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品茗】好小说,千人千面(赏析) ——读红魔老师闪小说《丑侠》有感
红墨老师的闪小说《丑侠》,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写法,通篇读后,令人震撼,引人深思。文本仅445字,却写出了鸿篇巨著的容量和内涵,除了叹服老师对结构精巧布局,深刻哲理内涵,还惊叹老师驾驭文字的功底,虚构故事真实的能力。
首先,文中标题《丑侠》,初看很普通,甚至有万金油式的感觉,可通篇读后,再回首标题,才觉奇绝无比,妙不可言。《丑侠》标题一语双关,即揭示了人物外貌丑陋,也暗合了文本内涵——思想被偏激执着之力捆绑而变形、变丑。题好一半文,好标题不仅给文章内容锦上添花,还引人思考,丑侠到底丑还是不丑,怎么个丑法?
开篇便与标题行成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比。“少年玉树临风”,与标题《丑侠》好像反向,怎么回事?丑侠难道不丑吗?读者心中立刻激满了疑惑,激发了读者一睹为快的欲望与好奇心。为下文叙述做足了铺垫,为什么少年玉树临风,却号称丑侠,作者抽丝剥茧,层层拨开云雾,文思之缜密,留白之艺术,有奇兵布阵的效果。
仇恨是一个人的心魔,当然有仇必报也符合人性心理发展历程,但过犹不及。少年父亲因为一场生死战,断了右臂,还输掉妻子。本想一命入黄泉,但儿年幼,于是苟活,一只手将儿养大。这里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作者没有满力叙述。此处老师的留白之妙,让人生出无限遐想:少年的仇恨怎么来的,少年的武功是不是最初父亲教过,文本没有明说,按常理父亲可能是少年的第一个师傅,而且断臂夺妻之恨会加倍输送给少年,扭曲的仇恨使少年从玉树临风变成丑侠便顺理成章了,相由心生这是内因。
从小被植入的仇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放大,于是少年为了达到武功盖世,离家访名师,勤学苦练,再加之满脑的报仇执念,使少年变成了一个侠,却是一个丑侠。面相怎么会突变丑陋呢,还反差巨大,我觉得老师在此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写法,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但非正常情况下一切皆有可能,或许还有作者老师的一些意念,人越高级,就越丑陋,这真是一个深刻的哲理了,慢慢意会,无需言传,人性很复杂。在此先不论作者老师的用意,只把我一个读者的感受接着写,因内因外力,灵魂扭曲持续加持,用力过猛恶练武功,人一疯魔,面目是不是就会变得可憎了,武功越高,欲望越大,心魔越执拗,丑陋也就越无比,此处即现实合理也意向夸张。
按着人性思考的逻辑,我们顺一下丑侠的心理。丑侠因为母亲恨天下人,而且他有可能恨他的父亲,父亲让他失去了母亲,母子连心,母亲受的侮辱,会叠加到少年身上。他杀仇人就如碾死一只蚂蚁,母亲守贞而死,可能膨胀了对父亲的仇恨。行文至此,我觉得丑侠思想不仅仅是寻仇那么简单了,他觉得只有武功盖世,才能不可一世才能不受欺凌。所以他杀了几任师傅。文中没有写他父亲死亡的原因,只写了父亲死的场景:丑侠父亲血喷尘土。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我初读,觉得是丑侠杀了他父亲,也许写杀父亲太过残忍了吧,也许是作者有意跳过,让读者自己想。从剖析丑侠的心里路,他是有理由恨父亲的,而且又是一个魔鬼似的人,杀父便有其逻辑可行性了。
但是既然作者没有写父亲死因,就有多种解读,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丑侠做的太过分,把师傅都杀死了,父亲气不过而亡,这也说明了一个教育问题,子不教父之过,也许还有含恨之死吧。这么解读比较温暖,感觉人性还有一丝光,起码父亲还是有正义感的。
丑侠知道,他杀别人,别人也会杀他。如何把他即是魔也是人的一面呈现出来,作者又用了超现实主义写法,把丑侠描绘成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魔鬼。甚至比魔鬼还可怕,但他终究逃脱不了人的特性,是人就有欲望,有物质的欲望,还有肉体的需求,但是都满足了,他快乐了吗?没有。精神层面的需求该如何获得呢?
丑侠天下无敌了,真的天下无敌了吗?任何外在的强大弥补不了内心的脆弱,文末结尾妙笔生花,主题也呼之欲出,孤独并不是孤勇,丑侠来到河边,以掌劈水,即使水浪滔天,流水断的瞬间便会马上复合。复合的水(看似多么柔弱)击倒了丑侠。
中国文化讲究以柔克刚,柔不是软弱,是以另一种方式宣誓强大,同时老师也深谙生活的哲理,中华文化的内在精髓,所以文末用水之柔克了丑侠外之刚。
最后孤独的丑侠发出一声灵魂长叹:我不是天下第一。
本文之妙,之美,不仅在于语言文字精炼,构思精巧,还写出了人性的脆弱,贪婪,执念和残忍,最后警示世人,发出诸多让人振聋发聩的思考:
究竟何为强大,真正的强大是什么样?
人究竟为了什么活着,需不需要复仇,复仇快乐吗?不复仇心安吗?
心魔不去,心里难安。
表面越强大,往往内心越脆弱。
强大如水,以柔克刚,万物生存皆法。
我还想到中国的中庸之道,任何事情过犹不及。
当然,这篇文章之所以好,不止上面那些,还有更多的解读,千人有千解,朦胧微妙才是高,初读我便一下子喜欢上了,也生出了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