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渔猎部落,大自然存留下来的一块纯净至美的原色(散文)
一
临近日落,尽管我们的雪爬犁已被马儿拉着跑得飞快,但是,还是没有走出这一片冰雪天地下的地界。而且,令人想不到的是,尽管大大的落日,却有一片片的雪花也在慢慢飘落下来。无意间,给冰雪的世界,增添了奇异的美丽。
雪花,银色的世界,再加上落日融金下的景色,还有就是眼前出现的湖面,辽阔,静谧,而纯然。美丽宽阔的湖面,被冰雪覆盖,一片片银装素裹的宁静美景之中,可以感受到那湖面凝结着厚实的冰层,整个湖泊如同一个冰雕似的艺术品,无意之中,展现出冰雪独有的魅力与纯净。
父亲很兴奋地说:“这就是我给你们常说的查干湖。”这次父亲调动工作,没想到又一次路过这里,以后,我们的家即将离着不会太远的,心里想着,就欢呼起来:“爸爸,我喜欢这里,我要去湖上滑雪。”我的话没有说完,弟弟在风雪里扬起脸而来大声说着:“我要去湖上打冰尜。”母亲也笑着说:“那么我呢,只好等着夏季去湖边看人们捕鱼了,再就是看荷花,赏风景了。”
赶雪爬犁的老孙也是当地人,他也笑着说:“不用等夏季的,很快就要冬捕了,这里住着渔猎部落呢,冬季的冬捕更是壮观呢。”
冬捕?渔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字眼儿,我们和母亲听了,都感觉很是好奇,而父亲反而很是熟悉似的,父亲说年轻时曾经来过这里,在这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呢,因此还认识了不少当地的人家呢。他们都住在部落里,过着渔猎生活,他们淳朴,善良,又很好客呢。
不过他来时,恰好是夏季,没有等到冬季,随着工作的结束,而离开这里,至于冬捕,也是听说过,并没有见过的。
父亲说这里的夏季也是美得如画,景色宜人呢。站在这美丽的湖岸放眼望去,真是美得令人沉醉,不用饮酒就醉了,一望无际的湖水,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水鸟翩跹,风景如画。荷花盛放,绿色的水草里各种水鸟飞翔着,欢唱着,处处一片生机盎然的美好景象。父亲说这查干湖可是我国淡水湖之一,那是相当知名的,尤其是,渔产资源丰富。
父亲还记得,一位姓马的当地人与父亲相处得很好,他人很热情,又很能干,经常帮助父亲解决一些遇到的难题,经常对父亲:“若是冬季里来查干湖,那还要美呢,那要是在赶上冬捕就更是一场盛宴,好似过年一样热闹,欢庆呐。”其实,马姓老人年纪已很大了,我该叫他马爷爷呢,他就查干湖的渔把头呢,但,当时父亲还不知道。
赶雪爬犁的老孙望着渐渐黑下来的天空,再看看飘飘的雪花,雪下得越来越大了,甩几甩马鞭子,说:“既然如此,那就更好了,今晚就冲老马那里去吧,雪太大,住一晚,明早再走吧。”
呼呼的北风卷着雪花,暗下来的天气,变得干冷,马儿也嘶鸣着,好似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了。父亲问离我们去的驻地还有多远,老孙说远也不算远,不过就是湖对岸了。只是风雪太大,人马都劳累一天了,不如就近投奔一户人家,即使不认识,也无妨的,这里人很好的。何况又有曾经熟识的老马,投宿一宿,更是没问题的,父亲也连连点头说:“是呢,是呢。”
我从父亲和老孙伯伯的聊天里,弄明白了,原来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查干湖的冬季,一望无际的雪白一片,百色归一,到处白雪皑皑,冰雪的世界里,这一面湖,越加美丽,圣洁。
