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表(随笔)
在中国的领导阶层,要是论资排辈的话,最小的就是社区了;以前人们爱形容县官是七品芝麻官,用芝麻来形容说明了什么?就是太小的意思;可现代社区的干部连芝麻官都不够,从级别上与芝麻官还差好几级呢;谁都看不上眼,谁都不拿当回事。但有一样让人们比较赞赏的就是,在一职难求的当代,不用行贿走后门找工作的地方,应该就是社区了,人们把它看作是中国大地上唯一的一片“净土。”也是找工作没有门路的大学生,兜底的地方,实在找不到工作了,到社区去上班,也比在家闲着,让一圈人瞅着都闹心强。
但人们也明白,这片成为“净土”的社区,并不是因为哪个干部管理的好,也不是因它的门槛太高,谁都高攀不起。而是社区的干部官衔太小了,再分有点出路的大学生,也不愿在社区工作,乡里乡亲的几乎都认识,让自己的掉价人尽皆知,大白于天下,也不是什么好事。在现代,无论任何部门,只要不被求职大军的大学生糊上,不但是非少,还不拥挤。
但听说最近这几年与以前也不一样了,没有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太多了,再加上又多出了现在的什么简师,专升本等考大学的门路五花八门,让求职的大学生铺天盖地,老百姓的一句土话,大学生都用耙子搂了。
因求职的大学生供大于求,让社区这个不起眼的地方,时来运转,再也不是什么不起眼的地方了,也在往先进行列里挤,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再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地方了。
据传说,现在不但多了一道“门槛费”,也像社会上其他行业一样,隐形交易的价码也在一路飙升。原来是解决那些没有门路,经济条件又不雄厚的大学生,就业的地方。不用求人,不用花钱就能进去。听说现在也不行了,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原来最不起眼,最让人瞧不起的地方,现在也变成了香饽饽。据听说,没有个几万块钱的“孝敬款”做敲门砖,就连这个门槛也进不去了。
找工作花钱,以前没有听说过,现在就是听说了,我也不太相信。因为,我是从毛泽东时代走过来的人,对那个官清民洁的时代留有深刻的任象。再说了,工作岗位那是国家建设与发展而用人的地方,只有品德兼优,有真才实学,有能力,爱国又敬业的人才能胜任,选拔用人的标准应该是品德和才能,而不应该是钱。
这是一气之下发点牢骚,说的也是气话。实际是因年龄的原因,对社会上那些看不惯的事,我也就装作没看见。虽然没老糊涂,但自己的半斤八两还是很清楚的,又聋又盲,晚上睡觉,第二天能不能再睁开眼睛都是个未知数,已经到了论天活了的时候了,管自己都费劲,还能管什么事?
我们这个地区的社区,是动迁以后的产物,最开始时,类似于农村的村委会,大多数人,也是原来村委会那些人,动迁以后,来了一个华丽转身,人们都称呼他们为社区干部。唯一不同的是,农村的村委会主要管理的是农业生产,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事。因分产到户后,所有农业生产都由农民自己安排,自己管理,让村干部省了不少心。还有农民住的都是一家一户的民房,单门独院,房前屋后多大面积,邻里之间多远的距离,村委会账面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一旦发生纠纷,一查底账就知道,谁想混来都不行。
而社区就不一样了,多少家一根管道供水,一根管道供气,一根管道取暖,一根管道跑脏水,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大整体,唇齿相依,骨肉相连。一家下水道堵了,整个楼口都受害。地底下供水管坏了,全小区都得停水。一根电线出了问题,全小区都得没电,这就是现代社区与原来农村的区别。
我住的是只有七栋小楼的小区,初建时起的名字叫“样板新村”,这还是小名,为了慎重起见,大名还没有蕴漾出来呢,就出差头了!实际上,基层恐怕还没有这个权力,就是基层有高人起出来,恐怕也得上级领导点头批准,还有可能是主要领导给亲自起名,这是当时村里和乡区最盼望的结果。因为这个村原来是一个多年的典型大队,上级领导非常重视。现在要建的是“样板村”,这个样板推广到多大面?是全省还是全市?达到多高的水平?因它的特殊原因,村里干部还不太清楚。但有一样是可以肯定的,建样板村的钱,不是市里给拿,就是省里给拿。就是不全拿,最低也是一半。
那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年代,要想成全一件事,比刮风来的都快,只要上头一声令下,各层的领导,谁都不甘落后,就像比赛一样,争先恐后的支援。
样板村是新生事物,也是时代的骄子,它的面世不但意义重大,更是“政绩”非凡。因它是时代的宠儿,对它的方方面面都额外的讲究,起名更是大事,得让它顶着光鲜,亮丽,耀眼的名字登场。
虽然名字简单,会起名的人有道是,可中国历来就有论资排辈的习惯,无论是什么事,都要与权力辈分,关系网等挂钩,把十分的简单都变成了十分的复杂深奥。
样板村就更不例外了,起名也意味着扬名,人生谁不愿意扬名四海呀!一旦样板村真的推出去了,像“大爱”一样扬名全国,或者像“防身”一样扬名全省,样板村的名字是谁起的,那就更有“说道”了!
