叙事脉络清晰,情节生动,描写细致,如身临其境。文章逻辑构思精巧,紧密配合,画面感极强。一篇佳作!力荐共赏!【编辑:何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何叶        2024-08-02 19:14:24
  作者善于谋篇布局,文章的精彩随处可见;干净利落的脉络,出彩的情节;语言的简练,让人叹为观止。非常精彩的小说,倾情推荐,继续期待你的精彩。
何叶
回复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2 22:32:38
  感谢社长精彩按编,敬茶敬茶!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8-02 19:15:24
  小说叙事脉络清晰,情节生动,描写细致,如身临其境。文章逻辑构思精巧,紧密配合,画面感极强。一篇佳作,力荐共赏!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2 22:33:19
  谢谢老师夸奖!敬茶敬茶!
3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8-02 19:19:32
  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通过蒲祖佑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八路军与当地民众的深厚联系和共同抵抗侵略者的决心。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英勇,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佳作。感谢老师无私分享,为老师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2 22:33:59
  感谢老师的点评,敬茶敬茶!
4 楼        文友:东辰        2024-08-02 19:32:12
  好文笔如身临其境之感,各个文字力化一幅幅图卷,正能量产物,教育极强。一篇有血有肉小说给人多少鼓舞,好文章精彩处处。赏后热血沸腾,祖国依他们而荣,拥有你这样学者而骄。那个国家不可缺少这样宣传,武能安国,文者定邦。再赞好文墨。敬酒三杯,好笔锋。
回复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2 22:34:49
  谢谢老师的夸奖,让小生敬酒三杯,聊表谢意!
5 楼        文友:东辰        2024-08-02 19:37:51
  早就欣赏小雨老师小说,一看喜在心里,一读入怀而馨。品后有阳自芒。顿感好文墨各个文字都在复活,断落自形图景,风彩更在自成。
   再赞好文笔好小说。敬酒三杯向上,辛苦了,为我们又演讲了一课难忘历史。
回复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2 22:35:18
  谢谢老师再次点评,您的点评是我的动力!敬茶敬茶!
6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8-02 20:19:32
  欣赏小雨老师的佳作!小说写得如此引人入胜,学习了!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2 22:35:58
  谢谢老师的点评,敬茶敬茶,祝老师夏安!阖家欢乐!
7 楼        文友:廖春波        2024-08-02 20:48:23
  年轻的作者,能还原历史,写好抗战题材,故事一波三折,人物栩栩如生,其文学功底,是很深厚的。
回复7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2 22:36:41
  感谢老师来访,敬茶敬茶,遥祝老师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8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8-02 20:49:58
  小说写的太生动了,好像在看电视,特别有画面感。
回复8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2 22:37:12
  谢谢老师来访,敬茶敬茶,祝夏安,搁家欢乐!
9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03 05:50:58
  一篇好的小说,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背景,战争年代,军民一家,团结一致,抵抗外敌。好文点赞。
回复9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3 10:56:42
  谢谢老师来访,敬茶敬茶!
10 楼        文友:王凤军        2024-08-04 16:45:59
  好小说是用来反复读的。学习老师佳作。点赞!
回复10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05 19:51:16
  感谢老师来访,敬茶敬茶!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