我从父亲的口里,已经大概了解了查干湖,也被眼前的景色一下子俘获了似的,很容易就喜欢上了这美丽的湖岸景色。落日下,一个个部落显得宁静,安详,雪白的道路上,行人稀少。但是,湖面上依旧有人影晃动,孙伯伯说,那是为猎捕在查看湖面下鱼群的情况呢。
我越加好奇,怎么会呀?从厚厚的积雪上面,可以查看冰层下面鱼群的情况,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当时,我还真不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了渔猎部落。
当我坐在父亲好友马爷爷的屋子里,一股股热流迎面袭来,想不到,马伯伯一家真是太热情了,竟然收拾出里屋来,还特意烧炕,又做了一桌子的菜,款待我们一家。我听母亲说,这就是渔猎部落,他们是靠着狩猎和捕鱼生活,真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里,靠着一方水,他们就依靠着捕鱼生活呢。
二
当老孙伯伯见了老马爷爷一下就认出,说:“这不是当年的渔把头吗?路上提起,我听着就像呢,还真是你呢,老把头,你好呀。”
几杯酒饮下去,父亲和老孙伯伯和老马伯伯打开了话匣子。
于是,冬捕,就此在我眼前展开了画面,真的令我大开眼界呢。
说道冬捕,那是离不开渔把头的,一位渔把头,是冬捕的关键性人物。能够承担起这一要职的人,首先就是人品过得硬,再就是有号召力,单单这“渔把头”三个字,在蒙古语中原来是“巴图鲁”的谐音,就是“英雄”的意思。听着,就令人升起敬意呢,好崇拜呀。
现在的老马也早已退出了渔把头,然而,新的渔把头早已选出,而且,也是经过很多年的磨练的,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成为渔把头的。关键是年轻的渔把头,一直秉承着老一辈的精神与作风,一点也不输老一辈的。
作为渔把头,有一套捕鱼的经验,更是需要有过人的捕鱼本领与胆识的。而且,还有“识冰”“镩冰”“布网”“出网”,冬捕里最操劳的四件事,这在渔把头心里,就好似早早已织好了的特大的一张大网,在冰雪的湖上,网住他的整个冬天,也网住了渔猎部落的千年传承。
据《辽史》里就有记载的,古时辽金时期,辽帝尤其爱吃冰鱼,于是,每年,只要一进了腊月,辽帝不远千里,尽管路途迢迢,也要来到查干湖渔猎。这在历史上叫做“春捺钵”。这里 “捺钵”二字,是契丹语“行营”的意思。据记载,当时的辽代国王来到查干湖畔,在冬季行营时,不惧寒风刺骨,他们面对着呼啸的北风与飘飘雪花,把行营架在已是千里冰冻的湖面上,他们在冰上打眼,把网下到湖水里进行补鱼,这就是最早的冬捕了。
虽然,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然而,那份不改不变的冬捕,却在查干湖上流传下来,越加的神奇、神秘与神圣起来。
渔把头老马爷爷提起冬捕,异常兴奋,父亲和老孙伯伯也听得越加兴起,我坐在母亲身边还有老马爷爷的孙儿孙女们一起,虽然,天很晚了,夜已深,雪也下得很大了,但是,屋子里暖融融的,丝毫没有困意,反而,听得也入了迷呢。
马爷爷说到了要去查干湖渔猎的日子,之前要去湖上多次查看风向,鱼群动向,一个称职的渔把头,要知道鱼性,要完全可以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来断定鱼群的动态的,比如湖水的浑浊程度,鱼儿们游动着,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这小小起泡又会直接影响到冰层,于是,造成了冰面高低不平,有经验的渔把头,立刻就会从中找到了鱼多的部位。并且制定出一套计划来,知道在哪里下网,又从哪里收网,一切都了如指掌。渔猎,也如征战一样,在出征前,要制定好战斗计划,知彼知己,也是渔猎的一项策略。
