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徐一波读诗二篇(作品赏析)
原诗:
删||敬丹樱(中国)
整个下午,她一直在写
写到故土,乡愁就近了;写到理想,梦就碎了
她不敢写到爱。她删除
让尾鳍忘记水域,让翅膀忘记天空
让信徒
忘记十字
作者‖敬丹樱,四川德阳人。参加过《人民文学》第3届新浪潮诗会、第7届《十月》诗会,《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曾获国内多个诗歌奖项。出版诗集《樱桃小镇》《槐树开始下雪》。
徐一波赏析‖
敬丹樱的《删》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内心世界,引人深思。
这首诗以“删”为主题,通过对故土、理想和爱的书写与删除,展现了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和迷茫。敬丹樱用细腻的笔触,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现实、追求梦想和处理情感时的脆弱与无力。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在不断删除和遗忘的过程中,我们究竟还能坚守什么?又该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意义?
诗歌文本具体分析如下:
一开始,“整个下午,她一直在写”,一个沉浸于书写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不禁好奇她究竟在书写些什么。“写到故土,乡愁就近了”,故土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牵挂,简单的几个字,便将那份深沉的眷恋和无法言说的愁绪展现得淋漓尽致。“写到理想,梦就碎了”,理想与梦,本应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但在这里,却以破碎的姿态呈现,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无奈与失落。
然而,最引人深思的是“她不敢写到爱。她删除”这一句。爱,通常被视为最美好、最值得书写的情感,可她却不敢触及,选择了删除。这背后或许隐藏着深深的恐惧,害怕爱带来的伤害,害怕爱无法永恒,又或许是因为爱太过复杂,难以用言语表达。这种对爱的回避和删除,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压抑。
接下来,“让尾鳍忘记水域,让翅膀忘记天空,让信徒忘记十字”,连续三个“让......忘记......”的句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决绝感。尾鳍与水域、翅膀与天空、信徒与十字,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但诗人却让它们彼此遗忘,仿佛在试图切断一切与生命中重要元素的联系。这是一种自我封闭,也是一种对过往的否定和摒弃,反映出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达到了极致。
《删》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被隐藏起来的恐惧、迷茫和渴望。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情感和存在的深刻反思。
原诗:
春风斩‖胡弦(中国)
河谷伸展。小学校的旗子
噼啪作响。
有座小寺,听说已走失在昨夜山中。
牛羊散落,树桩孤独,
石头里,住着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转经筒在转动,西部多么安静。仿佛
能听见地球轴心的吱嘎声。
风越来越大,万物变轻,
这漫游的风,带着鹰隼、沙砾、碎花瓣、
歌谣的住址和前程。
风吹着高原小镇的心。
春来急,屠夫在洗手,群山惶恐,
湖泊拖着磨亮的斧子。
作者‖胡弦,著名诗人,《扬子江诗刊》执行副主编。出版诗集《沙漏》《空楼梯》等。曾获《诗刊》《十月》《作品》《芳草》等杂志年度诗歌奖、闻一多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柔刚诗歌奖、腾讯书院文学奖、花地文学榜年度诗人奖等。现居南京。
徐一波赏析‖
胡弦的《春风斩》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在春风的吹拂下,揭开了大地与人心深处的隐秘,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充满张力和隐喻的西部风情画卷。“斩”字在诗中是一个核心的字眼,它不仅塑造了春风的强大形象,也反映了诗中所表达的变化、希望与挑战。在这首诗中,“斩”字的运用可谓精妙绝伦,给整首诗增添了强烈的冲击感和深刻的内涵。
“斩”字,通常让人联想到斩断、切断、决绝等激烈而果断的动作。在“春风斩”这个标题中,它首先赋予了春风一种强大的力量和不可阻挡的气势。春风不再是轻柔温和的象征,而是具有了一种能够打破常规、改变现状的能力。
从诗的内容来看,“斩”字也呼应了诗中所描绘的那种变化和动荡。“风越来越大,万物变轻,/这漫游的风,带着鹰隼、沙砾、碎花瓣、/歌谣的住址和前程。”春风似乎斩断了万物与过去的联系,使其变得飘忽不定。风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力量,它改变着万物的状态,也携带着各种象征着希望与记忆的元素。万物变轻,既是物理上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为生活的重压在春风中得到了暂时的释放。“风吹着高原小镇的心。/春来急,屠夫在洗手,群山惶恐,/湖泊拖着磨亮的斧子。”结尾部分将视角聚焦在高原小镇,春风吹进了人们的内心,带来了急切与不安。屠夫洗手这一细节,充满了象征意义,似乎暗示着某种转变或忏悔。群山的惶恐和湖泊拖着磨亮的斧子,更是营造出一种紧张不安和危机四伏的未知氛围。这些意象暗示着一种即将到来的变革或者危机,而春风就如同那把斩断旧秩序的利刃。
同时,“斩”字还蕴含着一种新生和希望的意味。春风斩断了冬天的寒冷和沉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河谷伸展。小学校的旗子/噼啪作响。”简洁而生动的描写,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开阔而又充满动感的场景。河谷的延伸暗示着时间与空间的无尽,小学校旗子的噼啪作响则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和活力。然而,“有座小寺,听说已走失在昨夜山中。”这样的表述瞬间营造出一种神秘和失落的氛围,小寺的走失仿佛是某种精神寄托的悄然离去,给整个画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尽管这种变化可能伴随着不安和惶恐,但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和可能性。就像破旧立新的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孕育着希望。
“牛羊散落,树桩孤独,/石头里,住着永远无法返乡的人。”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失落的主题。牛羊的散落、树桩的孤独,以及石头中那无法返乡之人的隐喻,共同构成了一幅凄凉的景象,反映出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漂泊与无根之感。“转经筒在转动,西部多么安静。仿佛/能听见地球轴心的吱嘎声。”转经筒的转动象征着宗教的信仰和心灵的寄托,而极度的安静中能听见地球轴心的吱嘎声,这种超现实的想象既凸显了西部的辽阔与深邃,又暗示了在这片土地上,隐藏着某种深沉而不易察觉的力量,或许是历史的沉重,或许是生命的挣扎。此外,“斩”字也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具张力和冲击力。它打破了人们对春风的传统认知,让读者在感受到意外的同时,也更深刻地去思考春风所代表的力量和意义。这种打破常规的用词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被诗中的情感和氛围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