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高台在云畔(散文)

精品 【文璞】高台在云畔(散文)


作者:飞不高蝴蝶 秀才,143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30发表时间:2024-09-02 14:29:43


   一刹那,我们瞥见墙上“高台•云畔”这字眼,一股清凉之意猛然从脚底窜到眉梢,在这太阳高照的乌兰察布高原上。
   “高台”是一个很辽阔的词语。它仿佛和威武、高扬、盛大等词语是孪生姐妹,骨子里透露着一股气宇轩昂的英气。“云畔”是一个飘逸的词语。它和洁白、浪漫、洒脱、梦幻左邻右舍。而高台和云畔两词相组合,自然而然会引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达感。或者,还有几分“独坐河亭人不到,一帘秋水读南华”的孤寂感。
   而我说的高台•云畔则是一个露营之地,在一片杨树林里,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库伦图镇的高台村,是我今生有幸闯入的一块旖旎之地。
   在内蒙古偌大的省份上,想必,高台村就是一个小小的圆圈,犹如小时候圆珠笔不小心戳在笔记本上,涂鸦出一个不太规矩的圈。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版图上,它只是一个小数点,一个很寻常的,风一吹似乎就要消失的点。
   而我,也只是沧海一沙。一粒在人海中随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沙。一粒沙和一个点,一个来自南国的浙江水乡,一个坐落在北国的内蒙古。八竿子打不着的它们,却出乎意料地相逢了、重叠了,这就是缘分。我深信,人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重逢。人与人如此,人与物亦是如此。
  
   二
   我们七个人,来自天南海北,却也在2024年8月6号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这个时空点“久别重逢”了。
   其中,两位来自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湖北武汉,一位算是这次旅行的东道主,来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阴山脚下。还有三位,分别来自天府之国四川、经济特区深圳、风筝之都山东雍坊……而我则从浙江的海滨小城奔赴而来。我们素昧平生,只在江山文学社偶尔品读过彼此的文章,却从未“识得庐山真面目”。不可思议的是,在暮女姐姐的组织和召唤下,我们从网络走向现实,像候鸟一样,跨越山海,飞翔至内蒙古,一起看草原走沙漠。
   我们到达内蒙古的第二天,恰逢四子王旗作协要到库伦图镇高台村去采风。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有幸加入他们的文化之旅,踏入这块有着红色革命圣地的高台村。于是北国的点与远方的沙相遇了。
   第一晚,我们住在格根塔拉的蒙古包。吃了早饭,径直向目的地出发了。
   汽车在马路上飞驰。我刚好临窗,可以一览无余窗外景致。乌兰察布高原地广人稀。除了在镇上看到热闹繁华的景象,其余都是绿茫茫的田野和草甸。正值八月初,小麦长得肥绿,葵花抻着饱满的额头,油菜花遍地金黄。一片片黄绿相间的小麦田、高粱田、葵花田像一幅幅美丽挂画,向我倾泻而来。偶尔有几间砖红色的房舍散落在草甸深处,料想这是高原人家,如童话一般优美和寂寥。远方,绵绵阴山在跳跃,在奔驰。三两只或一堆堆羊儿在吃草,远远望去,像悠闲的白云栖息在草地上。我的一双眼睛实在应接不住这一幕幕自然美景。我得要生长出两双、三双甚至四双眼睛,去饱览这沿途的风光、这壮阔的山河。
   车拐了几拐,终于深入斧楞山的脚下。山路变得崎岖起来,车颠簸几下,但不到半个时辰,就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五军团军需处旧址。
  