然后,就开始准备干粮和用具,阻止好渔猎队伍,这也就是部落里最忙碌的时候了,母亲们蒸好粘豆包,父亲们也没闲着,用貂皮给出去冬捕的儿子,缝制一定皮帽子,粗犷的渔民,也有细致的一面,一针一线在一双粗大的手里却也是飞针走线,几天就缝制好了貂皮帽子,这可是冬捕很好的装备其一呐。
三
更重要的就是一张牢靠结实的渔网,那可是影响整个冬捕胜败的关键呐。说起一装网,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一个顶纲和底纲的安装都是严谨在严谨的,顶纲做到,贴紧着冰面,底纲又要做到使渔网能沉下去,如此,才不会有疏漏。
还有关键的一步,就是网眼大小,不容忽视呢。一般要做到五寸大的网眼,这样一来,因为如此稀疏洞口,也就保证了捕到网里的鱼最小也是十年以上的大鱼,小鱼都漏网而去,“不要过度开发”是查干湖渔民们心照不宣的规矩。这规矩,谁也不能破的。
再就是人员的确立,以渔把头为首,一共六十几个人的队伍组成后,统一由渔把头按照技能素质以及体力来分配,明确自己的任务,做到冬捕时有条不紊。最后就是车马与粮草,一趟冬网要选择三挂马车,三付雪爬犁,那么就要十二匹骏马。冬捕开网前,距离十五天的时间开始用精料喂养,一遍确保冬捕之时马匹经受得住超负荷的劳动,也就是要马匹们经受得住考验呢。
马爷爷说,最盛况的时刻,不仅是冬捕的过程和最后的头鱼拍卖,其实,要数冬捕之前的,一般都是,渔把头根据冰层厚度确定好黄道吉日,举行神秘的“祭湖、醒网”仪式。
先是几个准备冬捕的人,在选好的场地上布置好祭坛,一般是春季选在萋萋绿草湖水荡漾的山地上,冬季就直接选在查干湖的冰面上。再在九处用来燃放圣火的“火撑子”,以便仪式开始时点燃圣火。祭坛设置方向也有讲究,一般按时间来确定,一般是上午面向太阳,祭坛的两侧各设一根苏鲁锭。祭坛上摆放好祭品。一切安排设置妥当后,只等吉时了。
吉时已到,点燃圣火,九处“火撑子”前中间位置凿开一冰洞,用来向湖中抛撒贡品。若是明水期,也就是湖面不结冰之时就不用凿开冰冻了,也就不设置了,直接向湖面扔贡品即可。
此刻,喝完壮行的酒,随着渔把头的一声上冰”,所有参战冬捕的人,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跳上雪爬犁或是马车,无论风雪天气,还是严寒逼近,60多号人,浩浩荡荡开赴冰上而去。说道这里,孙老伯伯一个激灵,说:“那时,总是天微微亮,恰是寒冷之时呢。这我是知道的,我遇见过那冬捕的队伍好几回呢。”
是的,那冬捕要早起的,出发的时刻也是最冷的时候,正是凌晨三四点钟,当地人讲话叫做“鬼呲牙”之时。此时伴随着冬捕队伍的出发,鞭炮齐燃 ,吆喝马车声、鱼把头的号子声、爆竹声、马铃声、鼓声、号角声声震耳欲聋般在查干湖面上飘荡迂回着,不禁使寂静的寒冬大地与雪野上,充满着意想不到的神秘与极其诱人的魅力。
四
当冬捕的人们坐着雪爬犁马车,离开渔猎部落,一路迎着寒风与雪花,一路来到冬捕地点。一个个好似上了战场的战士,一个个信心满满,声势浩大,不可阻挡,不打胜仗绝不收兵。
迅速的,冬捕队员,下了雪爬犁和马车,毫不犹豫,马上进入战斗一样,很快进入到冬捕作业之中。一个个在准备好了,他们定会严格按照渔把头分派的任务,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任务。
