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山河】丝与棉的交织(散文)
说起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应该是古今享誉家喻户晓的刺绣了,我国现代人称之为刺绣,古人则称其为针绣。刺绣,用传统的绣针引不同颜色的彩线在服装、手帕、披巾或其它纺织品上进行绣织,通过细密地运针在这些纺织品上形成各种虫草山水等花纹图案。这种古老的传统技艺在古代极为流行,被民间艺人称之为“黹”,也有叫“针黹”,非常普遍。说实话,这个“黹”字我之前还真念音不来,是后来通过查字典才知道原来与织子同音,也是同一个意思。
由于刺绣是一个非常细腻且要有十分耐心的手工活,男人们大都做不来,有勉强做出来的其作品也像纳出来的鞋底。一般的刺绣活都是足不出户的女性在家中所做,所以古时又称之为“女红”。据史载,四千多年就已经有了刺绣手艺,“衣画而裳绣”的章服制度里就有着明显的官方规定,只不过那时候的刺绣非常简约,多加彩线绣了一个边或是增加了一个较为抽象的图案而已,后历经各朝各代的不断改进,刺绣开始渐进发展并日新月异,丝绸之路就铺满了中国的刺绣。到了明清时期,刺绣这项手工技艺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都是在这个时候相继脱颖而出,被彼时的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绣”。随后又推出了像鲁绣、顾绣和京绣等不同风格的地域刺绣特色,统称为中国八大刺绣,被代代传承一直流传至今。
母亲也会刺绣但不如大妹的手工巧,我们兄妹家里都有大妹的刺绣作品,多为五福临门的可爱动物刺绣,色彩搭配鲜亮,图面非常逼真。装裱后挂在家里,许多朋友和同事看到后都来向我索取。我的故土是山东,大妹因自小随母亲下乡回到了家乡,没曾想竟学得了一手好鲁绣。鲁绣作为中国著名的名绣之一,因其起源于山东鲁地而因此得名。据大妹所说,鲁绣与其它几个名绣有所不同,其主要特色是使用比较粗一些的加捻双股丝线作为绣线,当然还有其它不同原材,鲁绣在我的家乡下也叫“衣线绣”。
对于家中存放的各具形色的鲁绣绣品大妹是这样向她的嫂子们解说其特点的:鲁绣品大多都是用暗花织物作为底衬,运针方面主要采用的是齐针盒缠针,还有打籽以及滚针等多种不同的织锈针法。鲁绣做出来非常漂亮,它的图案样式比较多但也比较复杂,像汉族人最喜闻乐见也最爱不释手的诸如人物、小动物以及最常见的鸳鸯戏水、各种舞动的蝴蝶和许多不重样的花草等。
大妹家有很多她见空就刺绣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给家人和亲戚朋友们的,就像一幅幅最优美的画卷。用大妹的话来说,鲁绣看起来就是很养眼,有着它独特的刺绣风格,这个风格表现在鲁绣的总体看起来色彩淡雅,作品中图案选择和构造优美典雅,齐鲁文化的深厚内涵都在鲁绣中得到充分展现,让人们从鲁绣中看到了深厚的齐鲁文化内涵。
关于鲁绣,我曾经请教过出生于我家乡的国内较著名的刺绣大家杨老师,我大妹的刺绣就是跟她学习的。现已高龄的杨老师告诉我,鲁绣在山东地区可是一个名绣,是中国有刺绣历史以来的最古老的绣种之一。既然是山东之地的鲁绣自然充满着山东人的豪迈和大气的独特个性,但并不是粗糙而是粗中有细,呈现一种大开大合的刺绣艺术风格。鲁绣做为中国刺绣中比较独特的一个分支是名不虚传的。杨老师还给我介绍了“齐纨”和“鲁缟”这个在历史文献中最早出现的绣种,可以说是鲁绣的前身。杨老师不无骄傲地对我说,明代著名的鲁绣作品“文昌出行图”和“芙蓉双鸭图”等作品就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内,那是对鲁绣的肯定。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就可以看到,那可是国宝级别的。
没想到鲁绣还有这么多文化内涵,让我对鲁绣产生了要一究到底的想法。
我开始有空跑图书馆去翻阅与鲁绣有关的书籍,我家离图书馆近在咫尺不费工夫,说去就去。后在图书馆管理员的热心推荐下我去了一趟中国刺绣文化研究所,进一步了解到了鲜为人知的鲁绣制作技艺。其特色之一就是鲁绣作品中的图案在用双丝捻五彩丝线绣制中融合了有些类似于国画中的晕色手法,操作时把手中的绣针当作笔进行层层晕染,这种刺绣的风格显然与江南一带细丝淡彩的苏绣截然不同,充分展现出朴素苍劲的鲁绣特征。
要论说鲁绣的起源竟然是在春秋时期,在那个儒家文化盛行的时代鲁绣就已经在民间出现并一度兴起,历史上最早的鲁绣就是我前面所说的“齐纨”“鲁缟”这一绣种。
鲁绣对于所用的材质非常讲究,其材质主要是丝和棉作为唯一选择,是鲁绣能在山东地区乃至全国绵延至今的一个最大优势。山东是高产量高品位的棉花生产地,这里的棉线富有亲切的肌理感,摸起来既柔软又滑润,丝线的色泽度较之其它地区更高,鲁绣的著名正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这个出产优质棉的自然环境。
鲁绣的发展历史是比较古老的,秦汉时山东就已经有了专于管理绣工们的“服官”,专为皇宫制作绣衣。至明清代时由于运河的疏通,鲁绣得到更进一步创新和对外拓展,相继出现了许多与国内其它绣种完全不同特色的绣品,鲜明大气不娇柔皱作。几坨彩线和一块布在鲁绣艺人手中无尽想象地变化着,一针一线勾画出了山东人的刚直和豪爽以及不拘小节非常大气的齐鲁汉子性格。
大妹所提到的鲁绣“衣线绣”就是采用加捻的双股丝线造就的,所刺绣纹样作品既具有美观实用的装饰性,也更加结实更能耐磨和长期使用,注重了刺绣品实用性。鲁绣的强烈颜色对比更是它的重要特色,集中展现出了鲁绣那种华丽中求质朴的特殊风格。
据杨老师所说,鲁绣流传至今已有上千种的针法,特别是在绣制水墨画中的山峦等像雾状般时隐时现的形态时,就必须用虚针体现出那种让人看起来有种朦胧的感觉。我就很喜欢这一类的刺绣之品,特意让大妹给我织绣了一个。
作为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之一的鲁绣不但历史最为悠久,其民族文化的底蕴也很丰富,整个作品都在清新雅致中透露着古老传统,耐人寻味。鲁绣所具备的审美和实用等文化元素不仅深刻影响和促进了中国传统刺绣技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社会的民众服饰和装饰使用中更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同时,鲁绣正在为中国划时代的建设做出贡献,走向了国际市场,外国友人非常喜欢中国刺绣,刺绣也因此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浓郁深厚的文化价值支撑,架起了一座通往世界艺术巅峰之桥。
看我这么认真地研究鲁绣,大妹笑着问我哥是不是想成为新一代鲁绣研究专家呀?我跟着笑笑说多学多收益知识不压人嘛,而且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刺绣的确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了解的越多就越对自己的故乡热爱,也更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丰腴而骄傲。这话,发之于我的内心,不是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