   三
   一面鲜艳的旗帜顿时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向它奔去,奔向那个逝去的年代。它是用一块巨大的石头凿成的,整体呈倾斜状,左上角旗杆处印着一枚黄色的党徽。右上角如鸟儿飞翔,又像风刚刚吹过,旗帜在飘扬。它是沉稳的,如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矗立在斧楞山上,矗立在那些曾经用生命来呵护它的英雄者心中,矗立在后来赶来瞻仰的人民心中;它也是轻盈的,永远飘扬在这片山河上,追逐着风,念想着尘封在历史隧道里的故事。旗帜下方是一块长方形的白色石块,上面镌刻着“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五军需处旧址”十五个红色大字。再下方是用一块块方方正正的棕红色大理石垒成,和白色石条一并托举着这面鲜红的旗帜。旗帜的背面则用小楷字书写,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即“1939年9月—1941年初,以斧楞山山洞和周边草牧场为掩护,建立了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军需处,是军需主要物资仓储和中转地。山顶主洞非常隐蔽,周边有小洞及守护地窖。供置物品及人员所居,征来的马匹在此放养和调训。”
   从近处看,旗帜是以斧楞山为背景,山上少树,岩背裸露,在烈日下泛着灰白光,更彰显山的坚毅、果敢和冷峻,更映衬旗帜的醒目和端庄。从远处看,旗帜则以蓝天为背景,大朵大朵的白云从蓝天飘过,从鲜艳的旗帜边飘过。我仿佛看到了八路军从斧楞山的四面八方冲下来,挥舞着这面红旗,嘶喊着,如闪电般从我身边掠过……
   我们沉默着,交谈着。
   我们在旗帜前留了影,它从此烙印进我们的灵魂。历史是不能遗忘的,尽管我们处在太平盛世,但世界仍未消停。我们站在旗帜前,不说话,已懂得它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那天,我碰巧穿了一件红色连衣裙,想必,它和我一样,特为缅怀这片革命圣地而来的。
  
   四
   一会儿,大家向山上出发。山上有山洞,洞里藏着许多故事。
   四子王旗文联作协中年纪较大的,更是急不可耐。他们虽和那个时代擦肩而过,但从小对家乡的革命故事耳濡目染,当他们迈开步伐,向山头进军时,刀枪刺啷声、战马嘶鸣声仿佛在他们耳畔回响。他们的脚步更坚定有力了。
   山洞在旗帜所在地前方的半山腰,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山洞口长着几丛展枝唐松草和狼尾草,它们给黑魆魆的山洞带来了绿意和生机。山洞深38米,宽约3米左右,洞口整体狭长,呈椭圆形,像一只深邃的眼睛时刻凝望着天空,洞察周围的变化。它就这样凝望着,千载万年。白云在它面前飘荡着,群星在它眼里打转着,战斗机在它睫毛下轰响着,它仍岿然不动。这个貌似普通的山洞,曾在革命时代,以它的隐蔽性、以它的不动声色、以它的镇定自如守护着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五的军需物资,守护着山坡上放牧的羊群,以及这片家园的存草寸土。它是一双隐形的千里眼,扫视着斧楞山的一动一静,为革命的后方筑起了一座坚实的堡垒。
   洞在,故事在。有的故事还埋伏在洞里,有的随着时间的消逝销声匿迹。多少物资在洞里储藏,多少伤员在洞里疗伤,多少革命机密在洞里埋藏,多少要事在洞里决策……还有多少举手表决声、窃窃私语声、战歌昂扬声、伤员呻吟声曾从洞里流向洞外,和洞外的风声、雨声、羊群吃草的声音交糅在一起。谁也不知道声音从何而来。
   这鬼斧神工的山洞!
   当我们低下头颅,欲向洞里探个究竟时,洞内无比沉寂,什么声音都没有。
   我们在向一个时代低头,沉默,疼痛,敬畏。
   据说,1974年,有一村民无意入洞,发现印章一枚,驳壳枪一支,红色印油和印章在铁盒内存放,印章为长条形,盖在纸上显现出“七一五团后军需处”字样。洞壁上还有黑色油灯燃烧的痕迹。尘埃总会落地,秘密总会呈现。尽管差不多过去了半个世纪了,尽管在洞内出入的人早已远走他乡,或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们以另一种光芒映照这片山河。
  
