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上海之山(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上海之山(散文)


作者:韩格拉图 举人,421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5发表时间:2024-08-07 06:56:41


   真正关注上海,是我读大三的那一年,哈尔滨街头,为了看电视连续剧《上海滩》,几乎万人空巷。我看到了旧上海黄浦江的浪奔浪流,疾风骤雨,岸上的霓虹闪烁,喧嚣繁华,以及各商会、黑社会之间的互相残杀,你死我活。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书,《上海是个滩》,说实在的,当时我刚来上海不久,正急于了解上海,所以,对这本书,很感兴趣。当然,更感兴趣的是我知道,作者竟然是外地驻沪办的工作人员。我喜欢平民百姓写的书。从这本书上,我了解了改革开放中上海的变化。尤其是一批打工人,在浦东的开发开放、建设大上海中的起伏跌宕、奋斗不息的精彩故事,非常契合我刚从北方来浦东工作的身份。我在写博客时,提到了我读这本书的感受。有意思的是,作者不知怎么看到了我的文章,竟在留言栏里写下两个字——“谢谢”。
   是的,从地理位置看,上海位于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东濒东海,西接江浙两省,南临杭州湾,北界长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说白了,曾经就是一片滩涂。我也曾想象过,在上海城边,是汹涌翻腾的海水和日夜不息的江水,一片片黄沙滩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碎金的光芒,灼人眼目。沙滩上,是永不干涸的生活之水,那些淘金人,一个个走过,一群群走过,留下纷纷的脚印,被水舌逐一舔平。无疑,上海是个水泽之城,市内除了长江、黄浦江、苏州河流过,还有大治河、浦东运河、浦南运河、川杨河、滴水湖运河等几十条河流蜿蜒入江海。在我们公司写字楼北侧不足两百米处,是默默流淌的定浦河,每天午饭后在岸边散步,有时,也伏栏远眺,跟河水说说自己的烦恼。在我家小区,隔着一条马路,就是一条宽百米的金汇港人工运河,沿着河岸走上十多公里,就是浩瀚的杭州湾。我常常周末散步到很远,一路伴随着各式驳船,走累了,再返回。我也是岸上的一条船,我多次生出这样的诗意想象。
   每条河,几乎都有亲水平台,看水亲水成为日常。有几次,亲人或朋友来上海游玩,看水时,眼神也禁不住四处漂移,我看得出,他们一定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后来,他们问我,上海有山吗?我笑着说:“可以有。”都以为我开玩笑,我马上认真起来:“真的有。”
  
   二
   上海有座佘山。佘,是佘太君的“佘”。别说,还真和佘太君有关。传说宋朝佘太君曾到这里住过,人们仰慕这位文武双全的巾帼英雄,遂以其姓名山。还有一种说法,即王母斩蛇造“佘山”。两条犯错的峨眉山蛇,在放逐东海途中不老实,兴风作雨,祸害百姓,被命雷电轰击,坠地而亡,变成了两座山。青蛇坠落西边,成了西蛇山,黄蛇坠落东边,成了东蛇山。后人因“蛇”字不吉利,遂改称“佘山”。有后人续写了这个传说,说佘山地区曾经多蛇,所以佘山从前才叫蛇山的,弄得游客战战兢兢的。上海曾几次发生蛇入居民家中事件,但真没发生在佘山区域。
   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佘山还有一个雅称,叫“兰笋山”。上海最早的地方志《云间志》记载:佘山多竹。1672年春,清康熙帝南巡,曾为佘山题“兰笋山”之匾,以赞佘山笋味道鲜美,佘山宣妙佛殿为此举行了隆重的上匾礼仪。岁月变迁,如今,康熙题匾及宣妙佛殿已不复存在,“兰笋山”之名也在上海历史中隐居起来。
