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去父母那里(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去父母那里(散文)


作者:铁笔浪人 童生,95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1发表时间:2024-08-10 16:43:54
摘要:我走时,我对他们打了招呼。他们都会停下手里的事,跟我到门口,像是送客。走后我想:我还是来的次数少了……

周末去父母那里,我一进门,我便忽地感觉到自己小了好多岁,俨然没有了在自己的小家里、孩子面前那一副家长的气概,不再是个大人了。
   父母是在家的。进了门,他们称呼我的语气,和我称呼我孩子的语气几乎一样;他们问我的话,也和我问我的孩子的话几乎一样。我是小声地回答。声若小了,他们听不见;声若大了,他们听见了,我心却不安。
   平日里工作,是没有时间来父母这里。工作时间久了,在外面早已觉得自己是一棵树,遭受风吹雨淋已是常态。一但回到父母身边,反而觉得有了挡风遮雨的感觉。但父母老了,行动缓慢,眼花耳也背,如今他们怎能再为我遮风挡雨。这不过是想起过去的他们而已。
   所以,我现在是矛盾的。我一方面盼望着退休,另一方面又不想退休。想退休是为了一个自由身。不想退休是想到,我退休了父母也就更老。所以,我还是愿意多上上班。用上班来减缓父母的衰老。
   父母没有觉得他们衰老。我来了,他们依旧和往常一样,问我要吃什么,他们给我做。我是不敢说实话的。因为我平日都不做饭,除了吃单位食堂,就是外面的饭馆。我只能说我吃过饭了。我又说你们吃啥饭我来做。母亲是万般不肯的。于是,母亲做饭,我只能扫扫地,搞搞卫生。
   母亲是做了一辈子饭。当然,除了做饭,过去还种地,还要带娃,还有家务。现在还要做饭,不只是为她,还有父亲。我若来了,还要给我做饭。几十年来,她早已不以为做饭是一件辛苦的事。
   我几乎是不做饭的。所以也就认为做饭是一件辛苦的事。看见母亲一直做,又改变不了她,只有改变我自己的认识。只要母亲愿意做饭,又能做饭,这表明她的身心都还硬朗,这是健康的表现,所以,我也就有了宽慰感。不过,我还是多给他们讲一句,把做饭不要当做必须要干的事。不想做也很正常;小区旁边的饭馆也很多,你们有退休费,我给你们零花钱,买着吃也方便。如今,吃饭是把人吃不穷的。但这些话对她来讲,几乎又是空话。她在家,自己买着吃的机会几乎没有。我又宽慰自己:比起当年在农村,吃水靠人挑,烧火要劈柴,还要拉风箱;现在是排烟机,天然气灶,水龙头都在手边,也不烟熏火燎,做饭不累人。每次我若这么想,我就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阿Q。鲁迅先生也是在写我吗?
   父母年龄一年比一年增大,比我的年龄一年比一年增大,还让我敏感。这让我把去父母那里当成了一种仪式。不再是以前的随随便便。我每次去都在观察。观察厨房里的东西,观察家里的卫生。我通过观察也知道父母有时候也不给我讲实话。
   如今都生活在城市里,住的都是单元楼房。在家里要做的事,确实没有多少。就是一天两三顿饭不做不可;家里的水电煤气若有了故障,一个电话叫来物业人员,也就解决了;其它家务是看人。人有精力有心情,自己爱在家里收拾收拾。只不过这种家务永远干不完的。好在这种家务人也不会给自己定量,做多做少,一切由己。
   我来父母这里,是没有什么可干的。大多数时间是呆在他们旁边。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我喜欢问,也就是话多。父母若忙了,就顾不上回答。现在和父母在一起,开场白都进行完了,父母再问,我就话少了。我也问过我自己:为什么自己的话,说着说着就少了?唯一能让自己说服自己的原因,是自己把父母当老人,有时也当小孩。给老人或小孩认真回答一些问题,他们又不理解,或者是听不懂,我便没了耐心。少了耐心,也便少了话语。我不知道我若没有认真回答父母的话,他们是怎么想的,但我知道父母对我永远是包容的。所以,我又自我感到宽慰。我觉得自己得感谢鲁迅先生,他是了解我的。
   我不是每次来父母这里,都能呆上很长时间。假如能过夜,那就是很长了。大多数是不过夜的。母亲是到时间就让我回去的;父亲不操心我离开的时间,但要是来了马上又要走,他就会问原因。他是想留人。
   呆在父母这里时,大多数时间,还是各干各的事。母亲总是操心做饭的事。倘若做饭时间尚早,她和我说完话后,有时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听听广播。有时也干干别的。我看她在家里动动这里,又动动那里,好像又没干啥;父亲若和我不再说话了,就一个人坐在桌前写写画画。父亲是个文化人,也是能得坐住的人,没事也不太出门。我是鼓励他多出门走走,就在小区院子里走走也好,不能多数时间老在家里。我呆在父母这里,也是以休息的状态为主。累了就躺下睡。不累,一个人看看手机,或者看看书。他们都不找我说话时,我有时也会用手机写写文字。这篇文字就是在这种状态情形下写的。
   来父母这里,是生活里的一项内容。有父母的人都会这样,人之常情。但不会都是一样的频率。
   我走时,我对他们打了招呼。他们都会停下手里的事,跟我到门口,像是送客。走后我想:我还是来的次数少了……

