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星月】糊墙往事(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星月】糊墙往事(散文)


作者:柏丫 秀才,287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5发表时间:2024-08-03 06:05:26

家乡的土屋,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土屋墙壁由黄土筑成,厚实粗粝,墙面用泥巴泥成,倒也瓷实平整。对于贫困年代的村人而言,能有间土屋安身立命,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岁月叠加的烟火日子,把土屋内涂抹成烟火色,老去的土屋就像黑乎乎的“古窑”。隔壁堂伯家,被烟熏得乌漆麻黑,木板顶棚和土墙成了一个色儿,烟熏味儿一阵阵撩人鼻孔。同是土屋,我家与堂伯家稍有区别——内墙糊了报纸。
   别说报纸糊墙太土,就当时乡村而言这算最高级别。我爸是讲究之人,有钱没钱,过年屋里是要拾掇的,糊墙、挂中堂、贴年画、挂日历牌,样样不少。但墙不必连年糊,一次糊好等报纸颜色发黄才糊新的。
   我们姐弟几个尚小,糊墙大旗只能靠我爸来扛。等腊月二十三屋内彻底清扫干净,就准备糊墙了。旧报纸是我爸从街上买来的,听爸说是以斤论价。糊墙的浆子是我妈的专利。她先搅一小锅麦面糊糊,然后架火盆上边搅边熬,等锅里“咕咚咕咚”冒热泡泡,面糊糊变得粘稠,浆子就打好了。
   刷浆子的重任,非我和妹妹莫属。按爸的吩咐,把报纸一张张抹平、报头一面一律朝上码放在小桌上,没有毛刷就用旧得像牛角一样的老笤帚来刷浆子。我在报纸上刷匀浆子,揭起来递给妹妹,妹妹转身再递给我爸。我爸谨小慎微地把报纸一边端端正正地摁在墙上,然后麻利地用笤帚轻扫过去,再从中间向四边扫,把报纸与墙壁之间的小气泡扫没了踪影,一张报纸算是糊好了。接下来顺着接茬一张一张地糊,横竖要在一条线上才美观。
   糊顶棚可没有糊墙那么轻松。我爸站在大椅子上的小凳上,像耍杂技似的,背着头,眼睛直视上空,两只手高举被浆子浸透的报纸,似要把顶棚托举起来一样。他艰难地为全家托起了一方明亮的空间,简陋的土屋才有了温馨。
   糊完墙的屋子,像洒满了明月光,明亮、素净,安然。我常在一回头一抬眼间,被墙上的旧报纸吸引。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仿佛是知识的海洋,深藏太多的奥秘让我去探索,引领我去打捞海底奇珍异宝。有时候,我被报纸内容深深吸引,从这一栏读到那一栏,在墙跟前静站很久。这些旧报纸里有乾坤,我从中看到了多彩的世界。那些失去了时效性的新闻,于我而言仍是新闻;一些文化栏目的小文,我读着就沉浸其中,那应该是我人之初最先感受到的文字魅力。严冬季节,我们姐弟赖在温暖的火炕上,以墙上的旧报纸做游戏。我念个报纸上的小标题,让弟妹找它的位置在哪里,他们很乐意配合,开心如捉迷藏。墙上这些旧报纸,补给了我们乡村孩子精神营养的缺乏。
   受我爸的感染,我也爱上糊墙。但我不是用旧报纸糊,而是用烟盒纸。爸妈不允许我乱贴,就把炕墙一侧留给我。烟盒纸是我平时一点点收集的。从春天积攒到腊月,差不多就够数了。什么大前门、凤壶、黄金叶、兰州、红塔山、友谊、金丝猴、彩蝶、红双喜、喜珠等香烟盒纸,种类繁多。把这些花花绿绿的烟盒纸搭配一起,一行行贴炕墙上。烟盒纸本身质地厚实,表面抛光配有精美图案,在我眼里漂亮无比。土炕配上烟盒纸墙,像穿了一件华美的袍子,光鲜照人。来人看见就夸赞一番:“哎呀呀,看这娃多心灵哟,烟盒纸糊的墙跟画儿一样。”我的心美得就像这花墙。
   后来,我爸嫌报纸墙像趴满了一墙苍蝇,就改用厚实的麻纸糊墙。麻纸呈灰白色,糊在墙上显得色调柔和统一,还耐得住烟熏火燎,比报纸墙排场多了。
   时光消耗着我爸的精力和生活热情。渐已老去的他,对生活产生了惰性。屋里快成烟熏色了,我爸还没有糊墙的意思,我就鼓动妹妹一起出动。我们是生在土屋的孩子,但也是奔着光明而来的,没有理由在黑黢黢的屋里生活。我俩不顾爸妈阻拦,非要把屋里重糊一新。自己裁纸、打浆子、搬梯子,妹妹刷浆子,我当“纸糊匠”。起初纸上墙时,我心里似在打鼓,循着我爸的指点,看准位置屏息静气把纸贴上去,一张,两张,三张……一面墙竟然被我糊好了。我的自信倍增,也小得意,要知道我才是个上初中的女孩呀。而糊顶棚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且不说上面有木头格挡,单是站在重叠的椅子上,双腿不禁打颤,生怕一不留神跌落下来摔个狗吃屎。但为了心中的光明与美好,我们硬是坚持下来。从堂屋到睡房,差不多两三天才完工。焕然一新的土屋,我从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躺在刚糊过墙的炕上,就像躺在皓月当空的草地上,我被明亮柔和的月光拥抱着,由衷舒然。
   当村里砖房替换了土屋的角色,厨房与正房彻底分离开来时,白灰粉墙闪亮登场。我们糊墙的故事变成了往事。雪一样白的屋子,亮堂了父辈的心,也亮堂了我们眼前的路。
   九十年代初,我在县城结婚住的公房也是土木结构,墙壁用白灰粉刷,顶棚是白纸糊的。之后几年,我和夫连年自己动手粉墙、糊顶棚,虽然没有匠人手艺好,但也省了一笔开支。
   纸糊顶棚不比木板顶棚结实。常常夜里老鼠在上面跑马,有时遇几只老鼠调情打闹,把顶棚破个洞,老鼠就腾云驾雾一般带着灰尘跌落下来。我不止一次地诅咒破房破老鼠,何时才能与它们割席断交。
   随着大时代的到来,商品楼成了城市住房的主旋律。室内墙壁美化五彩纷呈,乳胶漆、壁纸、壁布、集成板等应有尽有,风格以个人喜好而定。住在窗明几净的现代化单元房里,我总会想起那些年的糊墙往事,琢磨幸福、珍惜和知足的含义。
  