   上海松江区,于上海而言,地位重要。4000年前,一批来自黄河流域的先民和原住居民一起,创造了著名的“广富林文化”,上海的根系由此生长繁茂,散枝开叶。松江境内,有“九峰十二山”。起初把我看糊涂了。原来,是十二座山丘的统称,九峰,是个大致数字。山峰从东北向西南一线蜿蜒13公里,几座小的,不仔细辨别,容易被忽略。山小到这个份上,屹立不倒,全靠石头坚持。其中主指佘山、天马山、辰山等。
   佘山和天马山,海拔高度都百米左右,甚至有数据说天马山比佘山略高,但人们还是将“上海之巅”的美誉留给了佘山,我想,这可能缘于以佘山命名了“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吧。这座公园,囊括进了十二座山峰,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0平方公里,是上海唯一的自然山林胜地。所以,因其身份,便在身高上,加了印象分。但佘山本身,不沽名钓誉,它曾迎来伟大的徐霞客五次造访。1636年秋,徐霞客第五次来佘山之后,以佘山为起点,开始了他豪迈的“西南万里行”。继续用脚步铲平艰险,以心跳叩问前路,披霞云游,一生为客。
   佘山分西佘山和东佘山,主要的景点都在西佘山上。山顶的平缓处,进入眼帘的是法国传教士1900年新建的佘山天文台,主要从事气象天文地磁等观测预报。借助此地,上海建成了一座上海天文博物馆,用以向青少年普及天文方面的知识。别看博物馆不大,那可是当时国内第一家专业天文博物馆。令人大开眼界的是那台当时从法国购置的40厘米双筒折射天文望远镜,当时属于亚洲最大。应该感谢这个传教士“不务正业”,不热衷于传教,却将科学知识传播进来,间接促进了上海乃至中国天文事业的发展。
   我第一次去佘山,还是儿子读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家长陪同去春游。儿子尚小,我觉得自己也没长大。倒是代替儿子思考了许多问题。天文台为什么要建在山上?为什么不都建在很高很高的山上?原来,建在山上,是为了回避灯光、烟雾、尘埃、水蒸气等对观测的影响。至于山高多少合适,要综合考量,比如山太高,空气稀薄、环境恶劣,对研究人员的生存构成威胁。有人可能会想到,越高离天空不是更近吗?和我一样幼稚。试想想,离我们最近的月亮,距离地球也有三十八万多公里,那么,即使把天文台建在穆朗玛峰顶,区区八千米海拔,也并不能与星星拉近多少的距离。星星只对人类微笑,但从来不喜欢“套近乎”。当然,我国也有较高的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在昆明市的东郊,海拔2020米,听上去比较高冷。
   还有,天文台的房顶为什么都是圆的?答案是,从各个角度可以打开“天窗”,方便观察。我补充一点,还有人类对天空的膜拜吧,“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符合人类对天空的想象。和蒙古包的概念及形象非常近似。近年,又在佘山天主教堂西侧建了一座天文观察台,也是白圆顶。
   佘山天文台,做出过巨大贡献,上百年来,拍摄了7000多张天文图片,陪伴几代天文学家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现在的天文台多了,望远镜也先进了,直到现在有“天眼”了,星星们已经无处躲藏。
   到达山巅,是天主教堂,远东第一大教堂。天主教实际就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我只知道天主教的主要宗教活动是做“弥撒”,即一遍遍重演耶稣与门徒最后的晚餐情景。说白了,是告别晚宴,吃顿饭。但不论什么教,在中国的土地上,首先必须爱国。大门紧闭,我也就只能折回了。在教堂院子外墙旁,只见几个中年妇女在对着墙上的十字架祷告,其状虔诚,佘山颔首。
   我指着教堂,让儿子看,欧式建筑,是教堂,不是教室。儿子眨巴着眼睛,满眼惶惑。教堂在儿子眼中,就是自己搭建的积木。教堂和天文台毗邻,忽然觉得很合适,人类无论信仰什么,最终都要解决自己的归宿问题,所以,除了祭拜大地,就是仰望星空。儿子天真无邪的眼睛,是离我最近的星空。
   向下走时,我望见佘山西麓山脚下的一片翠绿。哦,那是上海仅有的一块绿茶园,据说年产量只有500公斤。没喝到过,上海也出茶的,上海茶,这令我很惊讶。
  
   三
