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闲话方言乡音(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闲话方言乡音(散文)


作者:小猪她爸 探花,1284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50发表时间:2024-08-06 15:19:01
摘要:倘若寻一家店,沏一壶茶,听一曲苏州评弹,即使听不懂唱词,单是那清雅之音,就足以让心绪千回百转。

说起方言乡音,想起传统相声中的一段:有人与卖肉和油的山东人逗乐,买了肉和油却只付一份钱。山东人说方言,油肉不分,都发“油”这个音。于是一个劲地嚷嚷:“你给(ji)了我油钱,没给(ji)我油(肉)钱。”众皆大笑,方言的意趣藏在了“油肉”之间。
   方言是一个区域里,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工具,它经过一个长期演变而来。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也是方言最多的国家。教科书上说,现代汉语共有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实际上,大江南北,高原平川,村村落落,城市一隅,林林总总的小范围内的方言,多到难以精确统计,所谓南腔北调,乡音不改。
   一个人一出生便处在一个方言氛围中,在成长的过程中,用着这样的方言经营着世俗生活,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讲述着家乡的历史、山水和故事,抒发饱含方言土语的情怀。我的一位朋友是温州人,无论是电话说事,还是当面沟通,我都听得十二分认真。有一天,他说起温州老家的非遗产品“杨梅酒”,形容酒好喝,说得眉飞色舞。可我还是打断他,询问刚才说的是啥意思。他则一脸蒙圈,两手一摊说,我说的是普通话呀,你怎么听不懂?最后,他干脆说,我让老家人给你邮寄两坛子酒,你喝了就知道有多好喝。他说这话时的神态,很像相声里的被“油”“肉”纠缠不清的山东人。很快,我就喝到了地道的杨梅酒,果然醇厚飘香。虽然语言沟通因为方言语调存在一些障碍,但朋友情谊无障碍。
   其实朋友说的是带有方言语调的普通话,如果他真用方言说话,我是断然听不懂的。在温州有些村子里,那些方言,大概只有村子里的人能听懂。据说,在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无线电明码呼叫的战士,就是温州籍居多。这很像华裔导演吴宇森拍摄的美国电影《风语者》,征召纳瓦霍人加入军队,以他们的方言作为通信密码,因为除了他们自己,外族人没人能够听懂。
   除了温州,南方人讲话,于我而言,都是“风语战士”,根本听不懂。好在大多数南方人与我交流时,都会用普通话。早些年,到宁波考察学习。座谈会上,当地领导给我们介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虽然他的“方言普通话”听起来挺吃力,但大部分能听懂,就是他先说“不能去”,跟着又说“还是去”,让我有些摸不着头绪。旁边一位当地干部看到我一脸疑惑,便解释说,我们有两个行政区,一个叫“北仑区”,另一个叫“海曙区”,不是“不能去”“还是去”。那位领导也注意到自己口音引起的误会,自嘲地说,我们说话比较难听懂,所以人们常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
   苏州人吵架是不是真的好听,我没听过,但吴侬软语总是令人舒畅的,轻清柔美,软糯婉转。吴语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渐渐形成用苏州方言讲故事的语言艺术——苏州评弹。江南多雨,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走进粉墙黛瓦下的灯火中,轻声细语,似唱似吟,飘散在令人陶醉的烟火气里。倘若寻一家店,沏一壶茶,听一曲苏州评弹,即使听不懂唱词,单是那清雅之音,就足以让心绪千回百转。
   南方各种方言普遍较为难懂,到了北方会不会好一些?相对来说,北方方言好懂一些,毕竟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这让我等身居北方的人很是“傲娇”,但是真的撒野一样开口说话,恐怕很多南方人也听不懂。比如,彪子这个词,有彪悍之意,在南方对被称为“彪哥”“彪姐”的人都要敬畏三分。但在北方,彪子就是傻子的意思,彪哥等同于傻哥,彪姐就是傻大姐。
   与朋友聊天,谈及某人,朋友说他现在整天五脊六兽的。“五脊六兽”就是典型的东北方言,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终日无所事事所导致的精神空虚、情绪烦躁。老舍先生在小说《四世同堂》中用过这个词,“这些矛盾在他的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这里是形容心烦意乱、忐忑不安的状态。
   在北方说到五脊六兽时,无须解释,但对于南方人恐怕就要打听下,都是哪五脊,六兽是哪些?还真问着了。原来,古代建筑中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合起来称为“五脊”,脊角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小动物,统称“五脊六兽”。“六兽”的寓意是守护家宅平安,但在建筑中没有实际功能,只是装饰,所以后来就被人们用来形容闲大了、躺平、无所事事。方言是历史的活化石,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活场景,如同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所言,“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读懂了方言,许多早年的日子便可复活在眼前,就像五脊六兽一样,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却是古老屋顶上的一道风景。
   早年看相声表演,演员上台鞠躬,然后字正腔圆地说,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其实,生活也是一门语言艺术,特别是方言土语中,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一六四四年,满族人入关,建立了大清朝。在其后长达三百年的统治中,满汉文化融合,最先发生变化的就是语言。因此,在东北方言中,满语的音译借词比较常见。比如,嘚瑟、忽悠、咋呼,都是来自满语。“嘚瑟”在满语中意思是河流涨水、浩荡、鲜花盛开,进入东北方言,意思成为“显示或炫耀”。“忽悠”一词意思,满语与东北方言一样,形容欺蒙、诓骗、夸大其词。“咋呼”满语的本义是“泼妇”,成为东北方言后,一般指吆喝、虚张声势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朝中叶,满语渐渐融入汉语中,所谓“京腔”就是满语参与、渗透、融合的结果。这有多种原因形成,若是细说起来可以著书立说。大致原因,一是清朝政府鼓励学汉语,会汉语的人升职空间大。二是一些旗人子弟特喜欢汉人文化,学好汉语就可读懂唐诗宋词元曲了。三是与汉人通婚,改变了一些生活习惯。到了近代,在东北除了满族乡村里,极少数人还会讲满语外,满语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我的一位姓佟的同事是满族旗人,问他会说满语吗?他总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老舍先生也是满族,他在小说《正红旗下》里塑造了一位旗人福海二哥,形容他北京话说得好,让人以为“他是这种高贵语言的创造者”“至少他也应该分享‘京腔’创造者的一份儿荣誉。”老舍先生的描写,说明满语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入北京、东北的方言中,寄存在浩瀚的汉语言里。
   退休后,经常与妻子山南海北的旅游。熙熙攘攘的风景区里,忽然听到一伙人说方言,便与妻子相视一笑:这是大连“银(人)”。日光之下,沃土之上,乡音透着一股亲切劲,莫名地感到愉悦和欢畅。倘若是在异国他乡,遇上山东“油”“肉”不分的,温州拥有“风语者”风范的,河南一口一个“肿(中)”的,香港“滴”“拉”“滴”“拉”的,东北“福海二哥们”咋咋呼呼的……都会眼前一亮,心头一热:中国人!
   方言是通过代际口口相传的,但年轻人似乎正在远离方言。因此,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和加强方言乡音的适度保护,这实际是在保护多样性的地域文化,传承久远的历史。忽然有些担心,若干年后,孩子们在朗读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时候,会不会有孩子举手问老师,什么是乡音?
  