   五
   时间已晌午,我们要下山了。
   我们离开了山洞,向云畔露营地出发。它离斧楞山只有两公里,不到十分钟就到了。于是,大家集中在高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召开联谊会。我们先听取高台书记介绍当地的地形地貌、动植物分布概况、红色故事渊源、经济发展前景等。他说:“这里,除了人文景观外,自然景观俯拾皆是。斧楞山与阴山相连,层峦叠嶂。山脚下有一‘神泉’,一年四季泉水淙淙流淌,天气干旱时也从未干涸,洪水泛滥时也未曾浑浊。泉水边,牛羊成群,它们悠闲地喝着最清澈的水,吃着最鲜嫩的草……”这一席话,令我们神往。这片山河以它特有的清澈,滋养了出清澈如水的子民。书记是一位年轻小伙,既有淳朴、敦厚、热情的高原人本色,又有务实、果敢、卓识的领导风范。我们又听取了四子王旗文联作协主席讲述了本次采风的精神,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奉献佳作。期间,一书法家把我们几位的网名巧妙串联起来,用毛笔书写出一首灵动的小诗,暮女姐姐甚喜,抢先收藏。我们七行人也在天涯和如枫社长的排练下,集体朗诵“愿此生共赴,那无尽的远方。星空作证,我们的心永不分离。文学为伴,书写不朽的篇章……”的诗作,作为回赠他们的礼物。
  
   六
   就餐了,餐厅设在露营地的帐篷内。
   露营地就在村委会附近的一片杨树林里,它有一个雅名——“高台•云畔”。人类吃饭、行走要紧贴大地的,却赋予“云畔”美称,可见起名者的良苦用心。吃饭是红尘俗事,但要吃出雅趣来,吃出身处“云畔”的洒脱、旷达、惬意感,这可是一门艺术。
   露营地的门口,一排大红灯笼高挂着,由这棵树绵延到那棵树,喜气撩人。两束金黄的麦穗立在大树下,如端庄的迎宾女孩。大大小小的帐篷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杨树林间。帐篷有封闭和开放性两类。远望,封闭性的如一个个绽放的大蘑菇,开放式的则如仙鹤凌空跃飞。在帐篷与帐篷之间,有几块空地还摆放着几架烧烤炉。白色的秋千拴在杨树下,等待孩童去荡漾。
   我们分成两排坐在帐篷里。端上的两盘冷菜就让人耳目一新。土豆拌青椒、木耳拌芹菜,悦目、爽口、有韧劲。紧接着,一盘盘热菜更叫人惊喜连连。焖羊肉、红烧鸡、莜面、炸米糕……无一不是内蒙古的特色美食。这食材,哪怕我们南方人散尽千金,也买不到。据说,土豆是上午刚挖的,木耳也是刚采的,它们带着阳光和泥土的温度来到餐桌上。也听说,这羊喝的是最干净的神泉水,吃的是最鲜嫩的草,肉体和灵魂一样洁净、绿色。这鸡能自食其力,自己找山野的虫子喂养自己,没吃过一顿人工饲料。它们均是早上向同伴告别,把自己的美味奉献给大地和人类。
   一阵风过,杨树林簌簌作响。抬眼望远方,天空蔚蓝如洗,白云温柔缱绻,斧楞山在八月的阳光下,泛着黛绿的光芒。乌兰察布高原天空宁静,大地旷远,万物祥和,美食珍馐,让人如临云畔。
  
   七
   这似乎还不够!
   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露营地划分为吃住区、烧烤区、休闲区、钓鱼区、沙滩区等几个区域。可谓项目繁多,一目了然;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真乃神仙逍遥之地。除此,露营地还设有采摘区和种植区。采摘区有西瓜、糯玉米、油菜籽和野生蘑菇采摘。种植区有葵花、神舟红花、小麦、马铃薯等。或许有人问,这和露营有关系吗?亲爱的,酒足饭饱后,咱们一起去田间走走吧,看麦浪在夏风中起起伏伏,看万支向日葵冲你呲牙咧嘴地笑,看大片神舟红花向你举起火焰般的红手掌。此刻,你似在狂流中,你的倦意被绿色、黄色、红色的浪潮冲刷得一干二净。或者,随手摘一个西瓜,让甜蜜的汁液流淌进身体里的每一条小河……
   去一趟高台•云畔吧,让脚趾深入泥土中,将身体贴近大地,把灵魂解锁,存放在那儿。哪怕一天,一下午,一时辰。
  
