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一个讲规则的人(小说)
“叮铃铃”,从总公司开会刚回到办公室,写字台上的座机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房间里好像有卧底的,脚没占稳,电话就追了进来!”周总笑着自言自语了一句,将公文包往沙发上一扔,随手抄起电话。是公司人力资源部郭部长打来的。寒暄之后,郭部长说,从窗户上看到周总回来了,怕打手机不便,就播了座机。周总问有事?郭部长说,他手下的大副给他打过三次电话了,一定要他和周总约个时间,吃个饭,有点事想求周总帮忙。周总是这家国有企业的副总,叫周得仁,负责行政工作。对职务的称呼,企业和部队、政府机关不太一样,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大家都称周得仁为周总。
大副是郭部长手下的干事,负责劳动纪律检查考核。他姓高,个子也廋廋高高的,走路时,上身轻微晃动,习惯倒背着手。他对工作非常负责任,每天早来晚走,卡住上下班的关键钟点,深入到车间部室进行检查。工厂的旮旮旯旯,到处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特别是,他不只检查脱岗、睡岗、干私活、班中饮酒等违反劳动制度的行为,看到违反工艺、偷工减料、不戴安全帽、工作服扣子没系好、地面杂乱等各种不良现象,他都要说,要记,要上报。就像船上的大副一样,管得很宽。所以工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大副。
“大副,不是出了交通事故,双腿骨折,上不了班了吗?”周总说。
“就是因此,他的收入明显减少,治病又花钱很多。半年前,他媳妇又生了儿子,买尿不湿,买奶粉,都需要钱。他暂时上不了班,家里突然拮据,入不敷出,孩子哭,媳妇急,他上火。现在,他恢复得能拄拐杖走路了,就找了个为报社推销报纸的差事,也便多收入几块。你主管咱们单位的报刊订阅工作,想请你帮忙。”郭部长说得恳切。
“唉,真是瘸子腿上偏扎刺,这些糟心的事,都让他赶上了。让他直接给我打电话就得了!”周总说。
周总知道,大副出身农村,哥两个,父亲早逝。他妈妈泥里水里,含辛茹苦把他们哥俩拉扯大。他很好学,但没能考上大学。十八岁高中毕业,妈妈把他送到了部队,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上,他读了成人大专,取得了学历。复员回家后,赶上这个企业占地招工,他的复员军人身份,家庭困难的现状,他的学历,是招工的优先条件,经村里推荐,企业笔试面试,他被顺利招进工厂,成为这个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被分配到人力资源部任干事。到工厂后,他继承部队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态度,对工作极端负责,甚至有些死板,有些过激。触动了一些职工的利益,伤害了一些人的感情。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名话是,没规矩不成方圆,做事要二小穿马袿——规规矩矩。
大副和办公室小车班司机,还发生过一次经典的讲规则的故事。一次,公司财务、劳资、机动等几个部门人员到总公司办事,办公室泒的是一辆载客七人的海狮面包车,大副也在车上。一个规模企业的小车班司机,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领导,每天围绕领导打转转,久而久之,生长了一定的特权思想。表现之一,是外出时,只要到了吃饭的点钟,不管中午或者晚上,用车单位的人员,就要张罗下馆子,带司机去吃饭,除非司机因为个人原因,不想在外边吃。不管乘车人员愿不愿意,这早已成为不成文的规矩,人人认可并尽力践行的潜规则。公司距离总公司有三十公里。这次,早起出发,几个部门办完事,返回时就是午饭的点钟了。
距离公司两公里处,是个路口,右拐,没有饭店,只能回单位,吃食堂;左拐,就是闹市区,饭店林立。往次,车上早有人提前告知司机去哪哪饭店,司机提前拐弯,直奔饭店。可这次不知什么原因,已经到了必须做出左右转弯选择的地界了,车上还没人张罗吃饭。司机就放慢速度,暗示车上人。到了拐弯处,司机干脆停下车,说,你们下车,走回公司吧,我要回家吃饭。他的家是往左拐。有位财务的大姐早看出端倪,只好说,往左拐吧,我请客,都去。司机显然有所准备,马上左打方向盘。知性的海狮面包也像拍主人马屁似地,四轮刷地向左边转去。
“停停停车,把我送回公司,你们再去!”这时大副站起来,急速地晃着手,大声说。
“我们去吃饭。”司机说。
大家也附和,说:“大副,有你,要一块去!”