共 28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方言是一个区域里,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工具,它经过一个长期演变而来。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也是方言最多的国家。一个人一出生便处在一个方言氛围中,在成长的过程中,用着这样的方言经营着世俗生活,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质,讲述着家乡的历史、山水和故事,抒发饱含方言土语的情怀。作者紧紧围绕方言乡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娓娓讲述方言乡音的故事。文章主题思想深刻,立意深邃,以生活点滴诠释方言乡音的传承意义,并对保护方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令人深思。一个看似寻常的方言,在作者笔下显得生龙活虎,颇有意趣,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也得益于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提炼概括后,让读者在轻松的侃谈中领悟华夏大地上众多方言的意义。文笔流畅,谋篇布局精巧,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推荐文友阅读。【编辑:温莎的梦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6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莎的梦想        2024-08-06 15:26:38
  作者以生动有趣的事例和细腻的笔触,围绕方言乡音展开叙述,深刻阐述了方言体现地区文化特质、传承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保护方言提出了担忧与思考,文章立意深刻,富有感染力,且文笔流畅,布局精巧。拜读,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06 15:44:59
  感谢温莎的梦想老师留言点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很多故事都是由方言而起,所谓乡愁也不过是乡音未改。祝好。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06 15:43:25
  感谢温莎的梦想老师精心编按,辛苦了。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8-06 15:58:55
  妙哉,好文,看着我直发笑。关于南腔北调,老师这篇文章讲得透彻,山东话、温州话、宁波话、东北话、苏州话等各地方言,诙谐幽默,有趣的很。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语言自然也多。老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为读者带来颇有意趣的文字,让我们见识祖国的多元语言文化。另外,我挺喜欢赵本山说的东北话,很有意思,就是想笑。文章立意深邃,内涵丰富,深度好文,佳作美文,欣赏学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06 17:50:29
  谢谢北方雪飘飘老师到访,留墨点评。前一阵子与几位领导吃饭,他们说我喝点酒的状态最好,建议写文章就像喝点酒的状态,所以最近几文开始随性一些,写的轻松一点,别让人读着太累。祝好。
4 楼        文友:未初        2024-08-09 08:55:25
  大事小情,金石碎瓦,一经作者高超的笔触和灵锐的视角,便精彩纷呈、美不胜收!拜读、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09 09:21:29
  感谢未初老师到访,留评点赞。祝好。
5 楼        文友:旧时茅舍        2024-08-12 10:06:00
  方言的确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在他乡,遇到说同一种方言的人,感觉好亲切,尽管两人并不相识。尽管方言难懂,由此往往会闹出些笑话,但这不也正是方言的魅力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拜读大作,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12 10:23:10
  感谢旧时茅舍老师到访,给予鼓励和支持。祝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