   我是个“地名控”,先后对上海含有“山”的区进行一番查证、了解。上海市目前有十六区,其中,宝山区、金山区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既然以山命名,必有缘故。
   宝山区,东北濒临长江,东临黄浦江,其他边界地段则与上海各区、江苏太仓地区接壤,简单来说,地处上海北端。区域面积300平方公里,大小处在中游,人口近200万,跻身区内前三。
   提到宝山,最知名的当属吴淞口。吴淞口,即吴淞江入长江之口附近区域。吴淞江流到上海市区,就被叫做苏州河了,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兄妹一起奔赴长江。所以,若现在“望地生名”,吴淞口就是黄浦口,因为苏州河入黄浦江后人们看到的就是一条黄浦江了,是黄浦江和长江最终拥抱在一起。吴淞口这名字,为什么没改“口”,很简单,从古至今沿袭下来,好记忆和区分,加之是明清江防要塞,威名远播。我在《穿梭在上海历史的时空》中曾写道,1842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进攻吴淞要塞,名将陈化成殊死抵抗的悲壮故事。另外,还有1937年“八一三抗战”,宝山守军姚子青部,在此激战,誓死不退。现在有炮台湾公园和淞沪抗战纪念馆,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水浩浩,淹没了铜炮的怒吼声,也淹没了一座山——宝山。明朝永乐年间,为了南粮北运,需要走沿长江到上海再向北的水路。当时,负责漕运的平江伯陈瑄上奏皇帝,说,嘉定县濒海一带(原宝山区域部分),沿岸平缓,没有标志,导致漕运船只经常发生触礁事故。后来便有了吴淞口以东浦东高桥以西之间的一座高近百米的土山,实际起着航标作用。当地百姓,以为曾经的海市蜃楼化身为山,神仙显灵,这可是座宝藏,永乐帝听闻后便赐名“宝山”。遗憾的是,后来,这座土山,付诸流水,芳踪难觅。显然,如今的宝山区几经整合,已不复当年的宽广。
   土山不见了,但在宝山区的西北角,从1978年起,耸起一座钢城——上海宝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在宝山区长江之畔打下第一根桩。它是中国钢铁工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逐渐成为国内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2016年,宝钢和武钢合并后,更名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武钢铁,控股参股钢铁企业几十家,从此宝武成为国内钢铁行业产能高达6000万吨的巨无霸,粗钢产量名列世界第二。无疑,这是一座钢铁行业的山峰。宝武钢铁是“国之重器、镇国之宝”,也是宝山区的骄傲,宝山区名副其实。
   金山,一听这名字,就金光闪闪。但到了金山区,全境地势低平,怎么也找不到这座金山。查阅其历史方知,明朝时期,金山区原来靠近海边处,为抵御海上倭寇侵犯,建设了一座5公里见方的卫城。其实就是明代一个驻军的地方,是兵营。因临近海中的大小金山岛,故名金山卫。可惜的是,1937年,日军进犯,抗日将士以卫城做掩体与之厮杀,城墙悉数被毁,只残存一处卫城南门遗址。后扩建并立碑铭文,以志伤痛。
   有了,金山之名来自于金山岛。金山岛包括大金山岛、小金山岛、浮山岛,上海人习惯称呼大金山、小金山,而忽略浮于海面龟背似的浮山岛(也称乌龟山)。从三座山形成的历史看,叫山更确切。三个岛屿都曾是陆上的山丘,后来,海平面上升,海岸线被侵蚀后退,三座山丘才被淹而孤立于大海之中。山被水环绕,多了几分柔情,所以,它们摇身变成了“岛”。
   大金山,海拔高103.4米,是上海境内最高的山峰。它比佘山高出3米,却因不能近瞻而孤独。岛上鸟类众多,植被丰富,曾于2014年至2017年进行开发,拟建成“上海市大金山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时间已过多年,但仍没对外开放。这方面文字记载很少。但据乘着渔船上岛的网友说,岛上养着150多只猕猴,给山上增添几分野趣。但旅游,我们可去海边城市沙滩或者金山嘴渔村,亲近大海的呼吸,品尝海鲜美味时,可以眺望金山三岛。多少深情啊,金山一定也痴痴遥望着我们。
