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茅林草舍 >> 短篇 >> 现代诗歌 >> 【草舍】琥珀(诗歌)

编辑推荐 【草舍】琥珀(诗歌)


作者:汤问 白丁,9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72发表时间:2024-08-17 18:47:20
摘要:“攸青,今天走吗?”

旅途中我到过一处荒远昏黄的幽境
   萧索的白茅苇环绕一个废弃的院落
   园中荒草丛生病树缠绕藤萝
   坍塌的院墙被雨水肆意裁剪和涂抹
   画角飞檐在阴天里暗示往昔辉煌
   窗棂门柱的雕刻幻现出专注的工匠
   而其上栩栩如生的走兽飞禽
   如今穿堂过屋已把庭院当作巢窠
   我在书房拾到主人信札
   那天他想推辞一位唐姓朋友新婚的宴请
   他说:连日苦雨,道途淤塞,余至时,
   恐君宴乐已阑……
   落款:傅攸青民国二十六年夏至
   最后他究竟去还是没去呢
   我手执信札仿佛陷入了主人的犹豫
   没有一件完整的家具
   地上香炉竟靠两足支撑令我略微吃惊
   厅堂的画幅也毁弃无几
   余下一只白鹤永远飞在墙壁里
   而在蛛网密结的一处暗角
   一块向隅而立的灵牌却颜色不改
   其上写着:爱妻罗萑之灵位
   树影憧憧在壁间往来飞曳
   恍若盗贼矫健的身影重现
   是事前的盗贼?是事后的盗贼
   还是事发的盗贼让我反复猜疑
   左厢房拾到了女人用过的发簪
   右厢房拾到了女人用过的眉笔
   还有一面女人用过的小镜
   是在后院草丛发现的
   当时我刚从一口枯井旁离开
   走在草丛里听见“刺”的一声
   抬脚一看一面小镜被我踩破了
   (就是现在你手上拿的这面小镜)
   我懊恼不已因它有精致的手柄
   有纹饰细丽的背缘
   院落里一件完好的遗迹被自己破坏
   我仿佛时间派来的凶手令我心惊
   后院里房门半掩青苔镶嵌着边框
   向其走近时斜阳和我开了个玩笑
   它突然自浓云里涌出给房屋摄上了颜色
   窗棂内充满了光色在一瞬间
   庭院熠熠生辉仿佛回到窗明几净的从前
   之后是破败更显其破败
   所有的荒凉全被阳光赶到了目前
   当我试图去推门时发觉它纹丝不动
   像一段凝固的时光永远半掩只得侧身而入
   这时候我突然听到门轴上什么东西
   因为挤压而发出了哭泣般的光辉
   此刻我是在桌边向你回忆这段经历
   回忆是不可靠的但手指触摸到门环的感觉
   是如此地清晰似乎指尖刚从铁环离开
   带着一种令人发麻的冰凉传递到心上
   那是只有我一人面对的如梦天地
   我的呼吸我的足音我在庭院里的轻声咳嗽
   从此在任何环境任何人群中都变得异样
   透露出一种类似那个黄昏的寂静意味
  
   当我试图去推门时只能推开一半
   以为她和往常一样藏在门后可是没有
   于是侧身而入径直走向卧房
   里面仍然没人诶栀子花在意念的风中摇动
   静静地刚才宴席上的一把空椅子
   乘着令人迷惑的香气里来到了房间里
   我向着阁楼喊:萑,萑
   我从唐兄家回来了,婚礼好热闹啊
   还是没人回应她藏哪儿去了呢
   走上楼梯我又触到那种令人发慌的寂静
   近来总觉得这寂静无处不在
   寂静围绕着我在院子的每一角落
   像一只追踪主人的纸鸢而在高一点的地方更静
   阁楼上还存有萑的气息
   萑的气息和寂静的气息合在一起变成了
   一个陌生人的气息她像是穿着黑色的披风
   在深处我看见那个紫檀木箱子又开着
   圆圆的瑠璃珠子散落一地隐隐发亮
   我逐个拾起它们看见手心逐渐发亮
   这些我和萑收藏的珠子有四时景致
   当我再一次欣赏它们时
   发现最喜爱的一颗不见了
   那是一颗其中嵌了好多灰尘的琥珀
   灰尘凝聚成形是两个人影站在山顶上
   远空隐隐有点红晕日出或日落的样子
   我找遍了阁楼没有找到那颗琥珀
   宴席上的杯盏又在脑海浮现令人口渴难耐
   于是我下楼来走到后院的井台
   对着那蓝幽幽的水波看了好半天
   水桶落在里面了它还在动呢
   (你不会是藏到井里去了吧)
   这时我听见萑的声音
   周围无限阴冷但前院阳光浓烈
   我看见萑手持小镜在屋顶梳妆
   她调皮地用镜子把阳光反照在我身上
   我笑着眯起眼睛和那光影捉迷藏
   那光好刺眼呀我躲不开萑的镜子
   我在这阴阴的后院里带着那光跳跃
   我倒在草地上感觉被光盖住
   闭上眼睛等待萑偷偷走来
   闭上眼睛我才知道萑永远不会走来了
   那夜我看着她把血吐尽没唤醒她啊
   静静地眼睛里又出现了那把空椅子
   上面分明有件黑色的披风在飘荡
   不,这不是真的,不该是这样
   我要重新做这个梦
   我要一切重回起点从头再来
   那记忆里的人家景色如恒
   我推门已很轻很轻仍推出漾漾水纹
   花荫下的萑笑盈盈地转过身
   “攸青,今天走吗?”
   “走,房子已经置好了
   以后我们就住在一起!”
   那时枣色的牡马正在院外踌躇踢踏
   一段迢遥山路即将在云水间迤逦伸出
   我知道要不了多久生活会重回当初
   那时阳光像一位慈悲的神
   和熙地踱向春风里的后院
   那时,不,这时,就现在
   我重回桌边轻声地呼唤
   “萑,出来吧,我捉不到你。”
   庭院深处隐隐传来一声灿若花开的笑语
  
