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文璞】读《烟霞里》有感(赏析)

编辑推荐 【文璞】读《烟霞里》有感(赏析)


作者:益水 白丁,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44发表时间:2024-09-03 12:44:49
摘要:从田庄出生的1970年,到卒去的2011年,短短的41年,中国人生活在少有的和平年代。她的生命史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的同频折射。背景板波澜壮阔,时代的光照亮了每一个人,没有人能置身其外,时代的光非但照亮了舞台,也照亮了观众席,也映射到了剧场外,那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人潮涌动,人人都是主角。


   广东省作协青年作家魏微的小说《烟霞里》是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虽然最后没有获奖,但依然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优秀作品。作品用年谱式传记的形式,对一个1970年代农村出生的女孩——田庄从出生到死亡的经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记述,由此延伸到她出生前、出生后的社会变迁,以及以家庭为中心反映出的人性善恶美丑与是非曲直。洋洋洒洒五十八万字,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生活化的语言,把生活中最为平淡的琐事变成了灵顿精美的文字,进而散发出人性最深处的气息。特别是作品中对诸多女性的描写真是入木三分,心理描写更是直抵灵魂,仿佛作者就是主人公肚里的“蛔虫”。生活化的场景,贴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有如置身其中。因为作者和主人公同为女性,又站在闺蜜的角度去写,作品就成了一张难得的女性心理解构图。
   田庄的祖父田英俊14岁从老家李庄走出,投身革命,解放后转到江城工作,身处高位,由农村走到了城市。而一直生活在江城,高官得坐,骏马任骑的外祖父家族,则因为时代巨变,死的死、逃的逃,身为国民党军官的田庄的外祖父——徐志海跟随国民党退却台湾,留下年轻的外祖母章映璋和年幼的母亲徐晓芸。为了避祸生存,隐姓埋名的外祖母流落到七里村嫁给了丧偶的农民孙开吉。从此文化才女章映璋变成了“文盲”章一兰,大家闺秀徐晓芸成了农民的女儿孙月华,母女两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也,势也。用书中的语言,那就是:“江城是她(田庄)父族母族的交战地。在这里,她的父族赶走了她的母族,翻身得了解放,进城当了主人,她的母族仓皇出逃,没逃掉的就跌入低谷,回乡做了农人。大体上百年中国,落在田庄家,就是父族打倒母族,双方颠了个个儿,后来又成了一家人。”
   田庄的母亲孙月华绝大多数时间里就是一个家庭妇女,但却是一个强势的家长;父亲田家明老实木讷,不善交际,却官至劳动局局长,可他在家里是一个处处迁就母亲的和事佬。孙月华不仅要当他们一家五人口(夫妻俩、两女一儿)的家,而且也要当弟弟妹妹、父母,乃至表亲们的家。随着父亲的升迁,母亲的欲望也在膨胀。待到子女长大成人,结婚另过之后,她依然不依不饶,处处以大家长自居。结果把个家庭搞得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子女背离,亲戚反目。
   1982年,也就是田庄12岁那年,一封台湾亲外公徐志海的来信,在母亲孙月华和外婆章一兰那里激起了层层波澜,两个人开始疏远一起生活几十年的孙开吉。紧接着就是孙月华和同母异父的妹妹孙月亮、弟弟孙月明的隔膜与疏远,原来情同手足的姐弟姐妹几乎成了路人。末了,田庄的外婆章映璋干脆离开大陆,投奔了台湾她的前夫徐志海。台湾外公的出现,在以孙月华为中心的田家横空插了一杠,让这个本就矛盾重重的家庭,又平添了更多变数,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待到田庄的父亲田家明退休后,老两口本来应该含饴弄孙,安详晚年,但老夫妻俩不知老,不服老,逞强好胜,不知进退,忘了自己已是谢幕之人,仍激情澎湃,上传下跳,一唱一和,又是“筑巢引凤”,又是投资办厂。结果搞得债台高筑,无以为继,不得不东挪西凑,甚至借了高利贷。最后债主逼债,让他们为老不尊,乃至牵连子女,割肉还债。
   田庄就是在这样一个强势家长控制下的家庭里长大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亲情纽带的缠绕,又有不屈不挠的抗争,饱尝了强权母亲带给她的委屈与痛苦。她的弟弟田地、妹妹田和也未尝不是这样。但不同的性格在同样压抑的家庭环境中产生了不一样的结局:田庄和田和姐妹选择的是逃离(尽管这种逃离仍是藕断丝连),而儿子田地则是更深程度的依赖。田地天生忤逆,先是花花公子,后是不学无术,混吃混喝,非嫖即赌。表面上乖巧听话,背后却是忤逆、作恶。父母的大包大揽助长了他滑向更深的深渊。田家的衰落,说到底,是人的衰落。特别是家中独子田地的自甘堕落,是田家衰败的根本原因。
   “人之初,最重要的几十年,家庭在里头起了决定性作用。基调已经定下以后,是驴是马就看自己的造化了。”这是作者针对田庄家庭总结出的一句经典教育箴言。据此,我们也可以把这部作品当作一部家庭教育的读本。当然,反面的案例也可以成为经典。我曾写过一篇《教师要懂得示弱》的文章,主要观点就是:教师弱下来,学生才能强起来。其实,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处处包办,处处压制的家庭,子女只能是永远长不大的“毛小孩”、“巨婴”。
   《烟霞里》是一部人间烟火与时代风云相融交织的心灵史诗。从田庄出生的1970年,到卒去的2011年,短短的41年,中国人生活在少有的和平年代。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下海下岗、房地产热、台海通航、中国加入WTO、非典等重大事件,但整个社会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个体命运也没有遭受根本性的扭曲或断裂。在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里,人们的生活平稳平静,活动的舞台却在空前地扩展,普通人也可以走南闯北,生命呈现出“均质化”的状态,人与人最基本的差别在不断缩小,人们不再为吃饱、穿暖发愁。但与此同时,“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在烟消云散”。最重要的变化便是一代人与故乡的关系逐渐松脱,乡愁不再像前代人那么强烈,没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怅惘,而余“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平静。
   作品中有很多关于爱情的描写,自然流畅,视角独到,既有激情的飞扬,又有理智的羁绊;既有人性的本能,又有世俗的压抑。特别是田庄在去世前两年与林有朋的精神之恋,虽然连手也未曾牵过,但却触及灵魂,直入心底,令读者扼腕叹息。
   在田庄短短41年的生命中,她的生活空间与身份几经变化:从李庄的“乡下孩子”到清浦的“县城姑娘”到江城大学的大学生,再到赴广州中山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在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工作,她的生命史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的同频折射。背景板波澜壮阔,时代的光照亮了每一个人,没有人能置身其外,时代的光非但照亮了舞台,也照亮了观众席,也映射到了剧场外,那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人潮涌动,人人都是主角。
   作品犹如一桌粤菜,初读婆婆妈妈、絮絮叨叨,虽文字精美,但情节甚少,像极了粤菜餐前的煲汤,味道虽鲜,但食料不多。再读却韵味十足,有如大餐陆续上桌,让你的味蕾应接不暇,直至文终。读后,则回味无穷,不由得还想回看其中的一些细节,就像大餐过后,还想着下次再来一样。
  