“食堂现成的饭,时间也正好,凭什么请司机吃饭?”大副眼睛盯着司机。
“你要不去,就下车走回去,要不等我们吃完饭一块回去!”司机的特权思想,持续发生作用。
“你应该先送我回去,再出来吃饭。”大副声音高了。
“肯定不先回去!”司机没有半点减速。大家继续劝大副一块去吃饭。
“马上停车,我下去!”大副已经来到车门旁边。
车停了。大副下车,倒背着手,晃动着身子,用了20分钟,迈着大步走回公司,赶到食堂用了午餐。
他的这一举动,开了出门不请司机吃饭,也不盲随他人一块陪司机吃饭的先河。可谓空前绝后。
但事情并未至此结束。大副把这个事反映给郭部长,并建议郭部长向上反映给公司领导,否则,他要向总公司反映。
结果是司机受到严厉批评,小车班司机管理办法,增加一条:任何乘车人员没有义务负责司机用餐,任何司机在任何时候,没有资格和权力要求乘车人员负责用餐。否则,将对司机严肃处理,严重者调离岗位。
这事,一夜间传遍公司,大家议论纷纷,有褒有贬,在调侃大副死板的同时,也由衷赞叹他的勇气和规则意识。
这种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和做法,无疑使大副成了孤家寡人,人们敬而远之。过了30岁,他也没有搞上对象。到34岁的时候,经人介绍,他和一个小他3岁的大龄姑娘结了婚。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可他又遭遇了车祸。
周总的脑海里,急剧地闪动着有关大副的各种信息。电话听筒中,郭部长的声音又闯入他的耳际:“唉,周总,您知道,大副这个人,是个怪人,所谓地讲规则,办事死板嘛,他说他不能越级找您,要通过我这个部长才合适!”
“真是墨守成规!那也不用吃饭哪,他家庭困难,活动又不便!你告诉他,非吃饭的话,我请客。”周总说。
“我也和他说,周总那不是外人,会积极给咱们帮忙,不用吃饭。可他不干,他说,麻烦人,连顿饭都不吃,这不符合规则。你就成全了他吧,以后有机会,我给他想办法补偿。”郭部长说。
周总说:“他找我的事,你让他打电话给我,说明情况,我想法给他办!吃饭的事,以后再说。”
“好,听您的!我联系他。”郭部长说。
周总放下电话,拿起水杯,喝了口水,坐在椅子上,翻起会议记录本。总公司开会的中心内容,是来年报刊订阅的事。和往年的要求没有大的变化,一要保证三级党报的订阅数量,二要适当压缩文史类报刊,三要适当增加科技类报刊。总的金额,要有所压缩。每年的十月份,区邮政局就派专人来找周总,敲定公司下一年度订阅报刊种类、数量,并订立合同。这已经是多年的惯例了。
但报刊订阅业务,近几年有了双轨制,邮政局之外,公民个人也可承揽报刊订阅业务,报社、杂志社让出微利,作为报刊推销者的报酬。但一般社会组织,已经习惯和国有邮政部门打交道,踏实。没有特殊关系,个人推销,不好进入社会组织这样的大用户。
大副怎么想到了这个路子?周总合上笔记本,目光移向窗外。
哦,想起来了,大副工作之余,喜好写诗,这是他在部队上,连指导员鼓励他这样做的,就坚持下来,带到了企业。两年前夏日的一天,周总正在赶写一篇关于企业创新管理的论文,办公室的门响了几下,大副进来了,手拿一张写有四行字的稿纸,递给周总,谦卑地说:“周总,知道你文章写得好,总在报刊上发表。我这儿写了一首小诗,请您给我提出意见,看能否投出?”
