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东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海外的独特魅力(散文)
一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春节,作为中华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承载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和记忆。
如今,春节文化已经走出国门,并走向世界。有将近20个国家和地区已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每年农历新年,全球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以各种形式来欢庆新春佳节。
今年正月初二,一场盛大而隆重的新春巡游庆典在温哥华唐人街冒雨举行,一百多个不同族裔的团体近五千人参加了巡游和表演,数十万不同族裔的人顶着雨观看,唐人街两侧站满了围观的人群,摩肩接踵的人流,把街道围的水泄不通,从这壮观的场面,得以窥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海外的独特魅力。
游行队伍中,有几个身着唐装的西人,一边忙着给大家拜年,口里说着:“新年快乐!”一边从袋子中掏出一个个红包递给路边的小朋友们,这些人始终面带笑容,温馨而喜悦。此时此刻,无论是巡游的人,还是观看的人,仿佛没有了族裔之分,就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
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伴随着鼓乐声,有舞龙舞狮的,有扭秧歌打太极的,把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这种喜庆的气氛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瞪着一双双好奇又惊喜的眼睛,张着嘴巴,笑容满面。作为海外华人,我还是第一次在异国他乡参加春节庆祝活动,心情分外激动。
从1974年开始,每年农历新年,温哥华华埠都会举办春节年庆活动,今年是龙年,也是温哥华华埠春节欢庆活动50周年纪念,历经五十年的历史沧桑,庆祝活动的规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最初的一两个表演团体,到如今上百个表演团体,吸引不同族裔5000人参与表演,数十万人观看,成为温哥华最隆重的节日盛事,这也是华人华侨众志成城,几十年坚持的结果。春节,已不只是华人的节日,更是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节日。
二
一辆缓缓行驶的车辆,从车斗处支出一根长杆,长杆的末端悬挂着一挂红红的鞭炮,点燃后,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一声声清晰悦耳的鞭炮声,响彻在耳畔,响彻在唐人街,也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过年放鞭炮,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风俗习惯。据史料记载,鞭炮,起源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遥远的古代,在火药发明之前,人们过年时,为了驱赶妖魔鬼怪和祈福平安吉祥,通常点燃竹子,因竹子燃烧时,会发出“噼啪”的声音,所以,鞭炮又名爆竹。后来,炼丹家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创新求索,发现木炭、硫黄和硝石的混合物能引发爆炸,唐朝的孙思邈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火药。到了宋朝,中国民间已经就出现了鞭炮。
记得小时候,每年除夕之夜,过了半夜十二点,父亲就会在院子中燃放鞭炮和二踢脚,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声响,“嗵”的一声,一个红色手掌长的二踢脚腾空而起,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惊的我家那只小花狗,夹着尾巴,迅速躲进厨房。这时候,家家户户开始陆续燃放鞭炮,鞭炮声声,此起彼伏。我和哥哥穿上棉衣,走出屋外,一人手里举着一根细长的烟花炮筒,“哗”的一声点着引线,接着就听到“嗵、嗵、嗵”的声响,抬头仰望,夜空中,闪现出一朵朵彩色的烟花,红的,绿的,粉的,紫的,蓝的,色彩缤纷,耀眼夺目,美不胜收,只可惜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好好回味,烟花就消逝的无影无踪,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于是,扭头朝着邻居家上空看去,眼睛不断地寻找着那摄人心魄的绚烂烟花的踪影,那真是一段快乐而美好的时光,令人怀想。
火药的发明,展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中国祖先发明的火药技术,早已传遍世界各地。如今,每逢新年,各个国家通常燃放烟花来庆贺,一朵朵绚丽的烟花,在空中惊艳绽放,如海市蜃楼般,璀璨夺目,美的惊心动魄。人们在惊叹烟花之美的同时,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想起那个叫孙思邈的中国先人呢?
三
伴随着鼓乐的伴奏,一条长长的金龙蜿蜒而来,在空中翻腾飞舞,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时而腾跃,千变万化,九曲十环,蔚为壮观,人们欢呼着,雀跃着,赞叹着。
舞龙,是汉族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每逢喜庆的节日,人们习惯舞龙来庆祝,这是源于古人对龙的崇拜,龙在古人的心中,是神的化身,能布雨行云,消灾降福。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当遭遇干旱的时候,人们身穿彩色艳丽的衣服,舞动着彩龙,乞求神龙降落甘霖。舞龙,逐渐演变成人们表达美好祝愿、祈求五谷丰登的庄重仪式,特别是在喜庆的节日,人们更是通过舞龙活动,来表达内心欢愉的情绪。作为吉祥物,在恭贺、节庆、祈福、祭祀、驱邪等活动期间,都有舞龙的传统习俗。龙,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崇拜的精神图腾,炎黄子孙也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
在队伍前领队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他举着绣球,虽然上了年纪,但步履依然矫健敏捷,舞龙的队伍中,有中年人,也有年轻人,一个个生龙活虎,让我看到了舞龙的传统表演民间艺术在异国他乡得以一代代传承,令人欣慰。
四
巡游队伍中,除了舞龙,还有狮子舞。表演者在锣鼓的伴奏下,装扮成狮子的模样,一雄一雌,一黄一白,抖动着闪闪发光的皮毛,晃动着脑袋,鼓动着眼睛,威武霸气,时而高高跳起,前爪腾空;时而跌落,四爪着地;时而翻滚腾跃,凌空而起,动作灵动,姿态潇洒,雄浑豪迈,观众纷纷喝彩。
观众中,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少年,手里在戏耍着两只小狮子玩偶,与舞狮者交相辉映,引得人们不禁侧目看他脚前一动一动的小狮子,并哑然失笑。
狮子舞,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经常出现。狮子在华夏各族人民心中是一种瑞兽,是吉祥平安的象征,舞狮活动则寄托着人们对纳福求吉、消灾辟邪的美好心愿。记得有一次参加婚礼,看到有狮子舞表演,只见两只狮子,一会儿跳到桌子上,一会儿腾空而起,表演着各种高难的动作,如演杂技,让人叹为观止。狮子舞,于2006年,已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由此可见,舞狮,在中国众多的民间表演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狮子舞究竟是何时兴起的,有的说起源于北魏,有的说起源于唐朝,还有的说起源于宋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从白居易的这首诗中,可见唐朝时已出现了狮子舞,由此可推断出,狮子舞在中国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
