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午睡(随笔)
说实话,我是喜欢午睡的。
也许,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了,午后小睡一会儿给自己充充电,主要缓解困倦感,振作精神。午间不睡,下午崩溃。若是哪天如果有事而没有午睡,感觉一天里少了点什么,整个下午也没精神。习惯有时很可怕,对我而言,午睡已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除了生活所迫之外,有的人压根就没有午睡的习惯。根据《科普中国》的介绍,能够影响“午睡不午睡”的不仅是因为饮食或者文化,还有个人爱好及基因。印象中单位同事老王也从不午睡,这些年他似乎把单位当做了家,中午吃了饭也不回去,也从不午睡,要么看书,要么在电脑上看电影,要么耍手机,没想到五十多的人了,精力还是那么旺盛,令人羡慕不已。每天比别人多一两个小时的个人自由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真好。
昧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消。据了解,国人都有午睡的习惯,睡“子午觉”。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则山西人好午睡的视频,美其名曰“午睡文化”,很有意思。有人说,午睡是一种养生方式。一觉清眠万事休,午睡是最好的保养。不只是身,也是心的保养。论起午睡的好处,那就是养精蓄锐,忙了大半天,人困马乏,中途休息调整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记得李笠翁说过,午睡之乐,倍于黄昏,三时皆所不宜而独宜于长夏。想想也是,炎炎夏日,蝉声阵阵,如果能午睡片刻,也是件挺幸福的事。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也喜欢午睡,甚至将其写入诗词中。陶渊明曾说:“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清代诗人黎简在《夏日午睡起》写道:午睡初醒汗湿衣,起来倚竹受风吹。欲寻解渴冰难得,忽听家人买荔枝。写得很有生活情趣。午睡出汗再正常不过了,自己也有被热醒的经历。好像对有的地方中小学生而言,午休是一项家庭作业。记得自己小时候午睡,家里铺的是凉席,脸上、胳膊上常常硌一小片凉席印子,睡醒后浑然不知就去上学了,到学校了难免被小伙伴取笑。
午窗睡美无人唤,梦逐游丝自在飞。午睡虽然时间没有夜里长,但有时也会做梦,即所谓的白日梦。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午休时竟然也会做梦,想必大脑没有真正停下来思考了,大部分梦跟人的主观意识和行为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读过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他认为,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读后觉得他从另一个角度解析了包括白日梦在内的梦,唤醒了梦中人。说起午睡,也是古代文学作品实现时空转换的主要手段。历史上有许多作品都是通过一场白日梦实现的。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庄周梦蝶、南柯一梦、江淹梦笔、游园惊梦,还有《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等,大概都指的是午睡或昼眠。梦中皆是空,空中见有无。没想到在有的文学作品,午睡环节还是个重头戏。
午睡是一种生活艺术和生活态度,它能消暑热、远烦恼、养精神,但愿人人享受。
202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