  
   写于2024年9月2日
  
  

共 25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很有质量的作品赏析。此文由广东省作协青年作家魏微的小说《烟霞里》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对《烟霞里》一书故事梗概做了全面的介绍,对故事中的两个家族、几个主要人物作了深刻的挖掘、剖析、探究。孙月华的极端、强势、偏执;章映璋的决绝、绝情、势利、虚荣;田家明的迁就老婆、老实木讷、不自量力。田地的浑浑噩噩、吃喝嫖赌、忤逆作恶。田庄的隐忍、反抗、上进。每个人物刻画得很饱满很形象很深刻。作者沿着原著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精到分析作品,见微知著,深挖题旨,追索一颗文学的灵魂。《烟霞里》不仅是那个时代的映照,更是一部人间烟火与时代风云相融交织的心灵史诗。此文立意高,格局大,站在历史的前沿,从文学乃至文化的角度诠释原著,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作者实事求是加以归纳和评价,指出其文学特色,情感线索,社会价值,人文意义等等,为读者阅读此书,作了精辟而深刻地引路。【文璞书苑:飞不高蝴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净        2024-09-03 21:01:12
  很有见地的一篇读后感,我都忍不住想去赏析。
2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4-09-05 08:59:14
  看作者赏析,知小说大概。有空拜读这篇将人间烟火与时代风云相结合的好小说。谢谢益水老师分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