共 20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过去的农村,土坯房随处可见,最多是在土坯的外面裱一层蓝砖,称裱砖房,其实“瓜皮”是砖,“瓜瓤”还是土坯。没有石灰,土坯房里面就抹一层混着麦秸的泥巴充当墙面。这样的房子一屋多用,既是客厅,又是卧室,还是厨房,经年累月的烟熏火燎,里面就变得乌漆麻黑,麦秸泥也经受不住岁月的摧残而簌簌而落,屋子变得又丑又脏,这时候,糊上一层旧报纸就成了大多数人家的选择。本文就记述了作者小时候过年糊报纸的情景,爸爸买来旧报纸,妈妈负责熬白面糨糊,刷浆的任务则落在“我”和妹妹身上,糊墙面,糊顶棚.....糊完报纸的屋子成了一个“报刊阅览室”,作者为看报纸上的内容而伫立良久,这几乎是那个年代每个喜欢学习的孩子的特质。在爸爸感染下,作者也喜欢上了糊墙,她不是用报纸,而是用她收集来的花花绿绿的烟盒,这大约是小女孩爱美心理的体现吧,于是炕墙上就多出另一种风格的景色:像一袭华美的袍。那个年代,家境虽然贫寒,贫寒到用报纸作“内饰”,但作者却享受着糊墙的乐趣和墙糊好以后亮堂的“白月光”。后来,再后来,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糊墙就退出历史舞台,彻底变成了记忆中的往事,但其中的温馨、快乐和曾经的幸福却像陈年佳酿一样留在了作者心中。文章按故事发生的顺序一气呵成,落笔有轻重缓急,有收有放,有浓有淡,文首文末在呼应中发展升华,让人产生共鸣。很好的一篇叙事兼舒情散文,荐赏!【编辑:沧桑战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3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沧桑战神        2024-08-03 06:23:54
  那个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用报纸糊墙,现在在某些电影剧和抖音里偶尔还可以看到这样怀旧的影子。日子贫穷,但内心却充满一种懵懂的欢乐。这种欢乐只有在童年时代才有,过了那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回复1 楼        文友:柏丫        2024-08-03 11:12:24
  其实幸福不是多么富有,是内心的那种愉悦和满足,也是参与劳动体验的辛苦和快乐。
2 楼        文友:江南柳烟        2024-08-03 08:21:58
  呵呵,柏丫把糊纸生活写的生动有趣,那个年代都是这样,不过那个年代有卖刀纸的,很有中国风的那种,每张刀纸中间有一朵牡丹,边缘花着花边。我家没有糊过墙,是粉刷的白墙,感觉十分的单调,我就去奶奶家看,去邻居家看。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这一代也老了,借着江山征文翻翻旧时光留下的记忆,也很不错。
回复2 楼        文友:柏丫        2024-08-03 11:16:26
  谢谢柳烟老师留评鼓励。我们西北这边相对落后,那时候好多人把土墙糊都不糊,一进去黑乎乎的,很不舒服。能用报纸糊墙算是爱讲究的人。后来条件好了,住房才逐渐有了变化。糊墙往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着一段历史。
3 楼        文友:柏丫        2024-08-03 11:10:03
  战神老师的精彩编按,给小文顿添光彩。回忆糊墙往事,虽然贫穷,但感觉温馨又快乐。谢谢战神,辛苦啦。奉茶问安。
4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8-03 16:40:43
  生活在农村的人,都有过糊墙的经历。我小时候喜欢看书,除了自己家糊墙的报纸,到了别人家,也喜欢看人家糊墙的报纸。柏丫的文章勾起了我对过去的回忆。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8-04 21:42:46
  过去糊墙,那是对美好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