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红嫂赋(辞赋)
在沂蒙山区,有一支这样的女性群体,她们步履弹坑,肩挑风雨。面临战火毅然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筹军粮,做军鞋,救伤员,谱出军民水乳交融之歌。她们被誉为“沂蒙红嫂”。
沂蒙山崮,黎庶远瞻。勤勤恳恳,耕沃土而勤劳;子子孙孙,谱山川之新篇。然则,恰逢抗日烽火,正处救亡倒悬。日伪横行,处处哀嚎遍野;铁蹄践踏,时时抢掠家园。山河遭侵,黎庶岂安?沂蒙儿女,抗敌并肩。壮男上战场,妇女岂等闲?适翻身而觉醒,应抗战之前沿。
于是走出家门,舒展轻翼。入妇救会,破旧俗之陈规;举抗战旗,树新风之正气。众心而拧一股绳,干劲而往一处使。送子参军,促夫抗日。不争里表,只讲做事。顶风而做后勤,冒雪而尽全力。送情报,巧对日伪之查;做军鞋,何惧熬夜之寂。遂乃伤员抚养,军粮筹济。烙煎饼于火鏊,张张圆姿;抚伤员而悉心,片片情意。困苦不言,劳累岂计。遇阻弥坚,逢挫自励。存一份热心,怀一腔大义。抬担架,救伤员于阵前;穿硝烟,呈英姿而秀丽。是则沂蒙小米饭,滋养兵民;沂蒙小推车,奔向胜利。
然乎日寇清乡,围沂蒙之山崮;我军破敌,依壁垒之刚强。战斗激烈,战士受伤。嘴唇干裂,心盼水浆。明德英热肠,解衣襟,滴滴乳汁入口;祖秀莲大爱,拭血迹,勺勺鸡汤溢香。熬夜纺棉线,进城换细粮。自家忍饥,补伤员之弱体;不惜家当,求伤员之早康。重任肩负,急险我扛。火线救英雄,许来英安危不顾;战时育后代,张淑珍德品流芳。架浮桥,扛门板于激流;送弹药,踏战火而轩昂。由是沂蒙六姐妹事迹传唱,垛庄四大娘拥军弘彰。操百事而何倦,奔千家而紧忙。嗟夫!一瓢沂河水,水乳交融;一把蒙山柴,柴增火光。一曲红嫂颂,两眼泪迷茫。
尔乃八百里沂蒙,八百多红嫂。临肆掠而不屈,穿硝烟而笑傲。一针一线,一汁一汤,其功至伟;千昼千夜,千事千举,其光闪耀。神州大地,仰红嫂之称呼;沂蒙老区,因红嫂而誉俏。观其蒙山瑞景,沂河祥罩。新时期红嫂倍出,新时代红嫂韶茂。
【注释】
沂蒙红嫂是抗战时期活跃沂蒙山区的女性群体,她们是:乳汁救伤员明德英,冒险救受伤垂危侦察员的祖秀莲,救护八路军英雄的许来英,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革命后代而自己四个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的王换于、张淑珍;红嫂群体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垛庄四大娘杨松桂、谢德甫、张新民、吴金凤等。她们身上的那种“红嫂精神”,通过子女以及她们抚养过的革命后代,延续传承,从沂蒙山区走向全中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牺牲奉献、报效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