   金山区毕竟是金山区,人口只有80万,但面积近600平方公里。大小金山虽在海中,但境内西侧曾有一座“金山”——上海石化,全称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72年创建。说来有意思,中央决定建厂的初衷竟是解决中国人穿衣服的问题。因为合成纤维原料、合成纤维是其四大类产品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乙烯和腈纶生产商,同时还是中国重要的成品油、中间石化产品生产基地。五百强企业中的前十名。石化城,当地居民大多在石化企业就业,每年销售额千亿元左右,政府就是光靠各种税收,也吃不完,用不光。
   但近些年,因成品油价受国家调控、企业整治污染投入巨大等因素,有些企业出现亏损,厂子规模大,企业员工多,“船”大掉头难。石化乃至整个金山区的企业,现在要做的是,寻找这片土地上的新金山。海上的金山有一个废弃的铁矿,从中应该得到启示,任何资源都会枯竭的,石化这座“老金山”难以摆脱这样的命运。
   金山区现在是上海的核心镇,机遇难得。“面朝大海”,注定“春暖花开”。也许,新金山的未来是扬帆出海,而不是让海中的大小两座金山遮住双眼。
  
   四
   我登过一些山,虽然不是什么名山大川。长期在上海生活,日渐长高的上海,锻炼了我的脚力。不少多层的老小区,每天上下班,要爬上爬下。甚至,有些高层的老旧小区或高层写字楼,到了年龄,老电梯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旦维修不及时,我们只好凭借一双脚,走到十几层甚至二十几层。这和爬山,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总体而言,上海是一座少山的城市。一年一度的上海东方明珠元旦举行爬楼梯比赛,终点设在259米的透明观光层,86层楼高,其实,就是一种变形的爬山比赛,本质都是为了登高望远。
   每次到了山区,见到连绵起伏巍峨峭拔的山峰,惊叹之余,我羡慕不已,上海要是有这样的一座山该多好啊!于是,我想到了上海音乐厅。2003年,因延安中路修建工程,工程部门利用滑道技术,将其平移了66.4米。不动一砖一瓦,还要朝向旋转180度。钢筋水泥结构的老房子,高龄72岁,总重5650吨。这在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所谓滑道技术,就是安装滑轮和轨道,将建筑置换到一个重1800吨的“托盘”上移走。可否利用这样现代的技术,增加牵引动力系统能级,将一座造型秀美的山峦平移到上海?古有愚公移山,倘能如此,愚公“当惊世界殊”。
   我的想法可能太天真。不过,有的市民的金点子却得到重视。2017年,市民“金点子”征集中,有很多市民提出在市中心造山的建议。地点就选在浦东上钢三厂原来堆钢渣的地方。市民回忆说,那地方原来是一座钢渣山。结果,利用三年多时间,世博文化公园内,一座双子山挽手耸起,最高峰48米,次峰37米,成为我国第一座高度超40米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外形是两座山峰,植被林木茂盛,还有一处人工瀑布,挂在山坡,增其雄浑壮阔。山顶有观光台,可一览山脚下的中心湖、十一孔桥和远处的卢浦大桥,领略别有一番风韵的申城之美。仔细看,山体下内部空间具备游览、停车、顾客服务功能。上海寸土寸金,一寸土地都不能浪费。
   有些人不以为然。其实已经很了不起,这毕竟不是在小公园里,堆几块石头了事。这些年,上海更高了,有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为证,上海更快了,从浦东龙阳路发往浦东国际机场的磁悬浮列车,时速达430公里,路上只需8分钟。上海更强了,在上海的软土地上建造两座用地面积30万平方米的苍翠山林,许多意想不到的技术难关需要一一攻克。“山不在高,有‘美’则名”。不日,这条重磅消息就会传遍世界各地——到上海登山去,到上海去登双子山!
