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诗歌《萨迦菊》欣赏(作品赏析)
萨迦菊‖伊娃·达·曼德拉戈尔(俄罗斯)
在旱季,河流开始俯冲。靠近森林
放置关于他的胸部练习
白喜鹊从冰箱里找到新鲜的树枝
他写信给他的情人
石板,头发和带有红橙子贴画的火车
我总是用我的指尖作为她头发的起点。
米拉和烟囱清洁
会得到上帝的奖赏。治愈的木树枝作为交换
我们微笑如酷刑营里的立方体
作者简介‖伊娃·达·曼德拉戈尔,90后,俄籍华裔,祖籍中国浙江,现居莫斯科。毕业于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学位。出版俄语版诗集《ялюблюсолнце》,英文诗集《WoodandSnow》。汉语作品刊发于《诗刊》《草堂》《十月》《江南诗》《诗歌月刊》等。
徐一波赏读‖
初读伊娃·达·曼德拉戈尔(以下简称伊娃)的《萨迦菊》,令人感到内容的跳跃与晦涩,然而当我们深入思索,试图探寻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时,或许能在这看似混乱的意象中找到一丝线索。
从情感层面来看,《萨迦菊》或许是诗人对爱情、对生命的一种独特思索和倾诉。诗中的种种意象,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也是其对外部世界复杂感受的隐喻性表达。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与碰撞,诗人试图传达出那些难以言表的情感,让读者在诗歌的迷宫中去探寻、去感受。
创造力于诗歌而言,犹如灵魂之于躯体。它赋予诗歌生命,使其超越平凡的表述,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萨迦菊》无疑是一首具有实验性和先锋性的诗歌,它拒绝了平庸的表达和直白的叙述,而是以隐晦的隐喻和奇异的意象,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谜题和思索的诗意空间。伊娃的诗歌为这种创造力的追求提供了生动的例证。她常常将视角引向他者的陌生视野和空间,仿佛带领读者踏上一场充满奇遇的探险之旅。在那些遥远而陌生的领域里,我们邂逅的不仅是新奇的景象,更是对世界多元维度的深刻洞察。
伊娃偶尔涉及日常性经验时,也并非平铺直叙地呈现,而是运用幽微的直觉感受力,巧妙地将湿润、灵活的日常性经验包裹在陌生经验或者异质的语言形式缝隙之中,使得平凡的日常焕发出神秘而迷人的光彩。这种处理方式,让我们在熟悉与陌生之间徘徊,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
萨迦菊通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高山草甸和悬崖峭壁之间。它的花朵不大,花瓣呈淡紫色或白色,细长而舒展,犹如高原上的仙子翩翩起舞。花蕊金黄金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珍贵宝藏。每一朵萨迦菊都像是一个独立而坚强的生命,在恶劣的环境中努力绽放,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萨迦菊的叶子细长而坚韧,边缘带着锯齿状,像是在诉说着它与风霜雨雪搏斗的故事。它的茎干虽然纤细,却笔直挺立,支撑着花朵向着蓝天伸展,仿佛在向高远的天空诉说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在寒风中,萨迦菊微微颤抖,却依然坚定地站立着,那份坚韧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萨迦菊不仅是大自然的美丽馈赠,还承载着当地人民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藏族人民的心中,萨迦菊象征着纯洁、勇敢和坚韧不拔。它是高原精神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生存、乐观向上的品质。每逢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用萨迦菊装饰房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在寂静的高原夜晚,繁星点点,萨迦菊在月光的轻抚下显得更加宁静而神秘。它似乎在与星辰对话,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传说。它的存在让这片广袤的土地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成为了高原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伊娃的“萨迦菊”,这一题目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人不禁好奇它在诗中究竟代表着怎样的隐喻或象征。诗歌开篇描绘了在旱季里河流的俯冲,以及靠近森林的景象,仿佛在为整个诗篇奠定一种不安定、变化的基调。而“萨迦菊”或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绽放的花朵,它的存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暗示着生命在艰难中的坚守与绽放,营造出一种紧迫而不稳定的氛围。旱季中河流的“俯冲”,似乎暗示着某种力量的爆发或不可阻挡的趋势。“靠近森林|放置关于他的胸部练习”,这看似荒诞不经的表述,却充满了超现实的色彩,将“胸部练习”与森林并置,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让人对其背后的象征意义产生好奇。“白喜鹊从冰箱里找到新鲜的树枝”,这个意象的组合更是打破了常规的逻辑,也许白喜鹊象征着希望与生机,而冰箱这一现代的、冰冷的元素与新鲜树枝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氛围,给人一种突兀却又充满想象的冲击。就如同萨迦菊,在看似不可能的环境中,依然努力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独特。而“他写信给他的情人 |石板,头发和带有红橙子贴画的火车 |我总是用我的指尖作为她头发的起点。”则将一系列看似无关的元素串联在一起,展现出诗人内心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或许萨迦菊就是这封信中的一个秘密符号,承载着情人之间深沉而复杂的情感。火车的前行,带着思念与期待,而萨迦菊或许是他们约定的象征,是爱情在迷茫与不确定中的一抹亮色。此处情人的形象通过石板、头发和火车等具象与抽象交织的元素得以展现,而“我”以指尖作为她头发的起点,这一细腻而独特的动作,蕴含着深深的眷恋与温情。
接下来,“米拉和烟囱清洁,会得到上帝的奖赏。治愈的木树枝作为交换”,米拉和烟囱清洁的出现,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这里提到的奖赏与交换,让人联想到付出与收获。萨迦菊的美丽与坚韧,也许正是对生活中那些坚守和努力的人的一种奖赏,它以其独特的姿态,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和治愈。当我们读到“我们微笑如酷刑营里的立方体”,这种痛苦与微笑的矛盾对比,更凸显了生命的复杂与无奈。上帝的奖赏、治愈的木树枝以及如酷刑营里的立方体般的微笑,这些意象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既传达出一种对希望和救赎的渴望,又隐隐透露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而萨迦菊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能代表着一种对苦难的超越,一种在极端环境中依然保持的优雅与尊严。
整首诗的语言充满了张力和不确定性,诗人运用跳跃的逻辑和独特的意象,打破了常规的表达模式,使诗歌具有一种破碎而又连贯的美感。它可能是希望、爱情、坚守、治愈的象征,让看似零散的内容在其背后有了一个共同的精神指向,引领着我们在诗歌的迷宫中寻找那一丝温暖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