样板村的开工仪式非常隆重,省市领导大块头的人物来了不少,可名字还没有起出来呢。
还好,小名样板村也很时尚,还有概括性,先搁它顶着,建完了再起名,也没有什么大害处。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某个领导犯了错误,样板村盖四栋楼就停工了,后来有个有能力有胆略的农民企业家,又盖了三栋小楼,共计七栋小楼,一百多户。后来因房地产业风起云涌,周边大块土地被大开发商买下,开发商都愿意用没有地面物一码平川的好地,不用拆迁,不跟老百姓打交道,即省工又省料,少了很多的麻烦。
发展地产最狂热的那个年代,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都把开发商看作是给送钱来的财神爷,上边像宝贝似的捧着,下边像祖宗似的供着。凡是开发商提出的条件,不管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合适不合适的都答应。很多地产商都在挖空心思的牵着政府部门的鼻子走。时间一长,把现在的大佬们都惯成了目无党规国法,把政府部门当作保护伞,毫无顾忌,肆意妄为,老子天下第一的这些臭毛病。
中国有句老话叫新亲戚炕头做,后亲戚望门过。有了送钱的大财神爷,其它的都不拿当回事了。凡事人都有个唯利是图的通病,因开发商是爷,鸽子都爱往亮处飞,人就更有眼力见了。有能力的人都围着爷转,就让刚开工的某某老楼成了娘不喜欢,父不爱的弃管小区,也算是半拉子工程。
实际上,它连半拉子工程都不够,只是刚开个头。人们一看它是一个上无依下无靠,缺爹少娘的小字辈,名都不爱给它起了,当地人都管它叫某某老楼。后来因几个新小区的建成,在一个比较大的小区成立了社区,某某老楼也成了新小区的一名最让人看不上的成员。
到现在我在某某老楼已经住了二十来年了,但与社区干部打交道还是很少。记得,第一次找社区干部是因为我家后边医院冒黑烟,弄得我们家都不敢开窗户,孩子没有时间,我只好自己去找。那可能是201几年的事,我二十岁结婚到现在,在这个地区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绝对不是吹牛的话,这个地方的犄角旮旯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但这次找社区,我还是边走边打听的一路找来。
现实让我领略到中国是真正的地大物博,这边拆,那边建,动迁的村子,当年村民们就住进了楼房。瞬间,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由原来的靠烟筒冒烟吃饭,跟着太阳走,与鸡猪鸭鹅在一处空间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靠按电钮开关吃饭,过上了向往已久的城市生活。因此事让我领略到,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审慎的态度,不能搞一窝蜂,一旦形成一窝蜂,造成不好控制的局面,这个人口大国,就会损失惨重。
原来是有事找大队,现在是有事找社区。我们那个地区的居民大都是由农转非的农民,社区工作,面对的都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因为这一带变化太大了!用快速来形容这个地区的发展速度都不准确,应该用神速。在我的印象里从2007年开始,也就几年的时间,在这个地区,我脑海里过去的印象几乎都没有了!再加上年龄大了的原因,无论上哪去都得有人导航。这次找社区是孩子太忙了,实在抽不出身,才让我像“瞎撞”一样,跌跌撞撞地找来。
社区那时人很少,屋子里只有几个人。在那里还遇到了原来一个村的熟人,他把我领到一个领导办公的小屋,把我的问题反映给一个大高个,大约四十岁左右的男领导。那个领导听完后,就组织了几个人,跟着我来到我家房后,看完现场后,随后就去找医院的领导,他们是如何与医院领导交涉,怎么谈的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从那以后很长时间不冒黑烟了。
第二次是2018年,因我们住的是半拉子工程都不够的小区,有很多建筑程序还没完善。因小区没安水表,自来水公司也没要水费。那时小开荒泛滥成灾,从春天开始为了浇小开荒,自来水到处横流,浪费水现象非常严重。水利部门不得不收费。收费标准,以两个人为基数。一个人也交两个人的,五六口人也交两个人的。户口本都不好使,还让我们独居老人到社区开确实是一人独居的证明。
这次去社区的变化,社区里的人比上次多很多,唯一的一个大屋里黑压压地做了一屋子的人。大部分还都是年轻人,女孩子比男孩子要多。他们都在低头忙写字,我们的到来他们好像没看见一样,全神贯注,一点反应都没有。看到如此场面,我妈呀一声:“这怎么这么多人呢?”同去的老赵告诉我,说他们都在填表,现在的干部只要把表填好就行了,一群小孩子,他们会管什么?一个小家都竟事呢!何况是一个好几千人的大小区呀!一群小孩子能管好吗?
我说:“有多少表要填纳?让一屋子的人都在忙?”
和我一同来的爱东家走,西家窜,哪有事都到场,人送外号小广播,查界神的老李太太说:“你呀老不出门,都呆傻了,什么都不知道。现在的基层干部,跟以前的不一样了,毛泽东时代的基层干部,总去下边检查工作,工作做好的现场会,工作干不好的现场会总开,好的随时表扬,不好的及时批评,对屡教不改不称职的,不行就换掉。你看现在,这一屋子全是大学刚毕业的小孩子,一点工作经验没有,除了填表以外他们会干什么呀?实际上社区的工作千头万绪最繁忙,吃喝拉撒住都得管,你看现在谁管了?他们能管好吗?小门小户的当家人都不好当,何况多少千人的大小区呀!”
我说:“那现在的干部干啥呢?”
老李太太又说:现在的干部就是忙做表填表,上边看表,下边填表,上下级都在表上下功夫做文章,实际工作很少干。哪个岗位上都是人员多,工作效率低。但干不干无人管,才造成多人头少效率的局面。
上头也没人来检查工作,他们的“宏伟”计划都在表上做文章,表做到位了,发到下面,不论真假,下面及时填报,上下级配合默契,工作也就完成了。
听了老李太太的高论,把我吓了一跳,脑门都冒汗了!随后我又习惯性的妈呀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