  

共 592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写上海,无外乎写黄浦江,写外滩,写南京路,写迪士尼乐园……但韩格老师的此文可谓另辟蹊径,特立独行,写上海的山。原来上海真的有山!上海有座佘山,据说与佘老太君相关,还有一种说法,即王母斩蛇造“佘山”。佘山因传奇故事而增添了神秘感,令人心驰神往。佘山另有雅称“兰笋山”,乃康熙赐名。佘山曾迎来徐霞客五次造访。西佘山天文台是法国传教士所建。佘山天文台,为天文气象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一次佘山亲子游,给作者及其儿子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时也为一些高深莫测的问题找到了满意的答案。作者是个“地名控”,先后对上海含有“山”的区进行一番查证、了解。作者尤其关注宝山区和金山区。宝山的吴淞口,这里曾发生过轰轰烈烈的故事,在鸦片战争中,名将陈化成曾在此殊死抵抗。1937年“八一三抗战”,宝山守军姚子青部,在此激战,誓死不退。宝武钢铁是一座钢铁行业的山峰,是“国之重器、镇国之宝”。金山,有着红色的历史记忆。金山岛,鸟类众多,植被丰富,猕猴撒欢。金山区的上海石化,位居中国五百强企业前十。如今世博文化公园内,一座双子山挽手耸起,成为我国第一座高度超40米的空腔人工仿自然山林。好文,构思新颖,立意高远。作者从一部电视剧和一本书写起,引出上海的山,娓娓道来,山虽小但很不一般,凸显上海这一地域特征的山的特点。这些山,或有着动人心魄的历史故事,或有着惊世骇俗的文化传承,或有着带动一方发展的龙头企业,或有着举世瞩目的人文景观……上海的山,是美丽的山,是英雄的山,是富有的山!窥一山而知上海,作者落笔生韵,写出了上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喜悦、豪迈、深沉的情感澎湃汹涌,令人动容。文中亲子互动的表达、一些细节的描写、一个个真实数据的列举等,都深入人心,令人振奋。作者对上海的热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爆棚。精妙绝伦的文章,盛赞才情,倾力荐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7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8-07 07:01:54
  上海之山,是美丽的山,是英雄的山,是富有的山!窥一山而知上海,作者落笔生韵,写出了上海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变,今非昔比,其喜悦、豪迈、深沉的情感澎湃汹涌,令人动容。上海,美得霸气,令人刮目相看,令世界各国人民向往。问候韩格老师,夏祺创丰!
回复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7 07:48:15
  谢谢老师精彩的解读!每次读老师的编按,都如同欣赏一篇美文,很过瘾,很解馋。这篇文,我意在从上海山的角度,反映下上海的巨变。但限于史料不多,描述和理解上就有些粗浅。时间有点赶,不完美之处多多。谢谢老师一贯的鼓励和赞誉,给我增添了前行的力量。期待老师美文佳作,假期愉快!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07 07:04:35
  这篇关于上海的散文别出心裁,写上海的山。从佘山到宝山、金山,融合传奇故事、历史文化、龙头企业等,展现上海变化。亲子互动等细节动人,作者情感澎湃,热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值得一读!问候韩格老师,祝夏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7 07:51:03
  这样写上海的山的作者不多,上海是个水泽之城,我试图换个角度,写写上海的过去与现在,乃至未来。限于史料不多,时间也赶,不足处挺多的。感谢老师的热情鼓励,顺祝秋安,笔健!