这是周总首次知道大副爱好文学,也是首次看到大副写的诗作。
他示意大副坐下,放下手中的笔,拿过大副的稿,吟诵起来:
“赤日炎炎似火烧,
机器轰鸣冲九霄。
耐火工人无熔点,
汗水写出红捷报!”
周总笑了,说:“文通字顺,合辙押韵。但有点俗气,有点口号化。特别是第三句,有点不准确,熔点只有高低,没有有无。要改改才能投稿。”
大副有点脸红,一边奉承周总,一边拿回稿纸,说回去改改。
这以后,周总在本地和总公司的报纸上,就偶尔看到大副的小诗。大副,或是因此,认识了报社的编辑,才想到了推销报纸这个差事。这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的结果。但凭他的关系,他的性格,能有几家单位选择他订阅报刊?
但这就更需要给他帮忙了。周总决定,将大副重点推销的地方的党报、晚报全部给他,金额大致五千元。这是能够办到的对他的最大帮助了,虽然微乎其微,不足挂齿。
但两天过去了,大副没有给周总打电话,三天五天过去了,大副还没打。邮局已经知道分出去一块业务,频繁找周总说情,要周总收回成命。周总想,大副不是讲规则的人吗?这事办的有点不规则了,莫非郭部长没有告诉他?周总问郭部长,郭部长说第一时间就告诉大副了,他说很快就联系周总。周总就跟郭部长要了大副的电话,准备到了周末,直接联系大副。
出乎意外地,周五晚上,周总从外边应酬回来,下车后,模模糊糊看到自家楼口站着一个高个子人,似有一副拐杖卡在右腋下。近前一看,是大副。
“你是怎么来的?”周总上前一步,扶住大副。
“打车,不远,起步价。”月光下,大副的眼睛显得很亮。
“我让你打个电话,非得跑来,多大个事?”周总说。
“你给我帮忙,我不来趟见一面不合适!”大副说。
周总把他的决定告诉了大副,并告知了如何履行报销手续,最后说:“到门口了,走,我扶你上去坐会!”
“不去了,你该休息了。我给你买了一只熏鸡。”这时,周总才发现,大副脚旁,放着一个纸袋。大副说着,从地上拎起纸袋,使劲往周总手上塞。
周总推过去,说:“你真是一根筋!我肯定不要。你媳妇正坐月子,给她拿去!”
二人反复推让,搅得楼上都有人打开窗户往这里看。最后,周总说,你要不拿回去,报纸业务取消!这时大副才摇头咂舌,说真是掰不过领导。替媳妇谢谢周总。分手时,周总送他到出租车上,硬抢着提前付了车费。
周总出于对文学的爱好,订了好多杂志,有《收获》《当代》《十月》《北京文学》等五六种,有公家的待遇,也有个人付费订阅的。但来年,从一月份始,多了《小说月报》和《小说选刊》两种杂志。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令人蹊跷。周总问办公室,不知道。问郭部长,不知道。问大副,他说是报社奖励用户,专门赠送的。当时,周总没有细想,信以为真。第二年还有。
一天,郭部长来到周总办公室,商量事情。周总突然想起大副,就问起郭部长。郭部长说,大副真是命运多舛。媳妇和他离婚了,把孩子带走了,理由是大副太倔强,太死板,也挣不来钱。郭部长曾去劝解,大副媳妇说了很多,其中一项是说他把孩子买奶粉的钱花去300元,给报社送礼。郭反复追问大副,才知他为了感谢周总的支持,给周总订了两份杂志。要不显得他大副太不懂规则,太没有人情味了。
周总听后,眼睛望着窗外,思考了良久。
文章快结束那段,在编辑时,出错了。被删了后边的文字。改后是这样。烦请编辑老师改下。对不起!谢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