共 18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深情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父母面前所经历的心理转变与情感纠葛。作者由一位在外界独立坚强的成年人,变回父母眼中的孩子,这种角色的转换带来了深刻的自我反思。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作者体会到了时间在父母身上留下的痕迹,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对家庭责任的重新认识。文章的亮点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中年人在家庭角色中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自由和个人空间,另一方面又深感对年迈父母的责任和牵挂。作者的自我对话和内心挣扎,是许多同龄人共有的情感体验,唤起了读者对家庭、责任和人生阶段的深刻思考。此外,作者对父母生活方式的描述,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以及老年人对习惯的坚守和对变化的抗拒。通过对这些生活细节的观察,作者不仅表达了对父母深深的爱和尊重,也透露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反思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作品,是对中年人在家庭中角色和情感状态的真实写照。它能触动人心,引人共鸣,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与父母共度的时光,尽可能地让父母安享晚年。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8-10 16:46:41
  本文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成年人在父母面前的心理回归和角色转换。作者的内心矛盾和对父母深沉的爱,透过平凡的家庭生活场景,折射出中年人对家庭责任的深刻体悟,展现了人性中既脆弱又坚韧的部分。非常不错的文章,值得细细品味。感谢老师无私分享!向老师学习,敬茶!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8-10 17:01:42
  文章娓娓道来,自然有情感。佳作点赞!感谢老师支持社团,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10 17:53:20
  这篇文章以独特视角深入刻画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与情感变化。作者从外在的坚强独立到在父母面前的角色回归,引发深刻反思。对父母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以及老年人的习惯坚守。文中的自我对话与内心挣扎,是同龄人的共同心声,让我们感同身受。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对家庭责任、人生阶段的深度思考。流畅的语言,鲜明的主题,呼吁珍惜与父母相伴时光,尽显温情。是一部触动心灵,引人深思的佳作。拜读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8-10 19:10:24
  不管我们年龄多大,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在父母面前也是最放松的时候,可以撒娇,可以捣乱,可以无所顾忌的玩耍。作者笔法细腻,情感饱满,好文点赞。
5 楼        文友:王凤军        2024-08-11 10:39:56
  文章朴实来源于生活,读后有亲切感。一篇佳作!赞!
6 楼        文友:麦玲        2024-08-11 11:22:03
  一篇很有温度的文,家是温暖的港湾,有父母的家是温暖的。
7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8-12 09:01:47
  这篇文章的结构犹如一座精心构筑的宏伟宫殿,布局精巧,层次分明,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天衣无缝,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严谨得令人叹为观止。其语言更是如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流,从容不迫,悠然自得,每一个字词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干净清新,毫无冗余与繁杂之感,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与雕琢。字里行间所散发的才气,内敛而深沉,不张扬,不炫耀,却在不经意间展露无遗,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虽不耀眼夺目,却能让人在宁静中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光芒。如此佳作,实乃难得之精品,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真心感谢您赐稿于晓荷,这是我们的荣幸。此刻,恭敬地为您敬上一杯香茶,以表我们最诚挚的敬意和感激!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