   后记:此文的缘起,实际是祖父的一段旅行见闻,他在给朋友们讲述时,我从旁听取。彼时虽还年幼,但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面被人传看不休的镜子。20世纪50年代初,祖父在川西南“茶马古道”一带收购药材,途径一个叫“泸宁营”的小镇,现今仍能在地图上找到,该镇隶属凉山州。据祖父讲,那镇外西边有一小片荒原,他也是无意中走去那里的;先是原上的一座孤坟引起了他的注意,后来才走进了那个庭院,捡到了那面镜子。
   墓碑上大致写的是“爱妻罗萑佳城”,落款“夫傅攸青”。文字相当简单,称呼不合正式的碑铭,大概是这个叫“傅攸青”的男人自己刻的吧。
   2001年我去茶马古道游历,忽然记起这段往事,兴致油生,中途折回这个小镇,又获得了新的发现。此时的傅家庭院已是当地著名的“鬼屋”,向导带我印证了那座坟后,就再也不向前了,他向远方的破屋遥遥一指说:“诺,就是那间,你自己去吧。”于是不久我在后院的门轴上获得了那颗琥珀。
   据当地人讲,这间房子大约有百来年历史,傅攸青的父亲也是茶马古道上的商人,小傅亦继承父业,再后来则不知何故赋闲在家,他的妻子是在古道上娶的,具体哪个县市已无法考证。从墓碑上的生卒年来看,这位叫罗萑的女子死时非常年轻,只有27岁,大概是病故的。而傅攸青也在同年失踪,由于地处偏远,许久后才被人发现傅家已空空如也,是搬迁还是匪祸还是其他不得而知。由于傅家是外来客,并无亲戚子嗣,所以从此便在当地消失。
   并不想讲一个鬼故事,我觉得这是“诗”,并希望自己用诗的形式写出这段经历来,至少,要写成一个像诗的鬼故事。庭院已破败不堪,如果现在还没倒掉,相信不久也会倒掉,或者还要一百年才会倒掉。我确实体触到了阴森,阴森像锋利的冷风划入身心,确切地说,是一种不随时间消逝的死亡(或生命)的活力;漫步凝伫间,一件诡异的黑色披风时常在视线的边际似真似幻地闪现,似是阴森的具象。回来后我经常琢磨那颗琥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便有了此文的第二部分。
   另外要补充说的,是泸宁的另一个著名景点,虽说是景点,其实根本就没人去,因为也是一间“鬼屋”。在小镇的另一面,一样荒无人烟,乃当年的“泸宁营守备”所建。据说此人因杀人太多,晚年不得安宁,所以聘请各地匠人术士修建了这间房子。房子全部用石头砌成,没用半点木材,内有大小共一百零八间屋子,间间相似间间相通,层层叠叠,以八卦排列;每一间屋子,皆刻有死者名讳,唯独无姓氏。整栋建筑就是一座迷宫,术士做法将冤魂招进去后,冤魂从此陷入了迷宫,再也不能出来祸害守备,就是这个意思。我当时不屑一顾地进去,后来是精疲力竭地出来的,中途还尝试使用了手机,不过没打通,在里面根本没信号。诸位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共 30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像一个情感意象,又仿佛是来自诗人心灵最隐秘处的缅怀与喟叹,不动声色地写下来,呈现给读者。故事的叙述画面感十足,字里行间如梦似幻,以一种轻松戏谑的寻奇探幽的方式勾勒,诗人亦化作彼时的“傅攸青”,对年轻的“萑”的一腔系念与怀想,有一种带入角色的精神和生命体验感,亦形成瞬间的数十年时间前后的对比。青春都一饷,爱情乃至世事皆聚散无常,多久之前,多远之后,都无有分别。诗人把小说的悬念和张力纳入诗歌的节奏里,也把一种浓烈的似是而非的情感,铺展出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对爱情、生命、世事的诘问与探索,更有对祖父的丝丝缕缕的克制的追忆!好诗力荐!恰值中元节,但愿世人安康,爱情如意。【编辑:凌泽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凌泽风        2024-08-17 18:49:17
  对诗歌一窍不通,写得不对请见谅。
编外文案,出版编辑,资深写不好选手。
2 楼        文友:储凌风        2024-11-06 21:35:59
  叙述,娓娓道来,不拖沓,同时诗意的升腾在字里行间隐隐约约,需要慢慢读,慢慢品。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趋势,不招摇,宁静淡然。
3 楼        文友:江亲莲        2024-12-21 19:42:54
  其实,人生的这条路,更像是坐公交车。在不同的站点,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在这条渐行渐远的交通路上,有的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可过了这段路,你又会在紧挨着的站点遇见新的人和新的环境,没有人可以一直陪着你。回望这一路,当你真正能够挺过孤独的日子,就说明内心又接受了一次崭新的洗礼,至少已经从深渊中走出来了。向写作老师学习,致敬辛勤写作的老师,佳文欣赏。感恩遇见!
君子立世当刚毅坚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与道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