舞狮表演艺术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温哥华唐人街,每年的春节庆典中,都有舞狮表演,表达海外华人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祈福和祝愿。而在这次巡游中,有不同族裔数十万人观看演出,狮子舞也向世界各族人民展示了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五
身着绿色服装的腰鼓队,边跳边舞,边舞边击鼓,表演者大多是中年女子,动作整齐有序,舞步轻盈矫健,她们的体态如少女般曼妙柔婉,甚至让人忘记了她们的年龄。鼓点富有韵律,如骤雨似疾风,一条条红色的飘带,若回风舞雪般在空中飞扬,这些舞者不断变换舞姿,时而转身,时而飞腿,时而跳跃,在光与影的交错中,带给视觉以美感,带带精神以愉悦。
腰鼓,是源于中国汉族的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来源于民间生活,在民间广泛流传。我上小学时,每次参加乡里举办的中小学运动会时,都会看到坡子小学的腰鼓队表演,潇洒飘逸的体态和动作,记忆犹新。当我在异国他乡看到腰鼓队表演时,就想到了小时候运动会场上看到的那些如飞燕一般的影像。
说起腰鼓的起源,最早用于战场上。早在秦、汉时,边关将士遇到敌人偷袭,于是击鼓报警,传递信号。两军交战时,击鼓助威,就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八路军和解放军吹的军号,催人振奋,将士们听到号角,勇往直前,奋勇杀敌,前仆后继。随着时间的推移,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了民众祈愿丰收,欢度佳节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使得腰鼓趋向于更广泛的民众性,但表演者在击鼓和表演时,仍然保留有秦汉将士的飒爽英姿。
腰鼓队表演,力求动作整齐协调,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腰鼓在和平年代,早已褪去了战争中传递信号的功用,已成为令人愉悦的民间舞蹈,也是时代的进步。
六
巡演的队伍中,有一组特殊的方队,由不同族裔的少男少女组成,他们正在表演中国功夫“跆拳道”,表演起来生龙活虎,有模有样,英姿飒爽,让人称赞,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功夫超凡的魅力,吸引不同族裔的青少年产生浓郁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穿着僧服的和尚,他手里舞动着三节棍,舞动起来虎虎生风,潇洒娴熟的动作和飒爽的英姿,颇有电影《少林寺》中觉远的架势,从他的一招一式中,可以窥见他不凡的武功功力。
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有防身、健体、开智、养生等诸多功效,技法独具特色,魅力无穷,历经数千年而经久不衰,不但中国人喜爱,也被世界各国人民所青睐。
“天下功夫出少林”,一部电影《少林寺》,不知迷倒了多少人!我记得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梦想着自己也去少林寺学习武功,但只是梦想而已。而王宝强则将梦想化为现实,克服种种困难,来到少林寺学习武术,也正是有了这段学武的经历,才使得日后出人头地,在影视界闯出了属于他的一片天地。
中国武术的流派很多,除了少林流派,还有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柔和、轻灵、缓慢的拳术运动,讲究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动作飘逸,既有养生健体的功效,也给人一种艺术的的美感。
说到中国功夫,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武打巨星李小龙,他是影视领域和文艺界的一个传奇人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武林高手,更是功夫电影的奠基人和先锋人物,以敏捷、迅猛的动作和高超的武技,在电影界独领风骚,成为一代电影巨星,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武打电影作品,他的影响深远,为亚洲演员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也为后起之秀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成龙说,没有李小龙,就没有他。而李连杰说,李小龙是他的榜样。
他的功夫片突破了以往的传统规范,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和美的感受,也让观众逐渐对亚洲的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中国功夫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为传播中国武术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更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旌旗猎猎,引领着武打电影的发展方向,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演艺界不朽的传奇。
功夫,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打斗的技能,也代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此外,武术文化讲究扶危救困、忠孝正义、尊师重道等武德。中国功夫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武术文化精神的传承,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华传统文化所展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民族精神,也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发展。
七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渊源,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文化长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以及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温哥华华埠春节大游行,不仅展现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超凡魅力,也成为了世界文化相互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新春佳节,也是海外游子思念故乡的节点,对于每一位海外游子来说,春节,寄托了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和浓郁的乡愁。不管走到哪里,故乡是每个游子心灵的原乡,祖国永远是根,中华传统文化永远是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也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温哥华的海外华人团体,通过每年举办春节庆祝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沉浸式的节日体验,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增强了海外华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温哥华华埠新春大游行,更是国际文化之间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绚丽的魅力和光彩,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传承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