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金文】徐一波赏读‖离离的诗(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金文】徐一波赏读‖离离的诗(作品赏析)


作者:东夷三子 秀才,178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7发表时间:2024-08-15 11:30:51
摘要:诗中的“即使有一只也好”,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迹象的极度渴望和珍视。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哪怕是一只羊的出现,都能成为一种莫大的慰藉。而“我们看它时,它不一定知道,山也不一定知道”,则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与自然、生命与环境之间的某种隔阂。羊的存在或许是无意的、自然的,但对于观察者来说,却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原诗:
   在夏河拉卜楞‖离离
  
   我们在牛羊之后来到草原,牧羊人不见了
   我们在夏河的某一小块草地上,遇见经幡
   我们在内心里祈祷
  
   夏河拉卜楞寺,是黄昏里的一口钟
   我们遇见的喇嘛,其中有几个还是孩子
   他们目光清澈,他们的耳朵里,只藏着寺里的钟声
  
   但在夏河拉卜楞,没有爱我的人
   看着我合起的双手,和跪过的地方
  
   徐一波赏读‖
   夏河拉卜楞,那是一片被神秘色彩笼罩的土地。诗一开始,便营造出一种空旷与寂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只留下大自然和追寻者的身影。这种先牛羊后人的出场顺序,巧妙地强调了草原的原始与纯粹,而牧羊人的消失则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引发读者对这片土地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信仰和精神富足的道路上,或许会经历孤独,但正是这种孤独,促使我们更加坚定地去寻找内心的归宿和真爱。
   “我们在夏河的某一小块草地上,遇见经幡,我们在内心里祈祷”,经幡象征着信仰与希望,诗人与同伴在内心默默祈祷,体现了我们对这片神圣土地的敬畏以及对内心安宁的渴望。此刻,外在的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产生了深度的交融,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宗教般的庄严与肃穆。
   “夏河拉卜楞寺,是黄昏里的一口钟”,将拉卜楞寺比作黄昏中的钟,既点明了寺庙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独特存在,又赋予了它一种悠远、深沉的声音形象。那钟声仿佛穿越时空,回荡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唤醒沉睡的灵魂。诗中对喇嘛的描写尤为动人,“我们遇见的喇嘛,其中有几个还是孩子,他们目光清澈,他们的耳朵里,只藏着寺里的钟声”。孩子般的喇嘛,清澈的目光,纯净的心灵,只专注于寺里的钟声,这种纯粹的信仰状态令人动容。他们不受世俗的纷扰,内心充满了对宗教的虔诚,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纯真的守护者。
   然而,诗歌的结尾却突然转折,“但在夏河拉卜楞,没有爱我的人,看着我合起的双手,和跪过的地方”。在这充满宗教氛围和心灵寄托的地方,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一种无人理解和陪伴的落寞。这种孤独并非来自外界的环境,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和对归属的追寻。也许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诗人在寻求精神慰藉的同时,也渴望着人间的温暖与爱情。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夏河拉卜楞的神秘与庄严,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在追寻信仰与真爱的过程中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人的挣扎,是我们所有人的挣扎;诗人的探寻,也是我们的探寻。这首诗让我们明白,内心的平衡与安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反思和抉择中逐渐实现。只有当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倾听内心的声音,才能在神圣与世俗、孤独与渴望之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找到那片真正属于心灵的宁静港湾。
  
  
   原诗:
   从兰州向西‖离离
  
   从兰州向西的那些山上
   几乎没有草和树
   也就没有羊群
   车窗外突然有羊群
   是件多么让人惊喜的事情
   即使有一只也好
   我们看它时,它不一定知道
   山也不一定知道
   它们也不知道
   从兰州向西,最终能到哪里
   宁夏,青海或新疆
   还是一群羊在吃草的春天
  
   徐一波赏读‖
   《从兰州向西》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却能以简洁的文字触动读者的心灵。离离通过对旅途中景象的捕捉和思考,让我们感受到了荒芜中的希望、疏离中的渴望,以及未知中的期待,引导着我们在平凡的景象中发现不平凡的诗意。
   一开始,诗人描绘了从兰州向西的山上“几乎没有草和树,也就没有羊群”的荒芜景象,这种景象的直接呈现,给人以一种苍凉和空旷之感。然而,就在这看似无望的情境中,“车窗外突然有羊群”的出现,瞬间打破了沉寂,成为了“多么让人惊喜的事情”。这一转折,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了冲击,更在情感上带来了从失落转向希望的起伏。
   诗中的“即使有一只也好”,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迹象的极度渴望和珍视。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哪怕是一只羊的出现,都能成为一种莫大的慰藉。而“我们看它时,它不一定知道,山也不一定知道”,则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人与自然、生命与环境之间的某种隔阂。羊的存在或许是无意的、自然的,但对于观察者来说,却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从兰州向西,最终能到哪里”的疑问,这里的“哪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目的地,更像是一种对未知、对未来的探寻。而“宁夏,青海或新疆”这些地名的列举,增添了诗歌的空间感和神秘感。最后,“还是一群羊在吃草的春天”,以一种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空镜头作为画面结尾,给整首诗留下了一抹温暖而美好的余韵。
  
  

共 17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优美的诗歌需要优美的解读,深刻的诗意需要深刻的诠释。作者具有敏锐的目光、深刻的思想,善于揣摩,善于总结,善于分析,因此得出的结论令人信服,并且由于作者造诣非凡,文笔优美,写起来层次分明,论述有根有据,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让我们更能理解原作,感悟人生。致敬作者老师,祝福创作愉快。【金文编辑 王金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4-08-15 12:18:46
  诗人的挣扎,是我们所有人的挣扎;诗人的探寻,也是我们的探寻。这首诗让我们明白,内心的平衡与安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反思和抉择中逐渐实现。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8-15 12:44:53
  探寻内心深处,发现无限诗意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08-15 12:45:19
  精品佳作,文笔优美
4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8-15 12:49:50
  佳作欣赏,感谢投稿。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8-15 12:51:34
  感谢王社长倾情编辑,辛苦了!敬茶问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 楼        文友:汤文来        2024-08-15 17:04:04
  文字优美,欣赏了
7 楼        文友:张鹏        2024-08-15 22:24:57
  佳作欣赏,优美而诗意满满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