先是由渔把头确定位置,俗称“画窝子”,确定好位置,就开凿了,凿出一个冰眼就是用来下网眼,再此向两边各数百步,一般的都是在与正前方成70°—80°角处确定好翅旗位置,为醒目,就插上大旗或是燃起烛火。如此,渔把头再次由翅旗处,向正前方走上个数百步,以此来选定圆滩旗之处,然后,从两个圆滩旗之处,向前再走上数百步汇合一处,就选定了关键的那个丰收的之地,出网眼,插上出网旗。几杆大旗,迎风飘着,壮观而又给人以鼓舞,由此圈定出的冰面,就是网窝了。这期间,五部是在考验渔把头的智慧与经验,也由此把头将自己的一生所学所知识毫不保留地传给冬捕队员们,并且一再地探讨与改进。
此刻,由渔把头插完翅旗后,就开始由打镩的沿下网眼向翅旗处每隔约15米凿一冰眼,之后,穿杆、小绦、大绦、渔网,连接在一起,到复杂的水下走网之后,先是由人来拉着下到水下大网的网绳。后来,冰湖下的网因为太大,千米的大网,方圆1平方公里的围捕区域,是十几名渔工一天的寄托呢,再加上网进的鱼又很多很重,大概有十万多斤呢,因此,越来越沉,就由马拉绞盘来进行捕鱼作业。此时,渔猎真的胜利在望了,他们在出网口布置一个“绞盘”,由四匹健硕的马拉着绞盘,不断拉动,冰块碎裂,人人都期待着装满了胖头鱼的渔网破冰而出,这就是传说中“冰湖腾鱼”的盛景嘞。耐心等待着,那一刻,太激动,太迫不及待呢,直到将渔网包围圈缩小,最后将鱼收到网肚,因为早已设定了网眼大小,不用担心会网住小鱼的。果然,不负所望,一网的鱼拉出冰面,人们的汗水和辛苦没有白白付出。活碰乱跳的鱼儿,在冰面上跳跃着,翻腾着,人们都在欢呼着。
马爷爷说,每到冬捕结束之时,也是查干湖畔的渔猎部落,也是最热闹也是最喜庆的日子,看着冬捕的收获成果,人们无不欢喜,人群中发出沸腾的欢呼声和赞叹声。就在那一刻,他作为渔把头,是成功的,带领着的渔猎队伍也是胜利的,经受住了考验的。
之后呢,就是头鱼拍卖了,进几年,为了公平公正,所得头鱼都是公开拍卖的。所有渔猎部落的人们也都是为了个彩头,也是为了吉利吧,期望明年好年景,期望连年有余(鱼),家家户户都来参加头鱼拍卖,再次,将冬捕的胜利与欢欣推向高潮。
那晚,竟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的,梦里好似亲见了一场场冬捕,看见满冰雪的湖面活蹦乱跳的鱼儿,几次笑醒了呢。清晨,我们一家又急着赶路了,不得已,离开了我刚刚喜欢上的神秘又美丽的渔猎部落,此时,冬雪初霁,阳光真的很好,照耀着查干湖,冬雪里的查干湖好似也慢慢醒来,微微泛着微笑,马爷爷说再过些日子里,就又到了冬捕时候了,现在的冬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因为发展起了旅游业呢,部落里更加喜庆,也更热闹,有大批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观看冬捕盛况呢。
马爷爷与父亲相约,到时候带着一家人一定要来多住上几天呢。我想我会来观那冬捕盛况的,一定会来的。
雪爬犁,走车很远了,回头看见马爷爷依旧站在查干湖畔,他在像我们挥手,同时,他也在望着那一片冰冻的查干湖的冰面,回想着当年叱咤渔猎的冰雪世界里。他的身后,是他的渔猎部落,沐在阳光里,我知道,随着科技的进步,渔猎技术将得到改善和创新,一个崭新的渔猎部落,由此,更加兴旺与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哦,渔猎部落,它是世界上独特的,保留着那份古老,也传承着那份智慧,为冰雪的冷酷与无情,注入了人文力量与热情。以其独特与神奇,以它原生态下难得的自然环境,再有它原始的生产习俗与生活方式的不同,造就出他们原色的生活状态,并且得以不断的延续,有人说,他们是“最后的渔猎部落”,也是地球上与青藏高原一样珍贵的“一块原色”,纯净,至美。必将大放光彩,释放出更加神奇的光芒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