3 楼        文友:枫桦        2024-08-07 09:50:12
  不读老师的文章,还真不知道上海还有如此去处!文字澡沉,解读如此细致,来自于这段历史在心中的沉淀!有信手拈来之感!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7 10:17:32
  谢谢老师百忙中关注拙文!如果说对上海相对比较熟悉,就是三十年的上海生活把我变老了,心中对上海的一些过往有一定的储备,今天才把它写出来。稍显粗浅。谢谢老师的鼓励,祝秋安,笔健!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7 09:56:24
  我就常常忽略了上海的山,所知也只是几个名字,像提及的金山,宝山,未登山岚,不敢说山,作者将“山”的概念做了外延上的扩大,让我们一览上海众山,那真的是群峰错落,座座精彩。这篇散文,胜在构思之巧,写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这笔于山,一点不险,因为上海是一座有着绝对高度的城市。很佩服韩老师对上海历史的把握,堪称上海通。一个东北人,对上海如此深情,可见上海队人的包容度,我几次到上海,就感觉亲切,喜欢在上海逛一逛。有的城市我却没有一种亲切感,不是城市不好,说不出为什么,上海亲切,可能韩老师也是这样感觉的。文章颇多的妙语,那个传教士的“不务正业”,让我一下子有了莞尔一笑的阅读感。怀才抱器拜读,问候秋祺!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7 10:24:29
  老师所言极是,上海有着绝对的高度,所以,很容易忽略上海的山。当然,上海的山海拔不高,这也是被忽略的原因之一。我从到上海那天起,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上海到底有没有山,有哪几座山?我曾问过同事,被一阵笑声淹没,觉得我是个怪人。今天触动我提笔写这个素材,是因为世博公园的双子山建设,至少在上海轰动不小,山不高,但其中的科技含量很高,很漂亮。上海的确是海纳百川,包容度很高,我现在所住的这个新小区,70%以上都是外地扎根上海打拼的年轻人。欢迎老师来上海!谢谢对拙作的鼓励,祝秋安,笔丰!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07 12:52:33
  我觉得,老师比老上海还上海了,你才到上海生活三十多年,对上海知道如此之多,上海的山上海的水,他人不知道的老师都挖出来了,可见老师是个用心之人。美文佳作,点赞学习,祝老师工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7 13:36:57
  谢谢老师的精彩留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上海有没有山,有几座山,这个问题我三十年前就提出过,这次,把掌握的有些内容整合下,形成拙文。只是理解尚停留在粗浅阶段,不够深入。谢谢老师的美誉和鼓励,秋安,吉祥!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7 15:05:56
  佘山的名字非常有趣。古人说仁者乐山,我始终觉得这个说法片面了,仁和智是无法分的,佘山,蛇山,兰笋山,都是读山读出了境界,是智者的表达,也是仁者容山的心怀表露。韩老师的文章精彩而内涵深蕴。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7 15:18:06
  的确,这个名字挺有趣的,我刚听见时也觉得很惊奇。我对山的理解可能和古人角度不同,更多的是从“智”的视角去感受,古人那种仁者乐山,想必会更自在逍遥些,羡慕。老师的解读精彩,点赞!
7 楼        文友:简柔        2024-08-07 15:13:38
  以为上海只有海,只有江,原来上海有山,山不高,却有着无法跨越的高度,让人对上海的历史、景点和发展的现状更为了解。老师用如此笔法写上海,新颖别致。
回复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7 15:22:36
  上海有山,但由于上海水系比较发达,有黄浦江,大家就忽略了,当然,因为这些山海拔确实不高。我写这个文,目的就是换个视角,将这些“山”拔高一些。笔力有限,不足多多。谢谢老师关注鼓励!
8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8-07 17:33:28
  上海的山,我还是第一次知道,真没有见到过,只知道上海的街和路,去过外滩,韩老师在上海待了三十年,对上海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对上海的历史也能如数家珍,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拜读学习了,问好韩老师,工作顺利,佳作频频!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7 19:44:11
  谢谢关注拙文!我对上海的了解,尚处在学习阶段,比如上海的山,我挖掘的不够深,很多感受都流于表面。上海的故事太多,需要时间,慢慢探索。谢谢老师热情鼓励,秋安,吉祥!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