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宁静】石磨,岁月深处的吟唱(散文)
一
每当回到故乡,那古老的石磨,便如一幅被岁月悠悠浸染的画卷,悄然在我心间铺展。它恰似记忆长河中闪着微光的明珠,是家乡历史的静默见证,更是家乡人民心头永恒的根与魂。
家乡的石磨,宛如岁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两块圆形磨盘,厚重如历史的磐石,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变迁。上面的磨盘稍小,中央的圆孔仿若深邃的眼眸,静静注视着时光的流转,似在低语着岁月的故事。下面的磨盘稍大,稳稳扎根于石座之上,如同忠诚的卫士,坚定守护着岁月的秘密。磨盘表面那粗糙而神秘的纹理,恰似岁月刻刀留下的独特印记,亦是石磨辛勤劳作的无声见证。每一道纹理,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引领着人们踏入那逝去的悠悠岁月。石磨边缘的古朴图案,虽已有些模糊,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工匠的精湛技艺,犹如岁月遗留的神秘密码,等待着后人去解读。远远望去,石磨犹如一个巨大的车轮,静静地卧于岁月的角落,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它那深沉的灰色,宛如岁月的底色,沉淀着历史的厚重。轻轻触摸,能感受到它的坚硬与厚重,仿佛触摸到了岁月的脉搏,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变迁。中心的木轴,如岁月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当推动磨盘时,木轴缓缓转动,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传奇故事。
小时候,石磨是村里最热闹的所在。农忙时节,大人们会把收获的粮食搬到石磨旁,轮流推动着石磨,将粮食磨成细腻的面粉或米粉。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好奇地打量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时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那时的石磨旁,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宛如一片欢乐的海洋。我至今仍清晰记得,奶奶常常带着我一起磨米粉。她熟练地将大米洗净、晾干,然后小心翼翼地倒入石磨的圆孔中。奶奶双手紧紧握住磨盘的把手,用力地推动着磨盘,一圈又一圈。我则在一旁帮忙添米,看着米粒在磨盘的转动下渐渐变成细腻的米粉,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喜悦。那场景如同一幅温馨的画面,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底。奶奶一边磨米粉,一边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那些故事如同米粉的清香,氤氲在空气中,温暖着我的心灵。在奶奶的讲述中,我仿佛看到了祖辈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石磨不仅是加工粮食的工具,更是连接着祖孙两代人的情感纽带,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温暖。
二
往昔岁月,石磨宛如一位忠实的伙伴,默默见证着家乡人民生活的点滴。收获季来临,村子里弥漫着喜悦与忙碌的气息。家家户户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期待,他们小心翼翼地把粮食搬到石磨边,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男人们挽起袖子,双手稳稳地握住磨盘的推杆,用力推动着,每一次推动都带着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他们的额头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却坚定而专注。女人们则在一旁不时地添加粮食,动作娴熟而轻柔。孩子们在不远处好奇地张望着,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石磨转动的声音,如同岁月的乐章,在空气中缓缓流淌。那细腻的粉末,似岁月的尘埃,飘散在空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一粒粮食在磨盘的碾压下,发出叽叽的声响。家乡的人们深知,这不仅仅是粮食的加工,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许会互相交流着今年的收成,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那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温暖而生动的画面。
在我的家族中,石磨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传承。爷爷说,我们家的石磨已有好几代人的历史。艰苦岁月里,石磨如同一位坚强的守护者,守护着全家的希望。爷爷小时候常随父亲推石磨,那时推磨虽辛苦,爷爷却毫无怨言。他回忆起那段时光,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那时候啊,推石磨虽然累,但一想到能让家人吃上饱饭,就有了使不完的劲儿。”爷爷常给我讲石磨的故事,困难时期,石磨帮全家度过难关。粮食短缺时,石磨能将粗粮磨成面粉,做成食物,虽不美味却能果腹。
石磨不仅是家族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家族精神的传承者。我们家秉持着勤劳、善良、诚实的家训,这些家训如石磨纹理,深深地刻在家族成员心中。石磨似无声的老师,用默默付出诠释着家训内涵。当我们看到石磨,就会想起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的场景,激励着我们唯有勤劳双手能创造美好生活;石磨那沉稳的姿态,也提醒着我们要保持善良的心灵,如同它默默为家人付出一般,只有善良心灵可赢得尊重;而石磨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坚守,告诉我们诚实品质方能在社会立足。石磨所代表的精神,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和指引。
三
然而,时光流转,时代变迁,石磨渐渐被遗忘。2018年,安庆地区进行棚户区改造,我们的房屋面临拆迁。在那一片混乱中,石磨不知去向。得知石磨丢失的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重锤狠狠敲击。那一瞬间,脑海中如电影般闪过无数与石磨相关的画面,儿时在石磨旁的欢声笑语,奶奶推磨时的慈祥面容,那些温暖的记忆如同被狂风席卷,支离破碎。童年回忆被生生割裂的痛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我呼吸困难,眼眶瞬间湿润。
石磨,不仅仅是一个物件,它是坚固的象征。由坚硬石头制成的它,历经岁月的磨砺,却从未屈服。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它就像一位顽强的战士,默默为家乡人民服务。记得小时候,村里曾遭遇过一次严重的旱灾,粮食收成锐减。但石磨依然坚守在那里,人们靠着它将有限的粮食磨成粉末,艰难地维持着生活。它的坚固,让家乡人民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挑战,都从未放弃。
石磨也是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象征。过去,人们用石磨加工粮食,只为让家人吃饱穿暖。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每一次推动磨盘,都是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我的邻居李大爷,家中孩子多,生活十分困苦。但他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石磨旁,认真地磨着粮食,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他常说:“只要有这石磨在,日子就有盼头。”石磨加工出的面粉或米粉,不只是食物,更是希望的象征。它如希望之光,照亮家乡人民前行之路,似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带来温暖与希望。
石磨的丢失,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我们似乎过于急切地追求新的事物,而忽略了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老物件。我们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让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我们应如何在现代生活中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呢?或许我们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为这些老物件留下一席之地。亦可通过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对那些有价值的物品进行妥善保管和传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守住我们的根与魂。
四
在现代社会,石磨虽被现代化设备取代,但仍是家乡文化的重要标志。它代表着家乡的传统生活方式、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家乡的历史文化。石磨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家乡人民心中永远的根与魂。保护和传承石磨文化,意义重大。
打造石磨主题文化创意园区,需先进行详细规划。选址时,可择交通便利且具一定历史文化氛围之地。园区建设可分阶段推进,先建立石磨历史展示区,收集各个年代的石磨、老照片及相关文献资料,借助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互动屏幕等,生动呈现石磨的发展历程,从古老的手工制作至近代的使用场景,再到现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设立石磨体验区时,可招聘专业讲解员,指导游客亲自参与推磨,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同时设置一些小游戏或竞赛,增添游客的参与度和趣味性。在开发石磨文创产品方面,可邀请设计师深入领会石磨的文化内涵,设计出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感的饰品、文具等,如以石磨造型为吊坠的项链、石磨图案的笔记本等。而后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在旅游景点设立专卖店等方式进行销售,传播石磨文化。
成立志愿者团队亦需有具体步骤。可在社区、学校、网络平台等发布招募信息,吸引对石磨文化感兴趣的人士加入。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包括石磨的历史知识、文化内涵以及讲解技巧等。志愿者们可在园区内担任引导员、讲解员等角色,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更好地传播石磨文化。此外,还可组织志愿者开展石磨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石磨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石磨承载着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根与魂。我们应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石磨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吟唱着那古老而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