   八
   如果有人问起,高台在哪儿?我会不假思索地说:“高台,在云畔;高台,在远方。”
   云畔很美,天空蔚蓝,白云缭绕;远方很迷人,人类诗意的栖息地总是在远方——远方的草原、远方的阴山、远方的牛羊、远方的人群、远方的露营。
   去一趟远方吧,找回丢失的自己。
   (原创首发)
  

共 44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在内蒙古,有很多美丽的地名,这是独属于草原的地域特色,蕴含着历史地理与人文的故事。诚如文中所言:在内蒙古偌大的省份上,想必,高台村就是一个小小的圆圈,犹如小时候圆珠笔不小心戳在笔记本上,涂鸦出一个不太规矩的圈。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版图上,它只是一个小数点,一个很寻常的,风一吹似乎就要消失的点。但就是这个“点”才是文章的心灵版图。作者以亲身经历写景写人,在奔赴一场文学之旅的路上,邂逅高台云畔,感受高原风光,寻访红色基因,以文会友,以心传情,这是一位江山写作者的诗和远方,是将文学与自然人文景观、文学与文友之间切磋交流碰撞的火花和友谊,众多元素融汇在一起的浪漫之旅,令人心弛神往。散文将自我感受融入景色与故事之中,很有创作亮点。一是叙事打破常规,写出新意。文章跳脱游记散文窠臼,用碎片化的叙事片断串起整篇散文脉络,所见所闻,思想深邃,以情感人。二是结构繁简得当,铺排有序。简要处一笔带过,详细时浓墨重彩,如对山洞故事的描叙深入浅出,对云畔美食的赞赏精心刻画,展现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写作功底。三是语言典雅明丽,颇具美感。文中处处闪现语言珠玑般的光彩,优美的比喻令人耳目一新。综上所述,这是一篇很具文学色彩的散文作品,推荐阅读。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03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4-09-02 19:45:52
  一场文学与草原的邂逅,感受北疆人独特的热情,字里行间渗透着热爱。
回复1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4-09-03 07:59:20
  谢谢看风社长的鼓励!
2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4-09-02 20:59:10
  欣赏蝴蝶老师优秀作品,让我的思绪又重回草原之旅,这是美好的记忆,以光会文学,以风会真意,令我永生难忘。谢谢蝴蝶老师!佳作力荐共赏!
回复2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4-09-02 21:07:52
  谢谢天涯社长辛苦编按!你的每次评语都如精美小散文,是我羡慕和学习的地方。
3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4-09-02 21:58:00
  文璞七女大团聚,了解辉煌的革命历史,拥抱美丽的草原,邂逅最温暖的高台风情。蝴蝶老师用一支妙笔把这次高台之聚写得如此生动如此感人!
  
   人生何处无风景,高台蝴蝶翩翩飞,一次相聚,永世难忘。作者倾注了她的才华她的真情,在她那如诗如画般的描述中,我们都醉倒在高台的烟火里,笑看大地旷远,万物祥和!
回复3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4-09-03 08:00:09
  谢谢暮女姐姐的鼓励!
4 楼        文友:石寸雨        2024-09-03 10:54:01
  读蝴蝶老师的文章,对家乡乌兰察布特有了更深的了解,感谢老师的这次旅行,感谢老师好文分享。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5 楼        文友:海宁        2024-09-03 11:27:49
  一篇风格别致,意境唯美,美得让人惊艳的散文佳作。文字如酒般醇厚,馥郁,溢出满满的诗情画意,让人沉醉。文章语言优美灵动,舒展流畅,有深度,有温度,感人至深。太美了!
6 楼        文友:静净        2024-09-03 21:08:05
  老师笔下的草原令人神往,将一场文学之旅描绘得淋漓尽致,欣赏学习!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